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中国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邓小平对后世领导人的10点警告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2/73/24/6_1.html

 

    警告九 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 1986 P160) 

    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P164) 

 

    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改革开放政策》1987年 P202

 

今 日 看 点 : 2010-0903 ▲◆★●■☆

 

五大问题横亘在中朝之间 金正日访华恐成绝唱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55635.html

 

中国和美国如何划分中产阶级?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55641.html

 

金正日访华务实还是务虚?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0901-Kim-Jong-ils-Visiting-China-101963618.html

 

《反分裂国家法》存在的一个法律漏洞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902.shtml

 

中国的海外精英为何不愿意海归?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1672

 

金正日访中是因为胡锦涛拒绝访北?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9/03/20100903000005.html

 

金正日第六次访华又做秀?

http://www.zaobao.com/yl/tx100903_001.shtml

 

8亿”中国人“被中产”是何用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2e84a0100ky1n.html?tj=1

 

乌克兰和中国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http://news.sina.com.cn/c/2010-09-02/222321027561.shtml

 

 

 

 

五大问题横亘在中朝之间 金正日访华恐成绝唱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55635.html

    文章来源: 腾讯 于 2010-09-01:五大问题横亘在中朝之间 金正日访华恐成绝唱 腾讯

  日前,金正日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回国了。这是金正日今年以来的第二次访华,对于这位深居简出的老者而言,是比较特殊的。显然这次金正日访华的大部分行程都在东北境内,是有着充分考量的。当中朝高层聚首东北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和朝鲜已经如同两条不同车道上相向行驶的汽车,已经越来越远了。  

  金正日来了,不知道能带来什么,金正日走了,也不知道能带走什么。金正日,就像已经死去的萨达姆,都有一种英雄老矣的感觉。世界在变,世界格局在变,朝鲜还能坚持多久?归总起来,中朝之间有五大问题横亘在中朝之间,这五个问题,双方都很无奈。

  ☆ 第一个问题,六方会谈

  在金正日来华之前,中方和朝方已经就六方会谈的问题展开了磋商,而且对外已经释放了某些信息,之后才有金正日静悄悄的访华。而六方会谈的中方代表也在金正日回国后,纷纷到访了韩国和日本。从中方的角度上看,中国是向利用六方会谈将现在的这六个国家重新笼络住,然后利用六方会谈这个平台,将美国拉回谈判桌,至少要让美国认为中国还是有用处的。同时,中国也在隐隐的暗示美国,东亚的局势,应该是中国主导的。即便美国想要重新回到亚洲,也要正视中国的存在。近日,日韩的表态已经说明,中国有排除美国在东亚势力范围的想法。

  当然,这是从正面理解这个问题,如果从负面理解的话,美国的表态已经说明了一切,近日美国高调宣布对朝鲜作出单方面制裁——这使得本来就没有多少交往的美朝联系,就更加单薄了。现在来看,美国在深层次的问题上,是不想回到六方会谈来,甚至想要拆分六方会谈的努力。如果从阴谋论上理解——美国是想借助中国急于并努力促成六方会谈来分化中朝。因为每一次中国施压朝鲜后,美国紧跟着都会制裁朝鲜,让朝鲜觉得中美是一伙的感觉。从而分化了中朝之间的合作的可能。

  ☆ 第二个问题,朝鲜接班人

  金正日此次来华行程说明了什么?大体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怀旧。金正日走访了几乎所有金日成走过的地方,就是对自己父亲的追思和精神的继承;其二,遗言。金正日老了,而且患病日深,所以带着亲信重新走一遍父辈的历程,有些像我们想现在走长征路一样,就是要对上一代革命的继承和发扬;其三,立储,对于金正恩是否来华的问题,即便中国也是含糊其辞,说明这个事实还是有的。

  其中以接班人为最。这是朝鲜今后命脉之所系,对于后代的教育,莫过于重走父辈走过的光辉道路,即稳定了国内局势,也安抚了中国对朝鲜的未来不确定性的质疑。可以说,这次恐怕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最后的访华了。

   ☆ 第三个问题,朝鲜改革

  此次金正日来访的 ,中国国内媒体不少都提到了朝鲜的改革问题。而且将朝鲜改革和中国提供援助,甚至是否支持下一代领导人并提。我们不知道这些智囊是怎么界定朝鲜的。但是从中国现实来看,不论怎么改革,对中国来说,都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除非中朝合并。试想,如果按照中国的现行改革方法套用到朝鲜,会使朝鲜一下子失去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同时也会造成朝鲜的大动荡;如果按照美国的方向改,那势必会成为亲美国的一个国家,而这样一来对中国来说不啻于失去东亚的支撑点。那么朝鲜还能怎么改革呢?即要保证是中国的坚定盟友,又不会和韩国合并,成为反中国的桥头堡。

  在俄罗斯反斯大林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的去毛化,而朝鲜战争以及朝鲜是毛主席和斯大林共同执行的一次东西方对抗。所以在朝鲜逐渐失去中俄作为靠山的情况下,朝鲜未来是否会改弦易辙,投靠美国,这个都或未可知。但是如若那样的话,对中国只能是祸,而不是福!

  ☆ 第四个问题,如何定调黄海事件

  美国很快就要在黄海举行大规模演习了。而且演习的目标非常的明确,那就是明处针对朝鲜,暗处针对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擦枪走火的可能越来越大。此前美国军演,朝鲜表态要进行最严厉的打击。作为朝鲜虽然也曾食言而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暂时的表示一下,也是必须的。因此,有些国家就非常的害怕被拖入战火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韩国,别看这个国家平时咋咋呼呼的,一旦真的要打仗了,第一个尿的就是他。而后,就是中国国内的一些绥靖派或者说绿卡派。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在美国手里,一旦战争开始,这些人将成为美国的人质。国可以不要,但是家,还必须要有的。

  所以在如何处理黄海问题上,中朝都有着各自的小算盘,也有着各自的苦衷。打与不打,都是两难啊!所以,如何定调黄海问题,通过美国制裁朝鲜的表态,似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眉目,那就是朝鲜被中国和谐掉,但是黄海应该看中国的指挥棒。

  ☆ 第五个问题,中朝关系再定位

  朝鲜如果换了领导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总不能像一些国家一样,退而不休吧!所以由此带来的中朝如何定位问题,也箭在弦上了。中朝有自动介入到对方战争中的条款。但是显而易见,这是中国保护朝鲜的条款。中国和前苏联,和越南,和印度都发生过战争,并没有朝鲜出一兵一卒。所以从这个条款上看,还是中国支持朝鲜的可能性大一些。这也是中国担心的事情。在当前中国亲美派盛行的当口,中国容不得朝鲜和美国发生摩擦,而耽误了中国发展的前途。而且如果朝鲜发生不测事件,中国是否会介入呢?

  朝鲜发生不测,比如:金正恩非正常死亡,国家政权发生根本性的修正主义等等,都会导致金家出现问题的同时,国家陷入内乱,那样的话,对中国来说同样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所以重新定位中朝关系,重新制定朝鲜政策,是摆在一些精英案头的重要工作。

    综述,所谓不是不登三宝殿,朝鲜来华,肯定是要有事商量。但是结果出来了吗?我看未必,朝鲜也摸清了中国的底牌,那就是急于利用朝鲜作为一个对抗或者求和美国的一个棋子。没有十足的好处朝鲜是不会同意的。所以未来的局势发展,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鲁迅先生讲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死是活,自有历史的规律在里面!▲◆★●■☆

中国和美国如何划分中产阶级?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9/news-gb2312-1155641.html

    文章来源: 一娴博客 于 2010-09-01: 现在中产阶级的话题很热。美国经济不好,失业率高居不下,中产阶级数量也随之下降。美国是以中产为主体的国家,根据皮尤中心的调查数字,美国中产阶级人数约占美国成年人的53%。经济危机以来,
中产阶层受创最重,中产阶级下降必然动摇美国社会的稳定,因此奥巴马政府要力推各种救经济方案,提高就业率,挽救中产阶级。

先说美国中产阶级的分法,到底什么是中产阶级,历来有许多说法,标准也不一。一般来说有按职业划分和按个人或家庭收入划分两种。按职业划分有许多争议,其实职业和收入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比较流行的是按照核心家庭年收入来划分。即使这样,也有个很宽的标准,过去有在4万和12万之间都可以算中产阶级的标准,最新的标准是  5万到12万,都可称之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也可依收入、教育程度和职业分为上层和下层,上层约占美国人口15%。大都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如大学教授和大中公司中层主管等。中下层约占38%,一般被称为白领阶层,受过大学教育。过去制造业繁荣的时候,美国很多制造业工人收入和福利较高,也属于中产阶层。

还有一种分法挺有意思的,这种分法把美国的中产分为“富有的中产阶级”,“忧虑的中产阶级”,“满足的中产阶级”和“挣扎的中产阶级”。“富有的中产阶级”多出身名校,收入有保障,身体最好,前途一片光明。“忧虑的中产阶级”是美国中产阶级中最不快乐的一部分,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对生活现实也最不满。“满足的中产阶级”按中国人的话说就是知足者常乐,多半是老年人和年轻人,老人不再有职场压力,年轻人有的是年轻的本钱。“挣扎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只比贫穷阶层稍好一点,属于日子紧巴巴的,一遇到经济危机被裁员,就立刻被剔出中产阶级。

再说美国的中产阶级的特征,美国investopedia.com最近发表文章提出符合中产阶级的6条特征:住房,汽车,子女大学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家庭度假。

住房在美国梦中居首。除了“挣扎的中产阶级”有一部分租房,其他的都拥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同是中产阶层的收入,也还依各地的生活水平不同而不同,在底特律可以买到一幢独立屋,在纽约或洛杉矶,可能只能在不好的地段购买小屋。

汽车是美国人必需的交通工具,很多穷人也拥有汽车。中产阶级拥有汽车,一般不是指有没有汽车,而是指是否拥有较好的品牌,例如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拥有的汽车,一般都是SUV或轿车或加皮卡,拥有的汽车品牌越好,说明所处的层次越高。

子女的大学教育,这是美国中产阶级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支付子女的教育的成本,一般来说要花数万到数十万美元,尽管美国在习惯上家庭都是要求孩子自己贷款,但是许多条件好的中产阶级家庭还是会帮助子女支付学费或其他费用。

退休保障,对中产阶级来说,房屋,社会保险和养老金是主要的退休保障。在美国养老金改革之后,出现401K计划,养老金的投资风险改由雇员自己承担,这个风险有时也是很大的,金融机构都抢夺这一块蛋糕,欺诈时有发生。投资错误也时有发生,据资料,安然公司倒闭之后,2万多员工的养老金20多个亿灰飞烟灭。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保住中产阶级地位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据美国商务部资料,20年来医疗费成本上涨了155%,而中等收入增长率约为20%。在医疗费用飞涨的今天,即使有保险,还有很多名目的费用要自己掏,如果没有合适的医疗保险,一场大病就可能使一个中产家庭破产。

最后是家庭度假, 家庭外出度假并非不重要,它表明一个家庭能够有可供自由支配的金钱和时间,也算是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志。但在事实上,下层中产阶级度假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经济危机以来 ,受冲击最大的是底层中产阶级。全球化以后,美国的制造业外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失业率很高,例如三大汽车公司。美国服务业又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员,这也是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跨国大公司老板不会因为爱国就把制造业搬回美国,某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资本家会搬到更低的国家,这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另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会使一些白领的工作被取代而失业。

下层中产阶级一旦失业,房子、医疗保险、退休金都保不住,立刻变成穷人,中产阶级人数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奥巴马要拯救中产阶级,增加就业是期中选举前面临的最大压力。

至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讨论,据说也很热闹。到底如何划分?昨天一微博友告诉我,说亚行有个标准,日消费2~20美元以上就可算中产,如此中国便有8亿中产阶级。这个标准和数字如果属实,未免太不专业。上网看了一些文章,众说纷纭,究竟如何划分还是不清楚,觉得或许应该参照美国的方法,有个大致的收入标准,有若干明显特征,这样也许就比较清楚了。  (一娴) ▲◆★●■☆

金正日访华务实还是务虚?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0901-Kim-Jong-ils-Visiting-China-101963618.html

中国官方媒体说,北韩领导人金正日于近日结束的访华期间表示,愿意加强跟中国的经济合作,同时表示密切保持跟中方的沟通,推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有中国专家认为,金正日这次访华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金正日接受中方三点建议*

北韩领导人金正日这次访问中国期间,接受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三点重要建议,即继续保持高层交往;推动经贸合作和加强战略沟通。

中国新华社等官方媒体说,在经济方面金正日表示,朝鲜当前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希望加强跟中方的交流合作。在战略沟通方面,据报金正日表示,朝鲜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没有改变,希望跟中方保持密切沟通,推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

北韩对重返六方会谈的态度是媒体和分析人士对这次金正日中国之行重点关注的内容,看看北韩在这个问题上是否改变立场。

☆*苏浩:北韩立场有新改变*

中国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专家苏浩教授认为,金正日这次在中国对恢复六方会谈的表态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苏浩教授说:“从这次金正日来访,包括在那之前中国的朝鲜问题特别代表武大伟访问朝鲜,朝鲜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也就是说对恢复六方会谈采取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我想这种态度变化的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进展。”

苏浩教授说,之前北韩的态度确实非常强硬,不愿意恢复六方会谈,而且还采取了一些抵制的立场。不过苏浩教授认为,至于六方会谈如何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天安号事件之后韩国和美国对北韩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以什么样的状况恢复六方会谈,还要看有关各方态度的明确。苏浩教授表示,在重启六方会谈之前还得有一个互动和博弈的过程。

☆*蔡建:恢复六方会谈要落实到实处*

上海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建研究员认为,恢复六方会谈要有具体的行动,不应只是为了恢复而恢复。他说:“六方会谈谈了那么多年,实际上是反反复复。中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那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