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史海钩沉:1956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求救始末
★俄将军揭秘:原苏联如何精心准备对美实施核反击
★布什访华的“变与不变”
★美日五招窃取台海情报及相互进行情报渗透


★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计划投入1040亿美元,4名宇航员月球呆7天
  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几天来,国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美国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但多半是猜测与推论。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北京时间9月20日),世人瞩目的美国新一轮登月计划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传说中其上千亿美元的高额研发预算也首次得以证实。在美国宇航局(NASA)华盛顿特区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宇航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亲自披挂上阵,逐条解密总投资1040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2018年再次登月计划。
  ★登月载人工具: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
  2018年的美国再度登月计划到底是啥样?宇航局长格里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是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注:美国的60年代的登月计划)!
  确实,此次计划无论从项目本身还是从载人登月运载工具来说,都是“大了一号”的“阿波罗”。
  先以载人登月运载工具为例,即将研发出来并派上用场的“宇航员飞行舱”外形就跟“阿波罗”飞船一样是圆锥体,可个头却要大一号—不仅体型比“阿波罗”飞船大出半圈,从“阿波罗”的3.9米底径增加到“宇航员飞行舱”5.5米,而且体重也增加了一半以上,达到25吨。格里芬局长笑着比喻说,新的载人登月运载具看起来就像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从一个“普通的小弟弟”长成“格外强壮的超级勇士”。
  除了个头大外,“宇航员飞行舱”的实际载人数目也增加了一倍,最多可以搭6名登月宇航员,而“阿波罗”飞船当时最多只能搭3人。
  不过,在2018年第一次登月的时候,“宇航员飞行舱”将只搭载4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主要从事前期考察工作,没有必要齐装满员。
  ★登月火箭:35层楼高能载125吨
  长大一号的载人登月运输工具当然要由大一号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推进。那么,新的火箭将大到什么程度呢?格里芬透露说,新火箭的高度将有35层楼高!
  据法新社和《新科学家》报道,美国宇航局眼下正在设计这种全新的超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其计划的运载力将高达125吨,其中“宇航员飞行舱”将置于火箭顶端,且装有逃逸系统,使宇航员尽量远离喷火的火箭发动机,避免燃料箱隔热材料脱落产生的风险。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美国现在所有的航天飞机以及火箭将于2010年**。因此,美国宇航局希望新一代火箭将于2011年前研发成熟,2012年首飞,开始为登月练兵。
  ★登月过程揭密:分五步登上月球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构想,2018年的登月行动将分五步走:
  据美联社和《新科学家》报道,整个登月飞行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的飞行器联合构成,分次发射进入太空。
  第一步,登月宇航员乘坐的新型“宇航员飞行舱”由多级大推力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后,与预先发射并进入环绕地球轨道的“地球出发站”和“登月舱”两个飞行系统对接,组成稳定的飞行器联合体系统。
  第二步,火箭推送联合体系统飞向月球轨道。
  第三步,登月舱与“宇航员飞行舱”脱离,宇航员乘坐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留着自动操纵的“宇航员飞行舱”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第四步,就是最核心的一步,3名宇航员在月球上考察,1名在登月舱内坐镇。
  第五步,火箭点火推动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与在轨道上的“宇航员飞行舱”对接,然后在隔热装置的保护下穿越地球大气,并最终凭借降落伞在地球陆地上而非海洋上着陆。
  ★登月地点:什么地方都可以
  和“阿波罗”登月不同的是,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的登月地点将不再局限于月球赤道地区,而是月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据《新科学家》介绍,美国宇航局目前还没有选好确切的登月地址,但是新型航天器有能力在月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着陆。为此,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计划所用的月球着陆器的设计理念上加入了一些改进。新型的登月舱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个有四条腿、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着陆装置,上部则是宇航员完成登月使命后搭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登月展望:建立宇航员常驻基地
  按照计划,美国宇航局将在2018年打开重新登月的大门后,以每年至少两次的频率继续登月。
  对此,美国宇航局表示,在最初阶段,他们的宇航员可以通过一次次登月逐渐延长在月球上驻足的时间,最终使每组宇航员可以在其上停留半年,像国际空间站的操作模式一样,每组“居民”居住半年,负责那里的日常操作和相关使命。美国宇航局希望借此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由宇航员生活设施、发电站和通信站等部分组成的宇航员常驻月球基地。
  除此之外,美国宇航局登月此举也是为了日后火星登陆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据悉,美宇航局估计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初步的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他硬件设备送上轨道,继而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不过,美国宇航局想完成如此庞大的太空人物还将面临一个很大难题,就是资金。重新登月计划预计将耗资1040亿美元,这对于因伊战和重建新奥尔良而投入了大量经费的美国来说,无疑困难重重。尽管格里芬表示,重新登月计划不需要美国政府加钱,但是美国国会已经传出大量批评声音。所以,这一计划最终能否被国会通过如今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乘员探索飞行器”将在近地轨道上与登月舱对接
  三、第一批宇航员将在月球上考察一星期
  四、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将借助新型气囊 作用在陆地着陆
  新闻对比一:“宇航员飞行舱” VS 航天飞机
  ★“宇航员飞行舱”
  形状:像“阿波罗”飞船一样的圆锥体
  大小:底径5.5米
  重量:约25吨
  载人数目:6人
  附着位置:火箭顶端
  搭载情况:人货分载
  安全系数:高,是航天飞机的10倍
  ★航天飞机
  形状:与大型喷气客机相仿
  大小:高约17米、翼展约23米
  重量:约68吨
  载人数目:3到7人
  附着位置:火箭旁边
  搭载情况:人货混载
  安全系数:一般
  新闻对比二:“阿波罗”登月计划 VS 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1969年到1972年底
  项目筹备时间:8年
  项目资金:250亿美元
  载人航天器:“阿波罗”飞船指令舱
  运载火箭:“阿波罗”17号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3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赤道
  月球驻足时间:3天
  登月主要任务:取回月球表面钛铁矿等样本
  ★2018重新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最早在2018年到2020年间开始
  项目筹备时间:13年
  项目资金:1040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这项投资只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55%)
  载人航天器:“宇航员登陆舱”
  运载火箭:35层楼高的新型超级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4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表面任一地点
  月球驻足时间:7天
  登月主要任务:为建立月球常驻基地做准备
  新闻分析:美国为啥急着再登月?
  美国宇航局在9月19日再次透露重新登月计划的内幕,似乎在告诉世人,我们不久又再登月了。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太空探索的推进,登月并非遥不可及,更别说对已经有了登月经验的美国。但是为何同是登月项目或计划,美国却显得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着急,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太空竞赛中想当第一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使地球上的人类开始考虑将触角伸到地球以外的太空。美国积极研发各种航天器和相关附件,又要登月,又要登火星;俄罗斯毫不示弱,先进的飞船系列承担下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主要任务;欧洲宇航局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俄罗斯与美国的太空探索与建设项目,试图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太空竞赛中分一杯羹。而一些亚洲国家的加入,更是使这场太空竞赛空前激烈:日本在建太空实验室,准备搭乘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还屡屡宣布其壮志凌云的月球基地计划;印度的月球轨道卫星围着月球转了,还打算在2008年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而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启动了登月计划,并确定好了月球路线,准备在三年内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加上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美国着急了,隔断时间就开始宣布自己的重新登月计划,似乎有先声夺人之势。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与军事上确实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做惯了第一的美国当然不希望看见别的国家赶超自己,特别是在太空——这个彰显国力的领域里。为了取得太空竞赛第一,美国抢在各国之前采取一些列太空行动争取超越他国,包括向火星、土卫六、“坦普尔一号”彗星等发送探测器,还包括重新登月——这个大手笔的登月计划。
  虽然美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实现了登月,但是距离现在已经30多年,世人对美国的辉煌登月史似乎已经有些淡忘,关注的只是今天的结果,所以这就需要美国再次登月,以证明自己太空大国的实力。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再次登月是势在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
  ★太空殖民中想抢第一
  除了登月,美国还想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宇航员常驻基地。这一目标已经超出了太空竞赛中领跑的意义,而是上升到了太空殖民中当老大的野心。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很多技术和学科在经过将近一千年缓慢行进而近乎停滞的进展后,突然有了跳跃式的增进,包含和太空探索密切相关的技术,如:可以独立完成高难度修复的机器人、配备人工肌肉和聚合物电子产品的太空衣,以及为支持生命和化学处理所制造的人工器官等等。这些高科技产品为太空殖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部件,使得大型载人飞船可以在太空中直接自动建成,而且还可以在长程旅途中获得充足水源。
  技术的进步使得地外太空建基地成了可能;而地外资源的丰硕则成为各国争相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力。在地球能源日趋枯竭的今天,丰富的地外资源成为大国窥视的对象,特别是月球,这颗既离地球近、能源又丰富的星球,最适合地球上的国家上去建个基地。美国自然不能放弃这大好机会,可以借建基地,名正言顺地成为月球上的殖民者。毕竟月球上含有大量钛铁矿,这些矿藏不仅可作为将来月球基地钛、铁等金属的主要来源和火箭燃料等能源,还可以用于生产地球生命必需的氧和水,从中获得大量的液氧。
  天时人和,就缺地利。而美国天文学家4月初又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处永远处在日照之下的地区,不但气候相对稳定,而且距离冰冻水源地较近,被科学家称为是人类殖民的最佳落脚处!这算是补上了地利的缺憾。三者已然完备,美国还能守着猎场不狩猎?所以,美国展开了最迅速的行动,直奔月球!
(天籁/徐冰川) 天石/天籁
★史海钩沉:1956年赫鲁晓夫向中国求救始末
  人民政协报(2005-09-20):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
  赫鲁晓夫当时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非常需要在兄弟党内有影响的中共伸出手拉他一把。于是,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火速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磋商。中共随即组成以刘少奇为团长,邓小平、王稼祥等人参加的代表团赴莫斯科。
  中共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刚下飞机,赫鲁晓夫便把刘少奇拉到自己的车上,滔滔不绝地向刘少奇介绍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刘少奇等人到了寓所,没等洗漱,赫鲁晓夫便又拉着刘少奇他们说起来。
  刘少奇坦率地指出:“波匈事件同苏联的大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你们对兄弟党指手画脚,硬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听从就施加压力,横加干涉,使人家感到主权受到损害。在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之间,必须承认独立平等的原则。”
  一向听不进兄弟党意见的赫鲁晓夫此时洗耳恭听,一言不发。最后,刘少奇提出在他们的政治局会议上讲话,赫鲁晓夫也满口答应。
  第二天,刘少奇就苏共“老子党”问题在苏共政治局会议上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不良作风。刘少奇的讲话有理有据,入情入理,苏共领导人听了低头不语。
  1956年10月30日,苏联政府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的基础的宣言》,承认犯了大国主义的错误,表示今后将采取措施予以克服。
  1956年12月31日,在克里姆林宫按照惯例举行的新年宴会上,赫鲁晓夫在致祝酒辞时,对斯大林的评价也明显发生了变化。在谈到匈牙利事件时,他显得异常激动和气愤,说:“现在有些人想逼我们后撤,不,我们决不后撤!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界只能向前推进,决不后撤!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是完全不可能得逞的。”
  这一时期的波匈事件还在发展,赫鲁晓夫终于发现他的话不灵了,于是不得不再次请求中国帮助他收拾残局。毛泽东为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便让正在国外访问的周恩来中断访问,返回北京,准备赴苏。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苏联领导人是被物质利益迷了眼,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
  1957年1月7日,周恩来肩负重任前往莫斯科。赫鲁晓夫以最高规格请周恩来下榻于克里姆林宫沙皇居住过的宫殿内。
  赫鲁晓夫和周恩来在会谈中,除了就国际形势交换意见外,主要谈论对斯大林的评价及苏联同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周恩来深知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子很不好过。他不愿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削弱,郑重指出:“斯大林犯了许多错误,但是,他并不总是犯错误。斯大林一生为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尝到自己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苦果,他随声附和说:“斯大林虽然犯了错误,但他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赫鲁晓夫为了让周恩来劝说匈牙利紧跟苏联,于1月18日把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领袖卡达尔请到莫斯科。
  随后,周恩来访问了波兰和匈牙利。周恩来回到莫斯科后,向苏联领导人通报了访问波、匈的情况。根据毛泽东“狠狠教训他们一顿”的指示,在谈到兄弟党和兄弟国家的关系问题时,周恩来诚恳地说:“维护兄弟党的团结、兄弟国家的关系,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各国、各党内部的事应由他们自己处理。有意见可以商量,不能搞外部压力,干涉兄弟国家内政。赫鲁晓夫同志在波兰问题上,处理得不太好。我们认为波兰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波兰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我们不赞成派苏联军队进驻波兰。”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顿时涨红了脸,说:“周恩来对我们的批评教训,我们不能接受!”
  周恩来心平气和地给以忠告:“赫鲁晓夫同志,任何强加于人的东西都是行不通的。波匈事件是沉痛的教训,其主要原因就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激起的。”
  赫鲁晓夫这个鲁莽汉终于“炸了”。他腾地站了起来,粗鲁地指责一些东欧兄弟国家领导人,说他们是要了苏联的金子,还要骂苏联,同西方勾勾搭搭。
  发怒的赫鲁晓夫瞪大眼睛,把话题一转,影射中国也有大国沙文主义:“据说在越南、老挝有很多中国人?”
  周恩来微笑道:“不少。但我们强调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五项原则加上一条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对各兄弟党、兄弟国家是平等的,没有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赫鲁晓夫听到这里,一时语塞。
  周恩来见赫鲁晓夫如此不通情理,非常生气,但从大局出发,仍耐着性子好言相劝。赫鲁晓夫却大声道:“你不了解东欧的情况……总而言之,我们不接受你的批评!”
  谈话结束后,周恩来让王稼祥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说:“我们就是劝劝他们嘛。把我们的想法讲给他们,听不进去就算了,不要再谈了。”
  此后,中苏之间很快发生了关于《莫斯科宣言》的分歧,以及成立联合潜艇舰队和长波电台等一系列的不一致,赫鲁晓夫感到中共离他的想法越来越远了,对这一点他很难忍受。
  195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典,赫鲁晓夫几经考虑还是参加了。
  在天安门城楼休息时,赫鲁晓夫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在中苏友好时期,苏联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安全与世界和平,答应帮助中国建立核工业,并于1957年10月同中国签订了有关协定。
  毛泽东似乎已经想过了这个问题,他从容答道:“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
  赫鲁晓夫见没有把毛泽东吓住,一时不知所措,只听毛泽东的话字字有千斤重:“我们需要是需要,你们撤回去也没有什么大关系。如果技术上能帮助一下更好,能不能帮助,那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
  赫鲁晓夫悻悻回国了。苏联政府后来单方撕毁了这项协定。
  赫鲁晓夫迫使中国更快地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进人科研攻关阶段。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中国人民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后来,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固然是一句讽刺的话,但是,赫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制造困难,的确激发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
★俄将军揭秘:原苏联如何精心准备对美实施核反击
参编2005-09-21:上个世纪50年代,莫斯科曾精心准备对美国实施核反击。当时的远程航空兵司令、退役上将瓦西里·列舍特尼科夫回顾了这段历史。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16日刊登了弗拉基米尔·丘普林对列舍特尼科夫的访谈《莫斯科如何演练对美国的核打击》。全文如下:
斯大林下令复制B—29
早在1949年8月29日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前,苏联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原子弹投送到潜在敌国——也就是美国———的境内?当时苏联无论在核领域还是在飞机制造领域都远不及美国,美国的B—29战略轰炸机可将核弹运载到苏联工业区的上空。
因此,研制能从苏联境内飞到美国(哪怕只是单程)的战略轰炸机便成了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1947年,图—4远程轰炸机开始部署军队,其最大航程可达5500公里,从科拉半岛或阿纳德尔出发,可直袭美国的一系列军事战略重地和行政中心。当时我军共部署了850架这样的轰炸机。列舍特尼科夫回忆道:“当时我们的军事学说不允许我们首先发动核战争。但美国人自然知道,如果他们对我们发动核战争,我们将以牙还牙……”
图—4轰炸机的研制还有一个故事。1945年初,三架被日军击中的美军B—29战略轰炸机降落在苏联远东一个机场。我们的专业人员检视过这几架飞机后认为:这种轰炸机足足比苏式轰炸机先进一代。斯大林下令,让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复制B—29,要采用同样的技术和设备。这一任务耗时一年半终于完成。我们也因此学会了制造火炮遥控传感器、雷达瞄准具和导航装置等设备。
不过,“苏美合作生产”的首架飞机也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它满载燃油最多只能飞行5500公里,任务完成后飞行员怎么办呢?向敌人投降?还是效仿日本的神风突击队员,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图—4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开始学习空中加油技术。但这一技术难度极大,只有几个机组能掌握。可行的自救手段之一是投弹之后在合适地区跳伞自行逃生。图—4轰炸机机组共有11名成员,从轰炸机的机舱没法跳伞,机组成员只能从最前面的驾驶舱往下跳。为确保他人安全跳伞,机长必须始终让轰炸机保持平稳。远程航空兵在演习和训练中多次演练这些科目。此外,他们还练习过在北极冰盖上驾机着陆。
飞行员进行超远程拉练
据说曾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国飞行员后来疯了:他没想到自己的举动造成那么多平民的死亡。我们的飞行员可不需要向心理医生求助。他们通过参加政治思想学习和各类文体活动,早已具备“昂扬的战斗精神和优秀的政治素质”。文体活动室的墙上通常挂着一些宣传画,上面是全副武装、一脸白痴相的美国大兵。列舍特尼科夫后来访问美国军事基地时也看到了类似的宣传画,只不过画上长着一副傻瓜相的是苏联军人———双方的宣传手法一个样,都是那么肤浅粗陋。
当然,部队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进行紧张的作战训练。训练中会选择一些非常复杂的航线,沿途一般都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比对航向的村庄、河流或是雷达站。一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甚至因拒绝飞此类航线而终断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50年代末,部队开始部署新式的图—95战略轰炸机。美军的同类机型B—52加满油后可飞行14000公里,而时任航空兵师师长的列舍特尼科夫驾驶图—95创下了飞行17150公里的世界记录,飞行时间是21小时15分钟!
航空兵充分利用这种新型轰炸机的优越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超远程拉练。他们从基辅附近的某军用机场出发,前往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和葡萄牙的马德拉岛,阻截敌方的航空母舰。敌方航母也有多架敌机起飞,跟踪监视我军的轰炸机。他们之所以没有打掉我们,是因为我们在公海上空飞行,这是符合国际法的。
杜达耶夫也是其中一员
后成为车臣首任总统的杜达耶夫也是苏联远程航空兵的一员。90年代初,他曾担任第326战略轰炸机师的指挥官。有人评价:“杜达耶夫指挥过一个战略轰炸机师,这样的重任是不会托付给一个孬种的!”
美国飞行员在空中遇到我们的超音速轰炸机时一般都相当友好。他们通常会微笑着向你招手致意。摄像机会记录下这一画面。可如果我们的飞行员同样报之以微笑,莫斯科的上司看到录像后,便会将这种亲昵的举动定性为“丧失警惕性,对我们的阶级敌人———世界帝国主义不够仇恨”。这样的飞行员会被送回文体活动室补课,整天与宣传画上张牙舞爪、丑陋不堪的美国大兵四目相对。不过,美军黑人飞行员不知何故总是对我们气势汹汹,常摆出一副凶相,似乎是说,马上就灭了你。我们也不示弱,还之以“颜色”,同时掉转炮口,对准敌机…… 幸运的是,“冷战”终于结束,两国人民进入友好相处的新时期。不过列舍特尼科夫至今仍然认为,美国之所以没有发动核战争,恰恰是因为苏联的图—4轰炸机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能力对美国本土实施核报复。
★布什访华的“变与不变”
  今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参加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后,将接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访问中国。此次距他2002年2月正式访华已有3年之久。3年来,世界形势变了,中美关系也在悄然改变,布什的第二次中国之旅同前次相比,又有什么变与不变呢?
  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国依然防备中国
  2000年布什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后踌躇满志。但2001年的“9·11”事件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个总统乃至超级大国的脆弱。布什认识到美国需要世界,其锋芒才稍有收敛。但在中美关系上,布什仍然将“不惜代价协防台湾”和“中国是对手”的说法挂在嘴边。2002年访华,布什的态度有所转变,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已经踏上崛起的道路,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和平、繁荣的中国。
  自布什上次访华以来,世界形势以及中国的发展都有了很大变化,美国的内外政策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作了相应的调整,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此次美国遭受飓风袭击,中国慷慨解囊,我们更有理由期待布什访华会有更好的气氛,取得更多的成果。
  不过,美国政界和军界对中国崛起抱有戒心在这些年并没有变化。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不遗余力,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2004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也称,“中国近年有计划地扩张‘侵略性军备’,军队正在发展新武器”。而在美参议院举行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听证会上,国防部官员宣称,中国正大力发展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以及用于军事侦察和空间作战的航天技术,准备在各领域与美国抗衡。
  经贸议题取代反恐台海仍将提上议程
  布什2002年访华的主要议题是反恐。而此次访问是在伊拉克组成新政府、中东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反恐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进行的,反恐应该不是美方关注的焦点。从议题上来看,此次访问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经贸问题成为重点。中美纺织品争端一直是双方政府和民众的心头大患,中欧于8月底达成贸易配额后,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势必更加迫切。在刚刚闭幕的联合国首脑峰会上,胡锦涛会晤布什时称“不谋求对美贸易巨额顺差”。布什一脸笑容地说:“对此表示期待。”这一细节似乎预示了布什访华时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
  台湾问题仍会被提出。一个中国政策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不仅仅是布什,与中国建交后的历届美国总统都对此认识明确。2002年访华时,布什总统表示,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不会改变。但是对台湾问题的表态就相对模糊,只是表示“希望和平解决”。其实,只要台湾没有与大陆统一,台湾问题就永远是“两国间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是美国防范中国的一张牌。美国不会轻易承诺。预计今年访华,双方依然会在此问题上有一番博弈。然而,随着陈水扁的台独行径愈加露骨,想保持台海稳定的布什政府对台湾当局的容忍程度与2002年访华时又有不同,中美两国达成默契的可能性比3年前要大。
  时机同为美遭重创后布什重视中美关系
  2002年访华,布什特地选择了尼克松1972年访华、开创“破冰之旅”的日子——2月21日,作为他访华的起点。同时,这也是在美国遭受“9·11”重创之后的一次重要访问。许多分析家评论说,布什决心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另外,他在2001年10月刚访问过上海,2002年2月又到访中国。美国在任总统在半年之内连续两次访问一个国家在美国外交史上是少见的,显示了布什个人对中国的重视。
  此次在韩国釜山APEC之后访问,也是在美国受到沉重打击时刻的出访,意义应该与当年“9·11”之后的访问有类似之处。
  具体安排尚不可知行程值得期待
  有关这次访问的行程,双方还在紧锣密鼓的商定中。外交部表示,至今还没有最后确定。2002年,江泽民夫妇在中南海宴请布什夫妇,宾主欢颜;中国也安排布什到清华大学演讲,直面中国媒体。不知道这次布什总统的中国之行会不会安排一些细节和花絮,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添上一抹色彩。(张乐)
★美日五招窃取台海情报及相互进行情报渗透
目前,美日两国已经针对中国大陆组建包括海、空、天、电和人力情报在内,由多种情报搜集手段组成的综合侦查网络,具备了对台海地区进行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标不间断监视的实力。
  第一,行动诡秘的海上侦察。
美太总部海军司令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几十艘海洋侦察船。这些侦察船性能先进,分工明确,能够查明目标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获取对方的无线电通信、导弹发射和飞机起飞、舰艇出港等重要的军事情报。因而,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海上情报吸尘器”。同时,美军在冷战时期构建的由海底固定声纳系统组成“亚太反潜链”也可供使用。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在津轻海峡、对马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部署有沿岸、水下和水上监视部队和监视船,用来监视过往的大型船只。
  第二,应用广泛的航空侦察。
目前,美太总部空军司令部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6种类型的侦察机。日本空中自卫队也拥有P-3C反潜巡逻机、MH-53海上预警侦察直升机、E-767远程预警机等空中侦察力量。E-767远程预警机活动半径可达1850公里,机载雷达对高空目标的侦测距离为780公里,对低空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400公里,能将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置于其监控范围内。
  第三,覆盖面大的空间侦察。
目前,美国至少有50余颗各类卫星在空中担负直接或间接的侦察任务。据悉,在通常情况下,平均每6个小时就有1颗美国侦察卫星从中国大陆及沿海上空飞越,可为美国军政领导人提供相关动态情报。日本也于2003年发射了两颗光学和雷达间谍卫星,并准备在2006年再发射两颗,与现有的两颗间谍卫星组队,形成完整的空间情报搜集系统。
  第四,无孔不入的无线电侦察。
无线电侦察又叫信号侦察,被称为除了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侦察空间”。目前,美军已在日本和韩国设立了十几座监听站,并利用与中国临近的中亚国家、蒙古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和驻军的机会,设立直接针对中国的雷达测控和电子监控站点。日本因距中国较近,更是成为美国搜集中国无线电通信情报的重要基地。目前,日本在岛根县、福冈县等地设有6处通信站,主要用于通信情报截收和雷达监视。
  第五,传统的人力侦察,即指传统意义上的间谍活动。
美日两国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派间谍利用各种身份进入中国境内,搜集有关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2002年10月,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一名武官在中国浙江宁波擅闯军事禁区,窃取我国军事情报。
美日争夺台海情报
美日台3个“铁哥儿们”突生龃龉——日本谍报网打入台“国防部”,窃取了一批美国提供给台湾的机密情报。五角大楼“极为惊讶”,要求台湾予以严查;台湾当局为了给美国一个说法,暗中展开紧急调查;日本方面既无法否认,也不能承认,只好静等事态发展。
  台当局官员形容说,这起间谍案使“台湾国防门户洞开”。台湾《中国时报》则说,这一间谍案不仅案情罕见,还使美日台之间微妙的间谍攻防战曝了光。军事专家指出,发生在美日台之间的情报战,其实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日谍报网打进台“国防部
  《中国时报》、东森新闻等于8月31日、9月1日相继报道称,台湾“调查局”在调查一起间谍案时非常意外地发现,一批原先放在“国防部”、美国交给台湾的卫星影像情报资料,此时却已“跑到”日本防卫厅一名高级官员的手里。
  “调查局”透露,台湾“国防部电讯发展室”退役中校黄耀中协同另一嫌犯苏东宏,以9万美元的价钱,将一批美台卫星影像交换合作计划等“极机密”资料卖给日本防卫厅人员。这两名被日本收买的“线人”分工明确:黄耀中负责搞情报资料,苏东宏则专门与日本谍报人员进行联系并完成交易。那么,黄耀中的情报又是谁提供的呢?调查人员证实,此人便是已被判处终身监禁的台湾“国防部电讯室”前少校、特种电讯官庄柏欣。庄柏欣出卖的包括“电讯室”汇总的全台谍报系统的情报,以及台湾同美国交换的机密情报,总数多达数十件。“调查局”官员称,虽然大部分情报已被及时截获,但仍有一部分泄露。
  台湾媒体报道说,美方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一再向台当局表示“关切”。据办案人员透露,美方急欲了解哪些机密情报外泄、涉及范围多大等,以便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因此,美方最近频频追问台方,要求台湾军方和“国安”单位调查清楚。
  办案人员还发现,黄耀中和苏东宏泄露给日本的情报资料,可以使日本测算出美国间谍卫星的运行轨道和高度,以及美方卫星侦测台湾海峡、日本海域的时间。日本将可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适时“掩蔽其机密设施和行动”。
  美日台相互进行情报渗透
  实际上,美日台三方在进行“情报合作”的同时,一直在互相进行情报渗透。
  美国从未放松对台湾的监视。随着陈水扁加快“台独”步伐,美国越来越担心台湾会把美国拖进战火。去年台湾举行“总统”选举前,美国间谍船数次进入台湾附近海域,监视台军的动向。每当台军举行演习或调动部队期间,美军侦察机就会频频造访;美国间谍卫星也调整角度,对岛内情况实施太空侦察。美国谍报网还大举向台当局最高层渗透。20世纪70年代,台湾秘密制造原子弹的“天马”计划,就是被中情局在台湾发展的间谍泄露出去的。结果,台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停止了原子弹研制计划。
  台湾则对美国“还以颜色”。为摸清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意图,并更有效地影响美国的对台政策,台当局每年投入数千万美元,让“国安局”在美国的间谍通过一些顾问公司、基金会,游说和收买美国政要。
  早在2000年9月,美国政府出台的一份秘密备忘录称,台湾间谍企图获取美国的武器技术、台海政策以及经济情报,“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备忘录要求美国对台采取反制措施,并向台湾发出警告。但台湾谍报网并未减少活动,甚至还将触角伸到了美国国务院。2003年9月,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帮办唐纳德·凯泽秘密赴台活动,将美国政府的机密文件交给台湾情报人员。直到2004年,凯泽的间谍活动才露出马脚,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
  台当局在日本的谍报网也高速运转着。今年4月,日本媒体披露,防卫厅的一名高官因“手头紧”而将日本潜艇绝密情报高价出售给台湾。更骇人听闻的是2002年曝光的“明德项目”计划。该计划在李登辉时代设立,通过“国安局”的秘密账户为台湾驻美日间谍提供费用,专门用于拉拢美日政客。“明德项目”计划在日本开展得“有声有色”,包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内,一大批日本高官进了台湾间谍的视野。该计划的“得意之作”是成功游说美日政府,将台海纳入《美日安保条约》的“周边事态”范围内。2004年,台湾在大陆的谍报网被破获后,台当局决定将召回的残部派往日本。据透露,时至今日,这项行动仍在秘密进行之中。
  美日台为何相互渗透
  美日台相互间加紧渗透,深层原因是什么?专家指出,三方各自战略需求的不同,导致了这场“幕后好戏”。
  对美国而言,通过加强对日本和台湾的情报渗透,可更加方便地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美国对台情报系统的任务是,全面掌握台岛内情况,防止被台当局牵着鼻子走。日本近年来在美国的支持下,走上了迈向军事和政治大国的道路。但是,美国希望日本成为一个服从指挥而非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大国”。美国惟有通过情报渗透,充分掌握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变化,才能确保日本按照美国规划的道路前进。
  日本由于靠近台湾,未来台海一旦发生冲突,至少它赖以生存的海上能源航线将受到威胁。因此,日本实际上比美国更关心台海局势,迫切需要了解台湾岛内的一举一动,以及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但美国为了实现对日本的控制,从来不肯与日本分享重要情报。1996年爆发台海危机期间,美国派遣两艘航母前往台湾海峡游弋。而号称“美国最坚定盟友”的日本,竟对此毫不知情。
  对台湾而言,美国和日本是台当局抗衡大陆的主要依靠,它们的对台政策时刻都在牵动台当局的敏感神经。美日决策层在对台问题上的考虑和态度、相关政策出台的内幕和背景等重要情报,都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取,台当局只有通过对美日进行情报渗透,才能掌握实情。
青年参考特约撰稿 左渐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