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承认2006年曾有间谍卫星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

改变人生的100句至理名言 (71-72)

71.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7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 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 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今 日 看 点 : 2007-06-22 ▲◆★●■

美承认2006年曾有间谍卫星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7/06/21/135@3906570.htm

对外表态主体太多 剖析中国追捕外逃贪官三误区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06-20/961253.shtml

中央政府是否更值得信任?
http://www.zaobao.com/yl/tx070621_501.html

中国应发展软实力来制衡世界强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6-21/0636450639.html

俄国推迟向中国交付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09-26/0944401084.html

俄专家称解放军可在24小时内攻占台湾全境!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1/00/view.php%3Ffid%3D16690%26tbid%3D4126&g=1

外国媒体热议:中国兵出南海 封锁日本通道!
http://topyl.com/contentview.php?fid=WLWZ&id=2643802

两岸军机叛逃实录(1945–1989)
http://bbs.hnol.net/dispbbs2.asp?boardID=49&ID=554175

美军网络战能力超强鼓吹中国网络威胁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25/20070621/14172616.html

中共“核心价值体系”也将与时俱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承认2006年曾有间谍卫星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
http://mil.qianlong.com/4919/2007/06/21/135@3906570.htm

http://www.qianlong.com/2007-06-21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美国《防务新闻》2007年6月11日报道 中国1月份进行的反卫星试验触动了美国国会的神经,美国国会正在猛增国防部空间项目的开支。

  众院决定将国防部2008财年作战响应空间项目(ORSP)的经费增加1/3,即在申请的8700万美元的基础上增加3000万美元。该项目意在研发可迅速发射、低成本的替换卫星,增强美国空间军事作战能力。参院武装部队委员会(SASC)将国防部空间态势感知项目的经费增加了一倍多,即在国防部申请的2.15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了3亿美元(众院认为该项目增加的经费应控制在1.3亿美元,两院的差异将在夏季晚些时候进行协调)。此外,众院和参院打算增加1000万美元,为一些不为人知的项目(如“空间栅栏”和“空间态势自我感知”)提供经费。

  尽管经费的增长幅度很大,但实际上数额并不多。Teal顾问公司的空间分析家马可?凯撒认为,考虑到一颗卫星的综合成本在3亿美元左右,参、众两院增加的经费其实并不多。这也反映了国会关注对美国卫星威胁的同时,对过去的许多空间表现还是有所保留。凯撒说,“几乎所有国防部卫星项目都超支并落后于进度。”

  众院5月通过的《2008年国防授权法案》称,中国在1月进行的反卫星试验突显了美国空间资产存在的缺陷。数年来,有些议员一直在关注重要军事卫星可能遇到的威胁。这些卫星可能会被无线电波阻塞、被激光致盲、被欺骗等。2006年秋天,国家侦察办公室就承认,美国的一颗间谍卫星所装备的相机被中国高能激光致盲,但引起国会注意的还是中国从地面摧毁其气象卫星的试验。

  共和党议员Terry Everett说,中国的此次试验“明确地提醒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看待我们的空间资产”。在2008年国防授权法中,他和其他武装部队军事战略部队小组委员会的成员们更强调卫星保护。参议员尼尔森担心,在2010年前,中国就会有足够多的反卫星导弹“完全可以击落美国的低轨道卫星”。参院议员说,增加开支的目的是“表明对中国动能反卫试验关注的上升”。在空军和战略司令部的推动下,参、众两院的议员们都增加了2008年“空间态势感知”项目的开支。

众院增加的款项有:

▲ ①高精度网络决策系统,增加1000万美元。用于增强态势感知,减少空间碰撞。对于此项,国防部事先没有申请拨款。
▲ ②空间态势感知自我感知项目(Self-Aware 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增加2500万美元。自我感知卫星拥有传感器,可监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外在威胁。对于此项,国防部事先没有申请拨款。
▲ ③“空间栅栏”,在410万美元申请的基础上,增加到980万美元。该栅栏由从加利福尼亚州到佐治亚州的一连串雷达组成,可跟踪发射、卫星战术机动以及空间物体的分解等情况。
▲ ④空军的秘密空间态势感知项目,增加9500万美元。

  参院出台的法案内容还没有公布。①据武装部队委员会披露,参院为空基侦察系统增加了3500万美元,该系统主要包括一颗侦察和跟踪其他卫星或空间碎片的卫星。②参院还为空间态势感知项目增加1680万美元,以配合众院的“空间栅栏”项目,同时还为快速攻击识别、侦察和报告系统 (RAIDRS)提供了1300万美元。③参院也为空间控制技术划拨5000万美元,用于提高空间保护和感知能力。▲

对外表态主体太多 剖析中国追捕外逃贪官三误区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06-20/961253.shtml

2007年06月20日 来源:综编

  中新网6月20日电 本周的《瞭望》新闻周刊撰文剖析追捕外逃贪官的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在追逃赖昌星、高山等外逃犯罪案件上,中国在打击外逃犯罪嫌疑人时,出现了三个因不熟悉国外司法体系而引起误会,造成被动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黄风指出,这三个现象是:

  ★  一是对外表态的主体太多,有很大随意性。

    比如关于赖昌星是否适用死刑的问题,至少有4个部门在不同场合进行表态。而按照加拿大法律规定,只有检察官有资格对此进行表态。如果中国表态的角色不合适,实际效果上会造成对方的不信任感。

  ★ 二是过多依赖国际刑警组织。

    现在中国通常做法是发现犯罪嫌疑人外逃,立即启动红色通缉令,发往国际刑警组织,把很大精力放在期待协助上。实际上,国际刑警组织是非官方组织,在一些国家,警察的权力十分有限,因此与犯罪嫌疑人逃往国的司法部门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  三是证据意识比较薄弱。

    引渡犯罪嫌疑人,中方有义务提供详实的证据,而且证据的取得必须严密。但现在相关部门不太注意证据搜集,草率提供证据,而一些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十分强调证据的正当性、严密性,这一反差对中方追逃贪官十分不利。有些犯罪嫌疑人就是因为中国有关部门不当提供证据,引起对方对中方的不信任而中断遣返工作。

  除上述具体做法的不足外,中国的国际司法协作平台也还没有完全到位。具体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现有条约框架覆盖面不广。比如引渡条约,与中国缔结引渡条约的27个国家中大部分属于周边国家,中国与贪官外逃较为集中的美国、加拿大还处在开展谈判阶段,有待于更大的工作力度和开展更广泛的谈判。

  对已经加入的条约、公约,协作机制方面的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比如2005年年底在中国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还需要相关部门熟悉程序,加大协调力度,建立联合追逃机制。同时,公约的利用也要有针对性研究。比如中国与美国间没有引渡条约,但可以利用反腐败公约,而在加拿大就不行。

  此外,对国外法律的掌握和利用还不够娴熟。当前一些职能部门,对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法律研究不多,在不了解对方法律的情况下,难以开展类似引渡外逃贪官的司法协作。(郭奔胜 傅丕毅) ▲

中央政府是否更值得信任?
http://www.zaobao.com/yl/tx070621_501.html

    今日观点 2007-06-21● 张雪忠(上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主持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级政府中,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最高。有人据此主张中国应将更多的政府权力收归中央政府,以减少地方政府过度行使甚至滥用权力的情况。

  本次调查是否科学以及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均不属本文的讨论范围。但将更多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的做法,能否有效地约束地方政府,从而改善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着实让人难以乐观。而笔者对这一做法本身的合理性也深表怀疑。

    ★ 地方政府与全国性问题

  中央政府本来就应该专注于处理那些在本质上属于全国性的事务,其他的问题则应在地方层面上得到解决。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央政府几乎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或掌握足够的知识,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中央政府进一步集权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决策中心日益分散化的趋势。

  将更多的权力集中于中央,也无法保证中央政府能够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为中央政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手段,对所有的地方政府进行全面周密的监督。实际情况已经表明,尽管中央政府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地四处“灭火”,却无法扭转“地方性事故”层出不穷的势头。

  更根本性的问题是,在现行的体制下,中央政府并不具备独立于地方政府的权力合法性。尽管在目前的单一制国家形式下,地方政府都应服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可决定地方政府的人员构成,但地方政府的支持显然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权力基础。这必然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日渐普遍的滥权行为或有意、或无奈地予以容忍。

  实际上,将中国的各种体制弊病完全归因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失当,本身并不公平。毕竟,在诸如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生产安全等民众最关心的领域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全国性的问题。

     ★  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制衡

  地方政府之所以受到更多的责难,很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必须直接针对民众执行政策,而民众往往对身边的“罪恶”感受更为强烈。上级政府一般具有更大的“纠正政策偏差”的权限,从而更可能为人们提高一些偶然性的救济。另外,政府的层级越高,在掌控舆论方面就越有优势。这些因素都可能使民众对各级政府形成不同的看法。

    在任何社会,具有强制性的政府权力都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最主要限制。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极为必要,因为它是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所必需的。但另一方面,政府权力一旦被滥用,则必然成为对个人权利最危险的威胁。

  为了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严格的限定和制约。民众的权利之所以频频受到侵害,就是因为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和庞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制衡。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其实都是一个单一的垄断性权力体系的组成部分,权力在这一体系之内的任何比例的分配,都无法改变普通民众对过度行使的政府权力无能为力的现状。

  要使民众的权利免受侵害,就必须使他们拥有防御侵害的手段。在中国,当务之急是让民众普遍参与政治进程,分享政治权力。那些要求将更多权力收归中央政府的建议,实际上等于说,为了清除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的弊病,必须将政府权力进一步集中起来。

  政府及其拥有的权力,只是一个国家的民众用以保护自己以及实现某些共同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更高级别的政府或更庞大的政府权力,并不意味着更强的合法性或更大的道德优势。

  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多得足以使人们看清中国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大致的方向。但是,如果维持政治权力高度垄断的现状,仍是今后中国政治改革压倒一切的前提,并因此不惜将广大民众继续置于软弱无力的境地,那么,中国民众作为政治羔羊任人驱赶的命运便不可能得到改变。▲ 作者: 张雪忠(上海)任教于中国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应发展软实力来制衡世界强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6-21/0636450639.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解放军报/苏恩泽

  ★ -硬实力与软实力

  懂军事的人都知道“实力”的重要。而且,知道“实力”要“硬”,越“硬”越好。于是,也便难免产生“重硬轻软”的习惯性。然而,在现代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这种习惯必须改变了,因为“软实力”不仅重要,而且是大有可为。

  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号称“纵横美国政学两界”、长期任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并出任过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的小约瑟夫• 奈,他在2002年出版专著《美国强权的悖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不能一意孤行》中提出:实力有两种:硬实力(hardpow鄄er)和软实力 (softpower)。

  “硬实力”,通常指军事力量或经济力量,凭借这种力量能“强迫和强制”对方遵从己方的意志;也称“有形力”或“暴力”。而“软实力”,则是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量等,凭借这种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对方,也称“无形力”或“柔力”。

  就在不久前,小约瑟夫•奈还基于这个“软实力”理论直接抨击了美国发动的
伊拉克战争,认为这场战争“虽然推翻了一个暴君,但几乎丝毫没有减轻我们在恐怖主义面前的脆弱性”。进而明确地提出他的主张:“打赢反恐战还要靠软实力”。这就等于通过最新的伊拉克战争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软实力”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所以,现代“实力观”应该是:硬中有软,软中有硬,硬软互补,硬软双赢。从实质上讲,“软实力”概念也就是“大实力”概念。

  ★ -硬装备与软装备

  懂军事的人还知道:武器装备是“硬实力”的正宗代表,必须下功夫大抓武器装备建设。这种认识当然有道理,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硬装备”和“软装备”之分。

  首先,软件,算不算装备?过去的回答是:不算。因为装备在传统上都视为硬件,而软件看不见,摸不到,怎样列装?可是今天这种回答已经过时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不仅“嵌满了芯片”,而且“捆紧了软件”。软件不仅保证武器装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还通过不断变换软件,扩大和提升武器装备的功能;有时,甚至能“再造”全新的、系列的武器装备。

  美军早就有一种观点耐人寻味,他们认为:新军事革命的本质并不在于技术和硬件,而在于能为作战意图服务的“功能合成”的观念与能力,也就是软件。例如:美国著名的诺思罗普——格鲁曼主承包商制造的武器系统,主要的功夫与水平,就是在功能合成上,有70%的分系统竟不是它自己制造的。

  明确“软件即装备”的现代观念,同时还会带来诸多好处。例如:会使武器装备系统的保密性更好,因为软件是不透明的;也会使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用卡式、甚至单卡式仪器“即插即用”,升级方便,并有“自适应”的效果;采用同一品牌、同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