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真正的几场较量

★中美真正的几场较量
(1994~2001之间鲜为人知)
★美海军最大武器研制基地
——“中国湖”

★美国研制出超级激光武器
能生成约1亿摄氏度高温

★欧盟可能延缓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美军忌惮中国远程打击能力
—不敢在关岛部署航母


一、每一次较量都有收获
  中美双方主动挑起的冲突早在94年就开始了。几个比较大的冲突有:94年东南沿海异常空情事件;96年军演对峙事件;99年美国炸使馆事件;军机相撞事件。
  后面几件事大家都清楚了,在此重点说说94年异常空情事件。1994年10月下旬,美小鹰号航母舰队从日本出发,先向东,后向南。中国潜艇对美舰队实施了跟踪,美反潜机又来驱逐中国潜艇,中国又派战斗机驱赶美反潜机。10月27日,航母编队行至距中国约400海里处,对我实施了大规模电子干扰。10月27日上午,驻山东等地的空军雷达上发现了200多架飞机,飞行方向由东北至西南。驻青岛(不能真说)某基地紧急起飞了1架su-27和一架j-7前往公海拦截,另起飞了4架其他战机以探虚实,起飞的飞机在空中都没有发现大规模机目标。可笑的是,两架前出较远战机中,su-27的雷达上什么也没显示,反而是j-7的雷达发现了一个空中目标,并且其飞行员用肉眼也发现了一个亮点,这个目标就是美海军的电子干扰机。
  从27日起,东、南两个地区的几个航空师进入一级战备。28至31日,美舰队继续南行,30日(具体日子记不起来了),南京军区空军雷达上又出现了与27日类似的目标,这次有700多架,飞行轨迹仍是由东北向西南。这次空军只出了两架战机升空观察,在江苏盐城一带发现一个空中目标,但未确认目标性质。
  这次事件发生后,对国家领导人打击不小,江主席在某部接见高级将领时,说起美国就情绪激动(骂了人)。军委和总部十分震惊,指定国防科工委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军内外专家18天的努力,终于弄清了干扰的机理,原来是利用主动雷达波的副瓣进行的干扰(将波幅和相位变换后再发射回去欺骗对方雷达)。国防科委并研制了样机进行验证。析,发现30日确有一架飞行器入侵我国领空达50公里,飞到了江苏盐城地区上空。但时过境迁,提抗议已经太晚了,外交上十分被动。美军虽然偷乐了一阵,但也没有大吹大擂。只是美国的几家报纸轻描淡写的提了这件事。
  这次事件,美国的目的是:找出中国固定雷达站的部署点位和发射特征,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但中国的收获更大:学会了一种干扰和抗干扰的方法。从此中国的雷达开始换代,新的干扰机研制成功,现在很可能已经装备在每一架军用飞机上了。    
  95、96年中国在东南沿海进行军演,美军又故伎重施,但这次我军再也没受干扰并且反过来,我军采用的新型干扰技术还干扰了美军的雷达。虽然不像有的网友说的那么神,但效果还是明显的。这次对峙,中国的收获是:知道美军仍然使用老式的干扰手段,并且验证了自己的干扰和反干扰装备。
  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双方的又一次较量,网友们都相信当时中国帮助南联盟提供了预警信息,这对于中国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并且,根据中国传统的做法(如抗美援朝、援越等),很可能付诸了行动。
 知道 知道这次较量,美国的目的是:对中国帮助南联盟进行惩罚;试探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牢固程度;试探中国对美战争的边缘线;挑起国内政治动动乱。中国的收获是:对残存的导弹进行了研究,使精确制导技术更进了一步,研制的新型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已经开始装备部队(请参照近期网上消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内部凝聚力增强。
  2001年4月1日的军机对撞事件,中国的最大收获: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缴获了先进的侦察机。另外还对日、台进行了震慑,试探了日美军事同盟的深浅。君不见日本政府的发言很软吗?
二、每一次较量都是精心策划的
 94年异常空情事件,是美国对中国军事战略和战术技术的一次火力侦察。进入90年代,中央军委确立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4年过去了,解放军到底有什么新发展呢?美军对此心里没底。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的一切都是神秘莫测的,上至高层决策,下至战术技术,在美国人看来都是说不准,不知道中国在紧急情况下会对美国采取什么行动,不知道中国到底研究出了什么新式武器,也不清楚军队根据新的战略方针做了哪些部署调整,所以一定要试一试才知道。
  试的结果呢,中国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战略方针虽已确立,但军力部署和军事技术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研制的新武器不多,并且还都在试验室里。很可能美国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军队没什么,说的吓人,其实还那样。
  这一次,中国忍住了.
  美国人带着这种观念走到了96年。在这两年里,美军没有发展或改进任何针对中国的有效有手段,但中国人却从两年前的羞愤中站了起来,研制成功了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包括中、近程地地导弹、电子战武器、反隐形飞机武器等等。当中国军队在东南沿海举行针对台湾的演习时,美国又沉不住气了,一是怕中国真打,二是想看看中国到底拿什么打(美国认为中国没什么好武器),三是吓唬中国并安慰台湾。美国的目的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中国永远放弃武力解决台湾的决心,私下里美国早就想好了,一旦台海开战,美国并不想出兵(正因为不想出兵,所以采取了吓唬的办法)。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大家也可回想一下。美国如果真的认为解放军要借演习之名攻台,决不会只派两个航母编队;如果真的想打,就不会躲得远远的,而应该在台湾海峡里走一回;美军对我实施了电子干扰,但使用的还是两年前的老一套,这次失效了,于是美军又找不到感觉了,还是处于心里没底的状态。但是中国军队及时终止了演习,这是在向美国发信号:第一,这次不是真的;第二,我们怕你们。
  这一次,中国又忍住了。
  99年,中国帮助南联盟提供情报和信息,美国人又忍受不住了。原因上面有分析。那么中国方面呢,我想,既然能向南联盟提供信息,必然也知道美军将轰炸大使馆。不要低估中国的信息和情报能力,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银河号(没记错的话)事件吗(卖导弹给中东国家)?那就是中美两国情报界的一次较量,结果是美国输了。话说回来,既然知道美国要炸使馆,为什么不采取一定措施呢?客观上讲,使馆不是军事基地,没有任何防护力量,也采取不了什么措施,主观上,那就是要弄几枚导弹研究研究,另外还有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的需要,这我就不说了。即使是这样,使馆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回想一下,大使馆共有20多人,但轰炸时在使馆里的人只有不到10人,半夜三更那些人都去哪里了?说明已经疏散了。之所以没有全部出去,是因为要把戏演得逼真一点,一个人都不在别人就会怀疑,并且政治效果也不明显。几个人的伤亡,是为了换取今后的胜利。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为牺牲的民族英雄致敬。
  轰炸大使馆的结果,搞得美国政治上很被动,技术也泄露了。我们也有一些失误,并受到一些损失。但仍然没有采取过激的行动。这一次,中国再一次忍住了。
  忍让不是无限的。这次军机相撞事件,还是精心策划的。那么究竟是中国策划的还是美国策划的?在此假设一下:
1.美国策划。
美国策划撞机事件的目的,一是为了牵制中国为武力解放台湾而进行的战争准备工作,二是为了试探中美武力冲突的可能性和发生的条件。众所周知,美军认为我对台战争准备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并且不可逆转。策划这次事件,想把中国为解放台湾而进行的军事准备改变为对美战争的准备,在美国看来,一旦中美产生摩擦,中国领导人不可能不重视对美作战的准备,对台作战部署和对美作战部署显然有很大的差别,要想转变过来需要很长时间,这就为美台争取了一段时间寻找对策并进行准备。
中国战机拦截,利用双方都不敢开火的心理和侦察机比战斗机“耐撞”的特点,在中国战机靠近时实施电子干扰,使中国战机失去主动权,从而由美国控制相撞的程度(目的是把中国战机撞伤而不是撞毁)。但显然没有控制好,中国战机坠毁了。迫降的原因:
(1)自己的飞机也飞不回去了,不得不到中国机场降落。
(2)假装飞不回去了,借迫降的名义进行更详细的侦察。
(3)另一架中国战机以武力威胁,俘虏了它。
2.中国策划。
中国策划撞机事件的目的,一是为了向美国发出警告,二是为了检验空军的战斗力,三是为了试探美国对由中国挑起的小规模军事冲突的反应,在未来台海战争中若发生类似的事件可有所参考。国大陆(便于支援和迫降),能见度好(可目击,不怕干扰),敌单机飞行(避免扩大冲突)。可能的过程有三种:
(1)两架战斗机中都是有人驾驶战斗机,都装有抗干扰装置(至少要有两个雷达才能准确测试出真实的飞行轨迹,参照前文干扰原理),一架撞,一架监视,但撞击过程没有控制好,导致自己坠毁。
(2)两架战机中,有一架是新改装的无人机,由另一架指挥。撞击过程控制得很好。
(3)不管两架战机是有人还是无人,均对美机进行了干扰,致使美机迷失了方向,撞到中国战机,产生意外坠毁;或者反过来,美机对我战机实施了干扰,导致相撞过程失控,我机坠毁。
★美海军最大武器研制基地
——“中国湖”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5月30日 参编
美国《洛杉矶时报》23日发表文章,介绍美海军最大武器研制基地——“中国湖”。文章如下:
中国湖有美国海军最大的基地,然而由于处在海拔14000英尺(约4200米)的谢拉山脉和寸草不生的莫哈韦沙漠的包围之中,这个海军基地既没有港口也没有舰艇。 
距离海洋175英里的海军空战武器中心自1941年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最好的研发中心之一。
  可是近十年来,五角大楼一直在大力压缩武器研发,该基地的职工现在约有4000人,比过去减少了40%。本月五角大楼宣布了全国基地关闭计划。然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打算给中国湖增派2500名文职人员。这将是加利福尼亚州所有军事基地中一次增加就业人数最多的。当年该基地有6000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很多人拿高工资。增派文职人员是加强海军在中国湖的军备武器开发试验计划的一部分。该基地具有地广、偏远和天气好的特点。这也是1943年加州理工学院和海军来此的原因。当年,加州理工学院从海军那里获得了一个合同,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开发火箭,需要一个偏僻的地方进行试验和评估。几十年来,中国湖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开发或试验了美国武器库中的几乎每一种火箭、导弹和炸弹,包括用于第一颗原子弹的炸弹爆炸部件。这个地方属于美国最大的限制空域的一部分,南加州沿着395号州际公路前往马默斯山或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很多滑雪者和露营者都知道这个地方。 
中国湖的面积为1700平方英里,与特拉华州面积差不多。该基地的一些部门非常偏僻,一些工程师从南面的主楼进来,还要开车两个多小时才能够到达工作地点。试验场与世隔绝,科学家试爆50万磅的炸弹也不会被检测到,而一般自由投放的炸弹重2000磅。
  19世纪70年代,一批中国劳工脱离附近山区的一个采矿公司,在一个干涸的湖床边上定居下来,中国湖因此而得名。 
如今,这个基地与其说是一个常规军事基地,不如说更像一个化学研究中心,里面几乎没有军营。目前在里面工作的有4000人左右,其中3000人为文职人员,主要是研制和试验新的火箭推进系统、炸药、起爆器和电子武器的科学家。至于附近的里奇克雷斯特,它仍然是沙漠中心的一座“海军城”,那里的餐厅饭馆都是以著名海战或港口命名的,比如中途岛咖啡馆、曼谷餐馆等。 (完)
★美国研制出超级激光武器
能生成约1亿摄氏度高温

·借激光武器提升威慑力
环球时报2005-05-30据美联社日前报道,目前美国政府已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新型超级激光的研发项目。由于将激光武器用于战场领域已成为美军提升威慑力和打击效果的重要手段,再加上近期传出美政府准备部署太空武器的消息,而激光武器正是其可能的主要选项,因此这则报道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据负责研制超级激光的美国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国家燃烧研究所人士透露,该所研究人员将192束超级激光汇聚于300米外一个半径仅为0.22厘米的氢燃料球芯上。这些激光束一秒内集中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同等时间美国全国发电总量的1000倍,能生成约1亿摄氏度的高温和高压,将氢燃料球芯压缩至原来的1/30,最终使原子熔合,从而释放出比激光束更多的能量。据悉,这种核聚变过程可广泛用于核能发电、模拟核爆等各种高能物理研究,也可用来探索像太阳之类的恒星的能量来源。科研人员把这种在实验室里创造出能量的过程称为聚变燃烧,其原理与氢弹相仿。事实上,如果聚变燃烧试验技术一旦成熟,核武专家便可以在实验室里研究老化核武器的性能和状态,而不必进行核爆炸。
专家指出,虽然这则报道并未透露超级激光的具体性能,但从功用来看,其产生的潜在打击效果远远超过目前美国所研制成功的任何激光武器,超级激光未来变成攻击性武器的可能性极大。正如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皮特·多梅尼西对能源部一位科学家所说:“我们永远不会支出50亿到60亿美元建造激光设施进行民用研究。”
·高能激光武器是研发重点
与传统武器相比,激光武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拦截距离远、火力转移迅速、不受外界电磁波干扰、持续战斗力强等特点。此外,激光武器每次使用的费用很低,通常在几千美元左右,与每枚成本达几百万美元的导弹相比十分便宜。正是激光武器具有其他武器无法比拟的优点,美军各军种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研发。
从作战使用上看,美军研发的激光武器分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两种。低能激光器即激光干扰与致盲武器,是重要的光电对抗装备。通常这类激光武器广泛应用于特种部队作战、反恐作战和维和行动中。高能激光武器分为战术、战役和战略激光武器三个层级,是美军激光武器建设的重点。首先,战术层次上的陆基激光武器系统,其平台为地面车辆,主要用于解决近距、中距区域防空和反导防御任务。目前,机动战术高能激光器(MTHEL)已经向小型化发展,将可能用于保护空军基地或机场。其次,战役层次上的空基激光武器系统,其平台为各种飞行器,作为战略反导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各类来袭导弹,作用距离为300—500公里,也可用于摧毁其他战略和战术目标,如歼击机和防空阵地等。美空军针对可携带激光武器的波音747的飞行试验已经展开,并计划到2008年建立一支7架机载激光器飞机的机队,形成战区作战能力。最后是全球战略层次上的天基激光武器系统,目前正处于技术验证和展示阶段,它将成为装备大功率激光器、大型反射镜和光束控制系统的卫星作战网络平台,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摧毁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各种目标以及各种太空飞行器。
·将改变未来作战模式
有分析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型激光武器的逐步研制成功将彻底改变目前的战场作战面貌,尤其是在各层次防空和反导系统中,现役的传统武器系统可能遭到淘汰。同时,由于美国在激光武器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不仅将为美国积极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而且美国的激光武器一旦进入太空,对其他国家发动打击将更加方便,更有利于其推行“先发制人”战略。
★欧盟可能延缓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5月29日是欧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欧洲统一进程在其重要的创始国法国遭到重创。在欧盟宪法的全民公投中,法国近55%的人投了反对票。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欧洲联盟宪法已经完全失败,但这一事件不仅对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执政党是一个重大打击,而且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影响有五个方面:
  其一,对欧盟宪法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它首先会对荷兰全民公决将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荷兰作为法国的邻国,历来受法国的影响较大,荷兰公民本来对欧洲联盟宪法的支持率就不高,在法国否决的影响下,荷兰很可能步法国的后尘,成为第二个否决欧洲联盟宪法的国家;英国历来是对欧洲统一怀有较重的疑虑的国家,法荷两国的表决可能影响英国。
  其二,在政治上,法国的否决可能产生对统一的信心危机,产生新的动摇派和怀疑派,引发欧洲联盟内部对统一进程的新讨论。
过去人们总说对欧洲统一的进程比较乐观,这一次在欧洲统一的心脏地带出现的对欧盟宪法说不的事件,无异于欧洲统一进程中的一次地震。它可能说明,欧洲统一进程还并不是不可逆的,出现重大反复和曲折是可能的。
  其三,对欧洲的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直接的表现可能会在欧元的走势中体现出来。
专家认为,民意测验反映出法国反对欧盟宪法的意见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下滑了5%,法国的否决可能加剧欧元的下滑。
  其四,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
欧洲统一进程被认为是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国否决欧盟宪法表明,欧洲统一的进程远远没有达到欧洲成为统一的一极的程度,欧洲统一的进程比人们想象得复杂。想以欧洲统一的力量来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还有一段距离。
  其五,一段时间内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
法国否决欧盟宪法,将使欧洲联盟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消化内部的困难和问题,欧洲的“内向”化趋势可能表现较突出,从而削弱欧盟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具体到中法关系上,有两个方面:一是欧洲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的进程可能放缓,二是中欧贸易摩擦也可能趋缓。
  当然,尽管法国否决欧洲联盟有许多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不等于说欧洲联盟宪法就完全没有希望。比如,欧洲联盟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0个欧洲国家已经通过了这一宪法。另外,根据过去欧洲联盟发展的进程,历史上也有过一些国家先否决后通过的先例,第一个例子是丹麦,1992年否决了统一货币和共同外交政策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经欧洲联盟做工作,1993年在第二次公投中过关;2001年爱尔兰也曾否决欧盟的《尼斯条约》,经过欧盟与爱尔兰的协商,2002年《尼斯条约》在爱尔兰的第二次全民公投中过关。
  而且,法国公民投否决票并不完全是对欧洲统一说“不”,而是对欧洲统一进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其切身利益的方案有担忧。如果欧洲联盟尤其是法国政府能够在公民切身关注的就业、法国在欧盟的地位、新入盟国移民对法国的影响等三大问题上,让公民放心,那么,通过欧洲联盟宪法仍然是很有可能的。正如“好事多磨”俗语所说,欧洲统一进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叶自成(北京大学教授)
★美军忌惮中国远程打击能力
—不敢在关岛部署航母

五角大楼一些人主张将第二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能够方便增援台湾海峡的地区,但是又担心,一旦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关岛,可能会遭到中国的“远程打击” 在“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多次游弋东亚海域的时候,美国五角大楼近期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作出了更加严峻的判断,并且表示在考虑派遣第二个航空母舰战斗群进抵亚洲。
  《华盛顿时报》5月20日在“五角大楼”专栏中报道说,美国五角大楼目前已经在考虑在何处部署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第二支航母战斗群,以提高美军对亚洲发生“紧急状态”的快速反应能力,而部署地点将充分考虑到台海因素。
  第二航母战斗群考虑靠近台海部署
  作为美军全球军力部署调整的一部分,五角大楼已决定美方需要在接近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的地区“前沿部署”第二航母战斗群。目前在日本横须贺港已有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常驻。美国国防部官员说,目前部署第二航母战斗群的可选地点是夏威夷的檀香山和关岛。考虑夏威夷是因为那里已有设备完善的军港和其他基础设施,而且夏威夷是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部所在地。但是部署在关岛则可使美军第二航母战斗群能够更快地驰援亚洲的“出事地点”台海或朝鲜。
  据美国媒体消息人士猜测,部署的第二支航母战斗群,将有可能是“里根”号、“卡尔·文森”号或者是“斯坦尼斯”号。这是因为目前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有5艘航母,其中“林肯”号长期担负中东的战略值班任务,无法调动,“里根”号目前刚刚服役不久,以圣迭戈港为母港,同样隶属太平洋舰队。除了“里根”号之外,“斯坦尼斯”号和“卡尔·文森”号都曾在西太平洋地区活动,曾多次与日本自卫队举行联合军演,因此都有部署的可能和优势。在“小鹰”号2003年前往中东作战时,“卡尔·文森”号还接替“小鹰”号短期部署在横须贺。
  由于“小鹰”号作为美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在2008年前就会退役。美国军方表示,第二支航母战斗群,也是为了在临战阶段补充“小鹰”号可能出现的战略空白。
  美军忌惮中国打击航母能力
  前不久,日本媒体传出消息,显示美国将要在日本部署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个消息和目前美国准备派遣第二个航母战斗群进驻亚洲的消息是相互关联的。这个航母战斗群,将主要考虑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军基地,在2008年前后进驻日本横须贺基地。
  美国军方的消息显示,美国此次考虑部署第二个航母编队,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报道说,鉴于中国军力迅速现代化,特别是考虑到中方新型战舰、潜艇和专门为对付美方军舰而设计的战机对美军舰只构成的威胁,五角大楼的一些策划人员主张将第二支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能够方便增援台湾海峡的地区。
  同时根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得到的美国五角大楼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军方对于中国快速增长的打击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感到担忧。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方面在进口了SS―N―22超音速反舰导弹之后,加上苏―30MKK,具备了一定的反航空母舰战斗力。这将对美国未来的亚洲军事存在造成威胁,美军担心,一旦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关岛,可能会遭到中国的“远程打击”,不如部署在檀香山“安全”。
  日美针对台海军事合作暗中加强
  除了部署第二航母战斗群之外,日本和美国18日就制定一项共同应对计划基本达成一致,该计划将包括应对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海峡军事紧急情况的一系列措施。两国将于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日美防务首脑会议时确认这一方针,并将于7月或晚些时候正式签署协议。预计在此项协议的签署过程中,第二航母战斗群将是美方和日本军方讨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日本时报》透露,日美两国将用几年时间草拟这份共同应对计划,以此作为有关驻日美军重新部署问题双边谈判的一部分。尽管在对外公布的消息中,五角大楼一再强调,此次第二航母战斗群的部署仍然需要等待时机,但是从美国对亚洲的军事调整,以及“小鹰”号未来面临的退役情况来看,第二艘航母将会在2006年初部署到接近亚洲的海域,甚至进驻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
  《华盛顿时报》20日消息指出,作为美军派遣第二航母战斗群加强介入日本周边地区的“交换”,日本政府已同意提供约6亿美元用于资助美国国防部对美海军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标准―3”型反导导弹进行升级。
  但是,包括第二航母战斗群在内的新方案,也遭到不少人的质疑。许多军事专家认为,第二航母战斗群明显是针对中国,而美日的“共同应对计划”可能会引起亚洲地区新的不信任和军备竞赛。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日美两国今年2月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后发表了一份联合安全声明,将台湾海峡列为加强两国安全联盟的“共同战略目标”之一,这遭到了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记者班炜沈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