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用意何在?

二十四孝之七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今 日 看 点 : 2007-03-10 ▲◆★●■
为防携家小叛逃 朝只准驻外人员带一个孩子出国
http://www.zaobao.com/gj/gj070307_504.html
军事专家指香港承受台湾新导弹能力较低
http://news.phoenixtv.com/taiwan/3/200703/0307_353_85047.shtml
美日印将举行联合军演 分析家称意在遏止中国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3/08/content_5815431.htm
西 方 真 的 不 了 解 中 国
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9/5449449.html
德国《世界报》记者评述关于中国将来的10个问题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5449450.html
美 国 究 竟 会 不 会 打 伊 朗 ?
http://www.zaobao.com/yl/tx070308_501.html

 
    本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朴胜俊 (2007.03.06):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5日发自平壤的报道说,北韩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4日携军队、党、外交部干部访问中国驻平壤大使馆,与刘晓明大使等中国大使馆职员共度中国元宵佳节。
 
    金正日已是第二次访问中国大使馆。7年前的2000年,金正日也在同一时间3月5日突然访问中国驻平壤大使馆,从晚7时到午夜停留了近5个小时。国家首脑访问外国驻本国公馆,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当时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标志着1992年韩中建交后8年来较为疏远的北、中关系转换方向。第二年2001年金正日经由上海访问北京,会见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改善北、中关系创造了转机。
 
    这次金正日访问中国大使馆,是为了向中国表示谢意。核问题导致北韩陷入国际孤立和巨大压力之中,但是六方会谈通过《2.13共同文件》,为北、美关系创造了转机,而且中国在寻找这一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金正日的此次访问,将成为恢复自去年10月实施核试验后冷却的北、中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传统的伙伴关系的契机。
 
    当天陪同金正日访问中国驻北韩大使馆的军队干部有人民军金正阁、玄海哲、金明国、金成圭大将和崔福一上将,劳动党干部有中央书记金基南、中央第一部部长李容哲、国防委员长参赞金阳建、中央副部长卢倍权、黄炳瑞、池在龙、朴京善,外务省干部有第一副相姜锡柱和金荣一副相。
 
    据《人民日报》报道,金正日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以节日祝贺,刘晓明向金正日转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问候。
 
    最近,北韩方面在平壤接连为中国大使馆职员举行宴会,上月18日劳动党国防委员会曾邀请中国大使馆职员共进晚餐。上月7日,朝鲜劳动党国际部邀请中国大使馆职员,在高丽酒店举行了新春招待会。而且在1月23日,北韩外务省将中国大使馆职员邀请到高坊山饭店举行了新年招待会。▲
为防携家小叛逃 朝只准驻外人员带一个孩子出国
http://www.zaobao.com/gj/gj070307_504.html
  (首尔法新电)朝鲜对驻外外交官和商人下达新命令,他们只能带一个孩子出国公干和经商。据说,朝鲜在海外的官员和商人必须在三月中旬把五岁以上的超额孩子送回国。
  韩国《中央日报》昨天引述平壤方面的消息说,朝鲜政府上月14日发出新命令,要海外的朝鲜外交官和商人在30天内将孩子送回国。
  韩通社引述熟悉朝鲜事务的官员的话说,“朝鲜政府相信,这些官员和商人带着一家大小在外,他们叛逃的可能性比其他人来得大。”
  《中央日报》报道也说,这显然是为了阻止有人变节叛逃,特别是朝鲜正致力改善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90年代前苏联垮台时,朝鲜也曾下令海外的朝鲜学生回国。
  据了解,目前随父母在海外生活的朝鲜儿童大约有3000个,他们分布在50多个国家,按命令他们都要回国。
  平壤消息说,朝劳动党“最近指示海外人员把子女送回,住在中国和欧洲的外交官正忙着送孩子回平壤”。消息还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平壤好学校手忙脚乱,好多人争着把孩子送进来。▲
英 媒 :中 国 军 队 目 光 超 越 台 海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wxmkl/archives/2007/703401.html
    西部凤凰 发表于 2007-3-6:阻止台湾宣布“独立”仍然是规模达230万之众的中国军队的优先事项。北京视这个岛屿为中国领土,誓言若有必要将动用武力使之与祖国统一。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北京精简军队和提升装备,其目光超越台海,投向攸关其国家利益的世界其他重要地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李鹏(音)说:“台湾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现在甚至算不上一个大的部分。”
    例如,中国在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货物和石油运输上有着越来越深的经济利害关系。一些分析人士说,中国渴望在该地区树立权威,尤其是当潜在的对手日本和印度加强军备之际。
    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中国军队一部分过于臃肿,装备陈旧,但军事预算的增长以及透明度的欠缺引发了别国,尤其是美国的担忧。中国对此加以反驳,称其边界线漫长,有责任捍卫领土完整,提高军费和进行军事现代化是自然之举。中国还表示,大多数开支用于改善军人的工资福利待遇。
    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的军队今后将变得更强大、更灵活,并对美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军队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驻台北的《防务新闻》周刊亚洲主任温德尔•明尼克说:“不论华盛顿对北京是否友好,中国将继续推进多项军事计划,以提高其不对称作战能力。”
    卡内基基金会中国项目专家迈克尔•斯温认为,中国将继续取得“可推进其在国界之外的军事存在的能力”。北京传统上以陆军为主导的军队建设正逐步将重心移向海军和空军,“这是一项有条不紊、全面提升常规军力的努力,定将使他们在国界之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斯温说。▲
刀叉外交饭桌之外下工夫(一)
http://news.phoenixtv.com/history/1/200703/0307_335_84726.shtml
◆中国国宴变迁:从50桌变成7桌 每人标准30元(图)2007年03月07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送别晚宴上,尼克松正试着握筷子时,周恩来总理来到他的面前。
◆一般不请陪客 分餐减少浪费
    40多年来,中国国宴的变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国宴从50桌变成7桌;很多时候宴席食谱只是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而时下国宴的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一半多。
◆不讲排场,从50多桌减到7桌
    在中国,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来访国宾举行正式欢迎宴会,或者每年国庆时国务院总理举行的招待会,都称国宴。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后,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正式宴会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从1965年我调入外交部礼宾司工作至退休,亲历了国宴的变迁。
    国宴通常在国宾抵京当晚或次日晚上6点30分或7点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宴会通常设宴席5
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等占宴席20多桌,加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
    当时,在通常情况下,宴席上冷菜6道,热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摆大中小杯3个,里面斟满茅台酒以及其他名牌葡萄酒等。另外,桌子上还摆放着橘子水、矿泉水等。每次宴席,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同时还要将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
    数年后,参照多数国家的做法,国宴做了改革。欢迎国宾的宴会不再邀请外交团出席,宴席规模几乎缩小了一半。随后又经几次调整,欢迎国宴的规模缩小至今天的规格。
    目前的国宴通常为7桌或8桌。如果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如今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同时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以及该使馆的少数主要外交官。中方除非特别需要,其他陪客一律不请。这样的改革既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交实践,又切实做到了不讲排场,节约外事财政开支。
◆四菜一汤,人均标准从30元到200元
    据我所知,目前的国宴,每人每餐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宴席食谱为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1984年开始,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改革做了明确规定,国宴的标准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军委主席、政协主席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的用餐标准为50元至60元,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80元以内掌握开支。一般宴会,每位宾客标准为30元至40元。同时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饮料。所述规定,执行多年,直至新标准实施。
    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是周恩来总理生前确定的。1984年11月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再次确定,宴请来访外宾的次数不宜过多,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目前领导人宴请国宾,有的只用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眼下国宴时间为1小时15分钟。而过去的国宴则通常要花两三个小时。
◆注重礼仪,菜单也要赏心悦目
    我国有“礼仪之邦”之称,尚礼好客,注重礼尚往来。近年来,中国国宴非常重视营造既隆重又亲切的氛围,以主动热情友好、周到细致,有的放矢、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礼仪工作,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宴会前后,宾主入席时取消奏两国国歌;宾主双方在席间不发表正式讲话,或致辞、祝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席间乐,曲目单包括来访国著名乐曲;宴会期间或宴会后安排歌舞、文艺节目助兴;镶嵌国徽的菜单和曲目单由中方礼宾官事先安排精心制作,让客人赏心悦目。
    国宴要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排列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工作人员还要精心制作座位卡。卡片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名字的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外宾姓名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中国国宴实行分餐制,这样做,既减少浪费又卫生方便,也利于服务员实行规范化的服务;宴会的进餐具为筷子,如果来访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作者为外交笔会副会长、前礼宾司参赞)▲
◆“国嘴”介绍宾客 主推本地特产
    笔者在外交部礼宾司任职多年,曾亲历不少外国国宴。从中深深体会到,饮食文化同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各国领导人互访中,东道国非常注重以特色菜肴招待宾客。以国家烹饪艺术的独特优势,开展刀叉外交。
◆美国:杯盘镶嵌国徽
美国总统在白宫内举行国宴,宴会厅最多只能容纳130名客人。宴会上也只上一两个热菜,但宴会的特色全在菜肴之外。记者云集,宴会似乎成为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演出。在“全副武装”的豪华盛宴上,红地毯铺开,镶嵌美国国徽的盘、碗、茶杯闪亮。
白宫面点厨师精心为来访国宾制作甜点,当然设计的点心图案多与来访国地理有关,沙漠、山脉、河流、国花之类。此外,感恩节的火鸡通常被称为美国国菜,在美国国宴上也常出现。
◆俄罗斯:“国嘴”介绍宾客
俄罗斯的国宴通常以传统的俄式菜肴招待客人,琳琅满目的面包、上等鲟鱼子酱、伏特加酒等缺一不可。
俄罗斯的国宴十分注重介绍宾客这个环节。俄方有3个人专门负责在国宴上介绍宾主姓名的“宣名官”。199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方从全国广播员中挑选出水平最高的,在国宴上介绍女王。“国嘴”上了国宴,宾客都交口称赞。
◆法国:加菜需总统审批
法国菜在西方很负盛名,它的最大特色是精致、高雅和浪漫。法国国宴除甜食、咖啡外,通常规定只上三道菜。“巴黎牛排油炸土豆丝”被誉为这个美食大国的国菜,每次都会被端上国宴台面。
1987年11月,李先念主席访问法国,密特朗总统在爱丽舍宫宴会大厅举行欢迎宴会。当晚法国外交部礼宾官告诉中国驻法国使馆:按照法国的做法,国宴上规定只能上两个热菜。密特朗总统本人看完欢迎李主席的国宴菜单后,亲自增加一道奶油鱼汤,使宴会变得更加丰盛,更具法国特色。增添一道汤,必须由总统亲自阅批,让我深感法国刀叉外交的细致。
◆墨西哥:玉米卷裹着蝗虫馅
墨西哥盛产玉米,墨西哥的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美食。他们用玉米面烤出的薄饼称为“托尔蒂亚”,用玉米卷裹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等;下油锅炸过的玉米卷称“达科”,最高档的“达科”是用蝗虫做馅的。“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鱼、肉熬成的鲜汤。另外,在墨西哥,食用仙人掌有着久远的历史,用它做成的大菜也是墨西哥国宴上的一道主菜。
◆朝鲜:狗和泡菜是主角
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金日成主席设“全狗午宴”款待。“全狗午宴”的冷盘和热菜均从狗的身上做文章:狗头肉、狗蹄子、红烧狗肉、清炖狗肉、狗肉汤等等。烹饪方法不同,每道菜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另外,看似不起眼的泡菜在朝鲜的国宴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朝鲜泡菜既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也上得国宴的殿堂。
◆马里:烤骆驼妙趣横生
非洲烤骆驼是马里外交部招待外国使节的国菜。烤骆驼上席的时候特别有趣。
骆驼被掏空内脏,一只烤全羊置于骆驼腹中,一只烤鸡又含于全羊腹中,那只烤鸡腹中又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