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体罕见长文斥达赖以自治之名行分裂之实

至理名言 (三十)毛泽东的20个惊人预言之二十

    历史伟人毛泽东的预言,决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再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合符客观规律的结论。
(20).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预言:中国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需要一百多年时间;
毛泽东在预言中国经济建设速度时犯过许多错误。但他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预计的发展速度,与第二代领导人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非常吻合。
今 日 看 点 : 2007-04-26 ▲◆★●■
叶利钦:九年时间彻底瓦解苏联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0224
叶利钦:从“铁血总统”到“病夫治国”
http://news.phoenixtv.com/world/200704/0424_16_107851.shtml
1959年台湾侦察机飞向国庆时的北京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42587
中国反卫星试射 传美国得知情报但未干预
http://www.milchina.com/Get/wenzhang/04240711544.htm
中国军官海外赴训揭秘:跨外语门槛堪比打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官方媒体罕见长文斥达赖以自治之名行分裂之实
http://news.phoenixtv.com/mainland/200704/0423_17_107666.shtml
当年周恩来让福州军区拥四位上将内幕
http://topyl.com/contentview.php?fid=PGLT&id=2587751
朝鲜大浦洞2远程导弹逼得美国一退再退!
http://topyl.com/contentview.php?fid=SSTT&id=2584524
马英九2008“总统”之路遇上三大拦路虎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0214

 
叶利钦:九年时间彻底瓦解苏联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40224
    文章提供 于 2007-4-23: 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
  “沮丧,犹豫,失眠,头痛,眼泪和绝望……亲朋在最后一分钟的疏离、背叛和欺骗——所有这一切,我不得不承受。”
  ——叶利钦回忆录《为俄罗斯而奋斗》
  ★ 1991年-坦克上的演讲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8•19事件”。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
  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白宫”,开始组织反击。
  据叶利钦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罢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里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从而使“8•l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
  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
  “8•l9事件”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斯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邦的权力迅速膨胀。
  ★ 1992年-休克疗法
  1992年新年伊始,独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乱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向叶利钦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抗议。这些人中有前共产党人,前苏联军人,还有新兴的民族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此时,在最高权力机关内,围绕着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两大问题的争论、使叶利钦与昔日的盟友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以总统和政府为一方,以议会为另一方,即权力机关与立法权力机关的两权之争。
  ★ 1993年-T一80重型坦克
  “白宫”曾经是叶利钦击败“8•19”事件的地方,他正是从这里走出,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然而在以后的权力斗争漩涡中,“白宫”已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白宫的议会官员已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今日的对手。他决心再次铲除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将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政治声誉。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最后决战。
  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最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拒绝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两者的调停方案。
  两个星期后,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军人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度周末的叶利钦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布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10月4日晨7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 1999年-告别
  1999年的最后一天。上午,莫斯科下起了小雪。世界正在为新千年读秒,莫斯科大大小小的庆祝会也即将开始。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起得很早,第一件事就是派他的亲信赶往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给他们带去一个巨大的惊奇:以往总统的新年献辞都是在午夜时分播出的,但是这次变了,总统要求中午的时候就播。
  电视上的叶利钦坐在一棵圣诞树前,语速缓慢,掩饰不住伤感:“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最后一次祝你们新年快乐,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作为总统对你们讲话。我已经做出了决定……在这个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刻,我要退
休了。”
  全俄罗斯都屏住呼吸,一段历史就此翻过:68岁的叶利钦已经站在21世纪的门槛,却要走了。
  叶利钦向普京提出辞职要求是在1999年12月14日。普京当时颇感意外,当即表示,俄罗斯需要叶利钦,他本人也需要叶利钦的帮助,请求叶利钦再考虑一下这个重大决定。普京希望叶利钦能再帮他一把,最好一直坚持到任期届满。但叶利钦决心已下,不容劝说。
  在两个小时的谈话即将结束时,叶利钦问普京:“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普京答道:“我同意。”就这样,在新千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俄罗斯两位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做出了一个对俄罗斯国家命运至关重要的决定。
  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种时候,他是多么希望和亲近的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呵!但为了大计他只能忍受痛苦,把这一切默默地装在心里,一切如往常一样,不露任何声色。叶利钦说:“我已将自己政治勇气的所有力量都倾注到这个行动上,一旦走漏风声,哪怕只是引起一点猜测、传闻,自己这种不同寻常的姿态和如此重大的举动将会失去它应该带来的效果,自己努力希望达到的目的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意义。”
  叶利钦第一次向第三者透露心中自己的决定是在12月28日18时,地点是总统别墅。叶利钦把克里姆林宫新老管家尤马舍夫和沃洛申叫到身边,平静地告诉他们,自己将于12月31日辞职。尽管此时已有4人知道俄罗斯重大变化的计划,但这一切仍然是在绝对秘密中进行的。
  在他的自传中,叶利钦说:“尽管我的辞职决定后来震惊了全世界,但我在克里姆林宫一间办公室里录制供电视台后来播放的辞职声明的时候,我的心情出奇地平静,平静得连我自己都不可思议。刚开始时,我非常紧张,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声音像是没了一样。谢天谢地,他们总算没忘记在我的桌子前放一杯白开水,我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原本紧张的心情就在那一刹那间出奇地平静了下来。我开始讲话了:‘尊敬的俄罗斯公民,尊敬的……’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平静,甚至没有丝毫的动情之处,真的几乎没有丝毫动情之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在我发表讲话的过程中,我的眼睛突然进了一小丁点的灰,我试图用手来擦掉它。”这个小动作后来被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当成是前总统说到动情之处而在擦拭眼泪。
  1990年代的俄罗斯是叶利钦的舞台,当他就任总统时,国家局势极度动荡,充满变数。当他谢幕时,俄罗斯还陷于经济衰退、贪污盛行和局部战争之中。对此叶利钦表达了深深的懊悔:“我请求你们的原谅,因为我们的很多希望都没有变成现实,因为我们原以为可以轻松做到的,却遭遇了痛苦的困难。请你们原谅我。”
  叶利钦在书中继续写道:“当我讲完话抬起头看到整个摄像组都向我致敬的时候,我一时间甚至手足无措起来。”叶利钦在书中半开玩笑说:“事实上,我当时并没有特别动情,更没有流泪。说出来让大多数人觉得不大可信的是,我事后也反复回味当时的感觉和情绪,我颇有些吃惊地发现,我当时的情绪和心情真是棒极了,非常地好,非常地高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当时会有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的那种心情因何而发。”
  叶利钦感慨地说:“也许我算不上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因为我不是那种感情特别丰富,特别会表演的人,那不是我的本性。”
当全国的视线都集中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11点30分,克里姆林宫举行为叶利钦举行告别午宴,当电视上的叶利钦讲完话走下讲台的时候,在宴会上的叶利钦举起酒杯,与送别他的人干了最后一杯香槟酒。然后,他满面笑容地走出了克里姆林宫。一个时代结束了。▲    来源: 东方网 
叶利钦:从“铁血总统”到“病夫治国”
http://news.phoenixtv.com/world/200704/0424_16_107851.shtml
2007年04月24日: 前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周一(4月23日)去世,终年76岁。叶利钦亲手结束了苏联帝国的命运,但是却未能实现建设一个强大俄国的梦想。被叶利钦以近乎屈辱的方式赶下台的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对叶利钦家属表示慰问和称赞叶氏历史功绩的同时,认为他也犯了重大错误。
克里姆林宫新闻官亚历山大.斯密尔诺夫周一宣布了叶利钦去世的消息,但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死因。叶利钦于上世纪的最后一天因为健康原因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辞职前他因患有心脏病而多次做过手术,据说还有酒精中毒症状。
★ 让苏联共产帝国寿终正寝
“记住了,我不会让你再沾政治的边﹗”按照叶利钦在回忆录里的说法,这是1987年秋天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训斥他的话。其实,戈尔巴乔夫是发现叶利钦的伯乐,正是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州官”(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提拔到了莫斯科市委书记的高位。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乌拉尔河畔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叶利钦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毕业后从建筑工人干起直至1961年当上建筑局局长,并在同年加入苏共。1975年,叶利钦成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书记。1985年掌握了苏共大权的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和“透明化”政治改革,同龄的叶利钦被戈尔巴乔夫相中。但是仅仅两年后,叶利钦就因为过激的政治改革态度而偏离戈氏路线,遭到革职处理。此时,由于提倡更大胆激进的改革,叶利钦已经成为一名受到民众欢迎的政治家。1989年,退出苏共的叶利钦以89%的得票率当选苏联人民代表,接着于1990年5月被推选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主席。
★ 叶利钦逼宫,“恩师”戈尔巴乔夫无奈退位
1991年8月19日发生的写进俄罗斯历史的政变中,叶利钦风云际会中利用民众对改革路线的支持粉碎了企图维系苏共传统体制的政变者的计划,又成功迫使因政变权力受到削弱的戈尔巴乔夫退出了政治舞台。同年12月,登上克里姆林宫最高权力宝座的叶利钦宣布了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原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存在了69年的苏联共产帝国寿终正寝。
★ 从“铁血总统”到“病夫治国”
1993年10月,叶利钦领导的政府与议会发生权力冲突,经过导致100多人死亡的喋血战斗,叶利钦瓦解了议会反改革派势力的武装抵抗,成为无人能够挑战的强势“铁血总统”。
但是,稳固了权力的叶利钦越来越依靠保守的国家官僚机制,建立起由军队﹑情报部门和总统办公室组成的不透明的权力机器,让民主派越来越感到失望。突然的人事变动和意外的决策成了他的一个执政风格,与俄共和民族右翼势力占多数的议会发生冲突也成了俄罗斯政坛的家常便饭。
★ 与美国的关系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好
在外交上
,叶利钦也很快就偏离了原来的亲西方路线,宣称前苏联所属领域是俄罗斯的“致命利益空间”,并开始限制独联体国家的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叶利钦也明确显示出俄罗斯要继续当一个世界大国的野心。
经济上的严重困境和对车臣战争的不利局面使得叶利钦的民意支持急剧下降。尽管如此,叶利钦还是在1996年得以连任总统,这倒不是多数民众都喜欢叶利钦,而是担心共产党会重新掌权。连任后不久,叶利钦就因心脏病动了一次大手术,此后其实他在健康上就没有真正恢复过。成为克里姆林宫“病夫”的叶利钦自己也成了俄罗斯的一个心病,经济上的持续危机和有关他个人及其家族的腐败传闻让叶利钦的声望大打折扣。
★ 挑了普京来接班
1999年夏天,叶利钦将昔日的克格勃头目普京提携为政府总理和他的接班人选。普京出任总理不久就指挥了一次全新的车臣战役,这为他带来了民意支持和声望,虽然战役遭到西方的激烈批评。在1999年11月经合组织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叶利钦为车臣战争进行了辩护﹕“你们没有权利因为车臣而批评俄罗斯﹗”其实,车臣只是影响叶利钦与西方关系的一个方面。在北约东扩﹑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危机上以及战略核武器裁军上,叶利钦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叶利钦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民主合法性的总统。但是,叶利钦虽然打碎了苏联独裁性旧体制,却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民主制度,他在经济上的彻底失败也使得他的改革者形象严重受损。 ▲
 
1959年台湾侦察机飞向国庆时的北京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42587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hnol.net
  ★ 核心提示:这次提速以后,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的快速列车以及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将会使军队长途机动的时间大大缩短,在60甚至48小时之内到达全国各地将不会再是理论假设;短距离机动则有可能缩短50%以上的时间,甚至在一天以内到达。
    2007年4月23日:1959年,中国准备隆重庆祝建国10周年。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请求苏联领导人帮助,在节日期间保护北京的空中安全。因在此之前,美制台湾间谍侦察机经常在中国高空飞行。当时,苏中关系非常好,苏联领导人欣然同意提供5套“C—75”火箭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击中22公里高空的目标,苏联还同意派出一个技术分队,指导中国军人。
  
  苏联制造这种能击中高空目标的火箭系统,也没几年。“C—75”火箭系统1951年制成,1955年5月开始装备部队。用56个火箭装置将莫斯科围了两圈。每个装置可以击中20个飞行速度为1250公里、距离为35公里、高度为27公里的目标。这些装置都深置于地下,因而也是固定的。1958年苏联防空部队第一次装备了移动式防空火箭,这就是“C—75”。
  
  1959年4—5月间,苏联军事专家已经在训练中国军人使用最新的防空武器了。中国军人年轻,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毕竟没有实战经验。根据北京的要求,苏联政府派出了3位军事专家。他们是操作“C—75”火箭的斯柳萨尔上校、佩茨科工程师和加尔金工程师。
  
  这3位专家6月中旬到达北京。接着他们开始确定部署火箭装置的地点,安装整个火箭系统,完成各项调试工作。这时,中方提出对设定的靶子进行一次试射,于是急忙用飞机从苏联运来了靶标,在戈壁滩上进行试射,结果是5发5中,令人欣慰。
  
  9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向国防部长,国防部长又向上级领导报告说,对首都的防空工作已经部署完毕。苏联专家也通过专家组长向苏联政府做了相同内容的报告。
  
  节前,中方向斯柳萨尔提出,一旦有台湾侦察机飞入大陆上空,他应该立即来到指挥所,提供咨询,并协助操作火箭的发射。莫斯科对此要求表示同意。
  
  10月1日到4日,一天天地过去了,平安无事,什么也没有发生。5日凌晨约6时,一架飞机从台湾一军用机场起飞,向大陆方向飞来。15—20分钟后,一辆汽车已开去接斯柳萨尔。等他到达机场时,台湾侦察机已经过福建省向南京方向飞去。当离北京还有500—600公里时,飞机掉头飞往上海方向,然后消失在海面上。
  
  当时在分析这一事件时,大家真是不得要领。难道美国已经侦察到北京部署防空火箭了吗?没有回答。一连3天,台湾方面没有任何动静。
  
  ★ 击落台湾间谍飞机
  
  可是到了7日那天,还是早晨6时左右,一架台湾间谍侦察机升空,往大陆方向飞来。中国的歼击机已从南海的空军基地起飞,跟踪拦截。这次情况不了。美制台湾间谍飞机不掉头,不改变航向,直飞北京方向。离中国首都还有400—500公里时,斯柳萨尔建议火箭部队进入战斗状态。指挥所在敌机离北京320公里处发现了目标。
  
  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需要下决心,是打还是不打。经请示后得到当时中国国防部长的指示:“若有摧毁敌机的完全把握,就开火;如没有把握,就别开火。”已经来不及考虑,斯柳萨尔说:“请向部长报告,我们有此信心。”这样才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敌机离北京只有约200公里时,斯柳萨尔命令第五分队将火箭瞄准目标。台湾侦察机的飞行距离已是115公里,飞行高度为20300米,还在继续升高。当这个空中间谍离北京只有100公里时,火箭已做好了发射准备。在指挥所里听到了发射分队指挥员的报告:“目标已经看到,正用手操作,距离95……”后来分队改为自动跟踪。当敌机离首都仅41公里时,发射第一枚火箭;40公里时发射第二枚;39公里时发射第三枚。
  
  火箭从发射到击中目标需40—45秒。指挥所里一片寂静。接着每隔2—3秒钟传来一声报告:“第一枚,击中。”“第二枚,击中。”“第三枚,击中。”此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但要庆祝成功还为时尚早。要求发射分队报告目标高度。报告称:“高度18公里,15,10,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同苏联军事专家等一起乘直升机飞往能找到敌机残片的地方。当他们飞近时,只见当地的十几个民兵已将这个地方团团围住。从残片散落的情况看,敌机被火箭击中后立即炸得粉碎,碎片散落在方圆5—6公里的范围内。一个飞机机翼上留下了2471个穿孔。被击落的飞机是美国制造的RB—57D双引擎远程侦察机。
  
  ★ 40多年后秘密揭开
  
  为了不泄露中国已有最新的防空火箭技术,中苏两国领导人商定,关于用苏制火箭击落美国侦察机一事不予公开报道。可是台湾媒体报道说,它的一架RB—57D侦察机在训练飞行时失事,在东海坠毁。新华社接着发出以下消息:“北京10月9日电10月7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