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取得人们的信任或尊重。
今 日 看 点 : 2010-12–17 ▲◆★●■☆
美国阻止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582
中国“和平崛起”不应只是软弱退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574
中国大陆想开始讨论两岸统一问题
http://ed-china.stnn.cc/Taiwan/201012/t20101216_1475771.html
分析:如何把握美中关系缓和最佳时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579
中美贸易会谈 中方大让步!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1012/7397750.html
人体排毒时间表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244537.html
美国阻止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582
2010-12-16:维基解密最新透露的美国外交电文显示,华盛顿今年初曾致电其驻欧盟各国大使馆,要求他们采取行动,阻止欧盟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美国国务院在今年2月17号发给美国驻欧盟各国使馆的电文中要求所有驻欧盟国家使馆重申美国的立场,即“欧盟应维持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电文指出,西班牙官员,包括外交部长均表示在西班牙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可能会重新审视欧盟对中国武器禁运的政策。但美国坚决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根据维基解密泄露的外交密电,美国之所以要向驻欧盟各国使馆发出这一指示是因为西班牙驻中国大使今年一月曾对中国媒体表示欧盟有可能考虑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美国官员在电文中对西班牙大使讲话分析说,虽然西班牙大使并没有具体说他是在代表欧盟说话,但是却给了中国方面一个很不幸的印象,即欧盟各国间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可以加以利用。
武器禁运
中国政府1989年六四出动军队镇压天安门抗议后,欧盟和美国采取了类似的对华武器禁运。
2004年末到2005年初,欧盟曾对是否解除禁运有过争论。根据美国的电文,法国和德国坚决反对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最后,由于美国公开和私下的坚决反对,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以及中国通过反分裂法终于说服欧盟保持对华武器禁运。
美国国务院在给使馆的电文中强调,华盛顿对中国武器禁运的立场一直没有改变。“解除禁运无论从人权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都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特别提到了对刘晓波的判刑。电文说“中国政府的行为无视国际社会对其人权的关注。”在此时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有损于国际社会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电文最后还提到了美国坚持对华武器禁运的另一个理由。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显示,中国军力增长迅速。因此“解除武器禁运将对太平洋地区安全及稳定造成严重后果。”来源: BBC▲◆★●■☆
中国“和平崛起”不应只是软弱退让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574
2010-12-16 作者 : 陆一 “近30年的和平环境,在部分军人当中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在部分民众当中滋长了泛和平主义思潮,好像什么问题都必须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使用非和平手段就大逆不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近日在官媒《环球时报》刊文,首次提出“泛和平主义思潮”概念。这一表态使人感觉到,数十年来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坚持的外交纲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质疑。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周边并不太平,先后在南海、东海遭遇主权争端,黄海更一度硝烟弥漫,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温,美国“华盛顿”号航母群一直在中国周边海域“虎视眈眈”,俄罗斯也加强了远东地区军事部署。如此看来,中国对周边国家秉持睦邻友好原则,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以致多次被海内外媒体质疑是否过于“韬光养晦”?
针对中国高层一直对外维护和宣称的“和平崛起”,罗援认为:“中国真诚的希望和平崛起,问题不在于‘你是否和平’,而在于有人根本就不能接受你的崛起,即使是和平的,他也难以接受”。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素有“以和为贵”的传统,但亦有“和而不同”之说。在必要的时候,应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而不应只是一味软弱退让。要正确认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所谓强国,应该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道德说服力,三者的结合就是政治实力,这才是强国标准。中国应以此为准则来展现国家的军事实力以及其战略作用,不能重蹈日本覆辙。
军队尚武 国家厌战
以罗援为代表的军方 “鹰派”人士不在少数。对于被外界称为“鹰派”,罗援直言不讳:“不反对别国称解放军为鹰派,军人不言战,谁再言战?军人不积极备战,留着军队干什么?如果军人都变成了鸽派,老百姓花那么多钱,养着军队干什么?不如省下钱来改善民生,军队不如改名叫和平基金会。”事实上,军方今年已多次在外交、经济等事务上发出强硬声音,不仅军方智囊人物频频发声,而且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也屡屡提出警告。
观察人士认为,中共一向将军队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但近年来军方越来越多的高级军官以“个人身份”发言,与国家相对和缓的外交政策形成“软硬搭配”,以构成官方的“话外音”。这未必不是一种有效的“两条腿走路”的尝试。从今年的现实亦可以看到,在美韩、美日军演中,如此搭配亦曾一度力阻美军航母参演。再者,罗援之言虽有“大胆过界”之嫌,但话糙理不糙。战与和,进与退,亲与疏都是辨证转化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亦如此。
中国和美国在战略上对抗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要想赢得一个安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就必须排除“泛和平主义”的干扰,主动突破美国的战略封锁与遏制,争取和维护一个有利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环境,这与中国长期坚持的“和平”理念并不相悖。罗援作为军方人士代表,提出“在现代条件下,中国需要提倡尚武精神”可以理解。
因为中国军队职能始终贯穿“三位一体”的主线:国家利益、人民意志、党的领导,而中国要成为一流强国,军方应当具备“尚武”精神。但是,具有尚武精神并不意味着爱好战争,相反中国恰恰是为了和平。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出头,不称霸”,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间,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和平发展”的温和、稳健路线,亦一直成为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轴。这也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外交政策,它保证了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与美国、日本和周边邻国保持相对平稳的关系,尽管中国与这些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与分歧。
台面握手 台下动脚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东部朝鲜半岛更是稍有不慎即会点燃战火的趋势。在新形势下,美韩日的“亚洲北约”隐然成形,三国频频联合军演、会谈;而与中国素有边境争端的印度,更向日本、美国献媚;部分东盟国家也向美国摇动橄榄枝,希望后者介入南海问题,以平衡中国影响力。可见,中国正身处并不友好的国际环境,表面太平,实则暗流涌动,与很多国家的关系是“台面握手,台下动脚”。
追本溯源,东北亚的“不太平”,正是从“天安号”事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