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奥会”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21-2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2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2、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2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24、积极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心态像病毒,传到哪里哪遭殃。

 

25、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今 日 看 点 : 20090404 ▲◆★●■☆

 

中俄不能袒护北韩“人造卫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G20外交”背后的诚意和决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胡奥会”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3391.html

 

G20峰会:中国面对吹捧需防被“忽悠”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4/0402_23_1088082.shtml

 

传胡锦涛、萨科齐G20峰会针锋相对 奥巴马调停!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64527-1-1.html

 

胡奥会”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3391.html

 

从轰油六看中国空军离战略空军还有多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553070100cpcg.html?tj=1

 

朝鲜发射卫星会酿成新危机吗?

http://www.zaobao.com/yl/tx090404_501.shtm

 

 

中俄不能袒护北韩“人造卫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9年4月1日电/韩国《朝鲜日报》3月31日载文《中俄不能袒护北韩“人造卫星”》,摘要如下:

  据悉,当地时间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六方会谈三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韩国、美国、日本一致认为,如果北韩主张说是“发射人造卫星”但却强行发射远程导弹,就将这个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讨论。韩国代表团团长、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魏圣洛表示:“我们认为,无论北韩发射什么,都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对此,北韩《劳动新闻》29日威胁说:“如果(将我们发射火箭一事)提交安理会进行讨论,韩半岛无核化和六方会谈将彻底告终。我们将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有人观测说,北韩提到的“更加强硬的措施”可能是再次进行核试验。2006年已经进行过一次核试验的北韩如果在发射远程导弹后再强行进行第二次核试验,韩半岛的局势必然会面临重大关口。

  要想阻止北韩接连不断的挑衅行为,国际社会应该异口同声地呼吁北韩立刻中断威胁韩半岛和平与稳定的一系列行为,如果北韩拒绝,应该警告其这样做将付出“相应代价”。

 国际社会的这种努力若想取得成功,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在要求北韩克制发射的同时也主张说:“联合国很难就主权国家和平利用宇宙的权利问题进行制裁。”美国自由亚洲电台28日报道说:“俄罗斯认为,如果北韩想要发射的发射体是卫星,就不违反安理会1718号决议。”

  但是,称是“试验通信卫星”的北韩主张缺乏根据。北韩没有公开通常在发射两年之前公开的通信卫星频率,也不存在值得发射卫星的通信市场。 1998年试射远程导弹时,北韩也主张说“光明星1号”正绕地球轨道运行,但最终也没有确认其实体。因此,北韩这样做的目的只能说是想要以通信卫星为掩护,炫耀其远程导弹技术。如果台湾和前苏联所属国家像北韩一样说是“开发卫星”,但却发射远程导弹,中国和俄罗斯绝不会坐视不理。

  北韩导弹挑衅导致韩半岛周边的军事紧张局势加剧和美日加强军事态势的情况幷非中国和俄罗斯希望看到的。韩美日应该认识到,对北国际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国和俄罗斯是否参与,幷以此为基础在外交上做出努力。▲

中国“G20外交”背后的诚意和决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9年4月3日电/正在伦敦参加G20金融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利用峰会召开前的不长时间内,密集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奇等领导人,表达了中国愿意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与各国一道携手应对金融危机,使峰会取得积极成果的诚意与决心,并提出具体的应对之策。

  新华社述评文章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深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G20”外交舞台上倡导国际合作,共克时艰的积极身影,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危机,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经济下滑、贸易萎缩、企业经营困难和失业增加等问题。但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所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合作契机。

  胡锦涛在启程赴伦敦前即表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方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出席会议的有关各方一道,努力使这次峰会取得积极务实的成果。

  针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胡锦涛提出了四个“当务之急”,就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刺激措施、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国际金融系统进行必要改革方面明确阐述了中国的原则主张。

  而在被寄予厚望的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上,两国更是发出将“共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积极信号,并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等方面达成原则性共识,为G20峰会开启乐观前奏。

  两国元首强调,将同各国一道努力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强劲增长,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避免再度发生如此重大的危机。并一致认为,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对于恢复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同意增加国际金融机构资源,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资金短缺。

  “中美首脑会晤向G20之外的全世界发出重要、明确的声音: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教授说。

  朱锋说,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永远存在,关键要在危机中求同存异,体现妥协和诚意。G20峰会的最大意义在于是以多边、制度化、可协调方式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力促各方以积极合作姿态达成一系列妥协方案,这是各国刺激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战胜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

  正如胡锦涛在会见英国首相布朗时所表示的,全球各国都处在世界经济这条大船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恶浪,只有大船上所有成员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把世界经济这艘大船平安地驶向彼岸。

  就在峰会召开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倡导对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展开讨论,以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周小川更是提出“超主权货币”的设想,反思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引起国际上各界的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认为,中国此举已是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思考危机爆发的深层次根源,并探求如何避免类似灾难的再次发生,体现中国作为正在成长的经济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事务、解决国际经济难题的负责态度。

  在国内,中国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而当世界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负增长的泥沼时,中国确定“保八”的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讨论,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但不能忘记的是,中国依然处在发展阶段,目前最迫切的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张小济对记者说:“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负责任的表现。”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中国有望保持8%的增长速度,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高达50%。▲

“胡奥会”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23391.html

    2009-04-03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首次会晤(媒体称之为“胡奥会”),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普
遍关注,而对于中美关系来说,这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还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期间,就曾表示,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并非客套。在奥巴马政府看来,与中国的关系,已今非昔比。经过了漫长的磨合,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中美关系终于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而华盛顿对北京的认识也趋于理性和客观,这也使得最近的两届白宫主人都能够对中国表现出友好和尊重的态度,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也有了比较乐观的认知。

    对于奥巴马来说,在他的任期内,中美关系所可能表现出的“新”,既体现在新的共识上,也体现在新的基石上。对中美关系来说,布什政府做出的一大贡献是,通过“利益攸关者”理念的传播,以及对话机制的完善,与中方在双边关系定位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而在奥巴马时代,这种共识将会更上一层楼,不仅将在抵御金融风暴过程中与中国走得更近,也将更进一步地提升对话级别,扩展对话领域。

    事实上,正如美国学者和媒体所说,自从2006年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和布什总统首次提出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来,面对面的高层会谈已成为中美之间绕开耗神耗力的猜度和无谓的“扩音器外交”,探讨共同利益、建立合作关系的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方式。而在不久的将来,更高级别、更广阔领域的对话机制将会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新高”。

    而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更稳定的关系基石将会出现,那就是双方战略依存度的上升。在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的多重挑战下,中美两国之间,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打口水战了。作为两个有世界影响力、有巨大经济活力的国家,中国和美国需要比以往更多理解和信任,也需要更加坦诚地面对矛盾和摩擦。而在应对金融危机和诸多经济社会挑战过程中,中美之间完全可能成为“取暖共同体”,并以此带动整个亚太地区经济的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高层对话,不仅带给中美双方更多理解和信任,也带给双方颇具价值的启示,也即私人对话渠道常常更有助于在中美谈判中取得积极的成果。这也是的人们对中美领导人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充满了期待。而引人注目的是,胡锦涛主席抵达伦敦之后的第一场活动就是与奥巴马会面,这也将是美新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元首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

    在确认两国合作成果、开启中美关系新的时代之外,“胡奥会”还将成为中国更大程度地影响世界的契机。尽管外界猜测的G2(两国集团)未必会真的形成,但美方对与中国交换意见、期待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赢得中国更有力支持方面所表现出的诚意,已在客观上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制造了良好氛围。而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在题为《指望北京》的文章中,提出了G20第二届峰会在北京举行更好的倡议,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G20峰会:中国面对吹捧需防被“忽悠”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4/0402_23_1088082.shtml

    中新网2009年4月2日电香港《大公报》2日发表署名文章说,20国集团(G20)峰会今天在伦敦召开,胡锦涛主席在会上的发言将被在场人士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仔细研究,这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此时此刻,需要防止西方煽动一种“民意”,推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迫使中国做一些更有利于西方的事,防止西方国家趁机将中国“摆上枱”。

文章摘录如下:

    20国集团(G20)峰会今天在伦敦召开,胡锦涛主席在会上的发言将被在场人士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领导人仔细研究,这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此时此刻,需要防止西方煽动一种“民意”,推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迫使中国做一些更有利于西方的事,防止西方国家趁机将中国“摆上枱”。

     这股舆论似乎是在赞扬中国的经济实力,强调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实际上则是要在国际社会造成一种“共识”,即中国应该拿钱出来,变相“套”走中国的外汇。上述分析绝不是中国人臆想出来的“阴谋论”。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其文章中建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货币脱钩、可以避免内在缺陷的国际储备货币,并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机制。欧美传媒对此的解读是,中国想扩大在IMF内拥有的权利,于是便有人乘机附应说,IMF目前正在“救火”,需要注入新的资金,并进而要求中国大幅增加对IMF的贷款。

    其实,IMF此前并不需要成员国大幅增加贷款。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在过去几年中偿还了对IMF的欠款,而其它国家又碍于IMF在贷款时附带的苛刻条件,不大愿意向IMF开口借钱。去年春,IMF总干事卡恩甚至在上任不久便决定为该机构“瘦身”,这是IMF自一九四五年成立以来首次显著裁员,显示出这个“国际金融消防局”的作用已大不如前。然而,一场金融风暴令IMF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东欧和巴尔干部分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币值动荡,不得不向IMF申请救助。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欧盟领导人上月在一次峰会后表示,各国将向IMF增资一倍,提供七百五十亿欧元的贷款,并且要求G20其它成员也“照方抓药”,加倍向IMF提供贷款。

    中国显然已经意识到,西方最近高调“赞扬”中国的经济实力,称中国有能力救世界,无非是为了塑造所谓的“中国神话”,将中国“摆上神枱”,使之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大量“出血”。因此,中国已经开始“自我减压”,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日前便向传媒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按人均计算,还不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因此给中国戴上“有钱”的帽子,中国民众会感觉这是在“忽悠”中国。(施君玉)

    2009-4-3  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宣布,将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朝鲜通知有关国际机构,表示将在4月4日至8日期间实施这次发射。美日韩媒体不断报道这可能是朝鲜在试射导弹,日本还部署驱逐舰和导弹准备拦截。航天专家庞之浩详细解释导弹发射与卫星发射的不同。

  如何判断发射的是一颗导弹还是卫星?

  庞之浩:很多运载火箭都是从发射导弹演变过来的,尤其是早期。它们的运载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效载荷不同。导弹的有效载荷就是弹头。

  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用的“卫星”号运载火箭就是用苏联最早研制的P-7洲际导弹改制而成的。

  所以想判断是发射卫星还是导弹,在发射前是很难判断的,因为它的有效载荷都是装在整流罩里,从外表是看不到的。只有在发射过程中,尤其是第二期火箭点火工作开始并达到一定高度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