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四十九感悟: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会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地推尘出新,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今 日 看 点 : 2011-03–26▲◆★●■☆
贪污腐败对中国核能安全造成隐患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325-Japan-Nuclear-Crisis-118680259.html
中国拥有上万放射源 安全隐患至今犹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9163
美国华侨报:维权别扎堆“3·15”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3/25/a3613b.html
中国不愿帮西方打利比亚的真实原因
http://bbs.xoyue.com/viewthread.php?tid=1111
京沪高铁黑洞曝光 铁路内部低调赢家浮出水面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10326/3758859.shtml
铁道部偿债高峰渐近 最终或由国家财政买单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10326/3757716.shtml
中国空军撤侨彰显战略投送力 也暴露缺陷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3/25/5366985_0.shtml
活不到一百二十岁,错不在天而在人(5)
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1_03/16/5190657_4.shtml
贪污腐败对中国核能安全造成隐患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325-Japan-Nuclear-Crisis-118680259.html
记者: 萧洵 | 华盛顿 2011年 3月 25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露危机后,中国政府暂停了境内所有新建核电站审批,并对现有核电站进行审查。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审查可能暴露大量潜在问题;而当局应该重视贪腐和缺乏透明度在核能利用安全方面可能形成什么样的隐患。
*“加快”让位于“安全”*
日本核泄露危机后,中国政府决定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根据中国媒体报导,中国的核发展战略在一夜间发生转变:“十一五”时期的“积极发展”、“加快发展”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改成“安全高效”,而现在则强调“安全第一”。
非营利组织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大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她对此举表示欢迎。她表示,审查将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前车之鉴 警钟长鸣*
吴昌华将日本核危机称之为一个“惊醒警告”(wake-up call);许多中国人也象欧洲和其他国家的人那样,开始审慎考虑核电站安全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作为替代性能源,核能也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目前拥有13座核电站,这与美国现有104座核电站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中国近年来加快了核电站建设和规划的速度:目前在建核电站有20多座,更有50多个计划等待审批。
*大干快上 + 不透明 = ?*
一些分析人士对于中国在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基础设施快马加鞭式的扩张建设一直存有疑虑,因为这样催生出来的项目,在中国法规相对不透明的环境中,往往会滋生出腐败,甚至会因偷工减料而导致致命后果。
美国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对美国之音说,从过往经验看,出现这样的问题并非没有可能。
他以铁路网扩张建设为例,说其规模和速度已经导致腐败丑闻;虽然核电站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无法和高速铁路计划相比,但是也足以引发这方面的担忧。
事实上,核工业部门已经出现重大贪腐丑闻。2010年11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因在核工业项目中招投标中灰色交易,以及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史剑道说,所幸这类问题至今尚未酿出灾难;而中国也善于修补疏漏。
*高精尖航天器和豆腐渣教学楼*
传统基金会的中国政治和安全问题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在谈到核电站安全时说,发生泄露危险的日本核电站建于40多年前,而且是由9级强震和海啸的冲击引发的,因此应当视作一个极端的例子。
成斌说,中国核工业存在的隐患,更可能存在于实施过程,而不在于技术层面。他说:“有关问题并不一定在设计方面,因为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而在于实施过程,也就是建造。如果你看看中国的航天计划,就可以知道中国能够建造非常复杂的设备,并且能够让它们高质量地工作。但是,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四川的学校教学楼,它们中有许多因为没有达到安全标准,而在地震中坍塌。而这些都会引发严重的担忧。”
*百姓对审查结果知不知?信不信?*
成斌说,中国政府目前加强核电站审查值得欢迎,但是他对其结果是否透明可信仍没有信心。他说:“问题在于,其一,结果是否会公开;其二,这些报告是否可信。我们知道,中国的统计数据往往缺乏可信度。由于中国缺乏完全自由的媒体,因此也带出这样一个问题:非政府监督机构能否对中国的核电站设施建设进行监督?”
日本核危机也在美国引发核电站安全方面的忧虑。金融时报的报导说,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检查总长3月24日发布报告说,今年1月,也就是日本核危机发生前,对美国现有的104座核电站进行的一次审查,发现一些核电站没有报告组件缺陷问题,而未报原因在于“自相矛盾并且不清晰”的规定。报导说,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核电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方面的疑问。▲◆★●■☆
美国华侨报:维权别扎堆“3·15”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3/25/a3613b.html
2011-3-25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美国《侨报》文章
原题:维权别扎堆在“3·15”
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陆的“维权热”也必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达到高潮。可以说,“3·15”成为了大陆消费者最快意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媒体会曝光一大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黑幕,很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投诉难题也能借着这股“维权热”得以顺利解决。也只有在这一天,消费者才真正体验到“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义。
“维权热”是一件好事,毕竟能为消费者解决不少实质问题,但透过这股热潮不难看出平时“维权难”的尴尬。一年365天,商品问题为何要等到这一天才曝光,消费者为何非要等到此时此刻才投诉?舆论为何非要等到这一天才关注消费者权益?这暴露了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消费者个人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只能借这种公共性的维权日寻找一个“靠山”。“积之愈久,发之愈速”,消费者便形成了“节日依赖症”,只有到“3·15”这一天才会举起维权之剑。
二是、对于消费者投诉,可能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执法机构或其他什么环节耽误,消费者只能在维权日方能借助社会关注力施加压力,予以敦促。
三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条文不少,但过于泛化,不够具体,尤其是对什么行业,什么商品,怎样的侵权程度,多少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只有一个3至5倍的赔偿范围。举例来说,3000元的保险柜有质量问题,最多也只赔你1.5万元,至于因保险柜质量问题而丢失的巨额钱财,则需另外打官司。
依笔者看来,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一场持久战,归根到底要在平日里下工夫。相关职能机构应该以法律的“戒条”严惩侵权的商家;消费者也应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把维权看作是“3·15”这一天的事。作为社会舆情监督者和民众情绪的疏导者,媒体也必须担当起责任,协助相关机构促成问题的及时解决。
只有经常保持关注力,将每天都变成“维权日”,才能对坑蒙消费者的不良商家产生威慑,也才能减少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改善消费大环境。但愿“3·15”不再成为维权事件、黑幕曝光扎堆的日子,也愿媒体更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及时反映舆情民意,让“维权”不再尴尬。▲◆★●■☆
中国不愿帮西方打利比亚的真实原因!
http://bbs.xoyue.com/viewthread.php?tid=1111
2011-03-23:京作为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