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特工如何拉军事迷下水/网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点到为止: 2006-05-30
(01):★中国军事学术研究为何难以走向世界(三)★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04
(02):★ 美军抖出海洋定时炸弹/被投入海几十年危害极大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5/28/content_4610747.htm
(03):★ 月球能源采掘、运输难解决/十年之内无法指望 ★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5/28/content_4610758.htm
(04):★ 先有蛋后有鸡–科学家和哲学家得出共同结论 ★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411192.html
(05):★ 朝军方说明推迟朝韩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原因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27231098880/20060529/805637.shtml
(06):★ 台特工如何拉军事迷下水/网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4412314.html
(07):★ 中 共 信 息 战 发 展 对 台 之 军 事 威 胁 ★
http://bbs1.milchina.com/read.php?tid=26076
(08):★科研项目成“圈钱”工具 经费背后多少黑洞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2384042418176/20060529/805640.shtml
(09):★ 基 辛 格 涉 美 中 关 系 文 件 解 密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52735&typeid=14
(10):★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发布 7月1日起施行 ★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412550.html


★ 朝军方说明推迟朝韩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原因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27231098880/20060529/805637.shtml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8日报道:朝鲜军方发言人27日在平壤发表谈话,说明朝韩铁路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被推迟的原因,并敦促韩国方面解决关键性的军事问题。
参加朝韩将军级会谈的朝鲜代表团发言人当天说:
导致朝韩铁路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被推迟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是当前朝鲜半岛最重要的课题是缓和军事紧张局势,保障持久和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在西部海区重新确定海上军事分界线。但韩方坚持其原有立场,拒绝讨论这一问题。
▲其二是韩方没有按照双方达成的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和同时运行的原则完成必要的工程。
▲其三是韩方没有在列车试运行所必需的军事保障措施上表现出诚意。
发言人说,韩方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采取负责任的措施缓和半岛的军事紧张局势,解决关键性的军事问题。只有这样,朝韩之间的所有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
2003年6月,朝鲜和韩国动工连接1945年中断的西部和东部铁路。经过近两年的施工,连接工程基本完成。朝韩原计划本月25日在双方铁路连接路段进行列车试运行。24日,朝方电话通知韩方因故推迟列车试运行。▲(完)文章来源:新华网 记者 高浩荣
★ 台特工如何拉军事迷下水/网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4412314.html
2006年05月29日本报特约记者 章 卓 记者 黎 萌
  严密跟踪被认为有价值的军事迷,以“学术交流”名义与军事迷接触  
▲ 台湾搜集情报 利用三大手段
  据悉,台湾情报部门利用军事迷通过网络搜集情报主要有三大手段:
首先,台情报部门广泛地搜集大陆网络平台的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得出有用的情报。
据台媒体报道,某些台情报人员曾透露,大陆的军事网站有时会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台“总政治作战局”新近成立了“解放军研究所”。据悉,该研究所现在是台军对解放军动态以及专题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
  其次,严密跟踪和接触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军事迷,以“学术交流”名义与某些军事迷接触,骗取其信任,使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国家机密。
由于经常在某些军事网站上偷窥,台情报部门对于那些活跃的军事迷很熟悉,甚至可能为其建立了数据库,以便长期跟踪使用。
据说,长期跟踪能够获取很有价值的情报。比如,有些军事迷经常在网站上吹嘘在自己的家乡附近见到某型装备,日后他又在无意之中说出自己家乡的名字,这可以直接使台情报部门判断出解放军在哪些地方部署了哪些装备。
更可恶的是,台情报部门出资设立了一些假学术研究机构作为活动的掩护,或者买通岛内的某些正式的学术机构为其服务。
比如“亚洲战略协会”、日本“东亚研究学会”等便具有台情报部门背景。他们利用大陆军事迷想在学术上有所进步和成就的热切想法,骗取其为台情报部门提供有关解放军的资料,而且声称“越是内部资料越好”。这些军事迷也许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已经泄露了国家的秘密。
  再次,先以金钱为诱饵,引诱某些军事迷为台情报部门提供资料,最后向其摊牌,利用威逼手段将其发展为赤裸裸的间谍。像最近披露的四川军事迷李勇的情况就是如此。
  
▲ 网络公司应该加大军事网站管理力度
  实际上,为了避免在网上可能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我国信息产业部早在2000年10月,就已经公布了相关规定:任何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中发布“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各军事网站也制定有自己专门的规定,其中也包含某些不准泄露国家秘密的条款。但是在这些规定的具体执行中,许多军事网站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为台情报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就网站监管的问题,采访了搜狐军事频道社区栏目负责人。据他介绍,搜狐主要的做法是通过版主实行管理,搜狐也有自己的网管,是后台管。版主是第一层监控,网站的网管是第二层过滤。版主、网管其实更多是靠自己的经验来管理,因为这种社区本身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比如说这张图可以上,那张图不可以上。
  通常来说,能够当上版主,应该是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如果有些资料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通常版主心里是有数的。但毕竟网站的东西来源广泛,有时认为不是特别敏感的东西,通常也会被发到网站上。
  这位负责人还说,他已从网上得悉了四川军事迷沦落成间谍的消息,这对各军事网站和军事迷都是一个警示。军事网站应当加大管理力度,版主应该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实时审查网友发布的帖子,对于某些可能含有泄密内容的信息,应当及时删除。
对于军事网迷而言,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军事知识的学习,提高辨别能力,时刻提醒自己原创的信息是否具有泄密内容,更不可出于好奇心和虚荣心,去搞一些偷拍和探听军事设施的活动。另一方面,军事网迷们应当提高警惕,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莫名的联系人,特别是那些许诺可以购买相关信息的联系人,要保持警惕,必要时应当向国家安全部门报告。▲
《国际在线》2006年5月26日 焦点报道
★中 共 信 息 战 发 展 对 台 之 军 事 威 胁 ★
http://bbs1.milchina.com/read.php?tid=26076
台湾政治学院 彭錦珍
究竟解放军会不会对台动武?台海可以几年内没有战争?以中共惯有的不理性作为来看,任何人都难有肯定的答案。
▲ 从中共立场看:
后冷战起,北京于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的文攻武吓,二○○○年的「低度武力恫吓」、「文攻飞弹」(即统一白皮书),都是对台实施威慑行动,这些作为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也产生了所谓的「副作用」,不仅促使台独意识增涨,也让世界各国视中共为恶霸。
68二○○二年,中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提出《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明白指出:「中国政府在实施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始终表明,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并无义务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9二○○三年十一月,就在台湾决定于总统大选当日举办公投前夕,中共透过具军职的国台办成员王在希宣称,「如果台湾当局陈水扁试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那不可避免地将导致中共对台湾使用武力。」
70甚至今(二○○四)年九月胡锦涛接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首次扩大会议上,甫卸任的江泽民仍再三表示,不可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
71显然地,中共为了防阻台独,从未犯弃对台动武的一贯立场。
▲ 再从美国观点论:
二○○三年美国国防部发表《中解放军力报告》即指出,中国大陆正针对对抗台湾、南韩与美国介入台海冲突从事多样选择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其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即在为台海潜在冲突预作准备,如中国大陆正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寻找技术优势对手国的弱点作为军事打击目标等。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共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即是针对台海军事冲突中可能与美国交战的考虑。报告中还指出,大陆不仅将在二○○六年取得对台湾的军事优势,而且已部署了四五○枚中短程弹道导弹,未来几年内每年至少增加七五枚,而且随着大陆卫星定位技术的完善,这些导弹的威力大幅提升,再过两年,大陆有能力利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武器等,对台湾机场和防空阵地、通讯指挥中心、能源基地、港口等重要目标发动瘫痪性的奇袭,并对台政治、军事领导人发动「斩首行动」。
72由此报告内容看来,中共正积极发展信息战战略战术来进行对台飞弹威胁,也就是说,北京极可能藉由飞弹发动奇袭,瓦解台湾反击与意志力。
今(二○○四)年美国国防部在其《中解放军力报告》中复指出,中共近年的经济成就弥补了毛泽东时代的浩劫,也压缩了台湾的经济优势。在中共外交压力下,台湾盟邦也不愿助其抵抗中国,同时北京的军事现代化则化解过去阻碍中共动武的困难。报告提出警告,从中共有关对台动武条件的说法以及军事现代化,反映中共愈来愈倾向考虑以武力达成统一。报告还指出,中共已从二○○三年美军攻打伊拉克的行动中学到若干教训,开始重新思考在任何的台海冲突中,决心发展指挥、管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控和侦察系统和军种间的合作,以达到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的目标,同时,使用长距离精准打击,而非依赖地面部队作战,并整合心理战术,针对敌方元首以空中和闪电式地面作战进行「断头攻击」等。其中,最明显的作法是,解放军对台部署的导弹已从二○○二年的四五○枚增至二○○三年的五○○枚,未来还以每年七十五枚的速度增加,其中部分导弹配备了更精密的导向系统。
73对比上一份报告可知,美国一直强调的是,中共极可能配合导弹对台进行信息战,并且认为解放军对台动武的可能性是增加了。
在中共不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而且不断强化台海信息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台湾诚不能排除解放军选择或综合运用信息战解决台海问题的可能性。以下分析中共对台发动信息战的原因与可能方式:
▲ 一、中共对台发动信息战的原因
以现阶段中共国防现代化工程来看,解放军积极强化信息化国防改革工程的重点目的,应是为了寻找可以解决台湾问题的其它军事选项。毕竟,选择信息战对台进行军事威胁,无论就中共经济面、国际政治面或美「中」台军事战略面来看,对中共都是较有胜算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避免影响中共经改成果,降低国际社会指责压力:
一九九二年,中共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藉军队组织精锐化,精简化以促进现代化」的方针,让解放军作为支持「加速改革开放」路线的「护卫船团」。可见中共追求国防现代化即是为了落实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社会的重要保障。
74换言之,多年来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乃是确保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功,除非影响国家安全统一,否则解放军不会阻碍国家的建设发展。
中共自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后,近年来经济已出现明显成长(中国大陆近五年经济统计表如表二),特别是在全球一片经济成长放缓,中共的经济成长仍是一支独秀(二○○三年主要国家经济比较表如表三)。英国著名经济学者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在其《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即以长期系统性的量化统计预测:假定未来中国的人均收入可以保持它在一九九○至二○○一年期间的速度,到了二○一五年时,中国将可以在国民生产毛额总量上超越美国,重新获得昔日头号世界经济地位。
75因此,中共若想及早建立世界大国地位,当务之急应是全力护卫经济建设。除非台湾踩到大陆红线,否则以中共声称廿一世纪前廿年为『「中」美战略机遇期』来看,解放军当不致于立即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夺取」台湾。但是,中共却可能藉由信息战「兵不血刃」的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或者对台发动信息攻击,在相当程度上达到「威慑」台独的效果。
总之,中共若是实行信息战攻台,由于伤亡低,时程快,不仅可以避免招致国际指责,最重要的,不致覆灭其廿多年来的经改成果。
(二)掌握部分对美信息优势,拖延第三势力介入台海危机:
所谓「信息科技决定了战争优势。」中共的战略规划家完全了解到解放军在空军及飞弹能力上无法赶上许多潜在对手,特别是美国。不过,近年来解放军经历了一系列北京所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改革」的组织与结构改革,大体而言,这应该被视为转变中的军力。解放军寻求的能力是希望转变过去在毛泽东时代所重视的大规模、决定性战役。虽然它仍是一个落后美国军事科技与能力二十年以上的老式军队,但是目前选择性地从俄国购入先进的军事系统,及投入更多资金在飞弹技术、电子监侦、信息作战上,已有了小部分优势。
76甚至连美国都不讳言,目前中共正加紧军事现代化,而台湾的国防预算却是日益减少,一旦解放军对台发动「速决」攻击,在预警时间不够的情况下,美国恐将救援不及。
当然,对比目前美国信息优势,北京不会考虑用战略核武对抗美国,但中共可能藉由战略导弹的部署,延误美国介入台海危机的决策时机。而且,中共若能施放不实情报信息,并且网络战场上隐匿行踪,以信息战「首战即决战」的作战特性,将迫使美国在台海危机上难以介入。
▲ 二、中共对台发动信息战的可能方式
77近年来解放军发展信息战的重点目标,即是为了赢得可能的台海冲突预做准备,希望藉此吓阻台湾走向永久与中国大陆分离。尽管目前台湾政府致力建构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但面对中共不断增强的军事威胁,则不能毫无警惕。以下分析中共对台信息战的可能方式:
(一)发动速决式点穴作战,瘫痪台湾信息重镇:
在首波攻击中,中共极可能运用海空军武力、弹道飞弹、巡弋飞弹、反辐射飞弹、电磁脉冲武器、计算机病毒攻击,对台进行「点穴战」,瘫痪台湾的防空网、军用机场、以及指挥,管制、通讯、情报、计算机、侦察和监视等中心和基础设施。
如无法在首波攻击中取得完全优势,则持续对台进行饱和攻击,并将民间重要设施如电厂、油库、通讯设备、与交通网络列入下一波攻击目标。
78基本上,中共不会希望赢得一个残破的台湾,因此解放军选择打击核能电厂的可能性较低,但作战指挥中心、机场军港、弹药库,特别是民间变电所应是其点穴想定的重要目标。
(二)运用制导式数位武器,对美发动信息攻击
为了防范美国干预,解放军尚可能利用已拥有的「制导式」数字武器,以弹道飞弹、现代级(sovremenny)驱逐舰、与基洛级(kilo)潜舰,吓阻美国舰队介入台海情势。必要时,还将对美国本土与美军基地发动电子战与信息战的精准打击,以迟滞美军行动。
79当然,现阶段中共绝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故比较可能实行的作法是,在美军介入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作法,胁迫台湾接受其政治条件,为达此目的,中共应会加强其对美情报防卫工作。
80综合上述,从现阶段中共现代化之国防改革成果来看,解放军信息作战的能力已大为提升。未来若是两岸终须一战,为了扩大经改成果,成为世界大国,以及避免大规模战争招致国际压力或美国干预,解放军选择信息战威慑台独,或者速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共研发信息战已对台湾安全角成新的军事威胁。 ▲
★ 科研项目成“圈钱”工具 经费背后多少黑洞 ★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2384042418176/20060529/805640.shtml
《半月谈》2006年05月29日: 一方面,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有限的科研经费并没有全部用在刀刃上,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记者调查发现,我国科研经费的利用率普遍低下,科研项目甚至成了某些科研人员的“圈钱”工具。科研经费使用中的浪费黑洞,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潜规则”下的“公关费”
科研经费是怎么花出去的?这里面有“奥秘”。山东省委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为争取经费,必须得开展公关活动,这项花费占去科研经费的很大一块。记者发现,现在课题申请难度越来越大,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的科研机构都要依靠争取来的科研项目经费,才能维持运转,而本周期内科研成果的水平又为下一周期争取课题和经费奠定基础。竞争机制的不规范,使得相当数量的课题组及科研人员将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课题申请环节。
“争取项目有很多‘潜规则’,要看关系。有关系的,项目设计得不好,也能上;没有关系,课题再好,也不容易上。项目需要跑,我的一个同事到北京跑项目时,到一部委看他们办公条件很差,马上掏钱帮人家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课题自然就到手了。”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师向记者反映。记者了解到,为了获得生存机会,不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都去争取项目,这背后有很多文章,有关系的动用关系,没有关系的“创造”关系。
▲“项目老板”的“发财经”
时下,“项目老板”的称呼在科研圈内很流行。何谓“项目老板”?他们一般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然而其主要工作并不是科研,而是搞科研公关的专家教授。他们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人脉关系,专门“跑项目”,揽课题,自己掌控科研经费,课题则“转包”给朋友、同事或自己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做。待到出书出成果时,“项目老板”挂个名,既占有了别人的科研成果,又为自己争取更多项目积攒了资本。
中国科协2003年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发现,有14%的人认为在项目申请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有50.7%的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申请课题困难”。在采访中,一些学者坦承,一些科研领域成为某些权威或领导的势力范围,形成了“圈子”。只有进入“圈子”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资金支持力度较大的项目。而外围的科研人员,或者只能得到一些资助力度很小的课题,或者一无所得。
为什么大家都不惜一切去“跑”课题?一些科研人员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讲,因为课题就是立身之本,有了课题尤其是国家级课题,就能评职称、评奖乃至当博导等,就会一顺百顺。而“项目老板”无疑是“跑课题”中最为惹眼的一个群体,他们把持着科研资源,成为某一领域的“把头”。其中有很多身价上千万元,开着名车、吃着大餐,动辄一掷千金,老板派头十足。
“项目老板”的出现,加剧了科研项目申请的“马太效应”,科研项目更多地集中在“老板”身上,而大多数学者对此深恶痛绝。一些青年学者说,有的科研领域已成为某些学术权威的势力范围,“学霸”“学阀”之气在一些学术权威身上时时闪现。
▲吃喝拉撒都能报
科研预算到底有多大水分?“一般做项目预算时,需要100万元就报120万元,上浮20%。资金只要拨下来,就能想方设法用完。用不完时,就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反正钱是剩不下的。”青岛一家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对记者说:“握着项目的人在这段时间内吃喝拉撒都能报销,周围人也都在发票上做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骏涛承认,人文科学课题的科研经费大部分花在课题组成员出差、开会、餐费、打的费、住宿费等方面,其中当然也含有旅游费用,现在出差哪有不旅游的?不可避免地还要请朋友们吃吃饭,也可以在课题经费中报销。
“除了正常的资料费、出差费、专家论证费,有的连给孩子买个铅笔,给家里买套家具也要回课题组报销,反正到课题结束时,都要把钱报出来。”山东师范大学一位副教授如此说。
据悉,在项目实施中,上级部门也会派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中期审核,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课题进度等,如审核不过关,下一批的资金就不再拨付了。因此,每逢检查时,研究机构一般都要请前来考评的专家吃喝玩乐,每人再送点纪念品,更有甚者直接送“辛苦费”。“评审组”被哄高兴了,审核自然就一路顺风。
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巨大浪费,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直接关系。山东师范大学一位学者说:“课题费给了你,不可能每年都盯着你,你想干到什么程度就干到什么程度。不了了之的也有,有些课题开始实施后才发现,项目设计得不充分,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太大,不好操作,只好虎头蛇尾,弄几篇论文交待过去。”科研人员指出,一些课题鉴定会、论证会是虚假的,实际上是请客吃饭、自吹自擂。
另外,科研行政部门掌管大量科研经费,资金分配不透明,也引发众多非议。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其工作程序、经费配置、课题评价以及成果鉴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科研领域中出现了以人际关系为主导的“小圈子”。有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赛场也有“黑哨”,即科研项目评审不公平、不透明,背离了科学精神和公平竞争原则。
▲科研经费怎样才能用在“刀刃”上
随着科研经费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引发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虽然已采取公开招标等措施,但从实际效果看,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国家的投入实际上成为“风险投资”。
一些专家提出,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要纳入公共监督之下,建立规范的评审机制和程序,落实和完善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国家一些重大项目的评审可以聘请国外有关专家参加,人数应占一定比例;评审意见要详细、公开,并接受申请者的申辩。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其他重要环节都要评估,入选的科研项目应向全社会招标并公示,项目的开展和完成要有评估,并且要让社会各界有渠道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及产生的效益。
另外,凡是国家各级财政支出的科研经费,一律纳入财政监管体系中,引入第三方独立会计事务所,对科研机构实行规范的会计审计管理,承担财务审计和监督,定期向立项单位和经费投入单位汇报。对于在审计中发现有违反科研经费使用规定和政策的,或贪污、浪费、贿赂等腐败行为的,各级财政和立项单位要有细致和严密的处理规定,以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增加资金使用效果。▲ (记者王娅妮 王海鹰)来源:《半月谈》
★ 基 辛 格 涉 美 中 关 系 文 件 解 密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52735&typeid=14
曾“国骂”日本 近日书面表示对日本“并无根本敌意”
北京青年报:黄恒 (06/05/28):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26日首次公布涉及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大批珍贵谈话记录。文件公开后还给基辛格带来一点小麻烦。由于文件内容显示,当年基辛格曾对日本施以美国“国骂”,基辛格本人不得不专门对此作出书面回应,说那并不表示自己对日本有恶意。
  ▲“国骂”日本
  基辛格文件内容涵盖了1969年至1977年初这段时期内,基辛格与世界主要领导人和美国重要官员之间的对话,共2.8万页之多。引起麻烦的这份文件是国家安全档案馆这次披露的最新解密备忘录的一部分。文件左上角和左下角都写明“最高机密/敏感,仅供翻阅”。
  事情发生在1972年8月31日,在场的有3个人,当时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的基辛格、美国驻当时南越(美国扶持的越南西贡傀儡政权)大使埃尔斯沃思•邦克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彼得•罗德曼。
  基辛格前一天刚刚得知日本要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消息,所以当天一早起来吃早餐的时候先当着邦克的面把日本骂了一顿。谈话记录显示,那是基辛格对邦克说的第一句话。他说:“在所有背信弃义的狗娘养的之中,小日本是最坏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卑鄙地急匆匆地去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且他们居然挑选(中国)国庆日去干这事。”
  “昨天他们给我带信说,他们的副外相鹤见想私下与我会晤,讨论这件事。接下来你就知道了,他们已经告诉在我身边的罗杰和约翰逊。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能这么干,我告诉(日本人)我不见他。”基辛格说。
  ▲专家解读
  在接下来的30页谈话记录中,基辛格与邦克讨论的都是越南问题,再没有涉及日本。但这段评价日本的话一经公开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日本共同社特意请基辛格本人对文件作出评论。
  共同社27日刊登了基辛格的书面回应内容。基辛格写道:“它们当然反映的不是我对日本存有根本的敌意,我一直对这个国家抱有最真诚的敬意。我从未回想起,这些我曾发出过的古老的私下评论。”
  不过,国家安全档案馆专家威廉•巴尔告诉法新社记者说,这段反映基辛格对日本很恼火的对话是一个例子,说明了他与日本人相处不好,有时甚至对日本怀有敌意。事实上,基辛格认为他非常难以理解日本社会。
  这批解密文件中的另一份证实了这一点。那是一份记录于1974年的谈话备忘录,场合是国务院各地区工作人员会议,当时美国总统卡特正准备访问日本,基辛格在会上把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称为“骗子———即使以日本的标准来看”。
  法新社说,当时基辛格对日本没有好感的重要原因是,日本作为美国的关键盟友竟然和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着干。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29日,中日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关系正常化。而美国直到1979年1月1日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宝贵资料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位于华盛顿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是一家私立的独立解密档案整理机构。这次公布的档案全部收入由巴尔编辑的《基辛格抄本:1969-1977美国外交逐字记录》,它被认为是有关基辛格的内容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共收录了2100次谈话记录,谈话对象包括当时和未来的世界级首脑人物———毛泽东、安瓦尔•萨达特、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乔治•蓬皮杜、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老布什。这对于人们认识基辛格,研究那一时代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谈话记录显示,基辛格在1969年至1977年的主要政策为,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建立与中国的亲善关系、加强与欧洲和日本的关系,在中东保持稳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用外交手段解决越南战争问题。“当然文件也显示基辛格有时会变得尖刻,并在人们背后发表议论。”巴尔说。▲ 文/(新华社特稿)
★ 月球能源采掘、运输难解决/十年之内无法指望 ★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5/28/content_4610758.htm
2006年05月28日 环球时报: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飞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把目光转向了月球,因为在月球表面有大量的氦—3,而这种在地球上很难得到的物质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被科学界称为“完美能源”。据俄新社最近透露,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正计划组织在月球大量开采氦—3。那么,真正把月球上的资源转化成人类可以使用的能源,还有多少路要走呢?
▲ 氦—3何以受宠
1985年,专家们通过分析“阿波罗”号载人登月飞船带回的月球岩土样品发现,月球上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物质氦—3。月球上之所以富含氦—3,是由于氦—3大量存在于太阳风中,太阳风由90%的质子(氢核)、7%的α粒子(氦核)和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组成,月球上的氦—3正是太阳风中的α粒子。月球没有磁场和大气,太阳风粒子能直达月面。经过亿万年流星和微流星的撞击,整个月球表面都不同程度地“吸附”上太阳风的粒子。
其实,月球上有硅、铁、铝、钛和钙等多种资源,可以用来直接生产建材建造房屋。另外,月球的两极可能存有1100万至3.3亿吨水冰,它们不仅可以满足人在月球上生存的需要,水如果分解成氧和氢,还可以成为重要燃料。
但由于现在从地球到月球单程的运输费约为每吨4000万美元左右,再加上采掘、提炼和运回地球等费用,开发成本太高。而开发月球上的氦—3是划算的,因为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月球能源氦—3的花费只是目前核电站发电成本的10%,如以石油价格为标准,每吨氦—3价值约40亿—100亿美元,是月球上的超级“金矿”。
▲ 满足数千年能源需求
有关氦—3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储量目前说法不一:有的说在地球上氦—3储量为半吨,也有的说是15吨;有的说月球蕴藏的氦—3约为100万吨,也有说是沉积在月球上的氦—3大约有5亿吨。俄罗斯专家估算,在10—15平方公里范围内挖掘并加工深度为3米的月壤,即可获得约1吨氦—3,足以保证一个功率为1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作1年。
由于100吨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满足地球上1整年的能源需求,所以即使月球蕴藏氦—3约为100万吨,就可满足全球数千年的电力需要。目前我国一年的核发电量中大约需要不超过10吨氦—3。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每燃烧1千克氦—3便可产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够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美国航天专家指出,用航天飞机往返运输,一次可运回20吨液化氦—3,可供美国一年的电力。
▲ 采掘、运输等都是难点
开发、运送月球上的能源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要实现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人、货运输,首先要有足够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当年,因为没有研制出大推力的N—1巨型火箭,苏联在载人登月上败给美国;另外,要在没有大气包裹的月球表面着陆,主要只能靠反推火箭来缓冲,如何保障安全是一个大难题。
就算解决了往返运载难题,如何从月壤中提出氦—3,怎样实现核聚变,科技上都还没有已知的答案。目前,核聚变的控制问题已进入攻坚战阶段。法国科学家最近宣布,2030年将使利用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商业化。
虽然人类已经对月球进行了很多次探索,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但要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实际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环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国科学家正围绕月球上氦—3的形成、储量、采掘、提纯、再贮存、运输及月球环境保护等问题悄然开展相关研究,但认为10年之内难以指望。
  ▲ 在月球建核电站
未来解决地球能源不足的主要出路有两个:一个是核能,另一个是太阳能。为了解决运输问题,降低成本,不少国家设想直接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电站发出的巨大电力除供月球基地使用外,还将通过激光或微波输送到位于近地轨道上的能量中继卫星,再由中继卫星仍以激光或微波形式传送给地球。在月球上建核电站也不用担心核泄漏。
也有人提出在月球上建太阳能基地,因为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太阳辐射可以长驱直入,而且很容易满足用目前光电技术进行太阳能发电需要占用大片光照充足的土地的要求。
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地球上一年消耗的各种能源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5万倍。假设在月球上使用目前光电转化率为20%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千瓦时,若采用1000平方米的电池,则每小时可产生2700千瓦时的电能。这不但解决了未来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问题,而且随着人类空间转换装置技术和地面接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还可以用微波传输太阳能,为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司马杭仁)
★ 美军抖出海洋定时炸弹/被投入海几十年危害极大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5/28/content_4610747.htm
2006年05月28日 环球时报:日本共同社5月24日发布的一则消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报道称,美军在二战期间和战后向全世界70多个海域丢弃了日美德等国储藏的化学武器。美国的环保组织对此十分担忧,认为存储化武的容器慢慢腐蚀,毒气将外泄,这些“海洋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 向海里倾倒毒药
这则消息和美军披露的一份调查报告有关。该报告称,从1944年到1970年,美军偷偷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海、墨西哥湾等海域丢弃了化武,其中有至少26个投放点在美国周边海域。仅装有神经性化学试剂的铁皮罐就重1吨,这还不包括500多吨放射性废料、6400万磅液体毒气和40万个装满化学物品的炸弹、地雷、手榴弹和火箭。直到1972年,美国国会才下令禁止军队从事此类活动。3年后,美国签署了一项国际公约,同意不再向海洋中丢弃化武。
据专家分析,美军实际投放的化武数量远不止这些,投放点也绝不仅限于目前公布的26个。早在一战期间,美国就开始把多余的化武丢到大海中。当时,这种做法比较普遍,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丢到浅海就可以,后来要丢到深海。现有的报告没有把一战时期的数据统计进去。有报道称,受污染的海域有70多个。撰写报告的布兰克威茨过去一直为军方研究化武问题,他说:“我掌握的数字很不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有很多相关记录还没有归类。”
▲ 威胁已经显露
“当时,人们认为海洋广阔,丢几个化武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肯塔基州化武工作小组负责人克雷格•威廉姆斯说,“现在想起来,这种做法太疯狂了。”他表示,“目前没人明确知道丢弃化武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有人说,早晚有一天地球上的人都会因此遭殃;有人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虽然部分专家认为,发生毒气泄漏的可能性不像人们想的那么严重,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威胁。2004年夏天,新泽西州一艘捕捞蛤蜊的渔船捞上来一个炮弹壳。这是一战时沉入大海的。在这个爆炸物里有个柏油状的东西。负责拆卸炸弹的技术人员闻讯赶到现场,惊讶地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固状芥子气。自美军向海洋中丢化武以来,武器被冲回美国海岸还是头一回。更让人感到心惊肉跳的是,弹壳是和蛤蜊一起从浅海打捞起来的,距离大西洋城只有32公里。
此事在美军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他们一直担心的问题终于成了现实:几十年前丢在海里的化武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美国。最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捡到它们。据统计,近年来,全世界已有200多名渔民因打捞到毒气弹而受伤。专家介绍说,一滴神经毒气能在1分钟之内致人于死地。丢入大海中,致命毒性可维持6个星期,在此期间,凡是接触到它的生物必死无疑。芥子气如果释放到海中,毒性可维持5年以上,所到之处海洋生物都会受到污染。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警告说,部分上世纪50年代丢弃的放射性废料外部已经严重腐蚀,表层几乎只有一张纸那么薄,有些上面还有漏洞。
▲ 美军检测工作不够
虽然一直担心海里的“定时炸弹”可能爆炸,但近几十年来,美军只对4个化武投放点进行了检测,而且1975年以后一个也没有再检测过。这种做法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美国公共环境监督中心负责人西格尔指出,美军有义务评估化武投放点的安全系数,“尽管这种风险短期内不会显现出来,但军队必须对此做出评估,负起相应责任。如果根本没有人研究,又怎么会知道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舆论不满美军做法的同时,也担心那些从事海洋作业的人,千万不要碰触那些“海洋定时炸弹”。▲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叶子灵 本报记者 江雪晴)
★ 中国军事学术研究为何难以走向世界(三)★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04
黄力民
  4. 战争伤亡数字缺乏较科学的统计
  战争伤亡数字对于军事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材料,且不说放大或缩小的伤亡数会影响一项研究结论的形成,粗略的数字也反映了相关史料的不准确性,从而使学术研究的价值大打折扣。战争损失肯定是评估战争的重要因素,无论从战争胜利的一方或失败的一方或胜负不分的双方的角度都是如此。由于战场环境的复杂,军事学术研究中精确的伤亡数字并不意味着与实际情况的完全吻合,这是人所共知的。但精确的数字首先表明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机制(包括原始数据收集汇总、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的存在以及后世学者认真的研究态度。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列举了日军在太平洋各战场的损失数指出“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4]第22页)。该数字如何算出?从这段文字很难令人看懂。战争“损失”按惯例应指军人阵亡数,文中的“损失”有时指“阵亡”,有时指“伤亡”。不同含义的数字怎能进行比较?仅这一个“65%”恐怕就会使国外研究学者很难采用中国学者的“二战史”研究成果。事实上“65%”是一个相沿已久的“定论”,郭书不打算去考证它而只是引用当然不可能说明白。
  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兹列举最新的权威著作的几种说法:(1)文献[5]第754页说“11万余名烈士长眠异国他乡”,将同页所列分省烈士数字相加却得出170395的总数,而且还漏列江苏一省;(2)同一编者的[6]第491页“志愿军烈士统计”的分省数字相加得出171669总数;(3)文献[7]第 193-194页:“阵亡11.4万人……医院接受伤员中不治而死2.16万……患病后送住院者中死亡1.3万……志愿军死亡总数为14.84万人……还有8000人下落不明估计多已…死亡”;(4)与文献[7]类似但不同的是文献[8] 第345页:“阵亡11.5万余人……因事故和因病等非战斗死亡2.5万多人……失踪、被俘2.9万多人”。以上有的数字过于粗略,精确的数字又自相矛盾且有遗漏,而“阵亡”与“烈士”的概念应当是有区别的,按常理“死亡”数应高于“烈士”数而不是相反。
  5. 个人战争亲历的史料价值问题
  文献[9]是一位将领关于朝鲜战争第4次战役著名的砥平里战斗的回忆,其中如下两点显然与官方记载不符:参加攻击作战的应为7个团而不是3个团,战斗后期的前线指挥是该军军长而不是徐[6]。徐文说“砥平里战斗我3个团共伤亡900余人”与官方资料记载的“1830多人”(见[10] 第240-249页)相差太大。关于战斗的结束,杨迪《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鲜为人知的真情实况》[11]说“15日14时30分……邓华副司令当机决断……决定停止向砥平里进攻,令各部于当晚撤出战斗向北转移”(第109页),徐文却说是师、军两级请求撤出战斗。两位亲历者说法各异,学术研究也就难出成果。
  又如[11]中的一段话:上甘岭之战“如果说是某1个军组织指挥打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第184-187页),这显然是有所指。问题是杨也没有举出确凿无误的命令文电以证实实际的情况,因而关于上甘岭之战的学术研究也难以形成重要的国际影响。
  如果亲历记仅仅是因个人成见而出现失真也还易于甄别,难的是若有对于强势话语的依附以至以讹传讹,不只不能出研究成果反而产生大量疑案。
  值得一提的是以“实录”形式出现的文献如[15],虽然甚少出现,但学术界一定会充分认识其价值。
  学术界如果对于敏感问题讳莫如深,则作为对此的惩罚便是个人战争亲历可信程度的降低甚至混乱。战史研究中发生争议本是常事,但这里所阐述的情况是研究者不敢涉足的人事问题,已不象学术问题了。
  6. 特殊的军事指挥体制
  麦克•卡佛《欧美名将评传》(昆仑出版社,1999年)论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指挥体制说:“德国的制度很特别……在理论上,德军的统帅是德皇本人,兴登堡是他的总参谋长,但实际上却代行统帅的职权。鲁登道夫的正式官衔为第一军需总监,但在德国,军需总监却指挥作战,而成为实际的总参谋长”(第33页)。问题不在于军事指挥体制的特殊(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可能有此情形),而是因为这特殊性形成研究的难度而阻碍学术研究的深入。
  朝鲜战争毛作为军委主席是中国军队实际的总司令,彭是志愿军司令兼中、朝联军总指挥。但从战争期间彭与北京方面来往文电看很难确认谁是统帅。彭是战地指挥官,但显然不具有完全的作战指挥权,这既表现于北京方面的大量指示、命令文电内容,也体现于彭的请示文电总是既有作战方针、部署又包含战场细节。中国军队的各级行政系统通常不因作战需要而变更,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彭至少也不具有师一级的行政指挥权,致使一些部队在主官不到位(特别是军事主官不到位)的情况下投入作战行动。据第180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将军回忆,该师入朝前第60军政委说你们师没有政委,你(吴)负起这个责来。直至第5次战役结束吴被俘都没有文件明确吴的身份与职责(文献[16]第288-289页说吴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无佐证材料)。如果彭拥有师级行政指挥权,想来不会发生此情况。那么毛是不是统帅呢?支持的依据有:北京方面的命令文电有毛、周、军委几种名义,毛的较多也详尽,有时具体到师的行动(如1950-12-04电,见[6],下同)。不支持的依据也有:例如1951-04-17毛致电彭“50军现在何处休整,是否可用于这一地区的防卫”,实际上第50军因担任汉江南岸阻击任务伤亡很大已于5天前回国休整,如果在军委作战室之外设立了毛的专门作战室,想来不会不明了一个军的去向。毛与彭之间还有一个高岗(如果将周恩来、聂荣臻视为高参并未承担指挥责任),高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是中央政府副主席但战争前期不是军委副主席(高于1951-11-05任军委副主席)。已有研究只提到志愿军前身东北边防军“归其指挥”,毛1950-10-08的命令规定“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高岗调度指挥并保证之”。但战争前期彭与北京方面往来文电亦以高为收电人,显示高也参与了作战指挥。从1950-10-29毛致彭、高电谈东线敌方企图、我方用兵,到1951-08-21毛致彭并告高电谈9月战术反击的部署,从1950-12-28彭致毛并高电谈第3次战役的安排到1951-08-21彭致军委并高电(均见[6]),大量文电内容都是战场作战指挥。更值得注意的是:1950-11-14北京方面特派高赴志愿军司令部与朝、苏方商谈联合作战指挥(首次提出成立中、朝、苏三人小组的动议)及第2次战役方针问题;1951-01-25高出席了首次中朝高干联席会议;1951-05-26彭以志愿军党委名义致电中共中央并高谈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拟召开中朝高干联席会议希中央派人指导;1951-08-31彭致电毛并高再次提出成立彭、金、苏大使三人小组的问题(均见[6])。这些事件的性质及份量表明高的作用远超出了后方供应与作战指挥。指挥体制与系统应是战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然而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资料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说清楚,仅仅列出的志愿军序列系统表并不能说明指挥体制的实际情况。军事指挥体制的特殊性导致研究者很少,这当然也与前述“为尊者讳”、“个人作用”、“政治标准制约”等问题密切相关。战史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一场战争战役的双方如果有明确的指挥体制,研究者肯定会竭力挖掘出来。如果事件发生的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指挥体制与指挥官,那么研究者的问题将不仅包括“为什么是这样的”也会包括“实际的指挥方式是怎样的、实际的指挥官是谁”。也就是说,对于后世学者总要得出一个“说法”,这并不是什么无法探究的难解之谜。▲(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