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选举后的中美关系:铁幕降临?转向缓和?★

今日看点:2018-11-08(下午版)▲◆★●■☆

中期选举后的中美关系:铁幕降临?转向缓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6/7795907.html

2018年11月: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6/7795700.html

为何中国美食排世界57 日本料理却世界第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5/7794425.html

中期选举后的中美关系:铁幕降临?转向缓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6/7795907.html

BBC  2018-11-06:BBC/GETTY IMAGEImage caption中国的“辽宁号”(左)和美国的“卡尔文森”号航母(右)。专家认为,中美在南海互不相让,未来发生实质性摩擦的可能性很大。

中期选举之前的“铁幕”演说,日渐升温的贸易战,让人担忧中美之间可能走向“冷战”式的全面对抗。

中期选举结果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改变?“新冷战”是否会峰回路转?

接受BBC中文采访的学者认为,不变的将是中美进入竞争时代的态势,变数是中美关系的谈判优先项可能会逐步明晰。与此同时,中美要避免在朝鲜半岛、南中国海以及台湾三大敏感的区域问题上擦枪走火。

投票与弹劾

“习近平似乎认为等过了11月的中期选举,特朗普会变弱,进而减轻(贸易打击)。这是个很糟糕的赌博。”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7月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

库德洛是率先阐述中期选举前中国观望战略的白宫要员。

在6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的中国之行后,双方就一直没有展开对话。“这很不健康。”库德洛说。9月底,美国宣布开始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后,北京进一步取消了原定于一周后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

中美关系和美国中期选举的关联变得空前受人关注,除了贸易战外,还源自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这一国际场合上公开指称中国“不希望他或他所属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

特朗普还批评说,中国官方媒体早前在特朗普的“票仓”艾奥瓦州的报章刊登广告讲述中美贸易的好处,这是中国政府在报章的“宣传”。

美国中期选举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民主党可能在众议院的全面改选中重获多数席位,但在参议院里,35个改选席位中只有9个来自共和党,民主党很难在参议院挑战共和党的多数党地位。一个广受传播的推论是,一旦众议院被民主党控制,就会发起对特朗普的弹劾。同时一个受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可能对特朗普施政带来阻碍。但也有评论指出,弹劾特朗普很难实现,因为参议院需要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才能通过对总统的弹劾。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美国选民中有大批“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这批沉默的底层选民往往被忽视,但他们会“摸着腰包投票”。现在美国经济很好,出现制造业回流,就业问题解决了。跟中国打贸易战对他们有好处,这对底层是好事情。

“特朗普可能不会输,可能还会赢。这和2016年的情况有点像。”他说。

美国:2018年中期选举为何如此重要?更清晰的谈判优先项?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副教授马钊认为,中期选举对中美大的局势没有太大影响。中美关系有争端是两党共识,华盛顿现在听不到表扬中国的声音,对中国强硬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选项。

马钊分析称,如果共和党获胜,中美还可以回到谈判桌。共和党失败,中美关系更麻烦,特朗普会找替罪羊,肯定不会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中国是一个很好的靶子。现在是做一些舆论铺垫,一旦有问题就会指责外国势力插手。

朝核问题一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优先选项,但在贸易战开打后,中美谈判重点在发生转移。

“不论中期选举哪一个党胜利,甚至不论下届总统是谁,中美关系都非常麻烦。中期选举后,中美进入新竞争关系这一格局不会调整,”他说,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中美竞争内容的优先项可能会出现调整。

美国目前在中美关系所有方向上都施压、要价,但这种全面施压很难产生具体效果。

“到底哪些是优先选项,哪些需要先实现,哪些可以作为价码讨价还价,这个可以调整。中美贸易结构会成为特朗普的优先项,赤字已经不是关注焦点,强调的会是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

优先项确定后,美国可能会提出具体的清单,中国也会愿意听听对方的开价。

“中国不可能说你一罚款,我就立刻改造整套经济制度,这不可能接受。特朗普到目前为止是用商人手段,故意不交底,让中国最大程度投降。下一步应该是给中国开清单,双方围绕清单来展开谈判。”马钊分析称。

潜在的冲突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和他通电话。

夏明认为,中期选举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布局,和一些主要经济体达成协议,抵制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挑战,这个布局很大,甚至不惜失去中国市场。

贸易战之外,下一步中美其它冲突按可能性从低到高排序,可能出现在朝鲜半岛、台湾和南中国海,其中南海发生摩擦的可能性最大。

“以前美国不鼓励台湾刺激中国,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台湾不和中国搞口水战,只是悄悄加强和美国的关系。台湾会变成大陆无法动手的一个区域。美国和盟国要捍卫南中国海公海自由航行权,双方的强硬导致实质冲突可能性增大。” ▲◆★●■☆

 

2018年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6/7795700.html

中国外交部 2018-11-06:一、应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1月12日至16日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21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3届东亚峰会(EAS)。

二、经双方商定,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将于11月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将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马蒂斯共同主持上述对话。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将参加。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问:第一,据了解,中国是在最后一刻得到美国对伊制裁豁免,被“允许”从伊朗进口石油。中方能否告知原因和具体情况?第二,今天澳大利亚外交部在澳外长启程访华前表示,希望中澳关系可以“重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昨天,我已经全面阐述了中方就美国对伊朗进行新一轮制裁的立场。我可以再向你强调,中国同伊朗的合作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理应得到尊重。中国政府致力于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愿为促进国际能源市场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关于澳大利亚外长将访华,我们已多次阐述中方对发展中澳关系的原则立场。今年9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佩恩外长,双方就中澳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佩恩外长这次访华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她举行新一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我们愿与澳方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拓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问:请介绍李克强总理访问新加坡和当前中新关系有关情况。此外,中方如何看待当前的东亚合作?希望通过此次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释放什么信息?

答:李克强总理访问新加坡期间将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谈,出席李显龙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会见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李克强总理还将发表演讲,出席新加坡工商界举行的欢迎宴会并致辞。

新加坡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李克强总理此次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是中国总理11年来再次访新,旨在进一步增进中新传统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双方领导人将回顾和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未来各领域合作进行规划和部署,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等领域合作。双方还将结合当前地区和国际形势,就区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中国—东盟创新年。中日韩合作重拾势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加速向前推进,地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意愿强烈。南海局势趋稳趋缓,“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东亚合作面临新机遇。李克强总理出席今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对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和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加强合作的愿望强烈。我们期待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创新、人文、军事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希望此次系列会议聚焦东亚,促进发展与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国际规则,为本地区和平、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问:据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副委员长金英哲将赴纽约举行朝美高级别会谈。他是否已抵达北京?中方是否将同他会谈?对朝美高级别会谈有何期待?

答:我没有这方面可以发布的消息。

中方一贯支持朝美对话。我们希望朝美双方通过包括领导人会晤在内的各层级对话,增进互信,落实好已有共识,解决各自合理关切,推动半岛无核化和政治解决进程。

问:你刚才发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将赴华盛顿主持和参加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的消息。另据报道,王岐山副主席在访问新加坡时表示中美将开展对话解决贸易摩擦。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双方关系改善是否有助于解决或缓解经贸摩擦?

答:近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两国元首在通话中都表示,中美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非常重要,双方经济团队要加强接触,保持沟通,就双方关切问题开展磋商,推动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关于中美经贸摩擦问题,我们此前已多次表明中方立场。我们认为,双方在平等、诚信、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磋商妥善解决有关分歧,无疑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我们希望双方经济团队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加强接触、保持沟通,就双方关切的问题展开磋商,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问:据报道,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发表报告称,新疆2017年用于安保的支出增长了两倍,上述情况似乎和中方所说是为新疆人民提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情况不相符。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关于新疆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情况,新疆自治区主席已接受采访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还是请你再仔细阅读一下。

你提到美国一个智库很关心新疆在安全领域投入的数字,我不清楚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数字?不知道这个智库清不清楚新疆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是多少,当地民众的获益是多少。

我想跟你说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深受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侵害,“三股势力”在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数千起爆炸、暗杀、投毒、纵火、袭击、骚乱、暴乱等暴恐活动,夺去了大量无辜民众的生命,也有很多公安民警为此殉职,财产损失是无法估算的。近年来,新疆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在反恐维稳方面增加了投入,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正如新疆自治区主席介绍的,新疆已连续21个月没有发生暴力恐怖案件,包括危安案件和公共安全案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各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不清楚新疆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数字到底是多少,但是我知道一点,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是无价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安全感得到了提升,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这是最重要的。

问:习近平主席是否会出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否将单独会见太平洋岛国领导人?

答:巴布亚新几内亚很快将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将出席。与会期间各项活动日程仍在沟通和安排中,我们会适时正式发布消息。▲◆★●■☆

 

为何中国美食排世界57 日本料理却世界第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1/05/7794425.html

自媒体-我们爱地理  2018-11-05:聊起美食,身为中国人当然以中国菜为豪。五千年细煮慢炖出的不仅是八大菜系,素有四大风味的中国菜还有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以至于问好寒暄都以“你吃了吗?”打头阵,对食物的眷念,还有谁还能比得过我大中国。但突然有一天,日本料理崛起,来得措手不及。高端、精细 成了日料的代名词。2014年,国际乐施会发布了一项针对全球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600多种不同食物中,舌尖上的中国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排名世界57位。2012年版本《米其林指南》,日本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馆最多的国家,成为获誉世界的美食之都,而直到今天,中国内陆的米其林才刚刚登陆上海。

就凭这些数据,你说中国美食输给了日本?不,我不相信。但仔细一想,似乎又不无道理。竟说起食品,脑海中冒出来的新闻多少有那么点让人担忧。而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日料又是这样的。纪录片《松下奈绪 四季的飨宴 京都料理》

首先,好食材才能做出好味道。从最基础一环食材上而言,你不得不承认,食品安全问题是这起跑线上的绊脚石。日本因牛肉问题,曾不惜和自己的主子美国翻脸。为了生产昂贵的神户牛肉,神户牛每天只喝札幌啤酒,听古典音乐,并享受专人按摩,这样才能产出入口即化、绝不塞牙的牛肉。

难道日本就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总有人为钱走险,总有人为钱不负责任。如1955年森永牛奶砒霜中毒事件、1968年米糠油症事件,以及毒大米、放射性牛饲料等食品问题也存在于日本。

但前两个事件直接促进了日本食品安全立法的诞生,疯牛病之后则建立了检测体制,追踪全日本国产牛肉的流通。目前这种体制还运用在蔬菜上,你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蔬菜标签上的二维码,查询到它的品种、种植方法,甚至查询到栽培者。

相较日本采取的集约化管理方式和完善的食品安全体制,我国在食材安全上,还有不少路程。

到美食制作环节,总的来说,日料是消极的烹饪方式,加工少,一切美味都依赖于原材料。而中餐,则是积极的,它有多种制作方式和配料,可以让简单的豆腐有千百种味道。

中国菜重加工后的味道。有炒、蒸、煮、煎、烤、腌制,等等制作方式,把多种食料混合在一起,快速加热,使食物味觉得以中和提升,让单一的味道变得丰富多彩。在湖南湘西,家家户户将肉类腌制、熏烤,制成特色腊肉与腊肠;而同样的肉类到了大西北,又通过自然风干,形成有嚼劲的肉干。

相比之下,日料的精髓则是食材的原味、美味,就像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的烹调哲学,“真味就是淡味”,所有做法都在凸显食材,因此必须以最严苛的条件挑选最佳食材,完全掌握食材产地、种植法、捕鱼法、离水时间、冷藏过程等每一步骤,以求精准呈现食材最佳风味。

看过《深夜食堂》的人,会对“猫饭”念念不忘。看似简单的白米饭上覆盖着纤薄透亮、木屑似的薄片。然而这个像木屑的薄片又称柴花鱼,是用煮熟后历时一个月、多次烟熏烘焙的上好鲣鱼刨制而成的。

追究这两者的差异,引用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在《中国料理与京都料理》种的一段:中国料理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食道之乐趣这一层面,另一个成为推动其发展、发达的原因是食物的不足。例如鳜鱼,在日本比中国鲜美得多,这一点上,似乎离海越近,料理就越不发达,也就是说,海边食材丰富,不用再料理上下功夫。而中国料理往往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作为食材,例如蟾蜍。

不得不承认有一定道理,一方面古代、近代中国相较其他国家,人口较多。并且经历长时间战争,造成人均食物资源少。另一方面,近现代之前,国人主要集中在内陆活动,食物的新鲜度不足,所以开发各种食物加工措施,保存味道。但随着中国人口迁移,沿海城市发展,对食物制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截图

对美食排位,这是西方人爱干的事情。自然是符合西方人的口味。

除了重口味的菜色,其实中国也是注重选料的,精刀工的鲁菜、清炒浅煮的粤菜、原汁原味的扬州菜,西方人对中国美食的辛辣、重加工的刻板印象也影响了中国美食在世界的排位。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重庆火锅

说到视觉,无论是日料还是中餐,摆盘都很有讲究。日料的本质在于和食材对话,不断对话,一次不能做到满,要留有余白。日本料理家神田裕行认为:“日本料理是中国水墨画,是余白之美。”

纪录片《寿司之神》里鲔鱼刺身截图

而中餐的艺术在于“和”,主要考究的是食材之间的色彩搭配和谐以及形状之美。相对于日料摆盘的留白,中餐更偏向于“满”,用画来比喻,就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色”是中国饮食的呈现特点。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绍兴菜摆盘截图

厨师给予食物第二道生命。日本厨师的钻研精神可谓他处难寻,这个精神在一部关于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里,被多次提到。

日本首相宴请奥巴马的主厨小野二郎:我就是爱捏寿司,这就是职人精神。”

一位在日本的朋友说,他认识一家东京牛排料理馆的厨师,一生未婚,只为了不断研究出更好的牛排料理。这正如小野二郎屡次提及的:“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无可否认日本人的钻研精神,或许日料与中餐差异,在于一个研究如何做精,一个研究如何做大

你若说日料与中餐用餐环境有很大差别。但萝卜青菜各有不同。有人用这张图来形容日料环境与中餐环境。哥们义气,江湖大众,以及市井味道,中餐环境那是更具优势。你说你要曲高和寡,要情怀意境,日料的苛刻服务以及与大自然相契合的环境更匹配。但你也不能说,中餐的淮扬菜、杭帮菜、粤菜里面没有这样的意境。毕竟小桥流水、流觞曲水还是国人曾玩剩的。

意大利美食,曾经几经起伏。无论日料、中餐,还是其他国家的美食,在世界的排名地位,多少有经济因素在作祟,随着中国的发展,或许二十年后,美食地位一跃而上也不无可能。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