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9–05–19 ▲◆★●■☆
中国战略核报复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
http://bbs.huanqiu.com/huanqiujunshi/thread-201017-1-1.html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近10倍 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出台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9/052417842004.shtml
香港文汇报:贫富太悬殊 中国内地亮红灯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5/hongkong090519c.shtml
中南海整顿将领作风,保证军队听话管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071c90100de34.html?tj=1
军队高中级干部 被令整肃作风
http://www.zaobao.com/zg/zg090519_507.shtml
越南拟在南海马六甲海峡入口处建潜艇伏击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9/1031552241.html
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7/forum_zp090519a.shtml
中国战略核报复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
http://bbs.huanqiu.com/huanqiujunshi/thread-201017-1-1.html
中国是一个有核国家,具有一定的战略核打击能力,但由于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核战略,因此,中国的核战略具有防御性、有限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特征,这说明中国的核力量完全是为了自卫,不会对他国产生威胁,况且中国的核力量远逊于美、俄、英、法和印等核大国。现在,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积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这将打破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损害。
美国在亚太地区大搞反导弹系统,将日本纳入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之中,并助其军事发展和军队部署,已造就了日本进一步走向军事大国,更促使日本军国主义狂热之徒明目张胆站到前台,甚至左右政府内阁,从而直接威胁整个亚洲和中国的国家安全。由于日本与中国在东海海域争议,尤其是钓鱼岛的归属,如果其导弹防御系统有朝一日能有效防范中国的弹道导弹攻击(目前日本的导弹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还不能有效防护“东风—21”),那么,日本将会更加肆无忌惮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在东海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蛮横和轻率,甚至在中国的台海问题上会以武力手段干涉中国的内政。
可喜可贺的是,中国二炮的发展成就让美国的**反导系统真的去**。中国已研制成果能携带多弹头的中长程弹道导弹,一种能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机动避免被拦截,再凭借诱饵和其他突防手段命中目标战略的导弹。fficeffice" />
“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不研发新型核武”,这是中国最近国防白皮书透露出的中国“三不”核战略,“三不”核战略并非自缚手脚,更决非柔心弱骨,恰恰相反。中国敢于实施“三不”核战略的背后,是中国已经拥有有效的“核反击”能力,也就是说中国的二炮部队不怕后于敌手出招,中国的核武研制力量掌握着最新技术,中国有足够的把握进行战略核报复并有能力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更明确的说:中国的“三不”核战略是和平友善的,同时也是自信而有力的。
反击”这个词的意义则更加震撼。首先,“反击”意味着中国能扛得住敌方率先发起的核攻击,在受袭后仍有能力实施核报复。这说明中国的陆基发射井在广大领土上隐蔽得好,非常坚固;或者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公路、铁路上机动,使敌方打不到,却可以随时在接到命令后反击敌人,更重要的是,中国战略导弹的远程打击力度有了充分的保障。更令国人自豪的就是,中国新建的“商”级攻击核潜艇和 “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后者配有新型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达ffice:smarttags" />ffice:smarttags" />ffice:smarttags" />ffice:smarttags" />8000公里以上,可携带多弹头,被视为是中国迈向确立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的重要一步。更是中国核力量走向大洋水下机动的一个关键点,未来中国有可能出现核打击力量结构调整,培育陆海兼备,更加隐蔽机动的战略打击能力。
美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 麦克德维特将军说:“不容置疑,中国的核战略是以防御为主,但在实施第二次报复核打击的中,就是没有特定的技术对付美国反导系统,以中国目前的导弹数量和高性能多弹头导弹的威力,中国的完全可以淹没任何反导系统,所以美国反导系统对于中国来说形同虚设。
就中国防御能力而言,中国并未公布拥有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但笔者从中国的反卫星导弹试验能力分析,中国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应该已完善了,从几次不竟意的报道中可以断定,中国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成初具规模,相信用不着多久,中国的反导系统将会耸立在东方大地上,跨入新世纪的战斗行列。▲ 少校时评: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版权声明:转载必须注明,陆战队少校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近10倍 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出台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9/052417842004.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 新华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据悉,意见中提出了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这将成为今年体制改革的重要看点之一。
与此同时,4月份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冷热不均,尽管一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仍面临严重挑战,经济复苏的过程可能要比预期中的更长。作为夯实内需增长长期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酝酿中的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采访中,相关权威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透露,在持续困扰我国的体制痼疾中,收入分配问题始终位列其间。早在2006年,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已初步拟定,并一度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在前两年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均有涉及,但因制度设计难度大、利益调整阻力大等原因,这一改革方案迟迟未出台。
“历经两年多的反复论证和修改,收入分配总体改革方案已基本成型,预计今年内有望出台。”该人士向本刊记者揭示了新背景下的改革深意,选择在此时启动收入分配改革,是为了通过收入分配调整真正启动内需和消费,尤其解决中低收入者消费不足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加强初次分配调整
居民消费率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造成了内需不足的发展“短板”,此次金融危机中体现尤深。
“中国实际上有很强的内需,只是在内需的身上还带着枷锁”,采访中,研究者将造成目前居民消费率过低的症结指向收入分配机制。“政府拿钱投资,居民拿钱消费,现在政府有钱而百姓没钱,因此国内消费不足,经济外向依赖程度过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分配的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发展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看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应形成良性互动,合理的分配能够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力,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终会因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减。
城乡、地区和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也制约了广大中低收入者购买力的提高。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周天勇分析说,“社会的发展成果应由社会成员共享。但目前老百姓富裕的速度较慢,居民收入增长并未与财政收入的增速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初次分配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不断下
降到2007年的11%。
据常修泽调研发现,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利润蚕食工资”的倾向,表现为劳动者的报酬标准偏低,并缺乏工资的支付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民工)和正常增长机制。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2美元左右,欧美发达国家大体上是25~30美元。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 ”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有劳动力价格低估和扭曲的问题。
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本刊记者分析说,初次分配奠定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而其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我国的经济政府主导性比较强,这导致我国经济成为投资型、出口型经济,造成整个经济重化工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比较强,其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少,而这就使初次分配更多地偏向于资本、偏向于政府,而非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
他用数字解读说,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至39.74%;资本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企业营业盈余占GDP 的比重从21.23%升至31.29%;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据权威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的改革方案将对初次分配政策进行重点考虑。
改变再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局面
而在再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同样是下降的,政府和企业所得的比重是上升的。常修泽分析,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8%,2007年只有52.3%,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和企业收入上升16个百分点。
“政府收入上升是部分税率偏高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长过快所致,企业收入上升与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利润有关,”在他看来,需逐步改变目前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向政府倾斜”、“向垄断企业倾斜”的倾向。
“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统一的,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毫无疑问要到生产关系领域去寻找。”杨宜勇认为,否则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泥潭。
从深层次原因来看,周天勇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在发展战略上,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大企业发展太快,虽然其创造的财富较多,但容纳的劳动力较少,技术代替了劳动,这使劳动参与财富分配的比例下降。而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则发展滞后。
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占比太大,现在三大产业的分配比例是“1:5:4”,而三产中的就业结构是“40:28:32”,产出结构是 “11:49:40”,也就是说,农业中40%的劳动力只创造了11%的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分配也相应较低。而工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28%的劳动力创造出49%的财富,大部分财富都交给国家了。
另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滞后,按照国际规律,一般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服务业的比重可达60%,即可创造60%的生产总值,容纳60%的就业率,但我们的差距仍然明显。工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本,服务业则是靠劳动力,服务业占比过低导致劳动力收入分配所占比重低。
三是,国民经济的税费负担过重。我们的税费全部加起来负担率约为31%。尽管这些年,费有所减少但税一直在增加。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25万亿元,而政府全部收入为9万亿元,占36.8%。这一负担比例在世界上居第三位,明显过重。
因此,改变再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比重下降的趋势,是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另一个重点。
● 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
“十七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重在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杨宜勇认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关键看两个比重: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
综合多位受访研究者的意见,这意味着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要进行大的调整。在初次分配中要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改变目前的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在再分配中,要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国家和企业收入的比重。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被多位研究者认为,是规范初次分配领域秩序的主要途径。
其实,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就已强调着重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带来的收入差距过大,使社会的许多矛盾都从分配领域反映出来。而中等收入者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按照统计局的定义,家庭年收入6万元到20万元是中等收入者,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研究”课题则确定“家庭年收入5.37万~16万元、个人年收入3.4万~10万元”为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衡量,目前的中等收入者占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
要使收入分配结构能够由“金字塔型”调整为“橄榄型”,目前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不合理两方面。
其一,分配秩序混乱。在初次分配领域,表现为: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等六个方面;在再分配领域,表现为: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不够公平、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第三次分配无序等三个方面。
其二,分配关系不合理。这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即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几方面分配关系不顺;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不少低端岗位人员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部分高端岗位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端岗位工资不高两并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收入分配与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认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再分配只是辅助手段,其作用是缩小收入差距,解决中等收入者的后顾之忧,使低收入者生活有一个基本保障。
而“扩中”的主要途径仍是“规范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即创造平等致富的法制环境,逐步消除少部分人靠不正当手段暴富的机会;国有单位的通病是 “平均主义”,所以要建立健全国有单位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公有制内部反对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