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矛盾极可能成为最敏感的摩擦因素

★浅剖中国空军的第16空降军
★中日新矛盾极可能成为最敏感的摩擦因素
★周恩来与初恋情人张若名
★胡锦涛要求军队为巩固执政地提供保证
★胡锦涛挥洒自如亮相联合国
★中美联合军演为期遥远 编队演练只是象征


★浅剖中国空军的第16空降军
 中军网 2005-9-19目前,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基本上由四个部分兵力组成:包括解放军的空军第十五空降军、三十八军等快速反应部队、军区直属之特战兵营、中国海军陆战队等共四大部分。总兵力已超过二十五万人。
  空降军是快速反应的机动作战部队。作战任务已从最初的敌后破坏、捕俘、刺杀等非正规游击战发展到增援、突破、摧毁、占领协同大部队作战。武器装备也从传统热兵器向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高度发展。
  空军现在只有一个空降军即空降十五军。空降十六军的组建,将是空降部队四十年来最大的扩编。空降十五军组建于一九六一年,九九年下辖旅增编为师建制。
  有关人士认为,解放军再增加一个空降军,对于提高部队快速反应,奉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有着根本的变化。空降十五军指挥机关设在孝感,下属部队分布在湖北、河南一带,与拟驻扎在浙江的空降十六军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从战术上讲,这两个空降军也是互为先头与后援,点面突击与巩固阵地的关系。
  筹建中的空降十六军以杭州为基地,下设空降师,有关人士预料可能跨省部署。空降十六军兵员的组成,作战、技术人员主要从空军空降十五军抽调,部分政工、后勤人员则从其他航空兵、导弹部队以及机关中调配。
  消息人士透露,新成立的空降十六军,将会从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中抽调精锐野战师组建,并进行装备和训练,成为空军的一部分,将配属专用军机和导弹部队,成为对台作战的「专业部队」。解放军总参谋部日前已正式下达组建令,这也是有监于这次美伊战争中,美军强大的投射兵力及视距外战力,对战局的重大作用,而导致解放军对传统战力进行的改革。
  据悉,空降十六军第十六空降旅,将从驻徐州第十二集团军、驻莱阳第二十六集团军、南京军区配属的空军部队中精选组成。由济南军区部队组成的第十七空降旅,将从驻开封的第二十集团军、驻新乡第五十四集团军、济南军区配属的空军部队、驻大同第二十八集团军直升飞机团中精选组成。
  成军后第十六空降军驻地暂定为浙江金华地区。这样,十六空降军就可以和现驻守武汉地区的第十五空降军配合,形成对台钳形攻击的快速空降部队。空军目前拥有的第十五空降军,是解放军唯一的空降部队,担任所谓的「伞降」与「机降」的任务(「伞降」是伞兵由空运机上实施跳伞,而「机降」是伞兵搭乘直升机直接进入敌方阵线后方进行战斗)。
★平可夫:警惕中日关系可能失控
中军网 2005-9-19: 香港《亚洲周刊》 日本修宪问题若提上议事日程,中日新矛盾极可能成为最敏感的摩擦因素。中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重新崛起已不可避免,现在若不沟通,五年内双方关系可能失控。
日本国会大选发生「雪崩」现象。自民党相隔十五年在众议院获得了二百九十六过半数的席位,加上公明党的获胜席位,全数达到三百二十七席,超过三分之二。小泉连任首相,在位将达到一千五百七十五日,与前首相池田并列为战后在任时间最为长久的首相。
笔者认为,在经济整体状况依然低迷的情况下,小泉获得压倒性胜利的首要原因是迎合了日本民众多数期待社会、政治、外交体制全方位变革的思潮。在外交问题上,小泉是战后最早敢于在靖国神社等问题上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说「不」的首相,进而迎合了日本民众的「反叛心理」。
自民党的压倒性大胜可能促使中日关系长期进入低迷状态。主要原因不完全是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更为核心的问题是修宪的动向。共同社发表的众议院调查显示四成六点七的当选议员赞成「全面修订宪法」,二成五点四当选议员赞成部分修改宪法第九条。这样修宪派的议员数量已经达到七成二点一。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将永远不再战;并且不谋求重新武装。值得注意的是,共同社的同一调查显示在自民党新当选议员内部,宪法修订反对派仅仅七人,公明党新议员中,全面修订宪法赞成者只有一人,这意味着,修宪问题极有可能由自民党单独将其提上议事日程。
美国五角大楼九月十一日对小泉的连任表示欢迎,声称日美之间的广泛合作不仅局限于日美之间,而且也应该扩展到世界的其他广泛领域。这就意味着五角大楼期待日本继续在中东驻军问题上、朝鲜半岛核武问题上发挥影响力。一旦修宪的步伐正式迈出,中日之间的摩擦就有可能由目前的个案问题,诸如油田之争、靖国神社参拜向「构造性对峙、猜疑」方向发展。
在小泉大选前夕,中国海军东海舰队派遣了包括「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在内的舰队游弋春晓油田的动向,不仅表明中国已经打算以武力为后盾解决海上资源纷争,还显示中国对于日本大选的结局已经有此心理准备,警告自民党今后不能为所欲为。小泉在此次大选中将会获胜的结果事实上在大多数日本问题观察家的意料之中,但是以「雪崩现象」获胜的结果甚至使经团联会长奥田都感到惊讶,声称「没有预测到」。奥田在记者会上希望小泉推行「谦虚的构造改革」,似乎在暗示对中日韩关系的忧虑。经团联实质上不希望中日韩三国关系过分动荡,进而影响日本投资者的利益。
小泉在当选之后反而表现了相当的克制与谦虚。他指示邮政民营化担当大臣竹中,把邮政民营化的执行时间从零七年四月延后半年。同时表示在零六年九月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不再连任。因此,修宪极有可能由后任自民党首脑来完成,依照目前的自民党人事结构,原自民党干事长代理安倍晋三最有希望出任下届首相,他的书包括《保卫这个国家(日本)的决心》,仅仅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立场。
获胜之后反而谦虚,符合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的礼数。至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本来一方面反映了小泉个人的信仰和信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选举的需要。选民老龄化以及近年日本社会「厌中意识」的增强,促使「靖国神社」成为最有效的获取选票的政治资源,越是被反对越要去!这种心理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在经济低迷时代成长起来的日本选民的默认。
如今选举已经获得大胜,是否还有必要利用靖国神社这张「牌」,完全取决于小泉个人的判断,笔者认为参拜的必要性已经大大减少。共同社所作当选议员调查中,三成二点三的当选议员赞成参拜,四成七点二表示「反对现在参拜」,可见慎重派反而增加。
笔者认为,中日关系如果现在不一一作出进一步的沟通,五年内,将会进入相当麻烦、甚至失控的时期。
在中国方面,为何中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五十周年不庆祝,六十周年却隆重庆祝?若干日本记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笔者认为,这是胡锦涛时代真诚希望改善同日本的关系才作出如此举动。原因在于:中共知道长期以来,由于抗战后期胜利、惩办日本战犯的诸多事实不为中国多数人民所知,以至中国人民在某种意义上对日充满被害意识,没有战胜国的自信,因此,胡锦涛上台初期试图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受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强烈反弹。因此,藉国民党抗战胜利的象徵日九月三日首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先是统战需要,其次也是要让中国人民了解更多的历史事实,获取新的历史荣誉感,这样以战胜者的心态处理未来的中日关系就会更加顺当。
但是,一旦日本修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中日之间的新矛盾极有可能超越历史问题,上升为最敏感的摩擦因素。笔者的意见是中日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新崛起之路已经不可避免,双方都应该习惯这种新格局。
平可夫:加拿大军事评论家,汉和防务评论代总编辑,汉和情报评论高级分析员,詹氏国际防卫周刊亚太特派员
★周恩来与初恋情人张若名
周恩来和张若名的友谊是在天津南开学校开始的。
 
  张若名,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她家境好,人特别聪明,性情刚烈,心高气盛,在校期间的成绩据说是从没得过第二,人又长得漂亮!
  1919年“五四”运动中,她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发起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9月,她与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创建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初,抵制日货活动中,周恩来做总指挥,和郭隆真、张若名、于方舟带领数千名民众到直隶省公署请愿。4人当场被捕,张若名与周恩来一同坐牢。
  周恩来和张若名惺惺相惜,才气本身都是不同凡响,相貌又是难得人中龙凤。
  邓颖超后来对侄女周秉德说:“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1955年,周恩来对这段雾水情缘,毫不掩饰。在晚辈好奇的追问下,当着邓颖超的面,含蓄而概括地说:“开始两人的确不错。”邓颖超在旁边望着早年的恋人,永远看不够的丈夫,堂堂的共和国总理,任其表白,笑不启齿。
   留学法国   
  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出狱后,觉悟社考虑到被捕社员的安全,一致主张他们4人赴法求学。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乘法国轮船波尔多号离上海赴法。这一年周恩来22岁。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共产党旅法小组》(后发展为《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1921年,周恩来先在巴黎郊区的阿利昂法语学校补习法文。不久,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继续学习法语,晚上常常通宵达旦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
  此时周恩来正热恋着如花似月、整日笑语盈盈的张若名。
  刚到法国时,郭隆真和张若名在巴黎的云母片厂一面做工,一面学习。郭隆真比张若名大8岁,总像大姐似地照顾张若名。
  1922年,她俩一起加入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少共组织内,张若名化名“一蜂”。
  张若名能够顺畅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法文原著,在少共组织的共产主义研究会中,常常由她主讲。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她又把讲稿整理成文章,写下了学习心得和宣传提纲,如《帝国主义浅说》《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
  同时,她还经常为中国国内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法国通信。
  另外,也因她的法语口语比较流畅,又是女子,身份隐蔽,在组织内还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即和法共保持秘密联络。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1922年应是周恩来与张若名感情最融洽的一年。
  不过,周恩来有周恩来惮惧的人,这个人就是蔡和森——毛泽东最早的引路人,周恩来兄长级的良师益友!蔡和森是湖南人,曾与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新民学会,最早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和行动极为左倾和激进。
  蔡和森绝对是个怪杰,一到法国,就不想进工厂也不肯随班学法文,除开会外整日抱着法华新字典找僻静处看书。
  他囚首垢面高谈马克思主义,开口闭口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把所译的错误百出的《国家与革命》逐段传给别人看。他看到周恩来工作缓慢了,学习松懈了,立即脾气上来,向周恩来发出警告:“你不该沉湎于美色,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双眼应该一直盯在受压迫、被剥削的工人身上。”
  胸有大志的周恩来,被这老兄的“当头一棒”猛然喝醒,深悔沉湎其中,几不可自拔,他没忘记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张若名作为终生的伴侣到底合适吗?周恩来考虑着这个问题。若名是积极的,但她的家庭出身,使她一直是受其他人的怀疑;若名是可爱的,但她的才高气盛,使他无可忍耐,一次次的辩论,让已疲惫不堪的周恩来感到终究必有一伤。
  周恩来知道自己的选择,他感到万分的痛苦,他想到了温顺可爱而又坚强的小超时——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此时做出了个终生的选择!
  1923年张若名离开了巴黎。十分伤心地和周恩来分手。
   古寺青灯
  1923年,郭隆真从巴黎来到里昂,意外地遇上了自己的大名县同乡杨堃。郭隆真很高兴地把杨堃介绍给自己最好的女友张若名认识。当时,杨堃还在奋力攻读理科硕士学位。象个“老夫子”。
  1924年很快来临了,这年对于张若名是个多事之秋。
  张若名因组织活动,受到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查询问,险些被当局驱逐出境。1924年,周恩来也不再担任少共书记,新任书记作风专横跋扈,刚烈正直的张若名对此极为愤慨和不满。
  关于这段历史周恩来评论说:
  “张若名因为出身问题,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参加政治活动,遭到法国警察几次跟踪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决定退出党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开始与邓颖超通信,还向她求婚。”
  1923年春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了爱情关系。
  张若名搬进了距离里昂大学较近的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学公寓,这里的租金相对便宜,又供应伙食。
  她像一名圣徒修女一样,在这个“保护圈”公寓住了将近3年。几乎没和一个中国人见面,几乎没说一句中国话!这种“修女”式生活,也使她摆脱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踪。
  1927年10月,张若名以3门专科合格的优秀成绩,顺利地踏入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校门,在这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张若名同杨堃同在一所大学,同在攻读文科博士学位,关系自然比以往更密切了。
里昂咖啡馆
  这一晃就是6年。1930年春天一个夜晚,天已经黑了,张若名仍在宿舍里埋头读书。
  突然,她听到楼下有一个微弱而清晰的声音在喊:“张若名,张若名!”她下楼去看见一个男青年,穿着一套笔挺的白色西装,头戴白色“法国盔”。那人顺手摘下黑墨镜,张若名大吃一惊,这不是周恩来吗?
  周恩来小声说他的行动十分秘密,二人悄悄离开中法大学,向附近的村镇走了一段路,然后进了一家小咖啡馆。
  周恩来告诉她,自己去莫斯科参加会议,途经里昂、马赛从海路回中国途中专程来见她的。并告诉她已于1925年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小超向若名姐问好。
  周恩来最后他深情地对张若名说:“这次分手,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相见,也许个人牺牲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但即便如此也在所不惜。”
  张若名望着这位自己唯一钦佩、爱慕的恋人,听了这些话,泪眼迷朦、不能自己!
  人面桃花,不是当年了!
  25年后周恩来向侄女解释自己的感情:“你知道世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半年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嘛。”
  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
  1930年春,杨堃与家中的妻子离婚。杨堃的坦诚和衷情深深打动了张若名,她终于决定与杨堃结婚。
  蜜月度假返回里昂后,张若名便专心投入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最后的写作。
  张若名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文科博士学位。当时与她先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学生约有40余人,而能够获取博士学位的唯有她一位。她成为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  
  昆明最后一次握手
  1931年元旦刚过,杨堃张若名夫妇便回到了古都北平。
  1948年春,受到了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先生的邀请,杨堃、张若名举家南迁,搬进了云南大学条件最好的教授住宅小楼,担任中文系的教授,讲授文艺理论和世界文学史。
  昆明解放后,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于1950年开始,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春,对于杨堃和张若名夫妇来说,显得格外温馨暖人。他们与30多年前曾一起留法共勤工俭学的战友,今日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外长陈毅有过一次愉快的会面。
  谈话持续了5个小时,此后大家又一同共进午餐。
  这是周恩来张若名的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北京后,邓颖超问了许多张若名的情形,周恩来一一详答,两人对若名的命运不胜欹嘘。
  1958年6月18日上午,系里开反右批判会,要她承认诸多罪名。张若名倍感羞辱,当得知下午批判还要继续“加温”时,她选择了投水自尽。
  当时杨堃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议,会没开完,就接到云南大学拍来的一份电报,说张若名病重,速赶回。当杨堃急匆匆返回云大,见到的只有张若名的骨灰盒。
  一对相濡以沫28载的夫妻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尾声
  当周恩来了解到张若名的屈死时,他愤怒了。
  在周恩来邓颖超的过问下,中共云大党委才对张若名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向家属赔礼道歉。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杨堃挨斗、挨打,几乎丧生。家被抄4次,直到1978年,经胡耀邦亲自批准,杨堃才调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室任研究员。
★胡锦涛要求军队为巩固执政地提供保证
凤凰卫视9月21日消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陆军委主席胡锦涛最近提出军队在新世纪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求军队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新华社报道,大陆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今天在北京“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队历史使命理论研讨班”开班式上透露,胡锦涛对于新世纪军队的历史方位提出四项要求。
这四项要求是:军队要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安全保障、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胡锦涛挥洒自如亮相联合国
  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无疑是联合国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盛会。这不仅因为万邦云集,规模空前,而且所讨论和寻求解决的,都是有关世界发展、人类命运以及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
  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发表了讲话,其中最引人注目并赢得热烈反应的,要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电视屏幕,人们看到了胡锦涛沉稳、恳切、充满自信的形象。
  作为一名中国前高级外交官,笔者曾多次随同外长与国家领导人出席联合国大会,从代表席上观察会场风云。通常情况下,联大会场都比较松散,座席上交头接耳,人员进进出出,发言空洞老套居多,缺乏吸引力。
  可是这回,随着电视镜头,人们发现,当胡锦涛发表讲话时,会场宁静,各国领导人全神贯注倾听。在胡锦涛讲话结束时,全场立即报以热烈掌声。这种情景是前所未有的。
重视大国外交 不忘第三世界
  自从进入后冷战时期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国冷战对抗结束,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强权政治依然故我,国际安全缺乏保障,军费倍增武器扩散,穷国富国鸿沟扩大,整个世界失衡失序。尽管大战的威胁消除,但世界并不安宁。
  在这种形势下,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安全?是依靠多边外交进行平等协商,还是推行单边主义诉诸武力,将一国的利益凌驾于他国之上,使各国的共同安全服从于一个大国的安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究竟应当加强还是把它撇开,联合国改革应该急于求成还是应谨慎从事?这都是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
  胡锦涛的讲话之所以受到重视和欢迎,正是因为他对世界形势和联合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具体设想和建议。
  他提倡应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主张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强调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的改革不能操之过急,主张各国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这些主张,无疑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胡锦涛在这个世界讲坛上宣告“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他还提出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具体措施:为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今后两年内免除重债穷国的债务,三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医药援助,以及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三万名人才。
  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从来还没有一个大国提出过这样具体的一揽子援助计划。虽然七国集团曾经宣布过免除最穷国的债务,但在联合国要求发达国家拨出GDP的7%用来援助穷国的计划目标中,美国外援现在只占GNP的0.16%, 在22个发达国家中倒数第二,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居于倒数第三。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自己还有很多人没有脱贫,何必如此阔绰地援助他国。但胡锦涛的这一大手笔反映了中国国力的日益壮大,拥有更大的外援能力,表明即使北京已把大国外交置于全球外交的首位,仍然关心着第三世界,愿意向伸出援助之手。
腹有良谋 刚柔并济
  胡锦涛是31年来出席联大会议的第四位中国领导人。从这三个十年的回顾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和未来的愿景。1974年邓小平到纽约参加特别联大,那时中国还处于十年动乱之中,经济正滑向崩溃的边缘。1985年赵紫阳总理第一次登上联合国讲坛,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1995年江泽民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中国已经摆脱天安门事件的阴影,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轨道。而当胡锦涛这次参加首脑会议,中国已经以令人瞩目的姿态阔步于世界舞台。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以经济快速增长走过了发达国家需要几代人努力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到前七位。中国对外贸易从几十亿美元逆差变为几千亿美元的顺差,中国掌握着数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上海以十多年打造出了美国用上百年时间成型的曼哈顿。过去不被人重视的中国,现在成了几乎人人都要关注的国家。
  胡锦涛以国家元首身份进入大国外交和国际舞台不过二三年时间。如果说他在初期还多少显得有点不大自在,那么,现在可以说,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神态风格,他已经展现出雍容大度、挥洒自如和信心十足的大国领导人形象了。
  胡锦涛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的继承者。他的沉稳来自几十年从基层到中央的历练;他的思想来自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自信来自于正在快速成长的国力。
  从近年来中国内政外交、两岸关系与香港局势动向来看,胡锦涛思想缜密,眼界开阔,作风严谨,善于把握时机。在国际交往中,他不会引亢高歌,也不会拍案而起,但肯定是一个腹有良谋,刚柔并济,敢于进取,令人刮目相看的政治家。
  如果胡锦涛能够集毛泽东的胆略和气概、周恩来的智谋和圆融、邓小平的果断和魄力于一身,在国内真正做到勤政爱民,肃贪清腐,革新吏治,巩固民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则故国神州必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作者:陈有为是旅美政论家、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中美联合军演为期遥远 编队演练只是象征
9月是今年中美军事关系的一个亮点。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法伦在北京公布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于10月访华的消息后,又去上海、广州等地转了一圈。法伦前脚刚走,一艘美国“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就跟着驶进了中国的军港。对此,中美双方都说,两国的军 事关系正在稳步提升。
这一切,发生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首次联合军事演习结束后不久。那么,中美两国有没有可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呢?如果有,会在何时?
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赶赴青岛,在“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上,采访了一批访华的美国第七舰队官兵。
中美战舰进行编队演练
此次访问青岛的是美军第七舰队声名赫赫的“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科蒂斯·威尔伯”号(以下简称“威尔伯”号)。9月13日,它缓缓驶入青岛港。
这是美国“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首次进入中国军港。
此型战舰一度成为中美外交中的话题——台湾当局试图斥巨资购买,大陆则警告美国不要出售。因此,站在8号码头的记者们对这艘初来乍到的“宙斯盾”兴趣颇大,不断按下相机快门。而前来迎接美舰的北海舰队官兵却一脸平静。“这已经是我们第八次接待美舰了。”一位负责接待工作的军官说。在中美高层还在为建立互信而努力的时候,两军基层互访已成平常事。
9时10分,“威尔伯”号靠岸,北海舰队的军乐团奏响了迎宾曲。“威尔伯”号上的美国官兵则挥手向岸上的中国同行致意。从码头上看,“威尔伯”号一身冷灰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军舰是白色,外观上要比它漂亮。”一位中方军官介绍说。
接下来,中国记者被允许登上“威尔伯”号参观采访,中美官兵则进行篮球、拔河比赛等最平常不过的联谊活动。
16日,“威尔伯”号完成中国之旅的使命,起锚返航。美舰离港时,中方陪访舰113舰一路送行至中国领海线12哩之外。按照事先的协商,两舰进行了40分钟的编队运动和1个小时的编队通信演练。去年美军另一艘驱逐舰来访,中方112舰在送行时,双方也进行过类似演练。
美国绕开中国在周边搞军演
在9月13日上午的欢迎仪式上,有记者问“威尔伯”号舰长约翰·劳尔:“中美有没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可能?”劳尔未给确切答案:“水手之间的交流能建立起互相理解、互信,中美两军今后将实现更高层的交流。”
劳尔的回避事出有因。美国在中国周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已成家常便饭。仅仅8月份,美军就接连在东亚地区举行了4场大规模联合军演——7日至13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海空——2005”大规模军演。 
8月15日至19日,新加坡举行“纵深军刀”海上拦截联合演习,美军前往参加;16日至22日,美军与菲律宾军队在南中国海举行“海上准备与训练合作”联合演习;从8月22日至9月初,美军与韩国军队举行年度“乙支焦点透镜”演习。所有这些演习的地点,距离中国都不远。
在中国周边国家中,日本、韩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均与美国举行过联合军演;就连军事小国蒙古,也于今年4月17日与美国的军人在首都乌兰巴托以西65公里处,举行了代号为“可汗探索”的联合军事演习;在中亚,美国更是屯驻军队,开辟军事基地。
很显然,在举行联合军演问题上,美有意绕开了中国。
走队形与联合演习不能相提并论
在谈到“威尔伯”与中方113舰进行编队演练时,113舰的一位上尉告诉记者,2000年他们出访美国和加拿大,“也和他们进行过类似的演练。后来环球航行,又再次进行了演练”。他介绍说,中方军舰在公海上经常会遇到其他国家的军舰,为避免相撞,双方经常进行这样的编队演练。但这位上尉认为,和中俄军演相比,中美军舰之间的训练还只是一种符号,仅仅象征着两军的交流没有中断。北海舰队的另一位军官说:“这种走队形和通信联系是最基本的练习,与联合演习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虽然中美两军的交流在逐渐升温,但和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两军交流的“蜜月期”相比,两军的开放程度和密切程度还远远不够。
1989年以前,中美两军各个军种、各级军事代表团的互访络绎不绝,军方学者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就连双方的军乐团也进行了互访。在一些敏感领域,美方也主动提出与中国合作。美军甚至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售了当时美国非常先进的“黑鹰”武装直升机,帮助中国空军改进和升级歼—8战斗机。此外,美国还允许中国军事人员赴美培训。其间,美国军舰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访问中国。1988年,美国的国防部长、空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太平洋总部司令等军界重量级人物相继访华。
1989年之后,直到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中美两军交流降至冰点,近几年才逐渐有军舰互访。但两军开放程度和透明度已大不如前。在此次采访过程中,北海舰队的一位军官告诉记者:“这次只有高级军官才能去参观他们的指挥室,还有很多重要区域他们都没有开放。”“威尔伯”号去年10月曾被派往朝鲜附近的日本海域执勤,美方称此举是为了侦察朝鲜研发导弹的情况。对此,北海舰队某军官说:“他们不是针对我们的吗?长期来看,他们也是针对我们的。”
B-2轰炸机停靠关岛
今年1月11日,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中美军事交流的现状。他说,中国军方观察员于1998年参观了美军在阿拉斯加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随后,双方开始在一些军事演习中互派观察员。“但中美两国目前距离开展联合军事演习还为期遥远。”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方面关于“中美举行联合军演”问题最权威的答案。但是,拉姆斯菲尔德也不知道为期多遥远。
链接:美国“中国通”:中国军队没有野心
“解放军没有与美国对等的军事实力。”美国退役海军少将、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任职的麦利凯为中美军事对比定下这样的基调:“美国拥有导弹防御体系,但中国没有。中国只能依靠尽量增加其导弹数量,相对提高实力。”
这一点得到了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前驻华大使馆公使傅立民的认同:“美国对中国的军力增长总是响起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却没有给中国思想家为其自身国防利益辩护的机会。以低造价军事力量为主的中国,相较于拥有高科技武器的美国,缺乏对外扩张军事影响力的实力。因此,我不假定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是怀有野心的。”
以中国的军事预算为例,傅立民解释说:“中国250亿美元的军费相对于美国的4000多亿是小巫见大巫。将之放入更大的环境中来看: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英、法、德、意等国在世界上并无主要敌国,但是其军费开支是中国的两倍;俄、印、日、韩是中国的邻国,国防花费也是中国的两倍,更不要提中国的人口10倍于它们。”
“中国军方发展武力,均是以台湾为目标。”麦利凯说,“中国军方曾明确表示,他们已得到足够的资金和俄罗斯的援助,为武力解放台湾做准备。除了升级各种海、空装备之外,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包括发展其信息操作网络,旨在侦察、屏蔽美国的进攻。但是中国要综合利用所有这些手段对付美国,还言之尚早。”
“美国如果真的有一天从中国手里赢得了台湾,那也就意味着它的失败。”从战略眼光出发,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认为:“美国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台海战争。由于要下的赌注太高,以至于美国根本不愿打仗。”
(来源:青年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