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加大军事斗争准备力度 确保一战而胜

 今 日 看 点 : 2007-02-04 ▲◆★●■
美国改变施压手段 击中伊朗软肋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85
日美又将联合演练“抢夺钓鱼岛”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76
日本将组建三支对华特战部队 以中国为假想敌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51
毛、朱、周三人在文革中的关系探讨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289.htm
邓小平、陈云与李先念秘谈“交班”内幕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651.htm
我发现了能毁灭世界的秘密军事调动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645.htm
据称国务院酝酿拆分药监局 可能并入其他部委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702/0203_17_72137.shtml
耿飚揭密:华国锋改毛主席嘱咐酝酿惊雷
http://junshi.daqi.com/bbs/00/1094248.html
惊心动魄的1976年:抓捕四人帮高层决策揭秘
http://junshi.daqi.com/bbs/00/1093420.html
解放军加大军事斗争准备力度 确保一战而胜
http://www.milchina.com/Get/cn/0201074112.htm

美国改变施压手段 击中伊朗软肋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85
    文章提供 于 2007-1-30  文章作者: 华黎明:多年来,美国对伊朗施加压力的手段单调,除了制裁就是威胁动武,始终收效甚微。因为,制裁必须通过联合国安理会,障碍重重。至于威胁动武也只是一根可以高高举起而不可轻易落下的大棒。
  按实力而论,伊朗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由于美国的手脚被伊拉克战争所拴,奈何伊朗不得。为了走出伊拉克的泥潭,伊朗又是美国绕不开的对手。谈判,白宫不愿意,因为现在是伊朗占据“主动”(美国防部长盖茨语)。与伊朗打一仗,眼下似乎还不是美国的选择。于是一套新的逼迫伊朗就范的方案在2006年岁末在白宫形成了。
  美国此次设计的施压手段针对性很强,目标就是伊朗手中握有的几张王牌。
  一、布什下令向波斯湾增派一个航母群,同时在这一地区部署“爱国者”导弹,警告伊朗,波斯湾的运油航道是美国的领地,美国有能力保护海湾的国际石油运输不受伊朗报复措施的威胁。如英国《泰晤士报》所言,美军的部署和公开的警告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真的会对伊朗动武,美国的这些措施是想让伊朗认识到它正在与西方玩一场赌注很高的赌局。
  二、追捕在伊拉克境内活动的伊朗革命卫队成员,摧毁伊朗在伊拉克的“网络”。布什已经授权驻伊拉克美军“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在伊拉克境内开展秘密活动的伊朗特工,对他们“可杀可抓”。
  三、强令关闭伊朗两大银行,出口银行和军队银行在美国各地的分行。迫使欧洲数家大银行,如汇丰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荷兰银行、法国里昂信贷停止与伊朗的金融业务。
  四、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建立反伊朗联盟,鼓动沙特反对在欧佩克减产,任油价下滑;鼓励沙特向黎巴嫩政府和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提供巨额财政援助,引诱伊朗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向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援助水涨船高,让伊朗经济在与沙特的“金援竞赛”中垮掉。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警告称,沙特将使用一切手段来挫败伊朗控制伊拉克和地区国家的企图。这些措施已经对伊朗的经济和政局产生了影响。自去年七月份以来,石油的价格已由每桶78美元下跌至50美元以下,这使伊朗政府的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如果油价下跌至35至40美元,伊朗的财政将出现赤字。由于西方主要银行都停止了伊朗的美元账户转账,伊朗出口石油所得大部滞留在国外。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 1737号决议后,大批外资撤出伊朗,许多伊朗中产阶级也千方百计将资产转移至国外。伊朗的通膨率和失业率以分别达20%和15%,普通百姓的菜篮子价格飞涨。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竞选时许下的“将石油收入放到穷苦百姓餐桌上”的诺言根本无法兑现。于是人们归罪于艾氏,他的支持者在去年底举行的地方议会和专家会议的选举中都惨败。150名议员联名上书领袖批评艾氏的经济政策和在核问题上的言论。
  伊朗对美国派遣航母和追捕伊拉克境内伊朗人事件的反应空前低调。看来,美国的新措施真的击中了伊朗的软肋。  来源: 网讯
日美又将联合演练“抢夺钓鱼岛”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76
    文章提供 于 2007-1-30 :日美联合军事演习将于2月下旬在冲绳地区举行,这次演习将会有“西南诸岛有事”和“离岛防卫”的内容,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支日本特战部队也将悉数亮相。
  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美联合军事演习将于2月下旬在冲绳地区举行。此次演习除了启用新的演习代号之外,演习概念、投入军力、作战模式以及假想敌都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将会有“西南诸岛有事”和“离岛防卫”的内容,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支日本特战部队也将悉数亮相。
  ◆“离岛特战队”盯紧钓鱼岛
  日本官房长官盐崎恭久日前对媒体透露,2月份的美日联合演习将假想“某强国突然占领日本西南列岛某岛”,日本自卫队的“离岛防卫部队”将在美军掩护下承担“夺回”岛屿的重任。
    ◆“离岛特战队”进行抢滩登陆训练
  实际上,盐崎恭久所称的“离岛防卫部队”,即日本陆军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也称为“离岛特战部队”,它成立于2002年3月,主要负责岛屿特种作战,驻地为佐世保。
  目前,该连队编制为660人,由两栖突击、特种空降、情报侦察等若干分队组成。为了便于岛屿机动作战,各分队除了装备日军标准班用轻、重武器外,还从美军购入了大量夜视仪以及两栖特种器材,并专门配备了直升机,其守备区域包括九州及冲绳地区的180余个离岛。
  从2004年开始,“离岛特战部队”以钓鱼岛为背景进行了多次模拟突击演习。2006年1月,“离岛特战部队”首次前往美军彭德尔顿兵营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夺岛演习”,并重点演练了包括两栖奇袭、跨海夺岛以及试探侦察在内的多个科目。
  在随后进行的代号为“铁拳”的日美两栖登陆作战演习中,日本方面即将演练对象框定在类似钓鱼岛地形的小型岛屿作战上,参演的部队正是“离岛特战部队”的一个分队,共125人,在兵力数量上十分适合在复杂海况下对小型岛屿发动隐蔽而突然的打击。
日本具有一支精干有力的登陆作战力量,图为“大隅”级两栖攻击舰。
  在日本防卫厅升级后,“离岛特战部队”将有可能从现在陆军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的编制,改为具有战略预备队性质的中央直属分队,并在人员和装备上进行大范围的扩充。
  ◆“有事”特战队备战台海
  与“离岛特战部队”数百人的编制相比,同样将在日美联合军演中出现的日本“第一混成团”则拥有更大的规模。第一混成团驻地为冲绳,原本与同驻冲绳的西南航空混成团一部,负责冲绳及附近岛屿的防御任务。
  2004年9月,日本防卫厅宣布将原本1800人的第一混成团扩编为2300人的旅团,并配备由40辆轻型坦克组成的装甲分队。同时,日本第1空降师第101空降旅也被明确指定为日本西南作战群的战略预备队。该旅能够实施连续飞行1000公里的空降作战。
  盐崎恭久表示,在2月的演习中,将假想“某强国派出了新型战机、新型导弹驱逐舰和新型潜艇”,并封锁了日本西南沿海,而该国的远程导弹也随时对日本发动“饱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冲绳
的日本第一混成团及航空部队将实施防卫作战。但实际上,随着日本将“台海”纳入“周边有事”的范围,包括日本第一混成团、西南航空混成团以及第101空降旅在内的这三支部队已经成为日本“应对台海有事”的“应急反应部队”。
    ◆日美联合“夺岛”演习
  据日本媒体透露,第一混成团已经与日本海军两栖舰队实施了多次远距离跨海登陆演练,并逐渐加强了对台湾附近海域的侦察力度。
  ◆海上特战部队呼之欲出
  无论是模拟钓鱼岛地形的小型岛屿作战,还是“积极应对周边事态”,日本已经在客观上增强了对中国东海及台湾方向的军事力量。
  随着日本防卫厅的正式升级,以及驻冲绳的8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将后撤至关岛,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在酝酿着一次大范围的部署调整。
  目前日本各舰队主要驻泊于横须贺、佐世保、吴港基地,常驻冲绳的只有第46扫雷艇队的三艘“初岛”级扫雷艇,日军舰队若要前往“有事”海区就必须提前进行长距离机动。因此,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前往“有事”海区,海上自卫队已向冲绳美军提出了扩大日本常驻舰艇数量的要求,而该计划一旦实现,日本海、陆、空三军将都拥有专门面对中国方向的“特战部队”。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将组建三支对华特战部队 以中国为假想敌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36351
  文章提供 于 2007-1-29 文章作者: 海韬:以中国为假想敌,日本分别组建了针对台海地区和针对钓鱼岛的特战部队。
  日美联合军事演习将于2月下旬在冲绳地区举行。此次演习除了启用新的演习代号之外,演习概念、投入军力、作战模式以及假想敌都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将会有“西南诸岛有事”和“离岛防卫”的内容,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支日本特战部队也将悉数亮相。
  ◆“离岛特战队”盯紧钓鱼岛
  日本官房长官盐崎恭久日前对媒体透露,2月份的美日联合演习将假想“某强国突然占领日本西南列岛某岛”,日本自卫队的“离岛防卫部队”将在美军掩护下承担“夺回”岛屿的重任。
  实际上,盐崎恭久所称的“离岛防卫部队”,即日本陆军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也称为“离岛特战部队”,它成立于2002年3月,主要负责岛屿特种作战,驻地为佐世保。
  目前,该连队编制为660人,由两栖突击、特种空降、情报侦察等若干分队组成。为了便于岛屿机动作战,各分队除了装备日军标准班用轻、重武器外,还从美军购入了大量夜视仪以及两栖特种器材,并专门配备了直升机,其守备区域包括九州及冲绳地区的180余个离岛。
  从2004年开始,“离岛特战部队”以钓鱼岛为背景进行了多次模拟突击演习。2006年1月,“离岛特战部队”首次前往美军彭德尔顿兵营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夺岛演习”,并重点演练了包括两栖奇袭、跨海夺岛以及试探侦察在内的多个科目。
  在随后进行的代号为“铁拳”的日美两栖登陆作战演习中,日本方面即将演练对象框定在类似钓鱼岛地形的小型岛屿作战上,参演的部队正是“离岛特战部队”的一个分队,共125人,在兵力数量上十分适合在复杂海况下对小型岛屿发动隐蔽而突然的打击。
  在日本防卫厅升级后,“离岛特战部队”将有可能从现在陆军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的编制,改为具有战略预备队性质的中央直属分队,并在人员和装备上进行大范围的扩充。
  ◆“有事”特战队备战台海
  与“离岛特战部队”数百人的编制相比,同样将在日美联合军演中出现的日本“第一混成团”则拥有更大的规模。第一混成团驻地为冲绳,原本与同驻冲绳的西南航空混成团一部,负责冲绳及附近岛屿的防御任务。
  2004年9月,日本防卫厅宣布将原本1800人的第一混成团扩编为2300人的旅团,并配备由40辆轻型坦克组成的装甲分队。同时,日本第1空降师第101空降旅也被明确指定为日本西南作战群的战略预备队。该旅能够实施连续飞行1000公里的空降作战。
  盐崎恭久表示,在2月的演习中,将假想“某强国派出了新型战机、新型导弹驱逐舰和新型潜艇”,并封锁了日本西南沿海,而该国的远程导弹也随时对日本发动“饱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冲绳的日本第一混成团及航空部队将实施防卫作战。但实际上,随着日本将“台海”纳入“周边有事”的范围,包括日本第一混成团、西南航空混成团以及第101空降旅在内的这三支部队已经成为日本“应对台海有事”的“应急反应部队”。
  据日本媒体透露,第一混成团已经与日本海军两栖舰队实施了多次远距离跨海登陆演练,并逐渐加强了对台湾附近海域的侦察力度。
  ◆海上特战部队呼之欲出
  无论是模拟钓鱼岛地形的小型岛屿作战,还是“积极应对周边事态”,日本已经在客观上增强了对中国东海及台湾方向的军事力量。
  随着日本防卫厅的正式升级,以及驻冲绳的8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将后撤至关岛,日本海上自卫队也在酝酿着一次大范围的部署调整。
  目前日本各舰队主要驻泊于横须贺、佐世保、吴港基地,常驻冲绳的只有第46扫雷艇队的三艘“初岛”级扫雷艇,日军舰队若要前往“有事”海区就必须提前进行长距离机动。因此,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前往“有事”海区,海上自卫队已向冲绳美军提出了扩大日本常驻舰艇数量的要求,而该计划一旦实现,日本海、陆、空三军将都拥有专门面对中国方向的“特战部队”。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毛、朱、周三人在文革中的关系探讨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289.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7-01-30:1966年的春夏之交,一场来势异常凶猛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当时,谁也未曾料到,毛泽东发动的这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运动竟会把中国拖入一场历时10年之久的浩劫之中。谁也未曾料到,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人生最后的10年将在这种天下大乱,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度过。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中,三人的关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文革”伊始,朱德也开始遭受到一定的冲击。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军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很多人感到非常气愤。1967年2月10日,陈毅、叶剑英、徐向前等政治局和军委领导人在怀仁堂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其中,徐向前在大闹怀仁堂时
怒吼:“我们这么一个伟大的党,连一个八十多岁老人都容不下,可悲呀1
从此以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会议不再召开,而被江青领导的中央文革小组所取代。朱德的各种行动受到限制,文件被停发,保健医生也被调离。
朱德并没有把自己的处境放在心上,他始终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在得知中央文革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煽动大规模武斗后,朱德感到这种方式行不通,于是想找主席和总理谈谈。但令他失望的是,他得到的答复是主席很忙,没有时间。之后,他在秘书的陪同下走到周恩来门前,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没有进去。
随着“文革”的继续进行,朱德越发孤单,但他却坚持说真话,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怀疑三人经过战争考验的关系,在林彪、江青一伙的攻击和诬陷面前,他始终很坦然,认为主席、总理最了解他,只要他们在,事情总会搞清楚的。
与朱德相比,周恩来的处境更为艰难。在某种程度上讲,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与主席决裂,然后被打倒。二是通过实际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并为以后纠正错误准备种种条件。作为一个明白自己对国家、民族担负责任的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选择了后者。
邓小平、陈云与李先念秘谈“交班”内幕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651.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2007-02-01  1986年10月30日,陈云、邓小平与李先念的会晤。中共领导层在1987年发生重大变化,先是胡耀邦在1月份辞去总书记一职,11月份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退出一线。而这一系列重大的人事变动,在此前一年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的一次秘密会谈中就已经决定了。
◆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的秘密会晤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决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987年11月在北京召开。在主持十二届六中全会的政治局常委中,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三位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也开始考虑中共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问题。而1986年10月,韩先楚、刘伯承、叶剑英等多位中共元老的辞世,也让邓小平邓人感到了交班的紧迫。
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完不久,10月30日上午,邓小平和李先念来到陈云家中,三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秘密谈话。这三位老人聚在一起密谈,是很难得的事,身边工作人员赶紧为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但还没等身边的人忙完,陈云便将工作人员支出了办公室。
据陈云的警卫员赵天元后来回忆说:“我刚走到值班室,电铃响了,我又赶紧转回,打开办公室门,看到李主席已起身往门口走,见我进来,三位老人都高声说:‘烟,拿烟。’我赶忙向邓小平的秘书张宝忠要烟……谈话结束,邓小平和李主席走后,我看见烟灰缸里有六个过滤嘴烟头,邓小平在八十分钟内抽完了六支香烟。”
据《党史博览》的文章分析,在他们三人中,只有邓小平一人抽烟,陈云、李先念都如此急迫地为邓小平找烟,可见谈话内容必定涉及中共的重大问题,谈话是秘密的,除了他们三人外,连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内情,高声找烟只是为了掩盖当时的谈话情形。
三人密谈后几个月,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发生重大人事变化,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
◆1987年11月的中共十三大
陈云自1986年10月之后,一直未公开露面。这就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尤其是境外舆论,纷纷预测中共领导层将在十三大时作何种变化,还有说陈云重病在身。就在这个时候,《国际金融研究》在1987年第1期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全文发表了1973年6月7日《陈云同志在听取银行工作汇报时的谈话》;另一篇是该杂志特约评论员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取的是陈云当时的原话:《要很好地研究资本主义》。
这两篇文章在2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转载,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看出了点门道:这个时候发表陈云的这些东西,表明这样一个信息——中共并不会因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改变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
久不出门的陈云3月中旬从北京悄然来到杭州。 4月4日,陈云前往位于杭州西郊被列为西湖新十景之一的云栖,在那里与民众一起植树。当时还是有些凉意,但陈云却脱下大衣和帽子。警卫员说:“天凉,可以戴上帽子。”陈云这次来,除了参加植树外,还有一层“辟谣”的意思,所以他说:“戴帽子照相看不清楚。”
几天后,中共元老薄一波到杭州看望陈云,两人一见面就谈起了前几天植树的事。薄一波说:“我在电视里看你种树使劲还挺大哩。”陈云笑说:“台湾报纸说我‘半身不遂’,香港报纸说我是‘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老汉走路还可以嘛,还可以种树嘛。”薄一波明白了陈云的用意,称赞说:“植树辟谣,谣言不攻自破呀。”
◆公开秘密会晤核心内容
陈云在1987年10月19日召开十三大前的最后一次纪委全会上公布了1986年10月与邓小平、李先念那次秘密谈话的核心内容:“去年10月,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中共十三大决定邓小平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人进入政治局常委行列,赵紫阳任总书记,中共最高领导层实现了新老交替。
我发现了能毁灭世界的秘密军事调动
http://www.topyl.com/articles/2555645.htm
   悠悠网    www.topyl.com   发表日期:2007-02-01 
    编者按:1962年,美苏之间发生轰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期间,后来任新华社副社长的庞炳庵正在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工作,亲身经历了这场险些引起美苏核大战的危机。近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回忆了那些曾令全世界为之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
    ◆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中国留学生走上前线
    1962年10月22日,古巴首都哈瓦那的生活如常。傍晚7时左右,在与古巴隔海相望的美国,肯尼迪总统突然发表了不同寻常的广播电视讲话。他声称,美国的情报侦察证实,苏联正在古巴部署进攻性的中远程导弹及导弹发射场。美国将对古巴实行“海上隔离”,要求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监视下迅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一切进攻性武器”。肯尼迪讲话前,美国已进行全面军事动员,组织起25万陆军、1000多架飞机和9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和空降兵,随时准备入侵古巴。
    肯尼迪的讲话在古巴立即激起强烈反响。面对新的入侵危险,卡斯特罗迅速向全国发出
战斗动员令。第二天一早,我走上街头,看到哈瓦那城到处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氛:军人在海滨大道上构筑工事,架设大炮;隆隆的坦克驶上了市区要道;荷枪实弹的民兵列队开向营地;街头到处张贴着“誓死保卫祖国”的标语,就连哈瓦那大学的学生们也都穿上民兵制服去上课,把刚刚收到的武器放在课桌旁……我们从古巴方面得知:27万古巴正规军和15万民兵已被动员起来,载运士兵和物资的军用卡车源源不断地开赴沿海前线。当时,我国在古巴的上百名留学生也被紧急动员起来,走上了前线。
    针对肯尼迪的讲话,苏联在23日发表措词强硬的声明。赫鲁晓夫下达紧急动员令,部署在国内外的所有苏军核部队和常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华沙条约组织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也发布了战斗动员令。此时,一支由22艘苏联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正装载着中远程导弹和相关设备在加勒比海上驶向古巴,其中“加加林”号和“科米莱斯”号距美国海军的“警戒线”只有几海里了。一场因导弹问题而引起的危机已处在“一触即发”的危险状态。
    ◆苏联秘密部署导弹,中国记者发现哈瓦那异常现象
    其实,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并不是一次突发事件。上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将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运到距美国只有90海里的古巴岛上,苏联就能大大提高同美国争霸的筹码。1962年上半年,当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访苏时,赫鲁晓夫借机提出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要求。不久,古巴副总理劳尔•卡斯特罗访苏时,双方就此达成了军事协定。赫鲁晓夫当时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被美国发现的话,苏联准备承担最终的后果。
    1962年7月起,苏联开始秘密实施这一计划,打算在古巴部署4万多军队、72枚中远程导弹和42个导弹发射架。这一行动虽然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但是,大批的士兵和物资运到古巴是藏不住的。就连我们这些并不知情的外国记者也能发现哈瓦那大街上出现的不少异常现象。在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几辆军用卡车将一批批身着便装的苏联青年送到旧国会大厦广场。这些苏联人下车后,便三三两两地结伴到城里游玩,直到傍晚再乘坐卡车离去。我听一些外国记者说,那些天,哈瓦那海港非常繁忙,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辆辆重型卡车载着一些庞然大物驶离港区,车上用防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这些反常的情况很快也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所获悉。1962年8月至10月,美军U-2侦察机证实了苏联正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频频召集国家安全会议密谋对策。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决定暂不对古巴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而是实行全面的军事封锁。
    10月24日上午,美国正式实施军事封锁,大约有200艘美国军舰驶进加勒比海海域,B-52轰炸机在空中昼夜巡逻。美方宣称,将在禁区内检查、阻止甚至在必要时损坏(而不是击沉)所有可能载运导弹或者核弹、轰炸机以及相关设备的船只。此时的古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几家大报当天的头版新闻均是“封锁,我们顶住它!直接入侵,我们打退它!”“反击侵略,我们必胜!”。
    ◆苏货船碰壁美军拦截线,赫鲁晓夫与肯尼迪频传密信
    为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国际社会开始紧急斡旋。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致信美、苏、古三方,呼吁停止可能使局势恶化的行动。就在此时,情况出现了变化。24日,赫鲁晓夫提出“举行最高级会议”讨论解决危机的办法。接着,驶向古巴的20多艘苏联船只陆续在拦截线外抛锚停下或者掉头返回。当天下午,赫鲁晓夫又在莫斯科会见美国企业家威廉•诺克斯,私下承认在古巴确有苏联导弹,不过强调这些导弹是防御性的。但是,美国的态度却是不依不饶。肯尼迪在25日强调,苏联必须撤除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他还下令国务院准备一份“入侵后在古巴实行文官政治的紧急计划”。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也在会见苏联大使多勃雷宁时发出威胁:“总统至多只能再克制两天了。”
    26日那天,哈瓦那城风雨交加。卡斯特罗总理一早就冒着暴风雨亲自赶到苏联大使馆,向苏联大使阿历谢耶夫口述了一封急信给赫鲁晓夫。阿历谢耶夫曾是俄罗斯新闻社驻古巴记者,他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满头金发,我们私下称他“黄毛”。三个月前,他突然被任命为苏联驻古巴大使。卡斯特罗说,根据古巴的情报和形势分析,美国入侵已迫在眉睫,古巴人民将英勇地抗击入侵者。他强调,“苏联永远不应当允许帝国主义者把第一次核打击强加于她的情况出现”,建议“实行最正当的自卫”。
    然而,此刻的赫鲁晓夫已经开始退却,他请吴丹通报肯尼迪,苏联政府“已经命令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不进入拦截区”。26日晚,肯尼迪又收到赫鲁晓夫一封私函。赫鲁晓夫在信中公开承认古巴有苏制导弹,保证不再向古巴运送导弹,已在古巴的可以撤除或者销毁。同时,他也要求美国以解除封锁和同意不入侵古巴作为交换条件。赫鲁晓夫的信件措词慌乱而又冗长,最后一页甚至未盖章,并破例由苏联外交部直接送到美国大使馆,可见是匆忙中写就的。
    经过一番考虑后,肯尼迪27日复信赫鲁晓夫,表示愿与苏联达成如下协议:苏联在联合国适当的视察和监督下从古巴撤走进攻性武器,并保证不再把类似武器系统运进古巴;美国马上取消隔离措施,并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美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亲自将此信副本交给苏联大使,并私下表示,美国也希望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走导弹,相信危机之后会采取行动。不过,如果美国在24小时内不能得到苏方的保证,美将在10月30日采取军事行动。
    赫鲁晓夫收到肯尼迪的复信后,连夜回信表示同意。肯尼迪立即发表声明,称赞赫鲁晓夫的决定“具有政治家风度”。此时的赫鲁晓夫就像一个吹得圆圆的大气球,突然被一根针刺穿了一个洞,而白宫里紧张到极点的气氛也迅速地缓和了下来。
    ◆赫鲁晓夫出卖古巴利益,卡斯特罗提前将声明交给中国
    就在美苏两国密信频传之际,古巴军民几天来一直顶风冒雨,坚守在阵地上。在前线阵地、兵营、港口、工厂、学校和居民点采访时,我看到古巴民众斗志昂扬,居民们踊跃献血和组织“支前队”,退休老工人回到车间替代上前线的青年坚持生产,艺术家们争着赶赴前线为战士演出。10月28日下午,我们从国外电台那里收听到肯尼迪对赫鲁晓夫复信所发表的声明。不一会儿,古巴政府的一位老朋友来到我们驻地,他告诉我们,赫鲁晓夫做决定前未与古巴商量,古巴事先也不知道赫鲁晓夫信件的内容。为此,卡斯特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