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 胡 总 重 要 讲 话 看 我 军 作 战 训 练 的 转 变 ★

今 日 看 点 :2006-6-30
(01):★ 韩军反思情报能力差/要建独立情报体系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2937/4537278.html
(02):★ 揭秘蒋介石当年“反攻大陆”计划 ★
http://www.chinanews.com.cn/taiwan/lagx/news/2006/06-28/750229.shtml
(03):★ 从 美 国 因 素 看 中 日 关 系 与 两 岸 关 系 ★
http://www.chinanews.com.cn/taiwan/lagx/news/2006/2006-06-26/8/749256.shtml
(04):★ 英国专家深度分析: 美国战略不允许中国崛起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75282&typeid=14
(05):★『国际观察』日美等囤积中国稀有战略金属资源的现状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75441&typeid=14
(06):★ 军事训练会议侧记:新的起点上推进创新发展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4541468.html
(07):★ 日 本 时 报 :中 国 对 台 湾 的 担 心 减 少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28/15157.html
(08):★ 从 胡 总 重 要 讲 话 看 我 军 作 战 训 练 的 转 变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29/95113.html


★ 从 胡 总 重 要 讲 话 看 我 军 作 战 训 练 的 转 变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29/95113.html
  从胡总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看我军主题军事作战训练的转变与提高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把军事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提出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军事思想,其战略意义深远,关系重大。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提出最早范式始于1986年,当时的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美国防部所提出的军事转型法案,即诸军种联合作战思想。这种联合,不仅仅局限于陆、海、空、陆战队之间的联合,而且扩展到军队与地方的联合、美军与盟军的联合。
  也就是从1986年开始,美军就开始对部队普遍大规模地实施联合作战教育训练,各院校都把联合作战作为主干课程,所有军官都须接受联合作战内容培训。训练时间分别为:少校至上校10个月,准将6周,少将2周,中将1周。美军的联合作战训练以联合条令为依据,以具体作战任务为牵引,以实战为基础,以加强联合作战为根本目的,促使军官与士官之间、军兵种之间、军队与政府之间、美军与盟军之间的紧密联合协同。2002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军队转型的一系列计划和措施,美军认为,军队转型的关键一步是训练方式的转型,要着力培养军官善于联合作战的思维方式,提高应对处理复杂多变情况的能力。美军还对未来几十年军队联合训练进行了规划,争取在2030年前把美军建成联合作战水平较高的军队。 但有意思的是,美军联合作战思想,是在学习继承世界军事文化遗产特别是《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作战任务和形势提出来的。
  
  据悉:目前美军的训练模拟技术已具有先进、实用的特点和进入配套、完善的阶段,并打算把师以上部队使用的模拟推演系统扩大到旅、营一级。俄军在研制成功“敏锐”-1、“无畏”等型号模拟器的同时,又着手研制战术训练综合自动化系统。英、法军将以单一兵器到旅和战斗群对抗演习相配套的模拟器材为基础,深化模拟训练。 大力开展基地训练。美军在国内外有各军兵种训练基地80余处,目前已进入更新设施、提高功能的新阶段。俄军也在赤塔、蒙古等地建立了训练中心。英军已建成设施先进的训练基地6个,其中普格瓦训练基地可进行旅级规模的战役战术合练,年轮训量已达到10万人次。日军大型演习场已达6个,法军训练基地已达1 3个。德、意等国军队也建设了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训练基地。各国在建设训练基地的同时,几乎普遍强调加快基地训练循环周期,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因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军队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样式,谁能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综合优势,形成强大的整体作战能力,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仗要联合打,兵就要联合训。突出联合训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这也是当前我军军事训练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推动联合训练,一靠完善的机制,二靠自觉的理念。“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针对现代战争中军兵种联合程度越来越深的趋势,我军一直以来就在一些部队中开始探索一体化训练的路子。
  
  笔者认为:在此情势下,胡总指出“我国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军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确保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项重大的军事主题作战训练思想的转变。
  
  不过我们欣慰看到,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融合,我军全新陆空一体化联合训练已令人耳目一新:如:打通了信息壁垒的联合指挥所里,不同来源的陆海空天电五维信息实现了同步共享;实兵训练场上,蓝天的战机与地面的战车保持着“对话”;空地联合火力突击,直升机携轻型机械化分队纵深攻击……空中地面各种力量在行动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体化训练‘1加1大于2’。”集情报侦察、导航定位、立体机动、火力打击、指挥控制、战场管理等能力于一体,可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新型步兵作战群,人员减少三分之一,作战能力却成倍增长。同时,参训部队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空地协同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但就目前的我军一体化作战训练看,仍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三军合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当前我军合成作战的教育现状,我军原有的大陆军本位思想作祟一直是影响部队一体化作战根源。为此,笔者认为: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观念,切实按照胡总指导思想去做,一是训练应从源头抓起,在初级院校开设合成作战课程,并列为主干课程,学习诸军兵种的专业知识,学习高科技知识,使军官在生长阶段就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合成作战理论知识。二是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合成的教员队伍。每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员到陆、海、空军部队代职锻炼,选拔有潜力的年轻教员到不同兵种指挥、技术院校和外军指挥、技术院校学习,再到相应的部队任职,培养复合型师资力量。三是深入研习古代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军事典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许多内容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而目前我军军官尤其是年轻军官中,读过1至2本我国古代兵书的为数不多,熟读兵法的就更少了。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军事思想的教育,初级院校可结合军事理论课,增加古代兵法的学习内容,使学员在学习期内,至少能够熟读1至2部古代兵法,奠定良好的军事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加紧实施信息作战训练。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电子战、网络战进入作战和训练实践,发达国家军队展开了看不见波涛却暗流汹涌的信息战训练的练兵摆阵。美、日等国军队都加强了“战场网络”、“电子战”演练。一些国家的军队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增设信息机构、编制了信息战部队,加强了信息战训练。 悄然展开数字化训练。数字化生存,无论是一种思想观念,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对训练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军编写了《数字化士兵手册》、《数字化营特遣队战术、技术规程》等数字化训练教材。其他发达国家军队,也相继建立数字化部队,展开高技术的技能、战术训练。依靠无线数字网络,把战略机构和战术部队联成一体,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
 
  我军必须针对未来主要对手和潜在对手训练,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与主要对手和可能的潜在对手交战时间、规模、方式的研练,使训练更有针对性、刺激性、目的性,把假设敌设想到了2020年、2030年。 不断强化未来作战条件和环境下训练,把在复杂条件下摔打部队,作为适应未来作战,赢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原则。根据可能的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采取轮训的办法,组织部队到寒区、热带或沙漠、丛林等地区,进行复杂气候、恶劣环境下的“死地”训练,并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作战样式的研练。增强远程投送和远距离作战训练。为应付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需要,可采取远距离快速投送的方式,周密组织部队到相似的预定作战地区训练。发展预警与远程侦察装备,提高空袭与战略投送能力 与此同时,坚持联合训练的全面创新。强国军队认为创新是联合部队改革的关键部分,强调将来的发展不但要靠技术创新,更要靠思想、组织体制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但要有武器装备的创新,而且要有条令条例、组织机构、教育训练、物资设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创新,从而获得联合作战训练的新理论、新能力和新技术,确保战略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整体性,才能把军事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 日 本 时 报 :中 国 对 台 湾 的 担 心 减 少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28/15157.html
WWW.MILCHINA.COM/2006-6-28:最近,在太平洋中部关岛的美国岛屿领土的海域周围,中国海、陆、空三军十名军官代表团观看了美国三艘航空母舰和其他武装力量的演习。
中国军方《解放军报》报道,在此期间,退休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上将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yers)与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在北京会面,他们讨论反恐、防止核武器扩散和地区安全等问题。
中美两国这次的最新军事交往,是去年秋天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部中国时与解放军达成的协议。美国向中国展示其军事行动的一个关键目标,是避免中国错误估算美国的军事能力。
美军高级官员法伦(Fallon)负责执行一个他称之为了“公平”的政策,他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们要尽一切能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进行军事攻击。另一方面,我们试图鼓励台湾民众找到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与中国大陆长期共处。”
对这种平衡的寻求始于197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将美国的外交承认从台北转移到北京。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坚持无论执政党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华盛顿都会认真对待中国对台湾的威胁。
目前,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对抗越激烈,美国就越忙碌,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正在向着世界强国的目标进军,并执意要征服台湾。第二,台湾经过了几十年的权威统治后,已成为民主政治和经济小虎,民众要求自决权利。
法伦对台湾提出警告:“他们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为无论他们怎样挑衅中国大陆,我们都会保护他们。”法伦批评台湾没有用足够的经费来改善自己的防御。
在另一条战线上,法伦也受到了华盛顿一些“中国鹰派”人士的抨击,如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和陆军退役上校、传统基金会副会长拉里•沃特兹尔(Larry Wortzel)抱怨法伦与中国交往的计划作出太多让步。但拉姆斯菲尔德的发言人Eric Fifty指着拉姆斯菲尔德与中国领袖的协议说:“法伦上将是在贯彻执行这个协议。”(作者:RICHARD HALLORAN)▲
★ 军事训练会议侧记:新的起点上推进创新发展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8/4541468.html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侧记
  新华社记者 解放军报记者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如何适应履行历史使命要求,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聆听、碰撞、交流,研究、动员、部署……6月24日至27日,来自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武警部队的负责同志齐聚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共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之路。
  这是一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训练领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谋划;
  这是一场紧紧围绕军委决策部署、集中全军智慧描绘发展蓝图的战役行动。
  ▲ 新的历史使命凸显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
  训练是治军之基,强军之要。代表们指出,面对国家安全形势新挑战,面对军事变革浪潮风起云涌,必须自觉地站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入思考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
  为了摸清部队训练底数,会前,中央军委和四总部领导带领工作组多次深入部队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各级指挥员在火热的训练实践中,思考着军事训练的现状和未来。会议上,在激情澎湃的讨论发言中,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军事训练战略地位时代内涵的理解。
  我国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军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海军、空军的代表认为,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确保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把高素质人才与高技术武器装备有机结合起来,生成体系作战能力,就更加依赖高质量的军事训练。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逐步深化,要求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变化大抓军事训练。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的代表认为,军事训练是促进军事变革的重要实践,只有通过加强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优化军事组织体制,牵引武器装备研发,才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南京军区、广州军区的代表谈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大抓军事训练,探索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军事训练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的代表谈到,军事训练是重要的治军方式和管理方式,抓训练也是抓教育、抓管理、抓养成,只有坚持训管结合,教养一致,才能提高官兵的思想素质,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和过硬作风。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呼唤与挑战,代表们指出,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要求,把加强军事训练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环节来抓,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奠定坚实基础。济南军区和第二炮兵的代表说,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经常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抓好军事训练。平时千锤百炼,战时才能一锤定音。
  ▲ 把新观念融入战斗力建设的方方面面
  军事训练从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跨越发展,要求人民解放军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理念、指导模式上实现变革,牢固确立起与新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的训练观念。代表们指出,强化信息观念、加大信息含量、提高信息素质,都是观念更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自总部的代表说,要把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作为军事训练发展的根本目的。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建立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体系,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支撑。
  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代表说,要把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作为军事训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坚持科技兴训,发展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向科技要战斗力;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创新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理论,着力研究解决训练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来自政治、后勤和装备战线的代表说,要把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作为军事训练发展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军事训练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统筹好训练领域各战略方向、各类型各层次的训练,实现军事训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来自高技术武器装备部队的代表说,要把加强科学管理作为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的重要保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军事训练管理水平;完善训练法规,坚持按纲施训,切实把军事训练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
  新型打赢观、综合效益观、信息主导观、全面协调观……面对这些新观念,代表们认为,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在更新观念上做表率,用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把新观念融入战斗力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
  ▲ 迈出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发展的崭新步伐
  红土高原、塞北大漠,一体化演兵的中军帐里进行着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预实践”;万里长空、茫茫海疆,新型战鹰和舰艇编队探索着复杂电磁环境里的“体系对抗”;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如火如荼;对抗性、检验性、研究性演习紧锣密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一轮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浪潮正惊涛拍岸。
  放眼春潮涌动的演兵场,代表们指出,推动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发展,必须迈出创新实践的历史性步伐。
  ——要针对未来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设置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从难从严摔打部队,突出对抗训练,深化实战化岗位练兵,进一步把使命课题训练往实里抓,真抓实练,务求实效。
  ——要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大力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按照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的要求,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战联训联保路子,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训练探索。
  ——要围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加强战略战役首长机关训练。围绕战略战役筹划,联合作战指挥、协同和保障,加强作战理论研究,熟悉作战任务、战场环境、指挥程序、指挥手段,提高战略战役首长机关的谋略水平和指挥能力。
  ——要注重打牢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技术战术基础,突出抓好以新装备训练为重点的基础训练。重视科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注重体能和心理素质训练,切实使官兵掌握作战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打牢部队训练基础,确保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要着眼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发挥院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攻关,及时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和训练实践,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撑……
  军队的使命、任务和责任,是军事训练动力的源泉。使命决定任务,任务牵引训练。
  走出热烈的会场,代表们认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明确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奋斗方向,为大抓军事训练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只有用使命任务凝聚军心、激励斗志,才能充分调动练兵积极性,推动军事训练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社
★ 英国专家深度分析: 美国战略不允许中国崛起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75282&typeid=14
  ▲美国大战略的基本目标是:
阻止一切在未来可能对美国压倒性军事优势 构成挑战的竞争者的崛起。有足够的证表明: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中国目前唯一 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潜在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围堵中国的崛起 。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拉拢南韩、澳大利亚甚至印度, 以形成一个反华军事联盟,同时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求在台海军事 冲突等情势下赢得与中国的终极对决,永久保住美国在这个地球上的霸主地位。
  ▲布什政府正在缓慢而确定地展示其大战略。
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并不是打 败全球恐怖主义、芟除流氓国家或者在中东扩散民主。这些东西虽然可以支配着 布什政府的对外言论,而且确实也是其直接关注的焦点,但它们并不是支配着关 乎长期军事资源分配的关键性决定因素。真正的首要目标——亦即长期资源分配 和军队部署的根本基础——是遏制中国。
  在布什政府上台后的最初七个月里,遏制中国这一目标支配着白宫的计划编 制;只是在2001年9月11日后,由于感到有义务凸显反恐,这一目标才被放在一边 ;现在,尽管乔治•W•布什面临伊朗、伊拉克的当务之急,但白宫还是重新强调中国是其首要关注点,并为此不惜冒险在亚洲重新掀起一场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军备竞赛。
  布什及其高级助理们在2001年初进入白宫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重新实施1996—1999财年防务计划编制纲要(DPG)中明确提出的长期优势学说,这是美国在后苏联时代第一次正式提出的美国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文件最初的官方草稿(它在1992年初被泄露给媒体),美国战略的基本目标将是阻止一切在未来可能对美国压倒性军事优势构成挑战的竞争者的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又出现一个新的对手……它会象苏联那样对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于是,“我们(必须)致力于防止任何敌意政权支配某个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如果被置于集中的控制之下,就足以产生全球性的力量。”
  这个学说最初被公开时,美国的盟友和许多国内领导人谴责说它过于专横霸道,因而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乔治•W•布什被迫将其抛弃;但是政府的战略家们并没有拒绝把美国单一超级大国地位予以永久化的目标。事实上,当小布什于2001年2月接任总统之后,这一目标开始成为美国军事政策中的支柱性原则。
  ▲以中国为目标
  当永久优势学说于1992年被首次阐述时,并没有明确指出需要用强制性行动予以堵截的未来挑战者的确切身份。当时,美国战略家担心的是,可能出现一个包括俄国、德国、印度、日本和中国等潜在对手在内的混合体;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据信都能在几十年内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因此必须阻止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然而,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后,在精英们看来,潜在对手的名单已经减少到只剩一个,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据说中国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超级大国,拥有挑战美国经济和军事能力。因此要将美国的全球优势永久化,就意味着要对中国力量进行遏制。
  2000年,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W•布什竞选总统时,其外交政策顾问康朵丽萨•赖斯就第一次系统地明确提出了遏制中国的迫切性。在其发表于《外交》杂志的一篇被广为引用的论文中,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有雄心抱负的崛起中大国,将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的切身利益。“中国是一个有着未解决的切身利益的大国,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她写道。“中国也憎恶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
  出于这些原因,她宣称,“中国不是一个‘现实’的大国,但是一个由于其自身利益考虑而可能改变亚洲力量平衡。仅此一点,即可使它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而非克林顿政府一度称谓的‘战略伙伴’。”她提出,采取一种战略,防止中国崛起成为地区性大国,这是至为关键的。特别是“美国必须深化其与日本和南韩的合作,并维持其在此地区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承诺,”并把美国带入一个反华联盟体系。
  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令人印象深刻地预示了现在布什政府正在太平洋和南亚实施的战略。她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明确的政策,从增强与日本的联系到向印度示好,如今都正在实施中。
  无论如何,由于这个战略重点的确定,到2001年春夏季,最引人注目的结果就是赖斯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没有费心关注从奥斯玛•本拉登和基地问题。赖斯 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高级顾问的第一个月,她致力于实施其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遏制中国)计划。从所有情况来看,她在这个时期主抓的头等大事,就是废止与俄国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与日本、南韩和台湾联结形成联合导弹防御体系,这个体系被指望能够最终演变成为以五角大楼为核心的反华联盟。
  白宫的高级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后来指控说,由于赖斯把当务之急放在俄国、中国和大国政策上,因此忽视了基地组织可能对美国发起袭击的警告,从而没有能够采取本应能够防止袭击的防卫性行动。尽管911委员会没有认可克拉克指责的准确性,使得赖斯得以侥幸逃脱厄运,但一切认真的历史学家必然会从这一关键时期美国过于重视遏制中国这一事实开始,寻找布什政府不可原谅地罔顾潜在对美恐怖袭击警告的原因。
  ▲遏制中国政策被暂时搁置
  911之后,布什、赖斯和其他高层政府官员大失体面地推迟了其反华计划—— 因为他们无论如何都得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一个长期的斗争目标,即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把美国力量投射到整个中东地区。于是,此类“全球反恐战争”(或者五角大楼所说的GWOT)成了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入侵伊拉克成了他们的工作重点。
  但是布什当局并没有完全忘记其对中国在其长期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即使在它在这个问题上无力作为的时候也是如此。实际上,对伊拉克的闪电战争和美国 势力对中东的更多投入,至少部分是要警告中国: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挑战美国霸权是无效的。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美国忙着重建其心目中伊拉克,镇压出乎意料地强大的 伊拉克起义,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于是中国显然被暂时搁置在一边。然而,同时 美国没有忽视的是,中国加大了对现代军事能力的投资力度,而且其持续增长的经济影响到了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多数是与获取石油和其他关键商品有关。
  到2005年春,白宫已经重新回归到赖斯的全球大战略上。6月4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莫斯菲尔德在新加坡会议上发表了一个广为公布的演讲,意示白宫政策制定中将有新的重点,他在演讲中叙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军力建设,警告说这
  ▲对地区和平和稳定将造成威胁。
  他声称,中国“正在扩张其导弹力量,使它们能够打击世界许多地区的目标”,而且在亚太地区“提高其投射力量的能力”。他随后以一种高岸的虚伪姿态问道:“既然没有哪个国家威胁中国,我们就必须思索:为什么中国要增加军事投资?为什么要继续和增加购买武器?为什么要继续增加军事部署?”尽管拉莫斯菲尔德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但其含义是明显的: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可能使其成为地区性强国的道路,因此有朝一日可能站在让人难以接受的平等地位上挑战美国。
  与反华论调相一致的初期信号,是与之相伴的更为具体的行动。2005年2月,赖斯和拉莫斯菲尔德在华盛顿主持了一次与日本高级官员的会谈,签署了一个增 进两国军事合作的协定。这个协定被称为“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联合声明”,它呼吁美国与日本军队在从东北亚到南中国海的区域内进行更多的合作。它也呼吁在涉台政策上进行更为密切的磋商,这隐约暗示着:在台湾宣布独立从而触发中国军事打击的情况下,日本准备向美国提供协助。
  这种情势是在北京对台独活动和日本复活军国主义行径提出强烈警告的情况 下出现的,因此唤起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当时日本入侵中国并且对 中国平民犯下了巨大暴行。故尔可以理解的是,美日之间的这个协定只可能被中国领导层解读为布什政府决心支持一个反华联盟体系。
  ▲新的大棋局
  为什么白宫选择这个特殊的时刻恢复其遏制中国的努力?对于这个转折,无 疑有许多解释,但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肯定是它感觉中国已经作为一个自行其是的地区性大国崛起,并开始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期优势相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在军事方面——五角大楼如是称——得到了证明,因为北京已经开始用更加现代化(尽管几乎不具锋芒)的俄制武器替换朝鲜战争时代的武器。
  然而,真正使美国决策者们警觉的,却并不是中国的军事行动——多数职业 分析家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武备仍将持久地落后于美国——而是北京运用巨大的购 买力和对资源的渴求,成功地与美国的长期盟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友好关系。由于布什政府的专心致志地应对伊拉克战争,因此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抗这一趋势,结果中国在东南亚的快速获利最终向华盛顿敲响了警钟。
  同时,共和党战略家们开始逐渐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对波斯湾和中亚地区的介入——由于这些地区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因此被美国认为在地缘政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美国战略家们受到了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 (其《大棋局:美国至上与地缘政治学规则》首次强调了中亚的重要性)的很大影响,试图对抗中国的侵袭。尽管布热津斯基本人由于与深受鄙视的民主党总统杰米•卡特的政府的联系而被基本上被排除在共和党精英圈之外,但他关于集聚 美国力量以控制中国东部和西部边缘地带的呼吁已经被现政府的高级战略家们接受。
  沿着这条路线,华盛顿对发展中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的关切已经与美国在波 斯湾和中亚的霸权纠缠在一起。这使得对华政策在华盛顿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并且有助于解释它颇带情绪化的回应,虽然它表面上正在全力以赴以应对伊拉克战争。
  无论各种因素如何才能实现完美的平衡,布什政府现在显然致力于作出协调 和系统的努力,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力量及影响。这一努力看来有三个大的目标:将现有的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南韩的关系转变为一种稳固和有机的反华联盟体系;把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纳入这个体系;扩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自从布什政府在一年前开始努力加强与日本的关系以来,两国已经接连进行会谈,制定用以实施其2005年战略协定的相关条约。10月份,华盛顿与东京公布了联盟转型与重组报告,以指导美日进一步整合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及同时对美国驻日基地系统进行改造。(其中一部分基地,特别是冲绳岛的基地,已经成为美日磨擦的一个根源,因此五角大楼现在正在考虑缩减其招致反感的设施。 日美官员也致力于研究联合“协同能力”,以使美日间战斗与通讯系统的“ 接触面”更加顺畅。“在联合导弹防御体系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密切合作,”美国 太平洋司令部(PACOM)的总司令威廉•法隆海军上将报告说。
  在这个正在进行的巨大努力中,美国也已采取步骤把南韩和澳大利亚牢牢地 纳入美日联盟体系中。南韩很久以来对于是否与日本合作感到犹豫不定,因为朝鲜半岛在1910年至1945年期间被日本残暴地占领,至今仍然担心日本军国主义;然而,现在布什政府却鼓动在汉城、东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所谓“三方军事合作”。正如海军上将法隆所指出的,这个提议明显含有反华因素。
  美国与南韩的关系必须适应以“中国军事现代化”为代表的“变化中的安全 环境”,法隆在3月7日告诉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他还说,通过与美国和日本合作,南韩的军事考量将从以北韩为重心转变为“更加具有区域性的安全和稳定观点。”
  对于赖斯来说,将澳大利亚纳入这个正在成形的反华网络具有重大的优先性 。赖斯于3月中旬在澳大利亚呆了几天。尽管她这次访问的意图是加固美澳联系(这在过去几年被华盛顿忽视了),但其主要目的却是与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高级官员会谈,研究制定一个共同战略,以抑制中国在亚洲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没有宣布正式的结果,但纽约时报的史蒂文•维斯曼在3月19日报道说,赖斯召集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加深三方区域联盟,部分目的是与无处不在的中国取得平衡。”
  在华盛顿看来,更大的战利品是把印度整合到这个正在成形的联盟体系中,这是首先由赖斯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可能前景。由于美国国会反对印度的核武器计划以及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这个步骤受到了挫折。
  按照美国法律,诸如印度之流在核不扩散方面拒绝合作的国家是可以被排除在各种形式的援助和合作之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布什上个月在新德里会见了印度官员,谈妥了一个印度允许国家原子能机构检查其民用核反应堆的协定,因此使印度就其庞大的核武器计划进行不扩散合作方面出现了一丝微光。如果美国国会批准布什的计划,那么美国就能够对印度提供核援助,从而在此过程中显著扩张正在增长的美印军事关系。
  在与印度签署核协议时,布什没有暗示其政府的反华计划,只是说这将为一 个“持久的防御关系”奠定基础。但是没有人会被这种含糊不清的表述所欺骗。
  根据纽约时报维斯曼的报道,多数美国议员将这个核协定视为美国政府意欲将印 度变成“中国力量抵消者”的表现。
  ●启动太平洋军备建设
  与这些主动的外交行动相伴随的,是美国国防部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 能力的巨大(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报道的)努力。
  五角大楼2月5日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第一次明确阐述了美国战略 的广阔范围。在谈论对美国安全的长期威胁时,它一开始就重申1992年已经清楚地表达过的基础性规则:美国将不允许任何一个竞争性的超级大国崛起。
  这个文件声称:美国“将试图阻遏一切军事竞争者发展破坏性或者其他性质 的能够形成地区性霸权或者以美国为敌的能力”。它随后认定中国就是这类竞争者中最有可能和最具危险性的国家。“在主要的正在崛起的强国中,中国部署了具有破坏性的军事设备,可能不断抵消传统上美国具有的军事优势”——然后,它没有忘记补上一脚——“如果美国不采取对抗战略的话。”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为对抗未来中国军事能力的任务,就必须研发(然后采购)那些能够确保美国在一场全面军事冲突中获胜的重要武器系统。“美国将发展足够强大的军事能力,以对抗任何具有综合性和多维度挑战手段的敌手,并且使其制定进攻计划的工作变得复杂化,”QDR解释说。这包括稳步提升诸如“远程打击、隐身能力,战略距离上的空、海、陆军的战场机动和维持能力,以及空中优势和水下作战能力” 等“美国持久优势”。
  换言之,对于美国军事—工业联合体中的大型武器制造公司来说,备战对华战争将成为未来的摇钱树。例如,备战需要是获得如F—22A“猛禽”战斗机、多 用途联合打击战斗机、DDX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新型洲际突击轰炸机等昂贵新型武器的基本理由,这些武器只有在与另一个大强国发生全面冲突时才可能具有效用,这样的敌手只会是未来某个时候的中国。
  除了这些武器研发计划外,QDR也呼吁加强美国战斗部队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并特别强调了美国海军(在正在进行的对伊战争和占领中使用得最少的军种)。“舰队将在太平洋地区更加有力地存在,”这个文件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军计划调整其部队的姿态和基地,以向太平洋地区提供至少6支可作战和可维持的航母舰队和美国海军60%的潜艇,以支持美军在此区域的作战、巡弋和威慑。”
  由于每艘航母其实都是一个由诸多支援舰和保护舰构成的巨大阵列的核心,这一行动肯定会使美国在西太平洋上面临繁重的海军能力建设任务,而且将肯定使美国需要对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实质性的扩张。——法隆海军上将及其PACOM的参谋人员已经对这一需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此外,为了评估作战行动对军力建设的需求,今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上进行它自越南战争以来最为广泛的军事机动,可望有四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很多支持舰船参加。
  综上所述,那么作为结果的战略只可能看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遏制行动。没有 政府高官会用这么多话来谈论它,但是有可能把赖斯和拉莫斯菲尔德以各种方式的行动作出解释。从北京的观点来看,现实是绝不会被弄错的:美国持续在中国东边、南边和西边边境进行军力建设。
  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的这种威胁?目前看来还得依赖于魅力外交和运用经济利益,以疏离澳大利亚、南韩甚至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这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因为这些国家都寻求从中国目前非同寻常的经济繁荣中得利——中国经济需要从其亚洲邻国得到种类广泛的如石油、铁、原木和其它物资供应。
  胡锦涛主席在最近对美国的访问中,也会运用这种战略。当中国的钞票在波音和微软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公司大放光芒时,胡锦涛也就提醒了共和党那些有着企业背景的人士:只要继续保持不威胁中国的姿态,就会继续有巨大的经济利 益。
  然而,中国也已经对所察觉的包围威胁作出了强有力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 假设北京将会平衡好魅力外交与军事建设的关系。这样一种动力不会使中国在军 事上走向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这不是一种能够在近几十年内现实地企求的处境。但是它将为美国提供更多的理由,以加速遏制中国,因此将产生一种自我 加剧的不信任、竞争和危机的不信任怪圈。
  这将使得台湾问题和北朝鲜核计划的持久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增加 亚洲爆发并非有意的全面战争的危险。在这场大灾难中,很可能不会有胜利者。▲
★『国际观察』日美等囤积中国稀有战略金属资源的现状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675441&typeid=14
▲铟: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
占全球供应量的80%。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器、合金、半导体数据传输、航天产品的制造。主要伴生在铅锌矿中,2005年我国原生铟产量也只有410吨。铟它是一种伴生的金属,它只是锌精矿里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万之)计算的,非常的少,不能再生
  
 ▲ 钨:我国世界储量第一。
占全球供应量的为85%。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钢等产品,并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钨能耐高温,所以钨合金被大量用在机械、武器工业中。比如枪、炮的发射管中都会用到钨的合金。 军事方面用做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钨合金的机械性能与贫铀相差无几,而且贫铀的缺点反而是它的优点。没有放射性,钨的化学性能也非常稳定,甚至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氧化,而且硬度也不会明显下降。这点对防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流十分有利。钨的硬度极高,主要用于钢铁金属的合金,加入钨后钢的硬度会有极大的提高,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钢就是含钨的合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钨的话,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金属加工能力就会出现极大的缺失,直接导致机械行业的瘫痪,所以称之为战略金属。此外在照明领域也必须使用钨做为灯丝   
  
 ▲ 钼: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二。
占全球供应量的24%。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被称作“战争金属”。
  
 ▲ 稀土: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
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镁、铝、钛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为“工业味精”,这个大家说的最多,都知道,就不用说了
  
 ▲ 锗:储量居世界第一。
产量占全球的50%。主要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石油产品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生产,并被广泛用于光纤通讯领域。
  
  此外钽、锶、 锑、镉、铱、铋、铑、钛、镍、锆、铬、钴等等及镍铬、镍铬硅、镍铝、钛铝、铁镍等等,在欧洲这些很多都是战略金属在国防建设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有些已经用于宇宙飞船的制造及军事应用.如金属钽不仅在火炮上有大用处,而且是以后宇宙空间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至今科学家还在研究, 钽合金的特殊用途目前仍在研究、开发。如劳斯阿莫斯国立研究所开发出含有熔融钚并含有20wt%钛的钽合金。这种合金用于要求材料密度在11.0g/cm3以下,对熔融钚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及在800~1200℃的高温中能持续数小时的耐氧化性。被选用的T-222合金(Ta-10W-2.5Hf-0.01C)正在被研究用作冥王星探测器发电装置的材料。目前T-111(Ta-8W-2Hf)合金被用作在宇宙空间使用的包裹热力发动机热源的强化结构材料。可以看出,稀有金属的供应是发展原子能、宇宙探索,国防建设,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所必需的条件。
  
  本人花了许多时间,找到这些资料,还有很多没有找出来,实在是时间所限,只为尽一份心力,希望大家再补充。  
  
  据统计,近年来国际铟消费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递增,日韩等国已经出台了具体措施,加强包括铟在内的许多小金属的战略储备。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安泰科信息有限公司冯君从:“日本是在去年年底宣布,要增加14种战略金属储备,其中就包括铟,有钨、钼,锗等等这些金属,每年要增加这个储备,韩国是今年3月份,也公布和日本相应的一些类似的一些政策,也是增加国家政府,国家的储备 日本经济产业省前不久组织了由稀有金属供应商、稀有金属用户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的研讨会,共同研究确保钒、铬、锰、钴、镍、钼、铂、银、铜、钨、铟以及稀土等31种稀有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对策,并将研究结果作为政策课题纳入预定于今年5月提出的“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
  据了解,日本的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每年消费总量90%的钨从中国进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国家储备为293吨,这些稀有金属大部分储存在日本茨城县的国家储备基地。日本产业界认为,政府计划将铟和稀土列入法定战略储备物资的原因除了其稀少之外,主要还因为这些资源控制在中国手里。如果不趁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稀土,很容易受制于人。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日本产业用稀有金属过分依赖进口,不能保证稳定供应,日本政府为了防止在稀有资源供应上受制于人(中国),除了官民齐动手,大量囤积从中国廉价购买的稀有金属外,并已经着手研究相应技术,开发替代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制约着现代高科技发展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金属锆主要用于核工业反应堆、航天航空工业和武器制造,其中全球90%的锆在中国加工;铟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的领域,全球80%的铟都产自中国,70%的铟出口日本;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亿美元,占总金额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3亿美元,占10.26%,排在第二位。此外,钨及钨制品出口总额7.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亿美元,占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88亿美元,占12.10%,排在第三位。其它稀有金属如铍、铬、锗、镓(含铟)等稀有金属出口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亿美元,占61.8%;出口美国0.55亿美元,占10.94%。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各种稀有金属矿和煤矿一样陷入了开采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我国的大量战略稀有金属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一些个人,单位,地方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得失,对稀有金属开采滥挖乱采,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以铟为例,这种稀缺资源全球储备也不过若干吨,其中80%都出自我国。虽然在全世界来看,铟都属于稀缺资源,但我国的铟资源却相对比较丰富。1995年我国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截止到目前原生铟年产量占到了全球的80%以上。不过,我国的铟开采出来却大多销往了国外,特别是日韩。日本的消费量占到全球的70%,所以中国基本上90%以上都是出口,而且铟主要是用在液晶显示屏.目前中国哄采铟的厂子过百,出售竞相压价,它的合理价位应该在3000-5000美元,而国际价格仅1000美元上下。当年竟然贱卖到50美元一公斤,连采矿成本都不到!一个专家说起来就忍不住流泪。同时,日本正在利用我国稀有金属生产、出口管理上的漏洞,化整为零,用比国际更低的价格,加紧分批从中国各个小厂零星采购铟。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资源匮乏,到那时就该中国人反过来去“扳”别人的下巴了。
  
  铟如此,稀土、钨等一大批稀有金属资源又何尝不是在这样毫无节制和管理地滥采贱卖呢!
  
  拥有紧缺资源就拥有“话语权”。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资源上卡中国脖子的事,人家满天要价,宝钢等中国企业十分无奈。而我们身在“宝山”,却把稀有金属弃若蔽履,由于这些行业的管理者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和眼前利益,任意抛洒,廉价竞售,不惜在外商面前竞相压价,连定价的“话语权”都统统拱手相送!让美日等国拣了大便宜,以极低的价格轻易就大量攫取到了我国特有的稀有战略资源,进而大量囤积。
  
  稀有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命脉。在为了GDP增长而引进外资时,我们是为那些不断被更新和淘汰的所谓“知识产权”付出了高昂代价的,可是在不可再生的,卖一点就少一点的,甚至可以用以制作精确制导武器来攻击自己的稀有金属资源面前,有人却鼠目寸光,浑浑噩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它们的巨大战略价值,毫无战略头脑,毫无忧患意识,放任自流,眼睛只盯在一点点薄利上。真是“仔卖爷田不心痛”,连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不顾了!
  
  加强储备、对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属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调控,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着手做的事情。比如说美国,尽管他们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的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们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有可能抛出储备,打压价格.
  
  美国、西欧、日本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军售限制,只要是有可能改善中国军事装备的任何技术、设备和资源都要受到苛刻的管制,其狼子野心就是要阻止中国强大起来。而我们却在把能对战略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稀有资源争相推出国门,为居心叵测的反华势力储备积聚能掉过头来攻击我们的战略资源大开绿灯,为什么我们不能学那些卡中国脖子的国家那样,制定法律、法规,对稀有金属,尤其是关系着战略资源的稀有金属严格控制开采权,严格限制出口呢?
  
  美日等国未雨绸缪,早已在为今后的激烈竞争甚至战争处心积虑地进行战略物资囤积了。我们是麻木不仁还是立即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我国稀有金属出口刻不容缓!▲
★ 从 美 国 因 素 看 中 日 关 系 与 两 岸 关 系 ★
http://www.chinanews.com.cn/taiwan/lagx/news/2006/2006-06-26/8/749256.shtml
2006年06月26日:中日关系问题与两岸关系问题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前者是两个近邻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则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从“美国因素”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问题和两岸关系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其一,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都面临着美国因素。中日关系本来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却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其二,美国希望中日关系保持一种“不即不离”、“不好不坏”、“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太紧张,甚至出现冲突,但也不希望中日走得太近,不希望甚至不容许中日之间出现所谓“政热经热”状态;与之类似,美国希望两岸关系保持一种“不独不统”、“不战不和”、“僵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美国不希望台海形势太紧张,防止台海形势失控,但也不希望两岸关系太缓和,从而降低台湾对美国的安全依赖。
  显然,中日之间的疏远或两岸之间的对立,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反之,中日之间的接近或两岸之间的缓和,则可能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缩小。
  ▲其三,在中日关系方面,美国既想牵制中国的发展,也想对日本有所约束;与之类似,在两岸关系方面,美国同样是既要牵制大陆,也要约束台湾。
  ▲其四,正如美国在中日历史分歧方面扮演着一种的、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角色;美国在两岸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往往是暧昧和模糊的。虽然布什政府对于小泉首相和陈水扁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顾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做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厌烦,但是,布什政府不可能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或两岸之间的“废统”问题上扮演所谓“裁判员”的角色。
  ▲其五,在美国,无论对中日关系方面还是两岸关系,都存在着不同观点和主张。一部分现实主义学者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家积极主张围堵与遏制中国,将日本和“台独”势力作为围堵与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多数经济学家以及自由主义或建构主义政治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是美中双方实现互利合作和双赢的机遇,在对待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上更强调采取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随着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两派力量的消长会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久前,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中国正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其实,恰恰是美国自身的战略处境面临一个新的“战略十字路口”,随着美国对华政策在偏重(重视)交往与偏重围堵这两者间来回摆荡,美国对待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的政策也可能随之摆动。与此同时,美国对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的态度都与它如何评估中国崛起所构成的机会、挑战与威胁密切相关,也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及中东问题的拖累中摆脱出来有关。
  总之,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的制约。美国一方面在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某种“平衡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台海问题上扮演着“现状管理者”的角色。美国影响中日关系或主导台海局势的目的就是使两者都朝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从中日两边或台湾海峡双方都捞取战略战术利益。
  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对待两岸关系问题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从根本上说,美国和日本都不愿意看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统一,因为统一意味着大大加重中国“崛起”的砝码,意味着中国或许可能打通走向大洋的通道,进而控制对于美国和日本都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对于日本来说具有生存攸关的战略意义的海上运输线。当然,美国和日本也都不愿意看到“台独”制造麻烦而影响台海地区的稳定,因此,维持台海现状并巧妙地利用台海现状以牵制中国成为美日共同的“战略目标”。
  但是,美国未必能够按照本国利益和战略完全左右和操控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乃至东亚战略格局的走势,随着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和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日益加深,随着中日之间和两岸之间的民间交往的不断扩大,可以相信,中国方面、日本对华友好力量、台湾内部的反独力量在发展中日关系与两岸关系方面仍然拥有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很大空间。▲  (供稿/《日本新华侨报》;作者: 冯昭奎)
★ 揭秘蒋介石当年“反攻大陆”计划 ★
http://www.chinanews.com.cn/taiwan/lagx/news/2006/06-28/750229.shtml
  中新网6月28日电:台军最近出版新书,揭开当年所谓“自立反攻”大陆的秘密,访问参与计划的15位“将军”,透露蒋介石父子曾几度试图展开行动,但为美国反对。该计划在1965年海战失利后重挫。
  据即将在7月2日出版的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书中说,蒋介石撤守台湾25年,年年都想反攻大陆。蒋介石亲自指导国军研拟“自立反攻”战略计划,并于1961年4月1日成立主导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室”,此项最高机密活跃于整个60年代,而于1972年7月20日裁撤。
  台军方史政编译局最近出版了《尘封的作战计划︰国光计划——口述历史》,引起海内外的高度重视。这本书访问了当年亲身参与所谓“国光计划”的15位将领和2位上校,详述他们所经历的“国光计划”。
  “国光计划”初期编制人员达207人,1967年12月1日缩编为105人,参与作业的人员皆为三军之精英。这群精英拟定了26项“反攻大陆”作战计划,参谋研究方案计有216种,当局向蒋介石口头陈述了97次的研究报告。“国光计划”拟定的“反攻大陆”作战计划依不同性质分为五大类︰“敌前登陆计划”、“敌后特战计划”、“敌前袭击计划”、“乘势反攻计划”、“应援抗暴计划”、并藉兵棋推演以及紧缩装载、快速下卸、商船舣装、渡海测验、空降多载等实兵演练,以验证反攻计划之可行性与适应性。
  据了解,台湾当局除了秘密进行“自立反攻”的“国光计划”之外,另外为了争取美援,由余伯泉主持美台联合反攻大陆的“巨光计划”。据当年主持“国光计划”10年的朱元琮说,“巨光计划”只是蒋介石为应付美国的一种策略,一方面掩饰了“国光计划”,一方面争取更多美援。蒋介石真正放在心上、念兹在兹的是“国光计划”。
  据肯尼迪时代担任美国国务院情报及研究局局长(后出任远东事务助卿)的希斯曼(Roger Hilsman)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曾向美国施加强大压力,要求支持他们“打回大陆去”。那一年是1962年。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希斯曼一直怀疑台北方面所说的大陆同胞会配合台军对付大陆的说法。1962年3月初,美国国务院在马尼拉召开驻亚太使节会议,由远东事务助卿哈里曼主持。做过驻苏大使和纽约州长的哈里曼(W.Averell Harriman)派遣希斯曼到台北,探听反攻大陆的虚实。
  希斯曼一抵台北松山军用机场即直接奔至蒋经国办公室。蒋经国引用大量敌后情报向希斯曼说明“大陆同胞渴望王师回大陆”,并陈述准备在1962年虎年反攻大陆的理由。但希斯曼认为反攻大陆问题并不像蒋经国所说的那样单纯。
  而蒋氏父子对美国的劝阻,并不感到灰心和气馁。据华府于1998年8月解密的机密文件显示,蒋介石曾于1965年越战升高时,向美提出国军反攻大陆以支持越战美军的计划,但遭五角大楼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的反对而未成。由于美国的坚决反对,蒋介石的计划终成泡影。▲
★ 韩军反思情报能力差/要建独立情报体系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2937/4537278.html
  朝鲜半岛近来一直不平静。一方面是朝鲜导弹搞得美日韩惴惴不安,另一方面日韩的领土争端不时起些波澜。而在这些事件背后,有关国家的情报战也打得正欢。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韩国对朝情报大多来源于美军,而且在情报收集能力上明显落后于日本。韩国《东亚日报》甚至批评说,情报搜集能力如此差劲,韩国还谈什么“自主”国防?  
▲美韩对朝情报收集能力100比1
  目前,在朝鲜半岛上空的美KH-12型侦察卫星上搭载的电子光学照相机可在600-700公里的高空识别地面上10厘米大小的物体。但韩国多用途实用卫星一号,其分辨率超过了6米。如果不准确地经过观测地区,分辨率将降到10米。美韩对朝的情报收集能力为100比1。据悉,韩军战略情报的100%、战术情报的70%来自驻韩美军,对朝信号情报和影像情报的对美依赖度也超过了90%。如果美国不愿向韩国提供有关朝鲜的情报,韩军对朝情报收集将面临严重困难。
  
▲对日情报搜集能力差
  在对朝情报收集方面,韩国可以借助美国,但是对日情报收集只能靠自己了。前不久爆发的韩日独岛海域勘测危机表明韩国对日本情报收集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从韩国的侦察能力看,韩国海警警备舰、驱逐舰等的舰载雷达能够识别200-300公里范围内的飞机,但由于水平线的限制,很难识别50公里外的日方舰船,因此韩国很难确定日本巡视船是否出港。
  相反,日本的侦察卫星分辨率为1米,能够清楚地判断出韩国舰艇是否离港。E-767和E-2C预警机虽然难以识别200~300公里外的船只为何种类型,但能捕捉到船只动向。日本通过侦察卫星、空中预警机、P-3C反潜机等从太空到空中、海上构筑了对韩国的立体情报收集网。
  
▲要建独立情报体系
  目前,韩军已开始建立独立情报体系。为增强独立监测空中目标的能力,韩政府拨款19亿美元采购“E-X”预警机。为提高对朝情报搜集能力,韩国军方选择了以色列ELOP公司为新一代电子光学影像设备项目(EO-X)的供应商,EO-X将配备在KF-16战斗机上对朝鲜境内的目标进行精密侦察,这将使韩军的对朝高空情报搜集能力提高一倍以上。
  此外,韩国首颗军用卫星“无穷花5号”将于今年7月底由美国的火箭发射升空。这颗军用卫星可为韩军提供军用通信服务并用来搜集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情报。★
(《环球时报》2006-06-26 第08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