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条生活小常识(151-160)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387/201310/7565.html
151、果味维C不能让儿童当糖吃、152、早餐吃燕麦有助于记忆、153、鼻子出血时不要抬头154、儿童开灯睡觉患癌率增大、155、打乒乓球可预防儿童近视、156、儿童不可多吃山楂片、157、儿童吃糖多了爱发脾气、158、儿童喜食甜食容易体弱、159、幼儿不宜经常服用止咳糖浆、160、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很重要。
今 日 看 点:2013-12-19 ▲◆★●■☆
十世班禅如何评价胡锦涛在西藏第一次公开讲话?★★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12/201312190445.shtml#.UrJB-vsQKXQ
打造有为政府 李克强“火烧”公务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3260
张成泽“卖国贼”罪名直指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12/18/2872500.html
黄奇帆将任深改办公室主任 张国清接任重庆市长★★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9098
中国外交部礼宾司:与中国历史大事件零距离★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3_12/18/32240062_2.shtml
教育腐败:自主招生成为一些人的寻租空间★★★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fanfu/content-2/detail_2013_12/19/32251084_0.shtml
如何看待對嫦娥登月發出的不同聲音?★★
十世班禅如何评价胡锦涛在西藏第一次公开讲话?★★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12/201312190445.shtml#.UrJB-vsQKXQ
本文系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节目文字实录
2013年12月19日:本周,达赖喇嘛私人代表与中国政府部门的官方接触引来海内外高度关注。路透社综合外电报道称,“无论对内对外,中央与达赖保持沟通对话,都比互不理睬、为藏独激进势力提供弹药为好。”而这次的深圳会面,半官方的中国通讯社也引述“北京权威人士”的话,形容会谈“气氛良好”。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暗示,中断了近20年的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官方公开接触,正在回归原有的管道。
这些天,在距离西藏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一位藏族老人也一直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准确地说,从西藏发生“314”打砸抢事件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个人就是西藏自治区原党委副书记,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热地的人生颇为传奇,幼年时,他是旧西藏的一个小农奴,成年后,他成长为西藏和中国的领导人。
吴小莉:我有幸约访到热地副委员长,访问地点热地副委员长特意选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西藏厅。
吴小莉:最近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就是西藏的中央政府跟达赖喇嘛的代表谈判了,您关注这条消息吗?
▲热地:我是非常关心,非常重视,最近这次来的这个叫甲日洛迪,洛桑坚赞他们来,我也接待过,在拉萨,谈过。
吴小莉:这次谈判代表甲日洛迪,您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到了西藏到了拉萨的时候他对于西藏和拉萨的变化又是怎么看的。
▲热地:他第一次到西藏,看了以后,他就直接讲,这一次来了以后收获不小,这些藏族干部的水平能力,相当好,这是亲口他跟我讲的。他到有些学校去看了,看了以后呢,学校教的这个藏语文水平相当高,比他们那里,达姆萨拉那边藏语文教的质量还好。我当时说过,你们原来听到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你们是根据什么,那是人家讲的,介绍的。
我跟嘉乐顿珠说,嘉乐先生,你年龄比我大,但是在西藏的经历,你没有我长,你是五几年的时候离开西藏,我是一直在土生土长,后来共产党解放我们,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走上革命道路,我们是在建设自己的家乡,努力为西藏人民做工作,可是这一点你没有做到,与我们不可比,太遗憾了。
吴小莉:他怎么回答。
▲热地:他说是的是的,他这么说。
西藏叛乱“历史”
1978年12月3日,邓小平在北京不公开地会见了达赖的私人代表嘉乐顿珠。邓小平说达赖可以回来,但他要做为中国公民,条件只有一个就是爱国。
1981年7月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接见达赖的二哥嘉乐顿珠时,谈到了对达赖的五条方针。再次明确表示,诚心诚意欢迎达赖喇嘛和跟随他的人回来定居。
叛乱发生后,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曾设法给达赖喇嘛三封信。在信中表示体谅达赖喇嘛的处境,关心他的安全。达赖喇嘛随后也先后给谭冠三复信3封。
达赖在信中说:“反动的坏分子们正借口保护我的安全而进行危害我的活动,对此我正设法平息。”“反动集团的违法行为,使我无限忧伤……以保护我的安全为名而制造的严重离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事件,我正尽一切可能设法处理。”然而,传说3月16日他却为是否叛逃打了卦,,“神断”指示说:“快走、今晚”。
吴小莉:其实达赖喇嘛他是有反复的,1954年他上了北京见了毛泽东回来还写了毛主席颂,59年的叛乱当中,武装叛乱当中也写了三封信,说他正在说服这些叛乱分子。
▲热地:他的三封信这些我都看过也知道,究竟还是跟着这些少数上层反动集团逃跑,还是投靠中央政府,有个犹豫不定这个状态,但是最后还是他自己决定逃跑,当时我们说,挟持,逼迫,等等这么说,但是实际是,达赖是他,西藏三大领主的总头子,一切官员什么都是一切听他的指挥,不可能说他们要绑架,不可能的,他又是宗教领袖,神圣不可侵犯,所以那都是有些花招。
吴小莉:据说有一次代表团在西藏街头某些地方甚至寺庙门前进行一些煽动,有这样的情况吗?
▲热地:第一次,土登诺布和达赖这个二哥,包括这个谁,嘉乐顿珠他们来的时候,他们到罗布林卡去煽动,然后就闹起来,把他们围起来,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也这么搞过,把他们弄的是灰溜溜的,他们认为他们这次来了对他们抱有很大希望这样的,实际不是,搞得灰溜溜的。
从1987年到1989年,拉萨发生了一系列骚乱事件,其中仅游行就有四次。
1987年的9月27日,第一次骚乱发生。
热地:1959年以后第一次骚乱闹事,那时候我们思想上说老实话没有准备。
吴小莉:基层没有迹象。
热地:有些说法分动势力在煽动迫害,这个说法有,但是没有规模这么大,然后1987年的10月1号,又第二次闹,那时候我们公安武警没有任何自卫的东西,就挨打,后来我们没有办法了,怎么办呢,就用铁皮,就是汽油桶,西藏汽油桶很多,为什么呢?那时候输油管道没有完全通汽油桶有的是,所以把汽油桶把它弄开弄盾牌,那个重得很,但是那个把石头什么都打不来,确实起到自卫左右,但是太重,那时候都是逼出来的。
吴小莉:那次主持工作的时候,您四十多天都在常委办公室里面待着。
▲热地:那是第一次骚乱闹事以后,9月27号以后闹事以后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常委办公室,差不多40天。
吴小莉:那时候紧张得局势到什么地步?
▲热地:社会上呢,谣言不断,还要闹,还要闹,还要砸这里还要砸那里,各种谣言都有,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总结了过去和平环境过了三十年了,轻敌,麻痹,警惕性不高,措施不到位,所以这个是个坏事也是个好事,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吴小莉:我很好奇,87年出了这么大一次骚乱,结果88年有这么多的僧侣要集合在一起做大法会,中央政府还是同意做大法会,当时有没有想过这个大法会变成僧侣容易集中的一个场地也会成为一个闹事的机会。
热地:这个你说的一点不假,大法会中断了近三十年,没有搞过,那么这样要搞传昭大法会,这个定了,中央也同意了,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同意了,本来是不应该闹,为什么呢?中断了几十年的你这么一个神圣的宗教节日,宗教活动,那谁都不会想到说闹,当时是完全是按照我们分析的那个办法,措施,都用上了,都用上了,你不然的话,那不是那样的,有些喇嘛当时有准备的,大昭寺上面角上堆了很多石头石块,斧头,那斧头不是一般的,那很快的,很大的那种斧头,早有准备。
吴小莉:但是用大斧头破坏大昭寺,那是文物。
▲热地:他不顾,到一定时候你不要看喇嘛穿袈裟,挺虔诚佛教,他不顾一切,那是砸,生生的,他不顾一切,那该砸砸该烧烧,他不论,那些坏分子,那些真正里面有些坏极了。
1989年平定西藏 中央派来的年轻干部胡锦涛
根据1977年出版的《西藏兵志》记载:文革前的1965年,西藏有寺庙361座、僧尼6248人。文革后,中央政府拨专款修缮遭到破坏的庙宇,1980年以来维修了寺庙1400多座,僧尼人数增至34000多人。虽然僧侣的数量成倍增长,但是热地也坦言,1987年以后,西藏僧人中就混杂了各色人等,一些寺院甚至出现了违背藏传佛教教义和戒律的事。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圆寂前的一次讲课时,也表达了对这种情形的忧虑,并提出寺院要整顿,僧人要爱国爱教。
吴小莉:据说那时候十世班禅还说过一段话,那时候的寺庙不像寺庙,僧尼不像僧尼,当时他是看到了什么。
热地:的确有那么一段话,有些喇嘛白天穿袈裟在寺庙里面,晚上戴个假发戴上西装到卡拉OK,等等这样有的是,还有其他的,那各种各样都有的,所以班禅大师说寺庙不像寺庙,喇嘛不像喇嘛,那是有过,这个讲过,我也亲自听到过。
吴小莉:80年代末期的时候。
▲热地:87年以后,89年末期啊。
87年88年89年,拉萨山谷里面有好几个尼姑寺庙,尼姑寺,那闹得厉害,我们派工作组进去,结果呢他们就把工作组围起来,关到房间里,连上卫生点都不能上,这样就围困了一两天,那时候也是厉害啊。
▲热地说,那段时间,他每晚都要向中央领导人电话汇报情况。
这时候中央为西藏派来了一位年轻干部,这个干部受命于危难,与热地一起力挽狂澜,平定了西藏这段危机岁月。
吴小莉:我们来讲一个非常熟悉的领导跟您共事过。88年非常危机的时候他到西藏去工作,他刚刚完成贵州跟学生示威的一些谈判,那就是胡锦涛,那时候1988年他到西藏做书记的时候,其实西藏的情况是非常紧急的,也很紧张的,他到西藏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热地:当时确定了由班禅大师到西藏去,班禅大师当时去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什么呢?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班禅这个在扎西伦布寺,五世班禅灵塔和九世班禅灵塔遭受破坏,然后这样呢后来班禅大师向中央提出来,要恢复合葬五世到九世班禅大师的灵塔,那么胡锦涛同志呢,刚到西藏不久,第一次大的场合露面是那一次,庆典活动,在日喀则,他个讲话非常好,讲得很好,班禅大师跟我说,锦涛刚到西藏来,西藏情况这么熟悉,党的宗教政策这么熟悉讲得这么好,我没想到,他这么说。
李鹏发布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施行戒严令
1989年3月5日和6日,拉萨再次出现大规模的暴力事件,24个政府机关、企业和学校被冲击,900多家商店被抢劫和砸毁,局势严峻到了“机关不能正常办公,学校不能正常开课,商店不能正常营业”的地步。1989年3月7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发布了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行戒严的命令,自1989年3月8日零时起在拉萨市实行戒严,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施行戒严令。
▲热地:中央定了以后我们就研究写,有关专家一起写戒严令,第一个戒严令第二个戒严令,那个话不长,但是很讲究的/建国以后只有台湾实行过戒严,这你可能知道。
吴小莉:您还记得内容吗?
▲热地:记得,拉萨根据目前的形式国务院决定实行戒严,总体就这么个意思,从某月某日起实行戒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大概就那么几个,写很简单,但是开始研究的时候,法律专家我们一起,那就是整夜没有睡觉,一条一条戒严令,但是真正形成文字东西就很简练。
吴小莉:所谓的戒严是包括哪些措施,甚至进藏出藏都禁止了,要通过申请才可以,当地的戒严采取什么措施呢?
▲热地:当地的来来回回要有工作证出入证都要严查,过路啊一些关键部位,过的时候,都得检验部队在那里站着看一下这个证件等等。
吴小莉:晚上是不是要宵禁呢?
▲热地:晚上宵禁,有些地段宵禁有些不是。
1989年后的西藏逐渐走向了平稳,但也并非没有波折。1991年达赖喇嘛公然宣称“三年内一定要把西藏搞成一个独立国家”,四年后,达赖又预言,“中国可能发生分裂、瓦解和全面崩溃”,“西藏独立的日子即将来临”。至此,从上世纪70年代末,几代中国领导人苦心建立起的与达赖集团沟通的官方管道被完全破坏,双方进入到一个互不对话的阶段。
与西藏一起经历了风雨岁月的热地,目睹了西藏局势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而从农奴到国家领导人,热地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继续与您相约热地。▲◆★●■☆
打造有为政府 李克强“火烧”公务员★★★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43260
2013-12-18 作者: 孙澜
继中共最高层七常委分别检验各省整风成效“火烧”官场之后,中国总理李克强将这把火延烧到整个公务员体系。12月17日,北京召开大会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对公务员提出“四点希望”,为中国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划出“为政规范”,具体内容包括: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义无反顾走在改革前列;勤政为民,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严格依法办事,身体力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公众服务,建设廉洁政府,做俭朴清廉的表率等,显示出作为习李体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李克强矢志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打造廉洁守职、高效规范、为民有为的政府。
“李四点”规范公务员为政
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中国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对于公务员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李克强对广大公务员提出四点希望:
一要促进改革创新。李克强说,公务员不仅是改革的参与者,更应成为改革的推动者。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必然会触及利益,要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义无反顾,勇挑重担,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
二要始终勤政为民。李克强指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忠于职守,尽心竭力。要把让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头上、牢记心上,把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人民期盼体现在行动中,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三要践行法治原则。李克强要求公务员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履职行为,身体力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四要严守清正廉洁。身为公务员,就是选择了一条为公众服务的道路。李克强指出,要得到群众信赖、让人民幸福,就必须清正廉洁。不廉者,政令难行。各级公务员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建设廉洁政府,做俭朴清廉的表率。
中国官方新华社指出,李克强提出的这四点要求“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履职的期待与诉求”。观而在此之前,李克强入主国务院后就颁布《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李克强新内阁的政府职能和人员职责,声言将“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观察人士指出,李克强提出的这四点深深契合当前中国整饬官场的大势,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在公务员身上的具体落实。据中国国家公务员局2013年公布的一组数字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底,4年间全国公务员数量增长近50万人,达到708.9万。而公务员不作为、滥作为,甚至胡作非为、贪污腐化,这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在钱本位、官本位思想作祟的中国社会,让如此之众的公务员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公仆,其阻力和困难可想而知,形势显然不容乐观。
习李默契各管一摊
自从习李搭班以来,外间就经常将两人放于天平的两端进行比较。不过,有知情人士表示,在中央,习近平所负责的宏观层面和李克强所主抓的国务系统,“无论是两位大佬,还是底下的办事人员,都心照不宣、很有默契的分工。”客观而言,两人不可能同时位于光谱的顶端,作为习李体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相对于习近平总揽全局与大政方向的定位,李克强必然要扮演具体施政者的角色与之相辅相成。而这些也在习近平、李克强上位一年多以来的各种动作中所佐证。
一年多来,习近平在攸关国家道路、方向以及目标的全局性问题上进行了全面谋划与布局,如党建反腐、依宪治国、“中国梦”、和平发展与国防等;而李克强则在经济改革、社会民生保障、城镇化与三农问题等微观领域召集座谈会、南下湖北等地考察,体现了一国总理对于实际问题细致入微的关注。二人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而三中全会全面改革方案的横空出世更是例证,这份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改革方案,尽显全面掌控宏观层面习近平的色彩,而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和第八天,李克强就分别主持召开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面到点”地亲自抓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再次印证了二人的分工。
此外,在外交上,李克强和习近平也有默契配合。习近平、李克强一系列外访,让外间对以往中国领导人“刻板”、“沉闷”印象有所改观。从更大的战略看,李克强与习近平默契配合,从两人首次出访一个从南至北,一个自东向西,就极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全方面外交的大思路。来源: 多维
张成泽“卖国贼”罪名直指中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12/18/2872500.html
联合早报 2013-12-18:平壤判处张成泽死刑,并立即执行,在全球激起巨大的反响,掀起的各种评论至今尚未退潮。依据目前披露的资讯,涟漪所及,一是平壤政坛余震可期,二是朝核危机或将再次凸显,三是朝中关系将增添新的变数。
张成泽是金正恩的亲姑父,金担任平壤最高领导人以来,张一直是第二号人物。此举造成金上台以来平壤政坛最大的动荡。张是首席顾命大臣,地位崇高,又是金的至亲,被突然逮捕并处决,这一现象不足以证明金的地位臻于至高无上,反而说明金的权威尚不足,唯有诉诸极端手段以处理此等非常事件。
当年金正日接替其父金日成的地位之前,恰如蒋经国从蒋介石手中接下权杖一般,操控政权的运作已逾十年;金正恩的情况则不同。金正日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以后,在2010年9月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会议上,其接班人的地位方才确立。次年年底,金正日突然去世,金正恩乃跃居最高领袖。
金正恩毕竟年轻,资望不足,遽然上位,难免上下人心不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此其时矣。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记载:光绪、西太后接连去世,溥仪继位,其父亦即光绪亲弟任摄政王,拟杀重臣袁世凯,爲大臣张之洞劝阻。张坦言当前“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袁得以称疾回乡。
对朝鲜第二号权贵张成泽,金正恩却没有缓冲的余地,所以处理此事时诉诸决绝的行为。如此做,正说明他权威不足,不杀重臣无以立威。当文革逆流席卷中国大地时,毛泽东至高无上,独揽大权,又何曾对政治对手采取执行死刑的极端手段呢?
平壤七名权贵在金正日去世后,同金正恩一起护送灵车。随着张成泽惨被处死,加上四名高级将领,其中五人已被赶下台。金氏家族在平壤权力斗争中动辄采取残忍的手段,并非自金正恩开始。当初金日成对待“延安派”、“莫斯科派”、“本土派”领袖时,其手段之决绝,较之金正日、金正恩父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祖父至孙子,一脉相承,有遗传基因的成分。
据称张成泽蓄意谋反。然则,他大可在金正恩立足未稳时痛下杀手,除掉金,何必坐等金根基稳固后,才逐步培植亲信,结党营私呢?真相要在日后才能见分晓了。
诚如张成泽的判决书所言,张网罗党羽,经营有年,终成一大派系,在党政军均有同伙。据称张供认:“我准备利用有私人交情的军队干部或亲信,动员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虽然我不熟悉最近被任命的军队干部,但是与以前被任命的军队干部还是有一面之交。还想,如果今后群众和军人的生活进一步恶化,或许军队也会赞同政变”等语。则金正恩要巩固权位,势必加速清洗的步伐,迟早会搞得平壤高层人心惶惶。如此,岂能排除政坛余震的可能性呢?
另外,金正恩的行动不可预测性太高,涟漪或将触发新一轮朝核危机。据传张成泽曾经竭力劝告金,切勿加速核武器的研发。如今金排除了障碍,或将加快实现“两弹结合”的步骤,从而树立其在国内的威信,并真正获得核威慑能力。设若平壤操切行事,则美、中两国迟早要面对朝核危机再次爆发的局面。
接下来谈朝中关系将增添新的变数。张成泽的判决书指出,张“是天下头号千古逆贼、卖国贼”。所谓“千古逆贼”,自然是指责张诉诸叛逆的手段,企图篡夺“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地位;而指称的“卖国贼”,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无非是指张损害朝鲜国家安全,将重大的国家利益拱手让与外国。
据称张成泽的上述罪名足以立即执行死刑,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卖国贼”的罪名紧跟在“千古逆贼”之后,也成为张惨死的导火线。由此可见,至少在金正恩及其左右的心目中,张被指称卖国的罪行之严重。这项罪行,直接促使金下决心以铁腕在肉体上将张予以消灭。
再来看看张成泽究竟犯下何等重大的“卖国罪行”。判决书指出:“张成泽犯下的卖国行为还包括,让亲信随便卖掉煤炭等宝贵的地下资源,上掮客的当欠下很多债,今年5月还以还这笔债为借口,居然以50年为期向外国出卖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地皮”。据此,金正恩及其左右已经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了,只差没有公开点名而已。
笔者判断,在平壤当局清算张成泽的“卖国罪行”的过程中,朝鲜内部“亲华”的势力将噤若寒蝉,听凭惩处。接下来,则不可避免地涉及国家关系了,朝中关系将受到沉重的冲击。原因如下:
其一,在平壤公开的张成泽罪状中,经济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罗先经济贸易区包括罗津、先锋、雄尚、豆满江4个城镇,与中国吉林省珲春市毗邻。罗津港铁路与中国图们市接轨,公路与中国珲春的圈河口岸和沙坨子口岸相通。罗津港是中国东北地区物资实现“借港出海”的最佳口岸。2012年,张成泽就罗先开发区等问题专程访问中国,会晤国家主席胡锦涛。况且,罗先特区对外招商的有力口号之一就是“50年产权”。鉴此,当前平壤指责张的卖国罪行,无疑矛头直指“共犯”中国。
其二,2012年7月,张成泽作为金正恩的特使访问中国,负责与中国交往,直接对金负责;而在今年5月,金派遣崔龙海作为他的特使再次访华,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会见时,当面问崔究竟是谁直接向金汇报中朝关系涉及的问题。崔直截了当地回答就是他自己。既然半年前金已经不让张主持最敏感的朝中关系了,可见金及其左右指责张“出卖”国家利益给中国之举,酝酿、发酵已久矣,绝非一时的即兴之作。
基此,朝中关系业已增添了新的变数。双边关系趋于恶化,已是定局,区别仅在于撕破脸的时间而已。作者:薛理泰
黄奇帆将任深改办公室主任 张国清接任重庆市长★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59098
2013年12月18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将升任中央改革办主任要职!
据《星岛日报》12月18日报道,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消息传出,重庆市长黄奇帆将担任小组办公室的专职主任。现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预料接任重庆市长。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外界预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亲自担任小组组长。副书记张国清升市长。
上周五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透露,“深改组”将在中共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由“主要领导同志”即党委书记亲自领导。
六十一岁的黄奇帆是浙江人,长期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2010年调往重庆,2011年出任市长。去年重庆发生“薄熙来案”后,黄奇帆顺利过关,留任市长。最近,黄更成为三中全会“中央宣讲组”成员。
《中国经营报》引述重庆一位经济部门官员说:“这些年重庆能在经济发展上名列前茅,作为在中西部条件并不算好的地区,能实现这样的成绩,是与黄奇帆在重庆掌管经济十余年的努力分不开的。”▲◆★●■☆
中国外交部礼宾司:与中国历史大事件零距离★
http://news.ifeng.com/mil/history/detail_2013_12/18/32240062_2.shtml
2013年12月18日中国经济周刊
外交部礼宾司:与那些历史大事件零距离
口述: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 鲁培新采访整理 记者王山山
●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为接待定调:不冷不热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只握手不拥抱
外交部各司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地区司和业务司;地区司是将世界分成几个大洲,如亚洲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等;业务司包括国际经济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等。
打开电视,在《新闻联播》中看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外国领导人来访的画面:握手,欢迎仪式,会谈……除了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交流,短短几个镜头背后,还要牵涉到大量的礼宾工作:日程安排、宴会、专机、安保……
外交部礼宾司就是协调这些工作的重要部门之一。
曾被克格勃盯上的外交人员
1955年,周恩来总理倡议、党中央和毛泽东批准成立了外交部直属唯一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高等院校——外交学院。
我是外交学院本科的第一批学生,学的是俄语,1955年入学,1960年毕业,分配到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1963年3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6月17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中共中央6月14日对苏共中央的复信——《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下称“25条”),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以及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战争与和平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对中苏两党会谈内容的建议,总计25条。这25条建议,苏联官方已经收到,但苏联普通民众更关心,很多人想要看到文字材料。
俄译文的“25条”在国内用蜡纸打好后,由专门信使送到我驻苏联大使馆,连夜印刷了几百份,每一份像杂志一样装订后卷起来,外面包上一张纸,写上收件人姓名、地址,然后我和其他4名同志被委派到自己熟悉的场所去发放。我自己开的车里装了二三百份“25条”的刻印本,连续发放了一个星期。
散发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被克格勃盯上了。随后,苏联外交部照会中国使馆,称我们几个人干了“与身份不符合的事,继续留在苏联是不适宜的”,是“不受欢迎的人”,要将我们驱逐出境。
在外交上,“不受欢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词汇,但是在国内看来,我和同伴是完成了光荣的使命。经外交部向党中央报告并获同意后,我们在1963年6月底回国。
回来可“受欢迎”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会,《人民日报》用通栏大标题报道欢迎会的消息,非常荣幸,周恩来总理还接见了我们,那会儿我刚26岁,真是到了人生的一个高潮。周总理表扬我们工作出色,任务完成得好。
周总理非常关心我们几个人的工作去向,我们说服从组织分配。陪同周总理接见我们的是当时负责苏联东欧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周总理说,你不是在驻苏联使馆做迎送工作嘛,就到礼宾司吧,对口。这样,我就到了外交部礼宾司。有人开玩笑说,我这工作是“最高分配”。
只服务两位国家领导人和驻华使馆
我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其中20多年是在礼宾司。礼宾司是外交部重要的业务部门,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为中央领导人的外交礼宾活动服务,二是管理外国驻华使馆的礼宾工作。
第一部分职能,准确地说,只为两位国家领导人——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外交礼仪服务,如他们出访时的总日程、访问名单、欢迎仪式、宴会、会谈等;也负责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时的相应礼宾工作。
全国人大委员长和全国政协主席的涉外活动则分别由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外事局负责,不属礼宾司职责范围。各部委级领导中,只有外交部长的涉外礼仪由礼宾司负责,其他也都由各自的外事局、外事办等负责。
以两位国家领导人出访为例,要涉及大量的组织工作,礼宾司要汇总所有陪同及随行人员名单,与民航方面确认专机任务,与公安部门确定安保工作,详细写出整个出访的日程,包括每个人的出发时间,乘车时排队的车号,到目的地后住处的房间号……原来每次出访前都有个万能字典样的小册子,代表团人手一册,整个行程中需要不时拿出来看看。当所有日程安排好时,礼宾司司长(有时是副司长)还要带一两个人先去出访国打前站,将访问日常的大概情况发回,电报要抄送中央领导人,再将反馈意见集中,在正式出发前发给我驻访问国使馆。这样一来,礼宾司长、副司长就非常忙碌,一年到头要不停地出国。
目前已与中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有160多个在中国设有大使馆,加上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京代表处——工作在这里的人们都有外交特权与豁免,这些使馆和机构分布在北京的三个使馆区——建国门外、三里屯、亮马河,外交部礼宾司对它们履行第二部分职能,譬如这些国家的新大使到任递交国书、每个使馆每年举行一次自己国家的国庆招待会等相关礼仪,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事项,如进口烟、酒、汽车等通关免税,事务不少。
针对以上业务,在礼宾司设有出访处、来访处、使团处、大型活动处——主要负责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上的礼仪工作。
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为接待定调:不冷不热
礼宾司的业务是从细微环节表现大国的政策,是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达到为外交工作服务的目的,创造一个软环境,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有政治考虑也有技术安排,但政治为先——因为两国礼宾方面的任何事情都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这很重要。
周总理曾跟我们提过,礼宾要为政治服务,要为外交政策服务,要我们有政治头脑,通过礼宾活动反映政治,反映政策,反映两国关系。
两国关系的冷热程度首先表现在礼宾安排上。谁去接?谁去送?谁来会谈?中间礼仪都可能也有变化。礼宾是外交工作的寒暑表,关系好了,接待热情点,关系不好,规格上就简单一点,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给了十六个字:“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不强加人。”这都是礼宾业务范围遵循的原则。
尼克松来主要是谈两国关系,那是政治。但接待上要表明立场,不能热不能冷。不能热是因为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不能冷是因为这回是尼克松自己要来,包括之前的基辛格秘密访华,都是很不容易的,要有一定的热情,礼仪上要给点“热度”。
欢迎宴会上奏的席间乐是周总理亲自定的三首美国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牧场上的家》、《草场上的火鸡》。《美丽的亚美利加》是尼克松最喜欢的曲子,《牧场上的家》是尼克松家乡得克萨斯的曲子。周总理亲自到人民大会堂听我们的军乐团演奏练习,原因一是歌曲演奏的背景很重要,另一个是尼克松本人音乐造诣很高,必须拿出高水准。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只握手不拥抱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来华访问,当时我是礼宾司副司长。那是比较微妙的时候,1989年中苏开始恢复两党两国关系,我们要求他们解决影响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第一,边界陈兵百万,你得撤兵;第二,停止侵略阿富汗;第三,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的行为也得停止。这三条如果苏联有所改进,我们欢迎戈尔巴乔夫,苏联为此也做了不少努力。
礼宾接待过程的拿捏,邓小平做了具体指示。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是世界关注的大事,但是从中苏关系来看,还没有恢复到“结盟”,所以邓小平说在礼宾安排上要适度,但是不要过热。他说,我和戈尔巴乔夫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请外交部礼宾司同对方谈礼宾安排时讲清楚。
这事落到我的身上,我就跟对方外交部打前站的礼宾司长谈。不能直接说,得巧妙点。我们研究了一下,决定这样谈:“我们东方人见到朋友,传统的礼节是不愿意皮肤接触皮肤的,握手是西方人的习惯,我们觉得这种方式可以接受,但拥抱的习惯我们还没有。”
我跟对方说:“这是中方关于两人见面一刹那的安排,很重要,这是我们中方的正式意见,希望转达给戈尔巴乔夫本人。”
对方说:“我明白你建议‘不拥抱’的意思。”两人哈哈一笑。会见前我又提醒了对方礼宾司长一次,该握手时不要拥抱。见面时我们紧紧跟在戈尔巴乔夫后面,心里想,千万别拥抱,别拥抱。这时,我们都是导演。
戈尔巴乔夫见到邓小平时很热情,但没有拥抱,可是握手的时间很长,身旁有工作人员看表,记下时间长达35秒。邓小平说,我等了你三年,终于等到了,今天在这里见到了你。
这次会见定下八字方针: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关系开始新的一页。邓小平算了一个领土账,一个意识形态账。他说,中国百年来的历史是受侵略的屈辱史,沙俄占的利益最大,德国日本都比不了。你们沙俄是得利最多的,东北和新疆那么大面积的土地,你们欠了我们一笔领土债。第二是意识形态的分歧,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都没有固定模式,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过去“九评”,我们讲的都是空话,没有具体的东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也不清楚。该讲的讲了,两个大国不能不友好,不能天天打架。
会谈中,戈尔巴乔夫频频点头同意,他说,您对中苏关系了如指掌,我很受教育。然后就吃饭。饭后与下一场活动之间空余一个多小时,戈尔巴乔夫通过他们的礼宾司长,找我陪同他在钓鱼台散步。他对我说:“邓小平是我的师长,是我的长辈和老师,我在听一个长辈和老师讲中苏关系的情况,我受益匪浅。”
东方歌舞团、解放军军乐团很重要
在礼宾活动中,文化是很重要的联络感情方式。国家领导人出访或接待来访时,常常会交换礼物。“国礼”不一定都很贵重,但通常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有文化内涵的物品。今年12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来访,送给国家主席、总理及夫人的礼物,如球衣、手套、网球拍、书籍,都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过去外宾来访,我们都会准备一场文艺晚会,表演中国歌舞,还让演员学习一些对方国家的歌曲舞蹈。东方歌舞团(现名“东方演艺集团东方歌舞团”)就是为了进行文化外交,由周恩来、陈毅倡导成立的。因为主要面向亚非拉国家,就让演员学习亚非拉歌舞,派演员到那些国家学习。
那时周恩来总理出去访问会带东方歌舞团,外国领导人来访问时也安排晚会,安排这些国家的节目。那时朱明瑛画上油彩装扮黑人演出,非常受非洲友人欢迎。
传统上,凡是来访的总统、总理,我们的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都要举行欢迎宴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席间乐,十二三首曲子中必须有来访者国家的三四首民间歌曲,这也是中国宴会的特色,我们花很大精力来做这项工作。
哪个国家的总统来访问,我们就搜集哪个国家的民间歌曲,还要重新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非洲国家送来的曲子,我们想要五线谱,但对方只有录音带。拿来之后要一遍遍放,我们的解放军军乐团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抠出来编曲,配乐,这是很难的。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来访时,一奏起这样的曲子,他们特别高兴。不少非洲国家的总统在欢迎仪式上听到解放军军乐团演奏自己的国歌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没有这样好的管乐团,就指示他们的礼宾司长,要来录音磁带带回国,以后庆典时就可以播放了。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国家领导人和夫人的出访服装都是自己选定
包装形象的服装也能反映一个国家在外交上的文化:欢迎宴会会明确要求穿正装或礼服出席,外交使节在递交国书时,会穿自己的“国服”——如中东国家的大使会穿长袍、戴头巾,早年我国驻外大使在向驻在国递交国书时都是穿中山装,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因为中山装可以一下子将我们跟日本人区别开来,后来才渐渐演变成穿深色西装递交国书。我们在驻外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的时候,男士都穿中山装,女性则穿旗袍。
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元首在照“全家福”时穿的唐装,就很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
往届APEC峰会的“全家福”合照,经常出现主办国的民族服装,如菲律宾的“巴隆”、智利的“查曼多”、印尼的纱笼等。明年,第二十一次APEC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不知道是否会延续这一传统,或许可以选择中山装、旗袍或者在此基础上改良的民族服装。
很多人问过我,礼宾司有没有为国家领导人和夫人设计形象的部门,答案是:礼宾司没有负责这类事务的部门,国家领导人和夫人出访或接待来访时的服装都是自己选择决定。▲◆★●■☆
教育腐败:自主招生成为一些人的寻租空间★★★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fanfu/content-2/detail_2013_12/19/32251084_0.shtml
2013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作者:杨凯
如果学生眼中都是“捷径”而非“大道”、学校看重的都是“物业”而非“学业”、老师示范的都是“诱惑”而非“不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就会走样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长的贪腐丑闻还在舆论场中发酵,四川大学一名副校长又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腐败个案不时见诸报端,使人忧愤。
中国老百姓是非常看重教育的。老话讲“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又讲“家贫子读书”,即无论家境好坏,读书始终是一种改善自身处境的途径。在分工具体、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尽可能多地接受正规教育,从而掌握技能、丰富学识,也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可以说,对千千万万普通人而言,教育负载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国家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国为民培养有用之才,学校和教职员工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古代供奉孔子的文庙里,挂的匾额要写“万世师表”,今天培养老师的学校都叫“师范”,也就是说,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应该有种高山仰止的“范儿”,能用自己的学识谈吐、品格风骨影响世道人心。
教育腐败格外让人切齿,原因就在这里。中国从武则天时代就开始知道考试要把考生名字糊上再阅卷,可见教育公平、选拔公平的理念千百年来深入人心。而今天,教育腐败这条“毒蛇”噬咬的,不但有堕落者本人的良心、有受害者怀揣的希望,还有社会公平正义乃至国家的未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案例暴露出来的黑洞,已经足够让我们警醒了。
比如,自主招生制度本来是为了更全面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然而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眼中,“自主空间”似乎很自然就变成了“寻租空间”。从网络流传的“高校招生的十大腐败通道”文章中,人们不难发现,在利益交换逻辑下,对交易双方而言,每一次制度创新无非是“交易平台”的更新而已。每一次“双赢”,为之埋单的除了牺牲在招考黑幕下的落榜者,还有公信力。
放任这种无底线的逐利行为,长此以往,岂可得了?如果学生眼中都是“捷径”而非“大道”、学校看重的都是“物业”而非“学业”、老师示范的都是“诱惑”而非“不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就会走样,只讲物质和功利的“单向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斩断伸向教育领域的腐败黑手,必须加强反腐败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据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消息,有关方面将全面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实施情况检查,同时全面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部门,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此举可谓及时。管仲说过,“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要破解这个矛盾,必须加强监管、严格追责。不动真格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再先进的理念也只是空谈,再精密的程序也只是过场。
在教育领域,不独有因“招生黑幕”落马的处长,也有因基建后勤腐败入狱的校长,还有因为学术腐败而斯文扫地的教授……如是种种,他们头上不是没有法律法规的“金箍儿”,而是平时没人认真去念那道“紧箍咒”。从来不“头痛”,等到自己头痛、社会更痛时,悔之晚矣。他们的前车之鉴,值得每个手中有点权力的人好好想想。▲◆★●■☆
如何看待對嫦娥登月發出的不同聲音?★★
2013-12-16畢殿龍(評論員)
嫦娥三號在月球成功軟著陸,各種科研活動正在按原計劃有序地進行。人們在振奮之餘,比以往其他航天項目的成功發射也多了一些雜音。《中國青年網》新浪微博,在嫦娥登月之後感嘆,中國還有很多吃不飽的人口花這麼多錢搞登月還有什麼意義?遭致很多網友的攻擊,并要求其道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質疑?應該如何面對不同的聲音?《中國青年網》應該道歉嗎?
《中國青年網》微博的質疑,顯然并不一定代表《中國青年網》的官方意見,最多只是管理微博的工作人員個人的意思。但這種質疑卻不是個別現象,很多人對登月的意義都持有這樣的想法,中國青年網只不過的通過自己的渠道反映了這部分意見而已。
發生這種質疑是一種正常現象,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人,對航天科技和工業發展對高科技和國防工業的推動作用的認識不足,對人類挑戰自己的智慧和極限持有偏見;另一方面,認為大家都吃飽之後才發展航天的說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印度等國也并不是沒有乞丐,有些地方落後的程度甚至遠遠落後於中國,但他們也在發展航空航天。按照這種邏輯,人類社會科技進步就無法領先於經濟發展。
在開明和開放的今天,不能不允許有這樣的聲音,更不能將這種聲音一概列為唱衰中國的境外勢力的影響。也許不排除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民衆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將航天發展與社會矛盾聯結,但絕大多數人是潛意識裡,希望中國的經濟、科技和工業更加能够全面均衡發展的一種渴望。
事實上,面對這種不同的聲音,除了正面解釋之外,當政者更要系統思考:如何在事關民生的基礎工業和技術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均衡發展。
以中國汽車工業為例,中國當初的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大量引進不是為了創設出更多的合資品牌而是消化吸收,進而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為了遂行這一戰略,在WTO談判中,中國盡全力爭取盡可能多的對民族汽車工業的保護政策。并傾全國之力的財力和技術力量打造中國的汽車工業,直到目前,還沒有打造出幾款像樣的,足以和國外品牌抗衡的家庭轎車。
這不應該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發展戰略和管理問題。很多肩負發展民族汽車工業的企業,為了賺大錢、賺快錢,一味引進外國品牌,這種發展策略,無論國產化率再高,都是為人作嫁以上;無論銷售業績再好,都無法提升民族汽車工業的競爭力。一旦中國不得不全面開放汽車市場,能够生存下來的純中國品牌家庭轎車,就會寥寥無幾。
其實,如果按照發展航天工業決心,全國征集最人性化、舒適度的汽車空間設計,從減震,到發動機等每個細節,都開放征集最好的方案,再由科研機構和生產部門,反複實驗總成其系統綜合性能。缺少什麼,就補充什麼;什麼不足,就集中攻克什麼,不斷完善每一個細節。中國這麼多高校,這麼多汽車和發動機生產廠家,不用每個高校和科研院所和工廠都這麼做,但只要有幾個不以迅速掙錢為目的,而追求最好的實驗結果,不信就打造不出自己的民族汽車工業。
很多民衆懵懂地對航天發展成就,不能每次都同步地振奮起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就是訝異,航天這麼尖端的科技都能够發展,為何這麼多年汽車,照相機等和日本都不在一個級別上?而且在戰略發展上,看不到有要超越和其一爭高下的設計和規劃等努力的明顯跡象。
航天科技和工業的發展方向,通過上述分析,顯然不可置疑的;但如果不顧及民衆更關心的民生問題,更加均衡發展和民生直接相關的基礎工業。航天越發展,今後民衆的關心也就越淡然。筆者認為,《中國青年網》微博只是表達了為數不少的人的想法,沒有必要道歉。只是今後應該更注意說這些話的時機和說法的身份和方法而已。嫦娥登月成功,說明航天人的巨大努力和獲得的成功。他們的成功不能掩飾其他基礎工業的薄弱和技術的落後。這應該更能讓包括汽車工業在內的其他行業跟進才是。畢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