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亮相春晚的84岁老人 用36年时间干了件大事★★

今 日 看 点:2019–0207(上午版)▲◆★●■☆

这位亮相春晚的84岁老人 用36年时间干了件大事★★

https://news.ifeng.com/c/7k383KzbIls

33年了,冯巩首次在家吃上团圆饭★★

https://news.ifeng.com/c/7k2o1WpUkKP

老公造成“夫源病”50%日本妻子盼丈夫快过世

https://fashion.ifeng.com/c/7k3aH7Ia7hQ

己亥论猪:中国古人为何以野猪为荣?★★

https://guoxue.ifeng.com/c/7jzSr1uJrPM

这位亮相春晚的84岁老人 用36年时间干了件大事★★

https://news.ifeng.com/c/7k383KzbIls

2019年02月05日 新京报即时新闻

2月4日晚,除夕夜,央视春晚陪伴大家过大年。

在春晚节目中有一个特别设计——模范先进人物、时代楷模给全国观众拜年。

其中,敬业奉献模范高凤林、诚实守信模范黄大发、敬业奉献模范姚玉峰、敬业奉献模范姜妍、敬业奉献模范薛莹,以及时代楷模王传喜、王仕花、张玉滚、王锐给大家拜年。

“政事儿”注意到,在这9人中,黄大发的年龄最大。他出生于1935年11月,今年84岁。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时曾邀请两位老人坐在自己身边合影,其中就包括时年82岁的黄大发。

另一位是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院士。在2018年,时年94岁的黄旭华也亮相央视春晚,为全国人民送祝福。

也就是说,习近平让座的两位老道德模范,分别于2018年、2019年亮相央视春晚,给全国观众拜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4日晚的直播节目中,黄大发老人一直坚持到23:42,当主持人康辉介绍他时,他站起来点头示意。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用36年时间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据报道,草王坝村是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庄。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黄大发在几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成了孤儿,吃百家饭长大。1958年黄大发当选为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为了摆脱贫困,他下定决心, “穷就穷在水上,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当地公社牵头,草王坝大队、健康大队、胜利大队共同开建“红旗大沟”,想引来这稳定的水源,黄大发任指挥长。

当时,修这条水渠,中间必须打通一条长116米的隧道,公社认为技术难度太大,黄大发就带着群众自己干。

直到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天渠”终于通水,时年60岁的黄大发在村里的庆功宴上哭了。黄大发的故事也被称为“现实版的愚公移山”,这条“天渠”也被称为“大发渠”。

黄大发沿着修建在绝壁上的“大发渠”巡查

据报道,修渠前,草王坝年人均粮食150斤,人均收入80元,40%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家,村民生活年年靠国家救济、补助。通水后,经过3年的坡改梯工程,草王坝年人均粮食产量达800 斤,当年人均收入400元。

近年来,黄大发带领草王坝人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2016年年底,该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6500元,是修渠前的80多倍。

此外,黄大发还带领村民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2017年4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同代表们握手结束后,回到队伍中间,准备同代表们合影。习近平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习近平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这一幕被广泛传播。事后回想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合影的情景,黄大发说:“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合影后,总书记回头向大家挥手告别,我们也赶紧向他招手。”

2018年3月,黄大发获得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词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在颁奖现场,主持人白岩松问黄大发:“您打算干到90岁还是100岁?”

黄大发说,“这个不由我定,老天来定,我估不定。但是活一天就干一天!”▲◆★●■☆

 

33年了,冯巩首次在家吃上团圆饭★★

https://news.ifeng.com/c/7k2o1WpUkKP

2019年02月05日 来源:上游新闻

连续33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冯巩,今年却无缘春晚。对此冯巩表示:”这是自然规律,自古英雄出少年,让更多年轻人的新面孔绽放在春晚舞台上,这是观众们的期盼,也是我们老一辈的愿望。“

没上春晚,倒让冯巩33年得以首次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冯巩直言特别高兴,”七八口子人一起包饺子,特别温馨,这是自己多年的愿望”。他还透露,此前在北京上春晚的时候,都是表演结束后带上妻儿回家乡天津,到家都是凌晨了,鞭炮都放完了。

据了解,冯巩今年的节目延续上一年“我爱记诗词”系列,今年是“我爱记诗词2”。这段相声是以传统相声为蓝本进行的创作。但最终未能通过语言类节目终审。据知情人透露,原因为“笑果不足”。不过,该节目将可能出现在大年初一的江苏春晚。▲◆★●■☆

 

老公造成“夫源病”50%日本妻子盼丈夫快过世

https://fashion.ifeng.com/c/7k3aH7Ia7hQ

2019年02月06日 凤凰网时尚 超过60%日本人妻希望可以离婚

在日文中,“22”的发音接近“夫妇”,因此每年2月2日又被称为“夫妇之日”,今年也将是平成年最后一个夫妇之日。日本电视台就做了一个调查,在100名人妻里,就有超过60%对自己的丈夫感到不满,近期“夫源病”一词也在日本越来越广泛使用,指的就是因为丈夫造成的神经性疾病。

日本朝日电视台近期就针对各年龄层的夫妻进行了一次街头调查,结果100对夫妻中,就有62名妻子对丈夫感到不满,其中因包含“丈夫太沉迷于游戏,连上班前都一直玩”、“上完厕所之后,卫生纸都不仍掉”、“年纪一把了还迷恋年轻的小女生”、“生活习惯非常脏乱,说了会改但从来没改”等等,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朝日电视台这项调查主要是唤起大众对于“夫源病”的注意,这个词汇最早由日本大阪大学的教授石藏文信提出,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肩膀疼、抑郁、心悸、失眠等等,现今逐渐变成社会问题。

而根据石藏教授所做的调查显示,有56%的妻子在结婚5年之内开始讨厌丈夫,甚至大约有四分之一在结婚一年内就开始对丈夫感到嫌弃,另外,如果不需要考虑经济压力的话,有63.7%的妻子在“近期内”就想要离婚。最惊人的是,有55%的妻子希望丈夫早点过世。

石藏教授在演讲的时候提到,“大家都说爱是永恒的,但若是真的这样,就不需要对上天发誓了,有时候要幸福一辈子并不是誓言,而是一种诅咒”。他表示,有些妻子会觉得,对丈夫没感情了是自己的错,甚至自责自己是坏妻子,“从今以后不需要这样想了,你并不是坏妻子,只是个普通的妻子而已”。▲◆★●■☆

 

己亥论猪:中国古人为何以野猪为荣?★★

https://guoxue.ifeng.com/c/7jzSr1uJrPM

2019-02-03 凤凰网国学 (汉代绿釉陶猪)

中华文化圈崇尚猪,贯穿猎狩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文化现象。但受经验的局限,去古已远,野猪尚力的向度幽隐了,仅存于山林群体、草原群体、少数知识人、日本人(日本属于中华文化圈)等的记忆之中。

陈寅恪先生说,一个汉字是一部文化史。在甲骨文中,有“豕”字,后来作为类称。猪,在《说文》中是指“豕而三毛丛居者”,应当指大野猪;在今人的观念中为类称。秦汉、六朝去古不远,尚有先秦的古意,崇尚野猪之风。中华文化圈的日本继承了上古汉语的特点,称家猪为“豚”,称野猪为“猪”。

古人崇尚猪,大概分两大类别,一是敬畏野猪的勇猛刚烈,一是猪的繁殖力强,一胎可十多个崽,被崇祀为地母,象征性欲。因有猪神信仰,所以催生猪的观念经济,加之其繁殖效率高,猪成为主要肉食,而自汉代以来,养猪以发财致富者不乏其人,如西汉公孙弘早年养猪为生,四十岁学《春秋》,后又师从公羊学博士胡毋生,六十岁从政,担任过御史大夫、丞相。因猪的观念经济有效,在民俗文化中,猪又有吉祥、好运、丰产、财富等象征意义。

有一个成语曰“猪突豨勇”,形容野猪的勇猛刚烈,有爆发力、冲刺力,擅长突围。这是森林文化。林莽中的民谣云:“一猪二熊三老虎。”打猎的人有一句经验之言:“打老虎只要大胆,打野猪要带一块板。”板,是指棺材。带一块板,意味着死人。老虎被包围,见人多,吓得投降了;野猪则不然,横冲直撞,胡乱突围,也跑得快,可能用獠牙刺死人,或咬死人。这几十年,经常有屠夫、厨师宰杀野猪而被野猪刺死或咬死的新闻报道。

崇尚野猪,可谓是对身体力量的崇拜。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大纲》认为中国哲学不尚力,忽视了培养健康身体。这是不对的,且不说王船山主张成身成性一如、崇尚豪杰有尚力的成分,至少张岱年先生忽视了崇尚野猪的传统。《山海经》里面有“竖亥”,跑得快,大禹命令他测量地球东西长度。子路喜欢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表示好斗、好勇,曰戴鸡佩豚。《史记·仲弟子列传》云:“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古人视野猪为勇士,曰“豪”。《说文》云:“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豪杰英雄,本之于野猪。“敢”,表示手持工具捕捉野猪。《仪礼·士虞礼》云:“敢用絜牲刚鬣。” 郑玄注:“豕曰刚鬣。” 王莽为了对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招募不怕死的勇士、死囚及奴隶作为精锐部队,取名“猪突豨勇”,希望这支部队真能像野猪一样勇武刚烈,打败敌人。服虔解释说,野猪的特性是凶狠勇猛、威武暴烈,擅长突然袭击、冲刺、攻破。《汉书·食货志下》云:“作货布后六年, 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颜师古注引服虔曰:“猪性触突人,故取以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把战舰命名为“野猪”,以表示勇猛和必胜,胜利后作野猪之声表示庆祝,《南史·王琳传》上说:“琳将张平宅乘一舰,每将战胜,舰则有声如野猪,故琳战舰以千数,以野猪为名。”甚至于还把人比喻成猪,力气很大,如《北史·卢曹传》说:“(卢)曹身长九尺,鬓面甚雄,臂毛逆如猪鬣,力能拔树。”不少人以猪为名字,汉初“陈豨”,也就是陈猪。汉武帝,原名叫“刘彘”,也就是叫“刘猪”。《陈书》记有叫“傅野猪”的人。《魏书》记有叫“薛野猪”的人。

野猪是勇敢之士、豪杰英雄,因而是神话里面的天蓬神将,开路先锋。甲骨文、金文,有骑猪之汉字。在神话中,北斗七星为猪,天帝乘坐北斗猪车巡行天下,此猪车应当最高等级的车了。《史记·天官书》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后世,道教之斗姆元君、佛教之摩利支天都乘坐猪车或骑猪。越南有骑猪神,居然埃及也有骑猪神。

诡异的是,南下侵犯中原的族群,如契丹、辽、金、蒙古、满清,都崇尚野猪。契丹人是室韦人的后裔,也为崇拜野猪的民族之一。《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中称,契丹三主,第二主名叫“喎叮”,常佩戴野猪头,身披猪皮,居住在穹庐之中。因其妻子偷窃其猪皮,“喎叮”则人间蒸发。这个传说表明契丹人也是崇拜野猪的民族。据说,对于辽代皇族耶律氏的词源,虽未有定论,但有一种说法认为该词可能起源于满语“Yelou”,意思是“公猪”(Rolf Stein)。蒙古人是室韦(豕韦)的后裔,所以蒙古人统一中国之后,宗庙祭祀废黜家猪,改用野猪。据说,野猪是满清民族的守护神,被尊为大神,满语说它威猛高大,鬣毛刚劲,是勇猛的象征,称作“乌勒吉音恩都里”。有人说,满清始起,人名还保留有野猪崇拜的痕迹,譬如努尔哈赤,意为“野猪皮”;庄亲王舒尔哈齐,意思是“二岁野猪皮”。

猪,有“大”的意思,也有“开天辟地”的意思,还有“打开通道”的意思。在庄子的寓言之中,野猪神豨韦氏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庄子·大宗师》云:“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猪神拱出光明,开创世界,是当今不少族群的创世神话。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开门见山就说“大一生水”,之后又说“大一藏于水”。“太一”是万物之根源,它首先生水,有了水之后就有了天,有了天之后就有了地,等等依此有了其它。太一(大一)即猪。《书·禹贡》云:“大野既猪。”《孔传》云:“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水所停驻,曰猪,又写作潴。

猪作为地母,繁殖力强,因此后人将猪比喻为性欲或淫欲、交媾。没有人口的繁衍,哪里来的族群?人口不壮大,何以自强?何以应付外敌?这必须鼓励性欲,多生多育,效法于猪的繁殖力。也因此,上古之人,以淫欲为美德,猪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据《左传·定公一四年》载,卫夫人南子与宋朝淫乱,“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注:“娄猪,求子猪。”而艾豭者,老公猪(脚猪)也。娄猪、艾豭皆禀具有至上生殖力。《说文》云:“妻,女中空也。”《说文》云:“娄,空也。从毋从中女。……臼声。”娄,为女子性欲冲动,追求男子,渴求解决之景象也。章太炎《小学答问》云:“娄为女求男,牝求牡也。”《太平广记》卷二一六《张璟藏》條引《朝野僉载》云:“准相书:猪视者淫。”猪八戒之好色,有历史依据。

猪为地母,因此古人死后,要有猪陪葬,求死而重生。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都有陪葬猪的遗迹。在汉代,除随葬陶猪外,社会上还流行随葬石猪、玉猪,即将玉、石雕琢成卧猪形,握放死者手中,两手各一个,在丧葬礼仪中称“握”,也称作“握猪”或“握豚”等。握猪葬俗在汉魏六朝盛极一时,延续于唐宋,波及于元明,只是日渐衰微而已。

家,在甲骨文中,是屋顶下一头猪。据我的考证,家,最早可能是指宗庙。后世又将“家”解释为男女交媾和处所。不管如何解释,其最初的语义都是取法于猪的两大象征意义。亥,即怀孕之意思。《说文》云:“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屬皆从亥。……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红山文化出土有玉猪龙,良渚文化出土有猪首神徽,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有大玉猪。玉猪龙、猪首神徽、玉猪,是当时族群的领袖使用的礼器。学术界也认为,猪比龙早,龙源自于猪。在当时的环境之中,繁衍人口、崇尚身体力量,是保障一个群体生生不息的前提。繁衍人口,鼓励性欲,多生多育;应对外敌,崇尚野猪的身体力量。

这是一个以猪为荣的时代。

到了猪的观念经济盛行时代,猪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猪又称作“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 在土家人看来,猪是“血财”,猪官神是送财喜的财神。发“血财”,就是发红财。如果在山中捕获到野猪,或养猪杀了卖掉,都称之为发“血财”。逢年过节,土家人都要杀猪敬猪神,祈求赐与财富。

在民间,年画或剪纸“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有独立自主的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奢望意外的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在民俗文化中,因为猪象征着勤劳致富,所以人们还用猪形器物来储蓄零散钱财。

猪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年猪,二十六日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称为“神户”;猪舌头叫“招财”,猪耳朵则叫“顺风”。在广东,猪前脚称为“猪手”;在浙江沿海地区,称猪头为“利市”,猪舌头为“赚头”。这种寄寓吉祥的称法,最初应根源于猪灵崇拜祭祀。在民间,人们至今仍然用猪头祭祀神灵和祖先。在民间婚俗中,也有用猪来表示吉祥的意义。在湘西侗族聚居区,流行猪耳朵订亲的习俗。在土家族,则流行有猪尾巴催亲的习俗。据说,在彝族、白族聚居区及陕西一带等某些地区流行有穿猪鞋的习俗。大人或小孩子穿上猪鞋,能带来种种吉祥。

在台湾省,流行有义民节赛神猪祭祀义民爷的习俗。对台湾省的客家人来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盛典。据台湾媒体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台湾省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民俗祭典之一,它一般在每年的夏历七月二十日举办,而客家人社会之外的“赛神猪”习俗的举办时间则各地不一。每逢此时,来自各地的客家乡亲都来到义民庙,参加赛神猪的祭祀活动。神猪一般是从养猪场留种用的黑毛的猪仔中选育出来的,经饲主精心豢养至数百斤,甚至上千斤。据说神猪的体重越重,越能代表客家人对义民爷的尊重,同时越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如果在一年一度的神猪竞赛中获得胜利,则会为来年带来吉祥和幸福。在台湾省的民众看来,摸神猪头、食神猪肉可带来好运、保平安,“灵验”说法广为流传,甚至于每年吸引很多人高价求购神猪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