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2020–07–26▲◆★●■☆
我从中科院辞职了:年薪涨10倍 还买了百万美元豪宅★★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4312.html
美驻成都总领馆前,有民众燃放鞭炮★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6166.html
美驻成都总领馆关闭★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6166.html
我从中科院辞职了:年薪涨10倍 还买了百万美元豪宅★★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4312.html
文章来源: 显微故事 于 2020-07-24
本期《亲历》聚焦一群从中科院辞职的人。他们当中有人因为不擅长写论文,从而导致晋级无望,选择了离开;也有人很单纯地因为薪水问题,面对外面的高薪,选择了接受。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尽管离职原因还在调查中,但“对待遇不满”这样的言论依然在坊间流传。
本期《亲历》聚焦一群从中科院辞职的人。他们当中有人因为不擅长写论文,从而导致晋级无望,选择了离开;也有人很单纯地因为薪水问题,面对外面的高薪,选择了接受……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口述人:晓曼,40岁
论文就是工作成果,写不出论文就别妄想晋级
我应该算是一个学霸,本科毕业之后,不光读了硕士,后来又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
博士毕业后,我也想过去英特尔、谷歌、IBM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但在综合考虑之后,我还是选择留在了博士就读时期的研究所。
我觉得留在研究所有不少好处,我们实验室的主任,就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很多同事都是我读博士时的同学,大家彼此非常熟悉,而且中科院还能解决北京户口,让人觉得很安心。
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很喜欢实验室里那种纯粹的科研氛围,虽然肯定会有一些竞争,但也没有那么激烈。所里年轻人居多,平时大家在一起也会八卦,聊聊家庭琐事,还有平时追的电视剧,我觉得我挺享受这种生活的。
但随着工作的进行,我的想法慢慢发生着改变,一直到去年,我终于选择从中科院辞职,跳槽到现在的工作单位。
当时大家对我的选择很惊讶,毕竟中科院是很多人打破脑袋都想挤进来的地方。但我辞职的理由很简单:晋升没有希望,留下来就算熬到退休,我也评不上副研究员。
在中科院久了,我也慢慢摸索出一些规律,比如在中科院的职业发展道路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中副研究员、研究员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教授。
总体来说,研究所和大学类似,职称是我们的的奋斗目标,区别就在于,大学老师上课也计入工作量,对于职称晋级有很大帮助,但研究所只看论文和所从事的科研项目。这两个东西,就是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用我们实验室领导的话说:“论文就是你的工作记录。”
没有论文,就相当于工作没有成果。但我不擅长写论文,而越是没论文发表,就越申请不到科研项目,离副研究员的职称也就越来越远,所以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后来年纪大了,我想明白了:在中科院这么干下去,我永远也评不上副研究员。但我从内心来讲,还是希望能做出一些成果的,不甘心一年年这样耗下去,于是就想到换工作了。
虽然辞职这件事我想了很久,但真到了要摊牌的那天,我也是在纠结。我在心中反反复复说了很多遍辞职的理由,但见到领导的那一刻,想好的话根本说不出来,都变成了眼泪。
我提出离职之后,实验室主任感到很意外。在他的眼里,我是那种干活踏实、话语不多的姑娘,他从未想过我会离开中科院。但意外之后,主任也马上冷静了,表示我给的离职理由,他完全理解,只是让我考虑清楚,但我最后还是坚决地走了。
现在我工作的企业是一家知名跨国公司,同样也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相比于科研院所,现在这家公司的工作节奏要快得多。
对于我来说,以前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论文和职称,而现在主要是工作进度。在研究所,一个人一年做一个科研模块、发表一篇论文,这样的节奏很正常,但在公司里,每种产品都有严格的交付期限,赶上忙的时候,加班到后半夜也是有的。
因为工作节奏、工作压力的问题,刚到新单位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就好了。现在我做工程项目,比科研项目更可控,只要有新的产品出来,公司就会给我晋级,涨薪水也是固定每年都有的。
虽然在中科院工作也会有一些隐形福利,除了能解决北京户口,小孩子上学也给择校机会,但僧多粥少,尤其我连副研究员都不是,根本不能奢求这些机会能轮到我。
在现在的公司上班,薪水是以前的好几倍,奖金丰厚,但毕竟我的年纪大了,也担心有一天会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淘汰。
科技行业是年轻人的天下,有时我也会想,过几年个人没有竞争力了,会不会没有工作?所以现在我还会督促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离职之后我跟前同事的联系没有断,时不常还能看到他们在朋友圈晒一些科研成果,虽然我会有点羡慕,但我也想明白了,自己不适合走科研的路,这是我的短处,所以很快就释然了。
口述人:范黎,36岁
人到中年还没评上副研究员,为了家庭我选择“逃出去”
我当年考的是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一共六年时间。博士毕业后,我留在中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工作之初,我也是卯足了劲儿,想要评上研究员,至少也应该评上副研究员才行。在研究所的等级里,副研究员是高级职称里最低的一档,同时也是大多数博士的努力方向。
我博士毕业已经五年了,加上之前的六年,我在中科院一共待了11年。在中科院这么长的时间,我依然觉得写论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现实问题是,在中科院的体系内,如果不发表论文,评职称就没有太大指望。所以我也慢慢看开了:我不会写论文,那我在中科院再熬十年也没啥意义。
除了不擅长论文,促使我下定决心离开中科院还有一个原因:赚的太少。在中科院工作的时候,我已经结婚,妻子和孩子在老家,我们是两地分居。
我所在的研究所对青年员工有一项住房福利,可以提供五年的周转公寓,不过要交房租。我分到的房子是一室一厅,每月租金1700元。按照北京的市场价格,这已经是相当低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房子只能住五年,五年后就得搬走,我得自己解决房子问题。
在我们所里,按照我的职级,我拿到手的工资是9000元。如果在北京自己租房,支付各项花销,再加上养活老家的妻子孩子,就有点紧巴了,更别提在北京攒钱买房了。
我是2008年开始工作的,当时第一个月薪水拿到手是6600元,而我的一个博士同学,选择去了企业上班,他第一个月的到手工资就是9000元。起初我感觉还好,但是几年以后,我俩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因为中科院是事业单位,员工薪水每年涨得很少,甚至是不涨,而如果去了企业,每年薪水涨幅至少能在10%左右。
工作五年没评上副研究员职称、不擅长论文、工资收入和同学比差距越来越大,多项原因综合考虑后,我向领导提出去国外访学的申请。
我觉得出国访问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与知名学府的教授们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含金量,这是每个做科研的人都想得到的机会。 除了这个,到国外做访问学者,除了发基本工资,还有一些国外的补助,这对于我来说,也是有诱惑的。
但中科院对于访问学者的审批很严格的,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所里对人员申报控制非常紧,我也是费了很大劲儿才出来的。我在申请报告里,详细列出了自己的访学计划、研究方向,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未来一定要回国。
费了一番周折,我如愿以偿地去了国外,同时把妻子和孩子也接了过去,但真到了那里以后,我就又不打算回来了。毕竟如果到四十岁,在中科院连个副研究员做不到,其实挺丢人的。最关键的是,我到了国外之后,遇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是一家研究机构,谈下来的年收入,折合人民币竟然有100多万元,这也是让我非常动心的。
所以,我后来就放弃了“访问学者”的身份,代价就是交了违约金,并且自动从中科院离开。但是我也很满足,毕竟赚的多了,养家不成问题了,包括后来在国外买了价值100多万美元的房子,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口述人:许楠,39岁
年薪十万的副研究员,抵挡不过外企的百万年薪诱惑
在我离职前,我正申请国家的一项青年基金计划,如果申请下来,就能拿到一定的经费,然后自己做课题、主持项目,对升副研究员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幸的是,我的青年基金申请失败了。所以当意识到我的职称晋级又没戏了,我就决定一定要离开中科院。
不过我辞职后没有去高薪企业,而是选择了一条跟科研没有任何关系的创业之路。之前在中科院的时候,我工作之余报了一家性格测试机构举办的培训班。
这个培训班主要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参加的大多是各个公司的HR。在培训班里,我认识了很多做培训的朋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原来自己除了做科研,我还有在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中科院辞职后,我和培训班里认识的几个人一起,做起亲子教育培训。我本身就是一个母亲,所以对亲子教育这些事情,几乎是手到擒来。再加上有中科院的工作背景和博士的头衔,我的培训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
从埋头伏案的科研人员,到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培训师,我的角色转变让周围的人吃惊不小。后来前同事知道我在做培训,就邀请我过去,我甚至还把培训课堂搬到了中科院里。
虽然我的亲子培训只做了两年,在家人的建议下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内容还是和培训相关,但已经和我之前的科研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了。所以可以这么说,离开中科院,为我的人生创造了新的可能。
我同事里有不少因为工资不高而离开中科院的。其中有一个男同事,30多岁就已经是中科院的副研究员,大家都觉得他前途一片光明,但当猎头给他开出百万的年薪后,他动摇了,选择放弃副研究员的身份,加入一个外企。
在外界看来,能在中科院工作其实是一件挺值得自豪的事情,但这边是年薪十万,而企业那边给出的是年薪百万,换成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美驻成都总领馆前,有民众燃放鞭炮★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6166.html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0-07-24
中方昨天(24 日)上午宣布撤销对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设立和运行许可后,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现场情况登上微博热搜。央视新闻等媒体从中午开始在领馆正门外现场直播,一度吸引超过 2000 万网友在线云围观。
而根据中国环球电视新闻网(CGTN)及微博网友上传的视频,领事馆正门外的公路上,当天下午突然出现燃放鞭炮,现场的声响与烟雾吸引不少民众围观与拍摄。
而在附近现场直播的 CGTN 主持人表示,有当地居民今天要举办婚礼,因此放鞭炮庆祝。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与视频来看,现场有民警值守,并未出现有人受伤的情况。
中国外交部 24 日表示,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严重违反国际法及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中方对美方无理行径做出正当和必要反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符合外交惯例。中美之间出现目前的局面,责任完全在美方。
在评论区,有网友称赞 CGTN 主持人机智,并注意到现场群众表情喜笑颜开,一定是在为新人祝福。
也有外国网民注意到,在中国,点燃鞭炮是为了祛除邪气。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地址是武侯区领事馆路 4 号。根据 1994 年施行的《成都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武侯区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对个人燃放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
另据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官方微博消息,2020 年 7 月 24 日 19 时许,一男子步行至领事馆路时,从其随身携带的黑色口袋中取出一串鞭炮点燃,执勤民警迅速将其带离。鞭炮燃放未造成现场人员受伤。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警告处罚。▲◆★●■☆
美驻成都总领馆关闭★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7/24/9696166.html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20-07-25
01、7 月 24 日上午,中国宣布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据说有成都市民为此喜不自禁地去领事馆门前燃放了爆竹。不过警察蜀黍居然给喜庆的人群浇了点冷水,把放爆竹的人给抓了,因为违反了《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
但这并不能阻挡欢乐的气氛。很快欢乐的人群就攻占了成都总领事林杰伟(Jim Mullinax )的夫人庄祖宜的微博。
庄祖宜,出生于台湾,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
她博士念到一半,看见有厨艺学校在招生,就决定放弃博士学位,去学做菜了。于是,人类学家转行当厨师,田野调查从民族部落搬到了厨房。她出版的书有《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其实,大家都想做菜》和《简单,丰盛,美好》。
我在微博上 follow 庄祖宜很久了,远在她搬到成都之前。她的微博从 2011 年开通以来,一直一派生活家的风格。
讲怎么用日常食材做各地佳肴,和朋友们的唱歌写字品美食。
我挺喜欢她写的厨房文字。她接受的是正统法式烹饪教育,但她对下里巴食和苍蝇馆子也很有感情,文字有色香味之外,还赋予了食物灵魂。
她的微博相册都是这种风格:
她丈夫是现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林杰伟。
庄祖宜和林杰伟
外交官丈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派去不同驻地,庄祖宜也跟着一起东奔西跑。根据她的微博自述,结婚 12 年来,前前后后七次搬家,从波士顿到香港,从上海到华盛顿,从雅加达到成都。
感觉庄祖宜一路外派的生活中,派驻成都,绝对是颠簸生活的美好华章。
她对川菜本就有亲情。她说, 我外公外婆都是成都人,我从小在台湾就吃川菜。可是台湾没有花椒和郫县豆瓣,除此之外,其实和四川差别不大。
她一到成都,因为已有的美食家的名声,让她很快在食物的天堂成都找到了很多共同的生活家朋友。
她在成都的两年半生活里,有从苍蝇馆子到米其林大师的各种体验,她和老公还不时不时地街头献唱。
她在陈晓卿的《风味实验室》做嘉宾讨论过 中餐是否影响了世界 。
她也在「大家」公众号还活着的时候,发表过文章,讲了一些领事馆生活,比如如何用平均每人 22.5 元的人民币预算,宴請美国领事馆贵宾。
她的微博也从侧面展现了美国官员的日常生活。比如美国领事居然是飞经济舱的,候机的时候昏睡在大厅还得要伸腿给儿子做枕头。
庄祖宜在成都的两年半应该让她成为了中美建交以来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外交官夫人。
她自己说, 这段日子在我生命中的重量远远大于两年半。在成都我交到了一辈子的朋友,实现了在街头和酒吧演唱的梦想,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完成了心底酝酿多年的儿歌专辑。
她的置顶微博是一篇关于舍不得和成都说再见的碎碎念。如果不是疫情让她成都生活突然中断,她本来还要去宜宾自贡考察川南菜系,还想去广元吃豆腐,去江油吃肥肠,去汉源採花椒 …
02、2020 年的新冠疫情,让所有的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庄祖宜的日子也不例外。
2 月,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后,美国政府要求外交人员家属必须立刻返美。她一夜之间,仓促打包,就在 2 月 3 日先带着两个孩子返回美国,林杰伟則继续留在成都总领馆。一家人从 2 月分离至今,已有半年之久。
她连夜打包行李时的全家自拍照
她乘坐的离开中国的飞机
她一个人拖着两个儿子在美国的生活还挺艰难,带着三只皮箱搬了四次家。我读她微博,还觉得挺惊讶的,没有想到一个总领事的老婆到了美国,政府都不管不顾,让她一个人独臂求生。
她先是租 Airbnb 住,有一段时间寄人篱下,有一段时间住在地下室。没有车,没有办法出去采购。只能等朋友们有空周末带她出去买买东西。
因为她老公的任期本来 7 月要到期,所以她们在 DC 贷款买了房子。房子很老旧,她又花很多心血改造厨房。
03、本来这一切要云开日出了
她老公 7 月的任期就结束了。
她 7 月 17 日还贴了成都住处的打包照片。
没想到中美关系急转而下,她 7 月 20 日的时候发了一条挺悲伤的帖子,说接到大使通知,老公一时半会又回不来了,孩子们为此很愤怒和失望。
我是挺理解她的沮丧的。因为她这半年像一个单亲妈妈拖着两个小孩子真是筋疲力竭,而孩子们半年没有见到爸爸,想想也挺难受。
没想到这样一条帖子,在 7 月 24 日成都领事馆关闭之后,突然成了舆论焦点。
哗啦啦一大群恶意的评论涌了进来。
这条帖子下三千多条评论,对比起她平常帖子几十条的评论,是海量的区别。
评论区的语言有催吐效果。我因为刚吃了中饭,没能全都看完,这里摘取沧海一粟。
比如有祝她家阴间团聚的。
也有爹叉着腰指责庄祖宜做妈做得不够好,孩子大哭愤怒说明基因里有纳粹成分。
当然,性别失衡的国家盛产的性苦闷患者也来了,在评论区立即撸了起来。
还有人觉得不是很理解庄祖宜为什么要用中文写作?
这逻辑是不是有些反动呢?如果语言使用必须很国籍绑在了一起,中国政府为啥还要设汉办,全世界花钱推广中文学习呢,是乱撒纳税人的银子吗?
正如微博评论区和转发区一向的两重天。
庄祖宜的这条微博评论区要三千多条,但转发区只有六百多条。据说多人敢在别人的评论区里发情或者拉屎,但是在其主页里还要维护岁月静好或者一片抽奖其乐融融的状态,所以不敢转发。
于是转发区多以招呼大家看评论奔走相告。
庄祖宜攻读人类学博士时专攻的是语言人类学方向,她观察到,世界上很多不同的议题都可以从语言和饮食切入。她说, 口味的包容性是可以培养的,而培养口味和拒绝挑食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视觉效果或人为环境来营造一股对待特定食物美好的联想与期待。
也许这次评论区炸锅是一次庄祖宜做人类学观察的田野调查 data 整理,看一下口味被长期限制的状况下,中文语言可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她下一本书可以写微博上的人类学观察。
有博友说,这些谩骂评论也不一定全是人写的。因为她点进了谩骂第一名那位的微博。几乎没有原创或日常。
而另一位博友也说, 我随机点进去,找了 10 个谩骂账号。其中 40%(4 人)追星,介绍里直接有写。还有 2 个本身在国外。1 个表达就比较偏执,剩下的 3 个很正常。有条件可以做一下大数据下的结果。
如果不是人,只是机器人的话,那只能说,这次的脚本写得太差!
不过想到提着 U 型锁上街抗日爱国砸同胞的,看形状也像人。
所以也很难讲人类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因为,人类的悲欢其实并不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