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三十五感悟: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
今 日 看 点 : 2011-03–11▲◆★●■☆
北京为何赞成制裁利比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中为何争相“拉拢”蒙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春晓开始产油 中日谈判生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8556
政协委员痛斥城建热衷造假古董 质疑“首都效应”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2011lianghui/20110308/3606947.shtml
我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梅德韦杰夫朝普京的菜园扔石头?
http://www.qnck.net.cn/content/2011-03/08/content_4231269.htm
告别唯GDP论成全国共识 幸福指数成为政治导向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3-03/123122045827.shtm
北京为何赞成制裁利比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8 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召开会议,对相关决议进行表决。
中评社香港 2011年3月8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8日载文《北京为何赞成制裁利比亚?》,摘要如下:
近月在中东和北非政坛发生一系列事变的过程中,以利比亚的事态最为严重,进程也最为暴烈。迄今利比亚民众在冲突过程中,死伤者为数惊人,而且内战已经爆发。惹人注目的是2月底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投下了赞成票。
以往联合国安理会针对发生政治纷争或者社会动乱的一个国家,就相关国际制裁或国际干涉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中国往往遵循“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持反对或者至少也是弃权的立场。
这次中国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中国投票赞成对利比亚实行力度颇大的实质性制裁。3月1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记者问:美国“宣称将武力干预利比亚冲突。中方对此持何立场?”外交部发言人不作正面回答,仅声称“我们希望国际社会为利比亚尽快恢复稳定做出建设性努力”。换言之,即使美国派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压制以至镇压卡扎菲辖下的武装部队,中国也将予以认可。
据此,中国向来坚持的有关“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似乎发生了变化。是否可以如此解读中国对相关事态的立场呢?然则,此事涉及中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变化,也关乎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此事体大矣。也有新闻分析指出,这次中国响应国际社会的呼吁,主要是出于维护美、中关系的考量。
据笔者分析,中国赞成对利比亚实行制裁,既不足以说明中国在有关“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上作出了根本性的调整,也不是单纯出于维护美、中关系的考量,而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相关因素所致。
考量之一,是北京同卡扎菲政权历来已久的貌合神离的双边关系。卡扎菲及其家人同北京早已结下梁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处不赘。如今卡扎菲遇到重大挑战,固然中国不会落井下石,也不至于幸灾乐祸,却也决不会从井救人。
之二,利比亚处于北非中心部位。中国与该国遥隔万里,鞭长莫及。北非向来是欧洲的势力范围。中国在那里没有什么重大的国家利益,仅涉及经济利益。任凭利比亚风云变幻,就中国而言,无非隔靴搔痒而已。假如友好的邻国如朝鲜爆发政治动乱,中国势必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寸步不让,甚至拔刀相助,也不足为奇。可见地缘政治仍然是大国考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之三,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主张以务实态度对待中国,并对中国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概念。迄今为止,这一条仍然成为美国政府和学界衡量中国政治行为以及推动决定对华政策的基本标准之一。北京既然把中、美关系列为重中之重,当然一要做到即使不能与美国在国际问题上取向一致,却也须避免迎头相撞,二要做到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然则,中国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重大外交取向,自然不能不予以考量。中国为了同本国国家利益不时产生纠结的卡扎菲政权的利益,同美国发生碰撞,岂是智者所为?
之四,尽管西方国家替安理会起草了制裁卡扎菲政权的决议文本,可是这项决议出台的背景是在绝大多数国家及民众心目中,卡扎菲政权倒行逆施,已经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尤其令卡扎菲同情者瞠目结舌的是,利比亚驻联合国大使居然与卡扎菲划清了界限,亲自写信要求国际刑事法院调查卡扎菲政权涉嫌反人类的罪行。何去何从,不言而喻。
之五,卡扎菲政权在其国内天怒人怨,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又众叛亲离,对本国局势渐失控制力,以动态的视野观察局势,则其成为明日黄花是迟早的事。中国对制裁投下赞成票,应该不存在后患的问题。
之六,中国撤退滞留利比亚的中国公民的行动及时而果断。截至安理会通过该决议之日,撤退事宜进展顺利,不会因为中国投下赞成票,滞留者成为牵制北京决策的人质。这相信也是中国如此做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北京对制裁投下赞成票,与其说是对利比亚这个国家实行制裁,不如说是对卡扎菲及其家人实行制裁。任何战略家换位思考的话,很难作出其他的选择。
至于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的意向,即使付诸实施,估计中国也不会出头反对。个中又另有玄机。简略说来,大致的原因概如下述:
其一,美国意愿不强烈。诚如最近盖茨引述一位美国名将所言,今后如果任何一名国防部长建议总统再次向亚洲、中东或非洲派遣规模庞大的美军地面部队,都“应该检查一下他的脑子是否正常”。他的话自然反映了美国军方的立场。
华盛顿对于再次向伊斯兰国家出兵,要全面评估政治宗旨、外交目标、军事能力等要素,以及由此可能在全球范围以及伊斯兰世界引起的直接、间接的涟漪反应,并进行综合平衡。对此,就要三思而行了。
其二,即使美国继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之后,再次对利比亚诉诸军事干预,则“备多力分”,用兵大忌。作为这项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在中国周边针对性强的军事压力势必减轻矣。对此,就北京而言,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美中为何争相“拉拢”蒙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资料图:2010年12月2日下午,中国政府无偿援建蒙古国家体育馆移交仪式在首都乌兰巴托举行。
中评社香港2011年3月10日电/日本《外交学者》杂志3月7日《为何美国和中国都在拉拢蒙古》,摘要如下:
由于缺乏发展、政局不稳以及有限的资源持续制约增长,经济引擎之类的字眼通常与蒙古国无缘。然而,亚太地区及该地区以外的许多国家都逐渐意识到,这个疆域广袤的国家拥有成为重要战略伙伴的切实潜力。在尘土飞扬的首都乌兰巴托,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等国使团活动频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几个欧盟国家,也都显露出与蒙古提升双边关系的热情。
原因何在?由于历史和地缘原因,蒙古成为中俄相互制衡必不可少的战略伙伴。蒙古和中国的东部边界距朝鲜不到1000公里,使其成为一个有关安全事务的诱人潜在伙伴。蒙古或许没有野心或实力发展战略防御武器,但如果朝鲜政权垮台,形势就会大变。
此外,蒙古一直与美国加强安全关系,而蒙古向伊拉克派兵,更是促使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来访,开启美国在任总统访问蒙古的先河。奥巴马已表示将继续加强与蒙古的关系。去年8月,美蒙军队继2004年之后又进行名为“可汗探索”的联合军演。美国向蒙古示好不仅限于向蒙古派兵参加军演。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玛纳斯美空军基地或许能满足华盛顿的短期利益,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