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称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三十七感悟: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有句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情,做儿女的难道不受到感染吗?谁不指望子成龙女成凤,但必须要一个先决条件——家风纯正

 

今 日 看 点 : 20110104 ▲◆★●■☆

 

中国要大手术 以经济转型抗GDP热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46943.html

 

中国参与建设"湄公河铁路挑战美国海上利益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46963.html

 

太空合作:中国信誓旦旦 美国不无疑虑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201

 

高速铁路影响中国的未来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cnpol/pages4/cnpol110103.shtml

 

北京不满马英九得了便宜还卖乖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147

 

军事专家称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战略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04/0708626680.html

 

3000年!中国铀资源延寿60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04/072221754233.shtml

 

 

 

中国要大手术 以经济转型抗GDP热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46943.html

      联合早报于 2011-01-03:2011年伊始,本期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是》刊出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去年中央全会上针对2011年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示。胡锦涛突出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学者解读说,上述讲话旨于破除国内的GDP主导热,传达高层推进经济转型的决心。

  按照《求是》注解,胡锦涛是在2010年10月18日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针对全会刚通过的“十二五”(第十二个五年经济社会规划)规划建议发言,要求中央委员切实贯彻全会精神、抓好落实。

  《求是》刊出的部分讲话内容,显示胡锦涛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进展,分别定位为“十二五”的主题与主线。

  他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思想理论联系起来,并且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胡锦涛表示中共“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他也指出中国面对一系列挑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利益主体多元现象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他强调,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解决有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其中最根本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分析上述讲话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对本报指出,胡锦涛将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目的是纠正许多地方以GDP为纲的思想误区。

  汪玉凯说:“过去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很多地方理解偏了,可以不顾环境、资源追求GDP,结果把发展的最终目标模糊了,发展应该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但是有的地方把本质丢了。”

  早前,国内舆论也指出,中共最新的这份五年规划建议,只字未提未来五年GDP的具体指标,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在五年内将人均GDP提高一倍形成对比。反之,“十二五”浓墨重彩表述的是调结构,要求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谈到“十二五”规划建议,汪玉凯肯定其中提出的“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形容这二者是规划建议的两大亮点。

  他说,规划建议把实现未来五年重大目标的的动力,确定在改革,提出要进行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这是他认同的规划方向,当前的关键规划是否能有效落实。

  他说:“在实践中,能不能按照这个思路来推进?这是我们关注的。现在很明显的,改革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的阻力,能不能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革。如果不能破除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就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了,实际的改革就很难推进了。”

  早前,国内舆论也指出,中共最新的五年规划建议,只字未提未来五年GDP的具体指标,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在五年内将人均GDP提高一倍形成对比。反之,“十二五”规划浓墨重彩表述的是调结构,要求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中国参与建设"湄公河铁路" 挑战美国海上利益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1/news-gb2312-1246963.html

     东方网 于 2011-01-03:中国参与建设"湄公河铁路" 挑战美国海上利益(图) 东方网

核心提示:中国和东盟五国计划兴建一个涵盖逾3亿人口的湄公河流域铁路系统。经过湄公河流域国家将石油从中东陆路运到国内成了海上运油的最好替代计划。石油若可通过陆路进入中国,将比目前的海运距离缩短一半。

中国和东盟五国计划兴建一个涵盖逾3亿人口的湄公河流域铁路系统。这条铁路将通过东南亚多个国家。这对美国海上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

打开“谷歌地球”软件,将鼠标指向东南亚,双击放大,中南半岛上一条蓝色的长带在眼前慢慢清晰,这就是湄公河。这条发源于中国的河流流过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于越南流入南海。

靠着这条水系,长久以来,中国就与湄公河流域诸国有着密切的贸易、文化等联系。不过,在近代西方强国逐步将中南半岛变为殖民地后,影响中南半岛发展的大国便不仅仅是中国了。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和美国先后认定在中南半岛有重大的战略利益。随着南亚区域性大国印度的逐步崛起,印度也加入了对中南半岛战略利益的争夺。

就这样,四国终于凑齐了一桌麻将,在中南半岛这张牌桌上开始了明争暗斗。湄公河流域铁路网的筹建,就自然成了各国争夺最凶的筹码。铁路修到哪里,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便扩展到哪里,为了能当上庄家,各国都使出浑身解数。

● 中国需合纵破“连横”

近代以来,中国在中南半岛影响力一直走下坡路。原因在于,一方面近代中国国力较弱,另一方面则是东南亚各国对外政策选择的结果。由于地缘政治缘故,东盟多国对中国抱有警惕,纷纷引入外部势力平衡中国影响。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多国在南海的主权争端浮出水面。虽然中国一直采取隐忍政策,但中南半岛在南海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各国仍将中国视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落下的可能。

近年来,中国在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修建水坝遭到一些国家无理抗议。这也是美日印等外部大国势力有机会介入湄公河事务的直接原因。在湄公河流域铁路筹建过程中,参与博弈的美日印隐隐有联合遏制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趋势。如果将这种趋势视为“连横”,中国唯有用“合纵”去应对。

二战结束后,中国一直对自身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利益十分矛盾,一方面不想放弃传统影响,另一方面苦于实力不济,无法与当时美苏抗衡。冷战结束后,中国采取的“搁置争议”政策,也表明中南半岛地区在中国国家大战略的整体排序中明显靠后。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原材料特别是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中东石油主要靠经过美军控制的马六甲的船队,这使得石油安全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经过湄公河流域
国家将石油从中东陆路运到国内成了海上运油的最好替代计划。“湄公河铁路”建成后可分担海运和管道运输的风险。石油若可通过陆路进入中国,将比目前的海运距离缩短一半。为此,中国着力打造中国与东盟诸国贸易关系上下功夫。无论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是筹建湄公河流域铁路网都可以看做是 “合纵”策略的一种展现。不过,这种“合纵”尚未完全成形,主要还是缺乏利益相关大国支持。从近期看,印度或许是个选择,但需要中国主动出击,计算清楚利益交换的所得与所失。

“湄公河铁路”修建计划今年8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获得通过,将由亚洲开发银行出资,或将于2020年成为现实。

湄公河流域铁路网筹建上的四国博弈大幕已然缓缓拉开,静静流淌的湄公河将不再平静。

● 美国织大网围堵中国

美国当年曾在中南半岛有着重大利益,不惜动用军队打一场并无十足把握的越南战争。尽管当时有着苏美两强争霸的大背景,但为何美国拼命也要维护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利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美国一直是一个重视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它不仅有着研究地缘政治理论的出色学者斯派克曼,更有着执着依照地缘政治理论规划对外政策的凯南。对前苏联的遏制政策的迅速制定及坚决贯彻,可以看做是美国决策层对地缘政治学说指导国家大战略效果的肯定。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控制欧亚大陆的“陆权”国家崛起,是“海权”国家的噩梦。而要消除这种噩梦,必须在地缘政治理论中的“边缘地带”对其进行遏制。中南半岛正是“边缘地带”。

于是,从对苏遏制开始,美国在中南半岛便有了重大战略利益。这种战略利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滑。而这条曲线的变化,也正是与苏联权势的变化曲线相吻合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又开始在中国周边编织“包围网”,对中国崛起进行遏制。这也是美国参与湄公河流域铁路博弈的本质。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期曾发表文章表示,如果美国希望“重返亚洲”,应将焦点放在湄公河流域。去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了其《湄公河下游行动计划》,通过投资拉拢湄公河流域各国,加强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来抗衡中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华盛顿史汀生中心发布了一份有关湄公河的报告称: “美国可独力恢复地缘政治的力量平衡,从而为东南亚新的发展模式提供支撑。”“无论是湄公河地区国家,还是东盟其他国家,都不希望独自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

● 日本砸重金牵制中国

二战期间,日本就看到了中南半岛的战略重要性。这里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战略位置重要。占领中南半岛成为当时日本“南下战略”的重要环节。战后,湄公河地区一直是日本外交的重点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在东南亚地区经营自己的影响力。当时,日本抢先进入越南,并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对东南亚地区的开发计划。日本不仅从经济上对湄公河国家进行援助,还在该地区大力推广日本文化,开设日语学校,推广日语。

日本对湄公河5国(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真正开始重视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对东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使得日本非常被动,他们担心:“湄公河将来有归入中国经济圈的趋势”。

2008年1月,日本与湄公河5国举行了首次外长会议,明确提出援助该地区建立“东西经济走廊”和“南部经济走廊”,并将2009年定为“日本湄公交流年”。这都明显是为了针对中国的“南北走廊”计划。

日本以经济援助为手段,其最终战略目标是扩大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制衡中国在东盟的地位和作用。这其实仍是中日在东亚争夺经济影响力头把交椅的延续。

但由于中国经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07年就已经超过了日本。加之东南亚各国一向采取“大国平衡”政策,即把所有大国拉进去,在大国的相互博弈和制衡中获取自己的利益。实际上,在这场博弈中,日本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 印度搞“东扩”暗防中国

印度于上世纪末实现外交战略大转移,提出“朝东看”外交政策。作为南亚次大陆的最大国家,印度一直希望能扮演一个沟通亚洲与欧洲的中枢角色。

印度的战略家坚持认为,湄公河地区应是印度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自然延伸。由于缅泰柬老越既是湄公河国家,又是东盟国家,处于恒河流域的印度认为,如果能利用两条河作为纽带,把这两条河流域的国家串起来,必将对印度加强同东盟的经贸往来很有益处。

因此,大力修建铁路、公路和开通航空运输,方便经贸往来、人员交往及旅游便成为了印度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手段。

在湄公河流域铁路网筹建的问题上,印度对建立连接东南亚的铁路也表示了相当的兴趣。据称,这条铁路将从新德里开始,通过缅泰老柬四国,河内将是终点。

不过,印度在湄公河流域扩大影响的同时,显然也感受到了中国在此地非凡的影响力。对此,印度采取了如同中印边界相同的“蚕食”战略。

印度积极组建了非中国主导的经济合作组织,与越老柬泰缅这5个东部邻国建立湄公河—恒河合作组织,它把发展旅游、文化和教育放在首位,意在逐步在本地区树立印度的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发挥。▲◆★●■☆


北京不满马英九得了便宜还卖乖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147

—-对台湾态度逐渐趋向强硬

      2011-1-1:第六次陈(云林)江(丙坤)会草率收场,让外界觉得两岸之间似乎出了什么问题。象显示,北京对于马英九政府大陆政策相当不满,未来对台谈判要「放弃幻想」并採取主动策略,除非台方给予相当承诺或相对善意,否则不会轻易再给台湾好处。

  这次陈江会,有关投资保护协议与成立经合会均未谈成,成立经合会在陈江会前台湾还抱有希望,但最后全部落空。会后两岸同时宣称「政治谈判时机未成熟」,陈云林与江丙坤还指出两岸制度性协商的时间与次数要弹性处理,无协议可签时也可不召开,原先半年开一次的陈江会默契明年初很可能被打破。

  其中关键在于北京对马政府态度转趋强硬。两年多来北京积极营造两岸热络气氛,从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WHA),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谈判等多项协议的「让利」,都反映北京对马英九的高度期待。五都选举时北京刻意节制,不论马英九谈刘晓波、谈人权、谈军售、谈台湾国际空间,北京一概隐忍。

  五都选举国民党勉强算赢,马政府却依然未对「一中」立场有所表示,对推动政治谈判、军事互信机制也意兴阑珊,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