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四问:200多年间的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

今日看点:2018-12-09(上午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http://ip.people.com.cn/n1/2018/1207/c179663-30448759.html

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国际形势增添稳定性★★

http://news.stnn.cc/19/2018/1207/597986.shtml

军报四问:200多年间的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

http://news.stnn.cc/19/2018/1206/597564.shtml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http://ip.people.com.cn/n1/2018/1207/c179663-30448759.html

2018年12月07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创新开放合作,推动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指出,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极大迸发,科技进步和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推动力。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困难和挑战,要立足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应用市场巨大等优势,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说,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面向现代化建设,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对基础研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完善创新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渠道,促进科技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发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大中小企业、线上线下融通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双创”上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李克强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尊重规律,尊重科研人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要切实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科研项目评价、科研人员激励等政策落实。对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决策、预算调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已出台的政策,有关部门要逐一梳理,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兑现。

李克强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多为青年人成长成才创造机会,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避免浮躁,严肃查处违背科研道德和伦理的不端行为,营造追求卓越、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李克强要求,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谋划科技事业改革发展,加强统筹协调,狠抓政策落实和重大任务推进,调动科技界和相关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懈努力。孙春兰、刘鹤、巴特尔、何立峰出席会议。▲◆★●■☆

 

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国际形势增添稳定性★★

http://news.stnn.cc/19/2018/1207/597986.shtml

2018-12-07 13:45 星岛环球网(原标题: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国际形势增添稳定性(钟声))无论前途是晴是雨,中国将始终同各国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11月27日至12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阿根廷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通过这一成功的重大外交行动,世界再次看到,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与清醒,以建设性姿态和积极主动的作为,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国际形势增添不可或缺的稳定性。

来自中国的稳定性,体现在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的负责任立场。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二十国集团是多边合作的重要产物和体现。10年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生,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历史性选择。破除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克服伴随科技与产业革命而来的社会压力,种种现实挑战都呼唤二十国集团继续展示战略视野,在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着眼于推动二十国集团各方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作引导性讲话时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这些倡议紧扣形势变化,解答时代命题,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为推动本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就重大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并通过领导人宣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的稳定性,体现在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积极担当。大国对地区和世界未来负有重要责任。当前,国际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社会对形势变化普遍充满忧虑。在此背景下,大国之间唯有增进沟通,保持良性互动,才能为格局调整增添稳定性和确定性力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全球瞩目,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两国元首能通过此次会晤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规划、指明方向。伴随着世界的关注目光,中美双方在会晤中同意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这一重要共识不仅符合中美双方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具有高水平和特殊性的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相处的典范。此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延续在重要多边场合会晤的传统,共同为明年庆祝两国建交70周年作出规划,引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来自中国的稳定性,体现在深化伙伴关系的合作取向。过去几年来,中欧、中拉整体合作不断提升,为双方发展带来助力,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此次,习近平主席对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四国进行访问,不仅为中国同四国的双边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中欧、中拉整体合作继续攀升带来了新的推动。

从此次访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世界释放的发展机遇不断增多,各国同中国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的动力与信心持续加强。通过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四国融入“一带一路”合作的意向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开展务实合作的空间正变得更加广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西班牙越来越关注亚洲,尤其是重视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国。

着眼未来,人类发展进步大潮滚滚向前,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无论前途是晴是雨,中国将始终同各国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在21世纪的今天,这样的抉择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唯一正确选择。来源:人民日报▲◆★●■☆

 

军报四问:200多年间的美国家安全战略筹划★★

http://news.stnn.cc/19/2018/1206/597564.shtml

2018-12-06 星岛环球网

国家安全战略筹划关乎国运,纵观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之路,战略筹划得当通常是一国由弱向强的起点,战略筹划失策往往成为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美国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背后是国家安全战略谋划的成功之道——精准的战争决策、恰当的地缘政治运筹、灵活的孤立与结盟策略选择。二战后美国数次遭受挫折陷入低谷,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失当也是其中重要因素。国家安全战略筹划需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总体谋划上,追求目标与实力的平衡了吗?战略谋划要遵循国力规定性原理,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与国家实力的匹配与平衡,是战略筹划的重要原则。保罗·肯尼迪提出,国家安全战略筹划要“按照手段或能力确定目标,从而达到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大致平衡,排除目标过高和目标过低的危险,尤其是防止目标超出可用的手段或能力。”建国初期的美国内外交困:对内,中央集权不稳,经济濒临崩溃;对外,英国、西班牙等欧洲殖民帝国在北、西、南三面虎视眈眈,年轻美国的当务之急是远离欧洲纷争,巩固新兴政权。美国先后提出“孤立主义”“门罗主义”战略思想,为美国称霸美洲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战略指导。二战以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自信心不断膨胀,在实力评估和目标定位上日渐丧失清醒,手伸得越来越长,遏制共产主义传播的意识形态斗争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战略目标与实力手段脱节,最终导致美国在亚洲遭受接连挫败,国家实力一度受损。

手段选择上,避免对战争手段的依赖与滥用了吗?《孙子兵法》有云,“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美国非常善于捕捉战争与和平的时机增进国家利益。建国伊始,美利坚民族就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多次使用战争手段扩张国家利益。在大陆扩张和海洋扩张时期,美国关于战争决策的突出特点是“打一仗进一步”。从独立战争、第二次美英战争到美西战争,新生的美国不仅给了欧洲列强一个个下马威,也帮助美国用战争手段解决了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空间,并最终让美国成功站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以二战结束为转折点,美国战争决策从“打一仗进一步”滑入了“得不偿失”之境地。二战后,出于争夺和维护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多次在力所不及的地方用兵,开始出现颓势和败笔,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都付出了高昂代价。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争决策在经历了海湾战争的短暂理性之后,遭遇了改变美国人集体精神状态的“9·11事件”。这是美国成年以来本土遭受的第一次严重袭击,它造成了美国人的集体不安全感,此后美国战争决策再次走形。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表明:它能赢得军事,却赢不了政治;能够征服土地,却征服不了人心;它能赢得战争,却输掉了中东地区的和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却不应成为“战争的继续”,否则难免走入“兵久国害”之困境。

外交运筹上,构建更具包容性的伙伴关系了吗?布热津斯基指出,“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覆盖全球的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支撑的”。二战后,走出孤立主义的美国按照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的设想布局欧亚大陆,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等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双边及多边安全条约,奠定了战后美国联盟体系的基石和框架。两极结构解体后,联盟体系保留至今,仍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美国企图进一步整合其在印太地区的双边安全同盟及伙伴关系,构建一个新的印太安全体系以强化地区主导权。作为美国实现其战略利益的工具和手段,美国联盟战略在帮助美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的同时,也对世界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盟主的美国自身也不得不承担过多责任与义务,在全球各地背负起沉重的联盟代价,甚至陷入“抛弃”与“牵连”的联盟困境之中。当今世界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状态,更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安全伙伴关系将更有利于建设世界的持久和平。

战略思维上,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观念了吗?战略文化是国家战略选择的根基,中国崇尚和而不同,追求和平与和谐的战略文化,在历史上为维护东亚地区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西方部分大国受理性主义哲学传统浸染,在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上表现出二元对立倾向。亨廷顿曾指出,“从一开始,美国人就是对照着一个不受欢迎的‘他者’来构建自己的个性信条的”。以山巅之城而存在的美国,常把对手界定为自由的敌人。冷战时期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遏制战略导致前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取得了地缘政治优势,但是,遏制战略导致美苏之间的全面激烈对抗和无节制军备竞赛,同时也消耗了美国自身国力,西欧和日本一时成为冷战的赢家。从全球范围看,冷战也加剧了国际矛盾与世界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后果。遏制战略虽已成为历史,但美国遏制战略产生的思维定势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改变。新时期,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面对不可逆转的国际力量多极化趋势,只有走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势,坚持更为普遍包容的国家安全理念,才能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创造更好条件。(王慧兰 董栓柱)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