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体制能保金家王朝多少代?

怎样做一个让人欣赏的人(1-5)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2&postID=20386.htm

l

1、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

2、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

3、高兴,就笑,让大家都知道。悲伤,就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4、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

5、不要和朋友或亲人共事,最后你们一定彼此怨恨。

 

今 日 看 点 : 20120106▲◆★●■☆

 

中国人素质高低的偶然与必然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763963.html

 

朝鲜体制能保金家王朝多少代?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759448.html

 

足协的黑圈:中国足球全产业崩塌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20105/321189.html

 

中国监狱管理局局长频繁落马背后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20105/321186.html

 

俄国轻视解放军发展,反映外交政策亲疏有别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757120.html

 

一个失败的改编——看电影《金陵十三钗》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knMlPlxonPY

 

 

中国人素质高低的偶然与必然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763963.html

2012-01-06: 现在来谈论这个问题似乎显得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只是,在看过一些的人观点过后,实在是不能把自己所认为的东西苟同上去。故而,在这里呢,便也些许的谈论一下自己对于素质的认识,以及我所认为的素质论高低的偶然与必然。

我们先从几千年前的中国联想起,在联想到现在的中国素质问题。好似其中并非没有什么值得发现的东西一样。然,仔细的去看,还是有东西存在的。那就是一种传承,行为传承,文化传承,就像很多与生俱来的基因遗传一样。而素质的传承,也应该算是其中的一类了。

我们在很多报纸媒体中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在关注国民素质的问题,大体的方向似乎只有一个,就是国民素质太低了。虽然,很多时候,他们也并不知道国民素质到底有多低,或者低在哪里。然而,他们说了,并且是打着学者的旗号去说的。有时候单单的说还不泄气,还要去骂,似乎中国发生不了天鹅绒革命就是这些素质低的人害的一样。

我自然是不能支持这些论调的,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的素质问题似乎也没那么差的吧。又或者说,中国人的素质高低是存在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时常觉得自己素质是很高的,但是呢,偶尔在一切文字中,也会将自己素质低的一面表达出来。这里且来探讨几个问题吧。

第一,中国人的素质真的很低吗?

如果你现在去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么那个人往往会有好几种可能性的。一是很低,二是不低,三是不知道。而这三种观点的存在,则恰恰代表了现在中国思想界的三个阶层了。一是类似愤青的文化阶层人物,就像那些骂别人素质低的人;二是真正的学术派人物,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三呢,则是当下的大众人物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代表而已。

通过这个,我们却可以发现,素质高低的问题,在大多数人心中是并无概念可言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是高尚的,同样每个人也可以说自己低俗的。打个比方,几千年前的孔老夫子玩儒学,可是现在的儒学分子在中国却早已被骂的狗血淋头了。按理说,儒学本是一种高素质的学问,那么为什么有人要骂呢。骂的人素质很低吗?好似那些人骂儒学的时候也在骂中国人素质低呢。

所以说,中国人素质很低当然是假的了。在中国,或者说在当今世界,似乎都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去衡量人素质的高低吧。

第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骂国人素质低。

素质的高低问题,并非是凭空就能捏造出来的。有高就有低,越来越多的人骂国人素质低,大抵就是通过一种比较得来的。打个比方说就是,小明看见小强家有电视机,回家就一定要妈妈也买。而那些骂的人呢,显然就是如小明般得了。有人会骂中国人素质低,大抵就是受了西方或者日本的影响了。几年前看到一个愤青学者写一篇文章,说从日本回到国内要舔大街上的痰,可是这么些年了,也没见他去舔过。

这里并不是要说,他们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太深,只是他们的这类行为显然就有点过激了。中国是一个发展转型的国家。用《让子弹飞》里面的话来说就是,素质是要一步一步提高的,而且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觉地过程,并不是说你今天写了一篇稿子,明天所有人就会跑到大街上舔痰了。会有越来越多人的骂,倒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学术文化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

第三,骂素质低者往往也是素质低的人。

这在中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你一个劲儿的骂别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那么这般的行为就是对的吗?显然是不对的,而且会让人觉得这人似乎是过度的清高了。然后,再到自己身上呢,自己何尝不是这般的呢。中国有一个最大的现象就是,自身文化素养和身体力行是分割的两个个体。意思就是,你一方面骂别人不应该吐痰,可是这边自己却又随地吐痰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实际的情况是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为真正的素质高者,是不会去骂,而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去做的。就像某人写文章说我以后会好好排队打饭,可是见到退伍太长的时候,难免就会有插队的冲动。而实际上这才是中国的素质的问题所在了,即为高低的偶然性。

骂人者自骂,这是老话题了。而对于现在收到西方影响极为深刻的人更应该做出一个自我的检讨了。或者说,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制造问题,

第四,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素质?

这个问题由我来说,好像还蛮心虚的。心虚并不是因为底气不足,而是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庞大问题,但是又很渺小的问题。庞大到要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来解释,渺小到如于丹一样用一碗大米饭就能解释了。还是举一些个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去年日本的地震,对人家日本的影响大,同样对中国的印象也很大,几乎到让中国都快成立俩大江湖门派了。而一个小事件却有人很多人郁闷,那就是各地抢盐事件,各地抄的沸沸扬扬的。然后就有人站出来说,说这些人没素质,没智商什么的。可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来说,就能说是素质低吗,那么针对一个素质低的人来说,中国的几次大地震,他们也捐钱了也流泪了,是不是也应该说明他们素质高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例。但是从中我们看到,素质在中国来说,似乎并不能单纯的拿出来说高低的。因为,每个人的素质都有高的时候和低的时候,即为素质高低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存在了。而什么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素质呢?我以为素质应该取决于骨子里的东西,而这个骨子里的东西,就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了。比如说,是官都贪,这算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吧。比如说,是民都愚,这也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吧。再比如说,是学者,都愤青,如果你是学者可千万别否认这个观点。当然这里所指的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有很多人并非如此的。

第五,中国的素质问题该何去何从。

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能够去解决的问题了。一个混世青年,以玩弄女性为乐,可是当他看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子时,便发誓不再玩弄感情。而这可以说就是素质问题高低去向的一种偶然性了。自己骨子里的素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知道。包括那些当官的,相信他们在看到灾难的时候,也会落下一滴泪。

同时素质问题,在中国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几年前还会看到各地报道不排队的问题,可是现在几乎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了。而这就是一种改变,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意识的觉醒。很多人并不会因为被骂了,而去改变自己,因为中国人都懂得自我叛逆。而能改变的则是,一种行为的顺同思维。所以说,那些骂中国素质低,大可以闭嘴的,因为,中国的素质并不是低,而是没有找到一个同一性质的东西存在,或者可以说是宗教信仰,也可以说是对金钱的膜拜。当然,这是笑谈。

应该这样来总结一下,偶然性是指一个能够让
一个人对素质问题由初期茫然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产生约束性的过程或者事件,即为介质,而这种介质是捉摸不定的,同时,这样的约束性也并非是墨守成规的。而必然性的素质问题,就是骨子里的东西了。▲◆★●■☆

朝鲜体制能保金家王朝多少代?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759448.html

2012-01-06:几乎所有的专制极权统治者都很羡慕朝鲜的体制,朝鲜体制不仅仅是家族的世袭,就象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王朝一样,其政治体制更是政权稳定的保证,包括如何控制人民的思想,用谎言来大搞个人崇拜,封锁一切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信息传播,不允许任何人发表任何不利于政权(即统治者)的言论。

金家王朝能顺利的将政权传给第三代,朝鲜体制显然功不可没。世界上的专制极权统治者几乎都在绞尽脑汁研究借鉴朝鲜体制的经验,并效法朝鲜体制延续政权的寿命。

金正日突然在列车上猝死(朝鲜官方说法)后,全世界的焦点再一次集中在他的接班人金正恩身上。29岁的金正恩可以说完全没有执政经验或治国能力,外界包括朝鲜最大的靠山中国,恐怕对他也知之甚少。

正如他的父亲金正日一样,金正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外界甚至连他的出生年龄都众说纷纭。

但金正恩毫无疑问是金正日的第三个同居女人高英姬所生。金正日一生除了元配洪一茜,先后和成惠琳、金英淑、高英姬、金玉同居,共育有三男四女。

洪一茜毕业于金日成大学俄罗斯文系,金正日和她在1966年结婚,两人生下一个女儿。结婚3年后,金正日爱上了电影演员成惠琳,两人以离异收场。

成惠琳大金正日五岁,金正日看上已婚的成惠琳后,逼她和丈夫离婚。成惠琳于1971年生下长子金正男,但金正日不希望对外公开金正男的身份,两人出现矛盾。后来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要求成惠琳把孩子留下,成惠琳去了俄罗斯疗养,2002年5月于客死在莫斯科。

现年64岁金英淑是金正日选定的“合法妻子”,曾经是咸镜北道人民保安局的打字员,后来调到党干部办公室处理文书时认识了金正日,两人于1974年结婚,育有长女金雪松、次女金春松。金英淑不像金正日的其他女人那么有艺术细胞,但非常善良温顺,无论金正日怎样,她都默默忍受。然而因为只生下两个女儿,失去金正日的宠爱。

金正恩的生母高英姬1953年在日本大阪出生,1961年回到朝鲜担任万寿台艺术团团员。此后被金正日看中,开始与他同居,生下两子金正哲、金正恩和女儿金汝贞。1998年高英姬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医生建议切除一个乳房,她担心切除乳房后,自己会失宠,拒绝切除乳房,只接受化疗。结果五年后乳癌复发,2004年赴法国巴黎接受乳腺癌治疗时过世,享年51岁。

金正日临终时守在身边的是金玉。金玉毕业于平壤音乐大学,主修钢琴专业,1980年代起担任金正日的私人女秘书。金玉也是金正日所有的女人当中,唯一参加过外交活动的人,曾随金正日出访过中国六次,俄罗斯三次。金玉在高英姬2004年去世后,跃升为朝鲜第一夫人,并介入人事重组工作。2006年金正日健康恶化后,还替他批审各种文件。

朝鲜官方称,金正恩生于1982年1月8日,但曾任金正日厨师的日本人藤本健二说是1983年。也有消息指金正恩其实出生于1984年1月8日,朝鲜为了强调他的正统形象,在2012年出现金日成诞辰100周年、金正日70岁、金正恩30岁的三圆满,硬是将金正恩的出生年份从1984年改为1982年。

金正恩的汉文名字也不是始终如一的,他过去用的是“金正云”,朝鲜在2009年5月份向驻外大使馆发送内部文件上首次使用“金正恩”。分析家认为,朝鲜给他定名为“金正恩”,是为了以“恩”字象征金日成和金正日的“恩德”。

金正恩没有在朝鲜接受基础教育,从小在瑞士念书,在瑞士学习期间,几乎与外界没有接触;回国后上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也是请教授到别墅或家里来授课。因此,金正恩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与外界隔绝,没有机会结交同辈朋友。这不同于金正日先后在万景台革命学院、平壤南山高中、金日成综合大学等国内学府学习,从而组建了自己的亲信集团。

由于金正日认为长子金正男在瑞士留学时被资本主义思想严重“污染”,因此后来送金正恩、金正哲、金汝贞到瑞士留学时,刻意不让子女与外界接触。为了让金正恩在瑞士感受到跟平壤一样,金正日特地派“朝鲜王在山轻音乐团”的女队员常驻金正恩在瑞士的住所,只允许儿子和这些人员来往。他限定孩子除了去上课,不准外出,若真有事需要外出,也必须由朝鲜驻瑞士大使金哲同行。

2008年8月,金正日生病之后,加速了培养金正恩接班的进程。2009年1月8日,金正恩27岁生日那天,金正日打电话通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部长李济刚,决定将领导权交给金正恩。

朝鲜2009年5月29日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之后,向党政军正式宣布金正恩是未来接班人。随后,朝鲜全力进行偶像化宣传,如制作金正恩赞歌《脚步》等,并且积极宣传“金正恩政绩”,如把2009年开始推广的计算机自动化(CNC)说是金正恩的“政绩”,隔了44年首次参加世界杯足球赛也说是金正恩的“功劳”。

金正恩接班后仍将坚持金正日的先军政治,这种体制更有利于朝鲜世袭政权的稳定。2012年对于朝鲜来说更不平凡,因为2012年是金正日生前经常提到的“强盛大国”之年。2012年,也是金日成诞辰100周年,朝鲜要向国际社会宣布己实现由金日成当年发起的强盛大国运动。这个强盛大国并非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和外交强国,而是朝鲜引以自傲的军事强国,如同12月28日朝鲜劳动报上所言:“金正日同志的革命遗产是核与卫星……”核是指核武器,卫星是指导弹(朝鲜曾主张1998年进行的大浦洞导弹发射实验是为了发射卫星)。

金正恩接班后对韩国的政策会保持一贯的强硬姿态,朝鲜国防委员会12月30日发表声明,警告国际社会“不要妄想我们会发生任何变化”。声明说:“我们充满信心地对包括南朝鲜傀儡政权在内的世界上所有愚蠢的政治家郑重宣布,不要妄想我们会发生任何变化。”声明说:“朝鲜将永远不会同李明博‘逆贼败党’交往。”“将彻底清算李明博叛逆集团的大罪”、将逆贼“杀个片甲不留”!

这些政策是金正恩的想法还是朝鲜当今的第二号人物张成泽的想法,外界正在观察。目前摆在张成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辅佐金正恩顺利接班,甘做二号人物。二是取代金正恩改变金家王朝的命运。

从确立接班体制的2009年初到2011年12月去世,这3年来金正日内心究竟有何想法?在过去的3年里让金正日最揪心的问题,或许就是如何创造自己死后让儿子顺利接班的条件。

金正日从1995年起走先军政治之路,把军队地位提高至凌驾于党的位置之上。这与金正日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重视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独裁者不会过于依赖一个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