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1–4)★★★

名人名言:16、知识文化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http://www.boxun.com/news/gb/health/2012/10/201210050350.shtml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宗教是个去处。它使做了好事的人有地方去欣喜,做了坏事的人有地方去仟悔;失望的得了希望,绝望的至少得了安慰。--陈凯歌

    ☆所谓上帝所想的东西,事实上都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思想。那是我们想像会存在上帝心中的思想。--林语堂

    ☆上帝行事,总由老百姓代表。老百姓怨望,便是上帝怨望。老百姓动怒,便是上帝动怒。老百姓要暴动,发明断头台(法国革命),便是上帝认为暴动发明断头台的时机已到。老百姓犹豫未决,便是上帝犹豫未决。老百姓回家卖刀买牛,安居乐业,上帝便得意微笑。--林语堂

    ☆上帝的存在,是因为人类这种生物很脆弱,也很懒惰,不愿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只好把心灵一古脑交给上帝托管。--韩少功

    ☆哲学自疑人,而宗教自信人。--蔡元培

今 日 看 点:20170729▲◆★●■☆ 

习近平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发表重要讲话★★★★

http://news.ifeng.com/a/20170727/51517822_0.shtml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1–4★★★

http://pit.ifeng.com/a/20170728/51521307_0.shtml?_phtv

景海鹏、程开甲、王刚等10人被授予“八一勋章”★★

http://news.ifeng.com/a/20170728/51522244_0.shtml?_phtv

中印“龙象之争”谁先妥协?洞朗对峙如何收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7/27/6438209.html

习近平向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发表重要讲话★★★★

http://news.ifeng.com/a/20170727/51517822_0.shtml

2017-07-27 新华通讯社原标题: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李克强主持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

习近平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十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云山在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家通过学习,深化了对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武装了头脑、明确了方向。要认真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联系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军队各大单位、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一)★★★

http://pit.ifeng.com/a/20170728/51521307_0.shtml?_phtv

 2017年07月28日 凤凰国际智库 世界知识杂志;作者:石源华、赵明昊、赵青海

2017年5月14日,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LOGO标志性花     卉景观前拍照。

中国周边已经出现新的“三个世界”架构——石源华

对中国来说,203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2050年又将是一个时间节点,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明显领先于美国的最大经济体。届时,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中国的经济规模都将占前十位国家总和31~32%以上。那时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大国外交与全球事务将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在此之前,中国将强未强,其国家定位仍将是世界影响力逐步加大的亚洲地区大国,中国周边外交仍将是中国外交大布局中“重中之重”。

要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未来中国周边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和周边环境的主要特征,当今仍然可以判断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关于新冷战的议论很多,有些人认为现在已经是新冷战时代,说敌对势力对中国形成了O型包围圈。战争已经成为现实危险。为此,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的基本论断不能不讲,更不能改变。冷战结束后一度出现的“美国一超多强”格局已结束,中美关系存在内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可能会成为美国遏制的主要对象国,但中国仍然要尽力避免冲突与战争,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中国反对西方某些大国通过“一战”“二战”依赖战争实现崛起的道路,也反对美苏军备竞争式崛起的道路,这在邓小平时代已经确定。中国在美国大增军费的情况下,沉着应对,适度掌控军费上涨幅度的决定是明智的战略决定。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后一条道路即美苏争霸式的道路复活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国内存在很大的争论,值得警惕。

应理解、接受和适应中间国家在中美间实行平衡政策

在中国周边已经出现新的“三个世界”架构:中美各为一极,其间存在许多中间国家。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对于中美两国均持平衡的基本立场。奉行在中、美之间平衡也符合中国周边国家最大的国家利益。

目前中俄走得很近,这是中俄共同的战略利益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美俄矛盾过于尖锐导致。如果特朗普与普京达成和解共识,美俄关系得以调整,那么,俄罗斯也会在中、美之间实行平衡政策,既积极发展对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发展美俄合作关系。日美目前结成密切的同盟关系,日本执行傍靠美国制衡中国的政策,处处与中国过不去。但日本与中国也存在共同利益,与美国之间则存在不少利害冲突,有朝一日中日关系走出困境,日本也会选择在中美之间实行平衡。印度是自主性较强的亚洲地区大国,美国有利用印度制衡中国的意图,印度也有利用美国对华竞争的考虑。但完全倒向任何一方,也绝非印度最佳的现实选择。

这就是中国周边和世界的新政治安全的基本结构。由于中美两极矛盾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各自国家自身的原因,各中间国家对华关系出现重大分歧和突然逆转的现象将会“常态化”,“萨德”入韩就是一个例子。争取更多的中间国家站在自己一边或更多地倾向自己,会成为中美两国博弈的重要内容。中国应理解、接受和适应中间国家在中美间实行平衡政策。冷战时期那种非此即彼、划线站队式对待中间国家的态度已经过时。中国应以包容的态度争取与更多的中间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目前,中国的周边国家普遍希望从中国获益,希望中国对他们多作让步和帮助,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需要合理应对的难题,既给中国带来机会,也可能会使中国难以招架。对于那些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争取它们在中美间中立平衡,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合作共赢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则是东亚国家政治安全建设的基本目标。中国已经成为决定东亚政治安全格局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经过中国的努力,冷战灾难在东亚和世界的重现应该可以避免。

“九一”比喻、双轨思路与议题设置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发生西藏问题和边界冲突,毛泽东在多个场合曾经反复讲过,对于西藏事件和中印边界争端与整个中印友好关系来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西藏叛乱和中印边境冲突是一个指头,而中印长远友好关系是九个指头。

毛泽东当年的生动比喻依然适用于处理今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和争端。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要使所有的周边国家理解,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有那么多周边国家,互相间发生分歧与争端,将会是个“新常态”。这既是双方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发生的问题,也是邻居相处的一种常态,更是域外大国为遏制中国而有意为之,难以避免。因为“一个指头”常常也是“十指连心”,一般会涉及重要国家利益,采取搁置方针,会使双方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擦枪走火,走向两败俱伤的战争。但是比较“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轻重,需要两国有识之士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发出理性的声音,更需要两国的政治领导人作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从战略上说,这些分歧和争端尽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重要国家利益,但比起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搬不走的邻居国家之间的长治久安来说,应该都只能占据“一个指头”而不是“九个指头”的位置。

毛主席的比喻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与周边国家不能一发生矛盾和冲突,就彻底破裂两国关系,自此不相往来。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分歧与争端,中国应该实施“双轨思路”,将这些分歧争端与全面建设双边友好关系适当分开处理,搁置争端,超越争端,绕道争端,务实推进双边合作,并在务实合作中逐步淡化、化解这些争端,最终寻找能为双方接受的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是出什么问题,就应对什么问题,哪里起火,就去那里灭火。议题都是别人设置或挑起的,中国疲于被动的应对。中国应该主动设置议题,让周边国家围绕中国的节奏起舞,“命运共同体”“亚洲安全观”“亚投行”等或虚或实的倡议,都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完全有条件不断提出中国式的新议题,引领周边乃至世界的发展,这是中国周边外交应该下工夫做好的重要事务。

如“自由航行”是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的一个行动口号,中国应接过这个口号,作出新解释,将其作为应对美日海洋战略的方针。比如日本海也是公海,被日本视为其“后院”。中国如加大在此公海自由航行的力度,可以打通进出西太平洋的又一条通道,开辟进入北冰洋的新航道,一举而数得,而且可以震慑日本,防止其实施东北战略向西南战略的转变,缓解美日在南海、东海对我的压力。

“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的重头戏。然而,对于“一带一路”的定位,却在舆论界出现了随意泛化的现象。一些主张超越了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国家定位的历史阶段,不适当地、想当然地要以“一带一路”引领和领导整个世界。这不仅是不切实际的,难以得到世界各国支持,而且会取得适得其反的实际效果。对于“一带一路”,有必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一带一路”是个百年工程。对内是大的发展战略,是为了让中国西部成为连接外部的中心地带,进而获得发展。对外则是合作倡议,而非有制约性的机制。“一带一路”不同于旧式的发达国家通过援助的形式支持不发达国家,而是应该发展一种新型的发展合作关系。

第二,“一带一路”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周边国家。中国将强未强,不宜企图通过“一带一路”去主导新国际体系和新全球化进程,而应通过“一带一路”大练内功,增强国力,增强与周边以及亚欧非国家的合作及对其的影响力。

第三,“一带一路”推进地域应着力强化中国的大周边环境,加强与欧洲的联络和合作,不宜将“一带一路”对象国任意扩大,甚至把北极、深海、太空等全球公域涵盖在内。

2017年7月17日,印美日三国在孟加拉湾举行2017“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图为印度“维克拉     马蒂亚”号航母(前)和日本“出云”号轻型航母。

第四,“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南南合作,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主要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运用“亲、诚、惠、容”增强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软实力,进一步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从而强化中国大国外交最重要的基础。

第五,踏踏实实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不要指望也不宜追求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发达国家会愿意成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之中坚合作对象。特别需要妥善处理好将美国引入“一带一路”的问题。

总之,在未来的十至十五年,中国不应急于为取得世界性权力心动,不能给世人造成中国急于要取代美国的印象,不宜急于提出和主导所谓的“新全球化”。中国应尊重现行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和世界规则,逐步地谨慎地提出和改善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从长远的历史角度视角,中国与周边的若干争端问题,目前不宜急于求成处置,等候中国更强大时再予解决,效果可能会更好。中国周边外交应有战略定力,不宜对超级大国的外部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也不应对若干争端急于求成,避免对中国的战略全局定位冒进,防止战略透支,甚至自乱阵脚。(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二)★★

http://pit.ifeng.com/a/20170728/51521307_0.shtml?_phtv

搞好周边关系,需掌握小国外交的逻辑——张清敏

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地位日益上升。本世纪初,中国提出了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亲邻、睦邻、惠邻等思想,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亲、诚、惠、容”对周边关系新理念,为发展与周边关系提出了指导思想。要落实这些政策理念,做好周边外交工作,需要掌握小国外交的逻辑。

中国是地区大国,但长期缺乏地区战略

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中国周边多是中小国家。中国的影响和利益主要在周边,对外关系的矛盾也集中在周边。但是,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或中国外交矛盾的主要对象不是周边国家,而是与中国有全球利益冲突的世界大国。在历史上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根据与大国的关系制定全球战略,根据全球战略确定周边政策。中国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但在冷战期间一直没有地区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十年,为了维护主权和独立,中国在周边地区卷入过几次武装冲突,比如朝鲜半岛的抗美援朝、中南半岛的援越抗法等。这些冲突主要对象不是韩国、越南或南越,而是美国和法国。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要矛盾也是围绕着中国与大国关系展开的。如援越抗美以及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外交斗争的矛头都是美国。中国与越南和朝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谈判解决陆地边界争议的过程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受这个时期“反帝反修”战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服务于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统一战线的战略。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如此,就连中国对日、对美政策,都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这种战略简称“以苏划线”。

把国家关系建立在双边基础上,才有稳定和健康的周边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关系,改变了在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以美划线”或“以苏划线”的政策,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建立在双边关系基础上。摆脱了与大国对峙关系的桎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才开始改善。

1989年,在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时,除了日本以外的周边国家,都表现出了与西方大国不同的立场。随后中国对周边的政策,特别是在1997~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政策,让周边国家感受到了中国睦邻和富邻的诚意,进一步加强了建立在双边关系基础上的与周边国家关系。

2017年6月6日,越南总理阮春福访问日本。图为阮春福在安倍晋三陪同下检阅日方仪仗队。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2008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沉寂多年的矛盾开始显露,龃龉或冲突频繁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少声音认为都是“想玩弄地缘政治游戏的域外大国”唆使相关国家对中国进行挑衅的结果。甚至还有人提出,“日本、菲律宾不可怕,怕的是美国挑唆。”这种思维方式,回到了冷战时期从中国与大国的关系的视角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思维,把与小国的矛盾和冲突当作是大国唆使的结果。

“杀鸡儆猴”的作法值得思考

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但中国与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则相对较少。中美之间的“抗美援朝”,中印边界冲突,中苏之间的小规模边界冲突属于中国与大国的直接冲突。除此之外,更多的矛盾则表现为中国与周边小国的冲突,即中国对追随或依附威胁中国安全大国的那些周边小国的打击和惩罚。1979年,通过对越南的“惩罚性”自卫反击战,打击和破坏苏联的全球霸权战略,是这种逻辑的典型。

一方面认为大国是中国周边面临问题的根源,另一方面对个别小国予以惩罚,这种作法可以被称为“杀鸡儆猴”。这种思维近年来有新的发展。如2009年,在美国挑唆和怂恿下,日本、菲律宾等国,不断在海洋领土问题上进行挑衅,侵犯中国主权。人们看到的是,这个时期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但中日关系陷入了低谷,中越关系受到直接影响,菲律宾的农产品遭到抵制。受到打击最大的是受美国“唆使”的菲律宾。

2016年,美国借口朝鲜核和导弹项目的发展,推动韩国同意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主要对韩国政府表达了强烈抗议,终止了双方之间多个高层次的对话。在乐天集团同意韩国政府的征地,提供该公司的一个高尔夫球场给政府部署“萨德”系统之后,中国民间还爆发了针对乐天的示威和抵制活动,造成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搞好周边关系需要掌握与小国外交的逻辑

当今世界近200个国家,绝大多数是小国。外交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行为,是落实追求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的过程。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面对弱小的邻国古巴以及“威胁其安全”的朝鲜都无能为力,说明大国并不能随意主导一个小国的对外政策。不能夸大美国主导其他国家对外政策或教唆其他国家不顾自己利益挑衅另一个大国的能力。

中国邻国众多,多数也是中小国家。作为主权国家,它们在涉及自己主权的外交问题上制定政策的依据,更多还应该是领导人对自己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判断。杜特尔特就任菲律宾总统后,对华政策的“华丽转身”,卡塔尔拒绝了地区大国提出的侵犯主权、干涉其对外政策的要求,都说明了这一点。基于历史经验,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建立在双边关系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把周边国家当做大国的附庸,是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关键。

不可否认,大国总是试图使用各种方法拉拢和影响小国。正因为如此,小国在大国之间纵横捭阖,玩弄平衡,维护自己的独立,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是国际政治中中小国家外交的传统,也是中小国家的生存之道和立国之本。如果简单地把小国政策当作大国唆使的结果,并对小国进行惩罚,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小国担心,弱国恐惧,邻居离心,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依据。

在处理与周边小国关系的时候,需要弄清楚这些国家的哪些政策是它们追求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哪些是该国家领导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信仰做出的判断,又有哪些是国内政治的需求和官僚政治的结果。即使确有邻国在涉华问题上受到大国的唆使,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或解释说明,或晓之以利,或釜底抽薪,争取它们回到中方一侧。如果简单地把一个国家在涉及中国利益上的政策当作大国唆使的行动,并简单地“杀鸡儆猴”,很难抓住根本矛盾,找到有效之策。

大国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处理与中小国家的关系才是所有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建立在双边关系基础上,了解小国外交的逻辑,对于落实好中央发展周边关系的理念、创造良好周边环境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教授)▲◆★●■☆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三)★★

http://pit.ifeng.com/a/20170728/51521307_0.shtml?_phtv

聚焦“互联互通”,经略周边外交——赵明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以“全球性大国”的姿态筹谋和施展外交,在周边外交等方面越发强调进取有为,尤其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强化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应该说,“互联互通”已成为理解中国周边外交变革和未来趋势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强化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也需要将获取更大的“联通力”(connectivity power)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点。

互联互通:走向合作共赢的途径

在一个权力分散的“网络化世界”或“多节点世界”中,国际社会的等级性结构逐渐被网络化结构所取代。权力不仅来自于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力量,还来自于对“关系”的掌控,如果能处于在不同利益下形成的多种临时性组合的结点,如果能够不断增强与相关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联通性”,就有望成为21世纪的真正强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互联互通”作为政策理念纳入其中,“互联互通”与高举共赢旗帜、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等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一脉相承。

2013年10月,习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2014年11月,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专门举行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邀请蒙古国、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领导人共商大计。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还强调,要实现亚洲国家联动发展,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出席瓜达尔港开航仪式并发表讲话。

从过去四年多的政策实践看,中国虽然不是互联互通概念的首创者,但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互联互通倡导者和引领者。一方面,中国借助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等机会,力推《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带动地区国家和相关组织积极参与互联互通这项大事业。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成立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与欧盟设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等,通过实实在在的机制构建、共同规划、项目合作等,推动互联互通的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的联合公报专门列举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互联互通倡议和构想,并提出要加强“一带一路”与它们的深度对接。正如习近平所做的生动比喻,“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互联互通的深化离不开“结伴”的意愿与“借力”的智慧。

“互联互通”与中国周边外交新局

中国推动的互联互通合作,既受到周边国家的热情响应,也为中国经略周边外交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应当看到,制约东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通不畅”或“通而不畅”。中国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因势利导,开拓进取,赢得了战略主动。比如,东盟早在2010年就公布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PAC2025) ,确定了五大优先战略领域,包括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物流、卓越监管和人员流动,还成立了东盟互联互通协调委员会。但是多年来,这一总体规划的落实却受到资金不足、技术力量欠缺等问题的影响而进展不彰。据测算,未来15年东盟互联互通项目所需资金约为3.3万亿美元,每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超过110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主动作为,一方面与东盟加强政策沟通,并成立相应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注重与东盟成员国开展双边合作,打通关键环节。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印尼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越南的“两廊一圈”规划等相互衔接,并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带动务实合作。2015年12月,中国-老挝铁路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一项目是“泛亚铁路网”的一部分,有助于老挝摆脱作为内陆国家的交通封闭之困,从“陆锁国”变“陆联国”,并继而成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

中国—印尼雅万高铁、中国—泰国铁路项目等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在中国倡议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也在2016年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深化与东盟国家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互联互通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实际行动。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合作构想最早是由泰国方面在2012年提出的,中国充分发挥“成人之美的领导力”,以“亲诚惠容”为原则,携手中南半岛五国开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推动的互联互通既包括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方面的“硬联通”,也涉及政策对接、民心相通等方面的“软联通”,是涵盖物质性、观念性、制度性三个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此外,这种互联互通,不以削弱各国主权为代价推动跨国性合作,而是肯定主权、维护主权,注重发挥各国政府在促进合作方面的枢轴作用。不以建立“超国家实体”为目标,而是倡导建立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共生体系”。

考虑到中国周边国家的差异性,互联互通合作充分尊重文明多元性和国际发展模式多样性,重视以共通的目标和理念凝聚各国合力,不搞“唯我独尊”,要“合唱”不要“独奏”,强调“对接”而不是“趋同”。同时,这一互联互通合作也是开放的,通过开展“第三方合作”等方式,避免阵营分立或零和博弈。比如,2016年正式运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仅有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参与,还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推动联合融资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可以说,互联互通正是一项“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大事业,它对于推动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成为构建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抓手。

在新形势下稳定周边、经营周边、塑造周边战略环境,需要牢牢抓住和用好互联互通这一“中国所长,周边所需”的结合点,扩大利益交汇,推动责任共担,“广结善缘,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同时也要意识到,倡导“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一种政策目标,也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范式,是为引导周边地区秩序良性转型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作者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未来十至十五年的中国周边外交(四)★★

http://pit.ifeng.com/a/20170728/51521307_0.shtml?_phtv

周边海上维权五年:中国做了哪些事——赵青海

2012年是中国海上维权历史的重要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海上维权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应激反应模式,开始向积极塑造的方向转变。总结五年来海上维权创新实践,对深入理解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及更好地开展未来海上维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海上维权的创新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政策的重点是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相关政策为我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但周边一些国家却趁机不断蚕食中国岛礁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2010年以来,美国“重返亚洲”刺激周边个别国家对侵占岛礁由物理控制向法理控制转变。从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开始,中国政府坚决反制,取得显著成果。

第一,加强行政和立法维权。对争议岛礁和海域实施行政和立法管辖,是一国政府宣示主权管辖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中国一度落后于周边国家。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同年9月10日,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2013年11月29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并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其对外国渔船、外国人进入海南省管辖水域进行渔业生产或者渔业资源调查活动进行了法律规约。2017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对违法外籍船只可驱逐出境。通过国内立法,中国政府不但显示了对相关岛屿和海域的管辖权,同时也使相关部门执法有法可依,海上执法底气更足。

2016年7月12日,海南三沙市,三沙市人民政府。

第二,推动南海岛礁建设,打造海上维权前沿基地。为改善南海驻岛人员生活条件并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自2014年初开始,中国在南海控制岛礁进行大规模填海造陆。2016年7月,中国民航完成对南沙群岛美济礁、渚碧礁新建机场的校验飞行。中国在南沙群岛新建的五座大型灯塔也陆续投入使用。中国还在西沙水域建成了晋卿岛等4座灯桩;在永兴岛等地设置了4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实现了西沙重点水域信号的全覆盖;开播了海上安全信息(NAVTEX)广播业务,实现了对西沙、中沙水域信号的覆盖。

第三,重视海上维权法理与舆论斗争。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仲裁后,中国与菲方及其支持者在国际上打了一场法理与舆论战。2014年12月7日,外交部受权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从法律角度全面阐述中国关于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宣布仲裁结果后,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以及《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指出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约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中国在维护国际法规则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倡导构建和谐海洋、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向世界展现中国积极、正面的海洋秩序观。

第四,实现争议海域常态化存在。中国海监自2007年以来在我国全海域开展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但前些年,由于执法船舶、人员数量以及具体政策等局限,对部分敏感海域的巡航力度不足。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日本政府宣布对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加大对相关海域的巡航力度。在钓鱼岛海域,中国打破了日方长期以来的单方面管控。针对菲律宾,中国实现了对黄岩岛的有效管控。此外,中国海警船对仁爱礁、南康暗沙等外方觊觎的南沙相关海域进行了严密的值守。

第五,以自主开发争取海上主动权。虽然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周边国家反应消极。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南海纷纷与域外国家搞共同开发。2012年6月2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将对南海海域的部分区域进行对外联合油气资源开发,并公开对外招标。2014年5~7月,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群岛近海进行勘探活动。在东海,中国顶住日方的不断抗议和骚扰,继续在中方管辖海域进行油气开发。

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海上行为规则与规范建设。中国一直坚持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抓手进行海上行为规则与规范建设。2013年9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问题磋商。2017年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官会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在中国积极支持下,2014年西太平洋海军论坛青岛会议通过《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这有助于减少和平时期各国海空军事行为的误解误判、避免海空意外事故。2016年9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同意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

2014年11月,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2015年9月18日,双方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新增“军事危机通报”附件以及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新增“空中相遇”附件完成正式签署。

第七,妥善处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在处理与周边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2014年8月,王毅外长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南沙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共同维护。2015年中韩启动两国海上划界谈判,向外界展示中方谈判解决与邻国海上划界争端的诚意。2016年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上台后,选择对华友好,中国对此予以积极回应。目前,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均建立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就设立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达成共识。

尽管周边国家对中国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应者寥寥,但中国一直未放弃相关努力。2013年4月5日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访华期间,中文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同意支持两国有关企业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勘探和开采海上油气资源。同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越南期间与越方达成共识,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同时加快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的工作,力争湾口外海域共同开发取得实质进展,为探索在更大范围开展海上共同开发积累经验。

近些年,中国还一直在为稳定海上局势、避免发生擦枪走火而努力。在中日双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中国仍积极推动与日方共同努力防止海上事态进一步升级。2014年11月,中日达成四项原则共识,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2014年以来,中日已举行六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

海上维权经验总结

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海上维权举措,有效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强化了在争议海域的实际存在,震慑了相关国家的侵权野心,使中国在岛礁领土争端问题上由被动转向主动,与周边国家及域外大国的新的海上互动模式正在形成。回顾5年来海上维权的成功经验,初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是海上维权取得胜利的基础。第二,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的密切结合是海上维权取得胜利的关键。顶层设计不仅是凝聚共识、战略运筹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关键,更是战略决心的展现。顶层设计的落实离不开底线思维的配合。底线思维是为维权行动划设“红线”。第三,体制机制建设是海上维权取得胜利的保障。2012年底中央成立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了海上维权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

2013年,国务院重组国家海洋局,统一成立海警局,进行纵向管理,结束“五龙治海”分散执法、缺乏合力的局面。第四,策略运筹是海上维权取得胜利的法宝。为争取世界各国支持中方反对仲裁案的立场,中国采取了灵活的“点菜单式方案”,以一种双方均可接受的方式争取更多国家理解、支持中方的立场。中国的正当立场得到了来自近120个国家和240多个不同国家政党的理解和支持。(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景海鹏、程开甲、王刚等10人被授予“八一勋章”★★

http://news.ifeng.com/a/20170728/51522244_0.shtml?_phtv

2017年07月28日 新华通讯社:

原标题: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麦贤得等同志“八一勋章”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原91708部队副部队长麦贤得、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空军指挥学院原训练部副部长李中华、96722部队71分队班长王忠心、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原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军职常任委员程开甲、山东省枣庄军分区政治委员韦昌进、武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原81032部队副军职调研员冷鹏飞、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市支队支队长印春荣等同志“八一勋章”。

命令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现役部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有效履行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职能使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命令强调,荣获“八一勋章”的同志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现役部队的杰出代表。麦贤得同志是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马伟明同志是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李中华同志是挑战极限、勇争第一的试飞英雄,王忠心同志是建功基层、爱岗敬业的优秀士官,景海鹏同志是矢志报国、逐梦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程开甲同志是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韦昌进同志是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战斗英雄,王刚同志是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反恐英雄,冷鹏飞同志是冲锋在前、英勇果敢的战斗英雄,印春荣同志是独具虎胆、出生入死的缉毒英雄,他们都是推进强国强军伟业的时代楷模。

命令要求,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现役部队广大官兵,要向荣获“八一勋章”的同志学习,像他们那样,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像他们那样,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聚力练兵备战,钻研打仗本领,提高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履行使命任务的过硬素质;像他们那样,牢固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畏艰难险阻,锐意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强军兴军的时代重任;像他们那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自觉实践“三严三实”和“四铁”要求,始终保持“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良好形象。全军部队要以评选颁授“八一勋章”为推动和促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强化练兵备战,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印“龙象之争”谁先妥协?洞朗对峙如何收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7/27/6438209.html

多维 2017-07-27:“如果印方拒绝撤出,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在中印于洞朗(Doklam)地区的边境对峙持续一个多月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在记者会上被如此逼问。是的,几乎所有人都断言中印这场拉锯战不会诉诸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它究竟会否收场?又以怎样的形式收场呢?一对在世界政经舞台上举足轻重又宿命地深陷“龙象之争”想象的大国,究竟谁会先行迈出“妥协”的一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26日的回应,重申了稍早前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态度。“这次事态的症结是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中国境内。解决这个问题,就像王毅外长所说的,是印度边防人员老老实实地退出去,这是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而针对此次对峙事件的操盘手、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Ajit Kumar Doval)27日至28日访问中国,出席金砖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中国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也在一篇评论文章《高官访不访华 印度都须无条件撤军》中强硬地威胁说,印度近年来民族主义过度膨胀,跳得太高了……如果继续往高跳,只会摔得更痛。解放军正在不断向边界地区调动……有充裕能力在边界地区采取印军阻止不了、新德里政府在政治上难以承受的行动。

而官方的新华社亦“奉劝印方趁早改弦更张,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北京的反应引起了新德里的注意。包括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也对当下的这场对峙抱持强硬立场,并声称印度士兵正在准备在边境与解放军进行长期的对峙。成百上千的印度士兵较解放军更有补给等方面的优势。

至此,双方都如同愤怒的雄性野兽在极力通过吼声让对方知难而退,但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根本不具有发生尖锐冲突甚至擦枪走火的可能。连印度方面也宣称迄今中印军方士兵只是偶尔发生推搡,政治外交谈判的途径是首选。

回头再看双方在这场对峙本身。此次冲突其实源自于中印双方对不丹影响力的争夺。尽管中国与不丹没有外交关系,但是随着中不关系的密切以及中国规模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行,中国加强在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地区的存在不可避免。

在此背景下,中国深入印度、不丹夹缝之间,沿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向南,修通前往洞朗地区最西南的公路,虽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印度一直以来的对华怀疑态度,而不啻为一场冒险举动。

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冲突(图源:洞朗地区谷歌地图截图)

印度方面借此炒作中国的交通建设将使得通往印度锡金邦的西里古里走廊暴露在中国军队的视线之下。事实上印度不便言明的是“中国单方面改变地区均势”的动作,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它对不丹的优势影响力,而并不是威胁通往锡金邦的战略通道。

没有迹象显示中印双方在此动作上曾有接触,以互相消除对方的战略猜忌。毕竟这是两个邻居战略利益的结构性冲突,它由刚性的地缘因素所决定。如果说它可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话,那就是中印两国的高层可以不被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所轻易左右甚至裹挟,而实现自己战略利益的同时为对方预留空间。

如果我们不单单是在让理想主义的是非判断来结束这场纷争,而设身处地讨论的话,双方的忧虑可以理解。

然而巧合的是,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数十年未有的解放军整编,原本处于二线部队序列的西藏军区、新疆军区被编入副大战区的陆军野战部队序列,这给予了国内很多人以底气,“印度记不住1962,那就让它记住2017”的声音相当有市场。而对于印度总理莫迪,同样一个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政治强人来说,他在国内遭遇到困境也要求他对外树立一个所谓的“庄严”的想象,而不要像当年尼赫鲁那样耻辱地死去、在中印博弈中树立形象,成为他的同伴对他的期待。

于是,这场对峙都将自己和对方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处境,甚至没有退路的死角。中印也许并不急于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目前北京和新德里都只是在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慢慢燃烧,谁也没有提供真正的智慧方法。

有人建议还是将问题交给时间吧。就像1962年短暂的一个月,如果不期待这样的冲突结果,最体面的结局可能就是待到大雪封山补给不足之时,各自回家。然而,中国的基础设施计划虽然非常脆弱,有可能依然会在近在咫尺的印度、不丹军队的干扰下难以进行,但被跨境捣毁的可能性正在降低。印度将只是体面地退兵而已。

这不是中印之间的首次边境对峙。经历此次事件以后,中印会否像中美那样为了消除战略互疑而建立成熟的沟通机制呢?也许中国很愿意出于一带一路战略考虑而这么做,但前提是,不是这次“意外”事件。

因为无论从感情还是从现实政治上来说,中国无法因为中不边境争端而寻求与印度沟通,否则那等于承认印度对不丹的“准宗主国”地位的合法性,等于自掘坟墓。这一点,印度必须理解锡金模式已经无法再重演,而让中国吞苦果更是不可能。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