从断网事件揭密互联网的海底世界

今 日 看 点 : 2007-01-19 ▲◆★●
从断网事件揭密互联网的海底世界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5392
探秘领先黑客一步的美国黑客学院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5393
中 国 人 瞄 准 了 日 本 的 缺 陷 !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5417
高 科 技 引 进 与 解 放 军 现 代 化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5402
美国媒体:美国组建绝密机构 欲颠覆伊朗
http://www.onmoon.com/news/2007/01/07/63403.html
中国首个导弹基地内幕/基地出了叛徒
http://news.phoenixtv.com/history/1/200701/0108_335_60089.shtml
韩媒体称美国近日模拟轰炸朝鲜的训练
http://news.sina.com.cn/w/2007-01-09/033910951768s.shtml
中纪委第七次全会:部署8狠招查处腐败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2160.htm
解放军报:可适量发布虚假军事新闻使敌方产生错觉
http://www.onmoon.com/news/2007/01/09/63894.html
当年外交部赴古巴信使为何途中销毁绝秘件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80&fpage=4

从断网事件揭密互联网的海底世界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5392
    文章提供 于 2007-1-5 文章作者: 庄清湄 谢青: 2006年12月26日晚,台湾地震断网。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和大洋深处冰冷的光缆,到底是稳固的维持,还只是一种极其脆弱的关联?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通讯专家、光缆工程师、光缆公司以及电信分析师,以图尝试描述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的“海底世界”。
  中国海缆铺设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与国际相连主要是通过新欧亚3号、中美海缆、亚太2 号三组海缆,国际海缆登陆口为上海、青岛、汕头等城市,分别与日本、美国、欧洲相连。
  这次地震,导致台湾海峡地区至少8根海缆发生断裂,能利用的仅剩上海到美国的一条海底光缆和亚太2号海底光缆到日本的线路。
  修复光缆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因为使用的维修船比较特殊,整个亚太区也只有一两条,将断掉的光缆连接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找到断掉的地方。
  修复过程需要“水下机器人”的帮助。机器人将浅埋在泥中的海缆挖出,用电缆剪刀将其切断,两头都拉出水面,通过测量找到故障端,再将新海缆接上断裂海缆的两断点,反复测试后,如正常才能抛入海底。
  这次的事件,让我们反思海缆产品是不是应该还有改进的必要。
  “不能再跟你说了,我现在要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吴明琪匆匆挂掉了电话。吴明琪,上海电信公司长途通信部国际光缆处副处长。自中国建设第一条国际海底光缆中日海底光缆系统以来,吴明琪参与了所有中国电信的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项目和维护工作。吴明琪要去参加的紧急会议,与太平洋深海中那几根平日里鲜有人关注的海底光缆有关。
  去年12月26日晚27日凌晨,在距中国台湾南部约15公里的海域处,连续发生两次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铺设在该区域附近的中美海缆、亚太1号海缆、亚太2号海缆、FLAG海缆、亚欧海缆、FNAL海缆等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在强烈地震下发生断裂。“从27日一接到消息就开始忙,昨天晚上在家也一直在上网。到现在连中饭还没有来得及吃。” 此时是12月28日中午1:30左右,距离海缆断裂已有30多个小时,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而吴明琪也差不多连续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吴明琪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监督海缆的维修进度。他的另外两三个同事,已经赶到中国电信位于上海崇明的国际海缆登陆点,对其他的海缆进行观察并加强警戒。“很难知道另外的光缆还会不会出现意外。”
  此次海缆断裂中,中国电信一共有六条海缆受到影响,中国网通影响更大,共有八条光缆被震断。海缆断裂,引发了互联网世界的鸿沟,中国的网民无法打开绝大部分国际网站,1500万用户的MSN不能登陆,国内和国外的邮件收发受阻,世界一下子断开了,割裂了。阻隔的互联网,让网友在难以忍受的孤岛感中煎熬。
  大自然又一次以一贯的方式嘲弄了人类的科技世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和大洋深处冰冷的光缆,到底是稳固的维系,还只是一种极其脆弱的关联?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通讯专家、光缆工程师、光缆公司以及电信分析师,以图尝试描述一个真实的互联网的“海底世界”。
  ◆光缆: 虚拟世界的物质根本
  对绝大多数普通网民来说,当他们沉湎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时,对那条维系互联网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却所知甚少。这条“高速公路”,就是由光导纤维组成的光缆。一根根细如头发丝的光纤,承载着巨量的多媒体信息,包括电话通信的话音信息、计算机通信的数据信息、高清晰度电视和电影等的图像、视频信息。而一旦这些光缆出现问题,就意味着交通堵塞,信息不畅,连接世界的通信中断。
  “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通信手段之一,光缆具有容量大、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小、保密性好等优势。”信息产业部传输规划部门专家刘战霞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光缆已逐渐代替了由有色金属构成的明线和电缆,成为各类通信业务的基础。对于洲际通信手段来说,海底光缆和卫星通信则是两种最为重要的手段。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铺设了长6700公里的越洋海底光缆(TAT-8),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
  NEC北京海底光缆技术部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海底光缆分很多种,浅海与深海所使用的也不一样。浅海光缆通常直径7-10厘米,要加外包,因为被过往的渔船、锚刮伤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深海处使用的光缆相对较细,直径5厘米左右。信息的流量与海缆的粗细无关,跟光纤的数量和两岸终端设备有关,整个系统由网管设备监控着。
  中国的海缆铺设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中第一个在中国登陆的国际海底光缆系统是1993年12月建成的中日 (C-J) 海底光缆;1997年11月,中国参与建设的全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 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第一条在我国登陆的洲际光缆系统;1999年开通的亚欧1号光缆,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光缆。
  中国与国际相连主要是通过新欧亚3号、中美海缆、亚太2号三组海缆,这三组海缆经过中国大陆的国际海缆登陆口上海、青岛、汕头等城市,分别与日本、美国、欧洲相连。12月27日的地震,使这三条海缆都有不同程度的断裂。其中新欧亚3 号连接汕头和上海崇明登陆局,是我国通往东亚、南非、中东、北非、西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通信通道。中美海缆由台湾屏东枋山开始,经上海崇明岛、韩国、日本,再连接至美国加州,最后从加州往回走关岛、琉球、广东汕头回到枋山,是亚洲各国连通美国的主要电信线路。
  一条海缆通常要经过多个登陆口,某两个登陆口之间的海缆发生断裂或松动,就会导致两地间的通信中断。“一个办法是通过卫星传输,但只能是权宜之计。”刘战霞介绍道,“在所有的光缆通信中,互联网通信占用的带宽最大,占90%。而卫星通信成本高、容量小,根本无法承载互联网所需要的容量。因此和海缆比起来,卫星传输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刘战霞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办法是通过其他路由,即当一条路由出现故障时,原本在这条海缆上流通的数据可以分流到另外几条上,暂时占用其他路由,这样虽然会出现两地间通信拥堵的现象,但是基本的通信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但是这一次地震,导致台湾海峡地区至少8根海缆发生断裂,能利用的仅剩上海到美国的一条海底光缆和亚太2号海底光缆到日本的线路。“分流”意味着仅剩的通信路由会更拥挤,网络很难因此恢复通畅。各大电信运营商虽然都采取了以上两种方法,但是他们更大的精力还是放在海缆的修复上。
   ◆海缆修复: 难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修复光缆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因为使用的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