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国 策 略 改 变 在 联 国 影 响 日 大 ★

今 日 看 点 :2006-8-27
(01):★ 新闻分析:美鞭策日本成为“亚洲英国”★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1526066176/20060825/873404.shtml
(02):★ 深入越南:在越南人心中中国离越有多远?★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4677
(03):★ 关注:中国空军替代陆军的老大地位?★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8-25/10131.html
(04):★ 俄专家:外部势力妄想企图破坏中国国内的稳定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8-25/101629.html
(05):★ 伊朗让美国左右为难/大家都在等着看美国笑话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53
(06):★ 美 国 最 担 心 遭 巡 航 导 弹 袭 击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73
(07):★ 黄 万 里 六 次 上 书 中 央 谈 三 峡 问 题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68
(08):★ 中 国 策 略 改 变 在 联 国 影 响 日 大 ★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0196478
(09):★ 素质遭质疑/中国引进的“海归”只是二流人才?★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54
(10):★ 美《中国安全》刊文:美中误解可能引发太空危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6/content_5008597.htm


★ 新闻分析:美鞭策日本成为“亚洲英国”★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4531526066176/20060825/873404.shtml
2006年08月25日羊城晚报: 最新一期的美国《华盛顿观察》载文称,日本在亚洲受到“千夫所指”,有美国学者反思指出:美国将日本视为“亚洲的英国”,恰恰害了日本。
“小泉在日本的二战投降日参拜靖国神社,是复杂地缘权力游戏中的一项巨大赌注,而这部‘日剧’的揭幕人则是华盛顿政府。”地缘政治分析家威廉•恩达尔说,“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华盛顿鞭策小泉政府走向军国主义,公开表示支持日本修改战后宪法,走向‘正常化’。双方在军事上的合作,让日本愈发依赖华盛顿,同时被东亚国家孤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约翰•伊肯伯里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日本的地缘政治”一文,指日本在东亚严重的地缘政治问题其实也日益成为美国的问题。为了拉住日本这个大盟友,美国有些政治家———尤其是五角大楼的鹰派们———喜欢把日本定位为“亚洲的英国”。这让“有恃无恐”的日本一边寻求国家正常化,一边挑起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对抗。
伊肯伯里提出,美国应该重新考虑和日本的盟友关系,让日本做战后的德国,不但要尽快解决“历史问题”,同时要倡导东亚安全社区的远景,像德国那样和平地融入本地区的发展当中。
文章表示,美日之所以如此亲密,部分原因是二战后,美国一手扶起日本。美日分属太平洋的两侧,日本成为美国延展其战略触角的天然基地。当然,更深一层战略考虑是携日本以平东亚,扶持日本,来平衡东亚的中、俄、韩等国。
“华盛顿各个政治派别都认同这一战略目标,形成一套环绕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部署,用和平的方式防止任何欧亚战略集团对抗华盛顿在全球主导的‘一超’地位。从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样的政治现实主义者,到拉姆斯菲尔德、切尼、伯尔顿这样的政治鹰派,从共和党到民主党,这个大原则都秉承下来,他们之间的政策差别仅限于具体策略而已。”恩达尔说。
日本名古屋南山大学教授罗宾•利姆认为,“日本已经摇摇晃晃地走出了无意识的和平主义的圈子,很明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一些攻击性的能力。即使日本不这么想,我不认为日本的无核化还能保持很久。”
在这个战略大框架下,华盛顿利用了日本人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焦虑和担忧,煽动日本亲美反华的‘新民族主义’情绪。“这无论对于东京还是华盛顿都是很危险的,它导致了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安全发展的不稳定性。”恩达尔忧心忡忡地说道。▲ (羊城晚报/离焰)
★ 深入越南:在越南人心中中国离越有多远?★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4677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赴越南进行了深入采访,越南人唱的两首歌让记者印象深刻。一首是在越南传唱了几十年的《越南—中国》,它的歌词是:“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的友谊像朝阳……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另一首是记者在河内大街上听到的,有越南青年在唱中国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的同名主题歌。两首歌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人们不禁要问,在越南人心中,中国离越南到底有多远?
  ▲ 政府与民众从中国各取所需
  8月22日,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访华。这是他开始第二任期后的首次出访,正好印证了去年农德孟提出的“头等优先发展越中两党两国关系”。22日当天,越南官方最权威的《人民报》和《人民军队报》都配发了大力加强越中关系的社论。另一方面,《环球时报》常驻越南的记者感到,当地百姓对总书记访华的反应十分平和。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将总书记这次出访看作与其他出访一样,是越南对外活动的一部分;二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党两国的高层往来频繁,越南人已习以为常。
  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比中国晚,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目前,越南正在准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各种应对措施,各个相关部门都派出了为数众多的考察团到中国取经。此外,记者的一位朋友在越共担任领导职务,他说他最近翻译了不少中国出版的党建方面的书籍,越共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从头至尾仔细阅读和学习。
  图为越南胡志明市独立宫院内展出的中国制T59式坦克,旁边的标牌上写明,1975年4月30日,这辆坦克从独立宫正门攻入,为越南统一立下大功。[资料]
  除了党政官员,越南老百姓对中国也是比较了解的。中国驻越南使馆政务参赞翟雷鸣对记者说,越南的电视台并不多,中央有5个台,还有几个地方频道,但几乎每天打开电视,总有一个台在播中国电视剧。上世纪90年代,《渴望》在越南播出后,从南到北备受追捧。越南人几乎都是同情刘慧芳、痛恨王沪生。《渴望》剧组后来访问过越南,一次他们在路上被当地人认出来了,经过好长时间,他们才挤出人群继续赶路。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越南人对《渴望》依然念念不忘,应观众要求,越南电视台最近又要重播。此外,越南人也喜欢看中国的古装片、武侠剧,《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在越南家喻户晓;《宰相刘罗锅》在越南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一些越南国会代表提议更改开会时间,以保证按时收看此剧。近年来,中国拍的一些反腐倡廉的电视剧,如《英雄无悔》、《黑冰》等,也在越南大受欢迎。文化交流带动了越南人对中国的向往。汉语热经久不衰,在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中英文补习班”的广告。曾有一位普通的越南妇女带着自己年仅9岁的小女儿,到记者住处希望记者教她女儿学中文;也有不少当地朋友找到记者希望协助办理赴华签证,理由是时间太紧,办理赴华签证人太多,怕排不上队。
  ▲ 对华态度诚恳,也有部分杂音
  中国记者到越南采访,心里总装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越南人如何看历史。谈到1979年的中越战争时,大学教师陈草原说:“越南人常说: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还有磕碰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磕磕碰碰都是难免的,过去的就过去了。”在采访中,也有人强调,中越两国有过“同志加兄弟”的历史,而这种关系在现实中也有所体现。今年5月19日,越南中部的32艘渔船在返航时突然遭到台风“珍珠”袭击。中国交通部的南海救助局立即派出了专业救助船舶进行救助,共救了21艘渔船,救活了570名渔民。对此,当时的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等国家领导人向中国表示感谢,越南《人民军队报》还特意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越中友情的里程碑》。
  虽然世代友好是中越两国的主流观点,但其中也有一些杂音。据西方媒体报道,越南政府虽然宣称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允许台湾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设立两个代表处。目前,对越南进行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台湾排在首位。此外,领土主权问题一度也比较敏感,如果出版物中有涉及中越主权争端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禁。但这种情况随着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划界的完成而得到了改善。在经济领域,目前,中国是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地。但是,由于早期边贸中,很大一部分中国商品质量非常差,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的整体形象。在越南人心目中,中国商品曾经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2003年,越南平阳一家企业从中国引进了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当地媒体报道说:这是一条进口的生产线,生产出的玻璃和日本的质量差不多,绝口不提是从中国引进的。其实,中国和美国、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浮法玻璃的大国,工艺水平都比日本要高。这种心理也影响到了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TCL集团收购香港工厂后,让彩电以香港产品的面目出现在越南,后来得知是中国内地的产品,很多越南经销商和用户要求退货。而为越南摩托车厂生产发动机的中国优耐特公司,应越南厂家的要求,在发动机外壳上写上“日本样式”的字样,并印上几个日文字母。
  越南近年来经济提速,导致电力严重缺乏。以前,都是日本、法国等占据越南的电站建设市场,中国企业虽然在越南设了代表处,但“等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一张合同都没有拿到”。近几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双方合作得到加强。加上中国企业自己也在努力,比如邀请越方官员到中国考察,让他们看到中国企业的实力。越方推崇的西方公司,有时候也用中国的产品,这让越南方面也不得不信服。加之西方企业建成电站之后,运行维护费用也比中国高得多,不能不让越南方面动心。2005年成了中国企业承包电站工程的丰收之年,越南的三个大型电站项目都被中国企业拿到。2002年,中国在越南承包工程项目总额不到1亿美元,到2005年提高到11亿美元,项目总额居东盟之首,世界第七。
  ▲ 越南关注越美关系的气氛更浓
  目前,越南人对中国的态度已不再是两国间的简单问题,而是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在越南的外交政策中,中国、东盟和美国被排在前三位。综合经济、安全等各种因素,越南将中国和东盟定为其外交上的首要战略依托。与美国接触则是为了改善国际环境、融入国际社会。在稳定、发展与这三方关系的同时,越南通过与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加强交流,使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实现多元化。
  目前,在越南国内,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是越美关系。今年,越南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APEC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在河内召开,美国总统布什不仅出席会议,还将首访越南,越南对此十分重视。2006年是越美关系迅猛发展的一年,年初以来,美国众议院议长哈斯泰特、“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先后率团访越,而高潮将是11月美国总统布什的到访,届时河内还将举办越美贸易大型博览会等活动。最近,主办单位越南工商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开始营造气氛,掀起了一股“美国热”。据当地媒体报道,2006年11月,越南将打通“美国关”,加入WTO。目前,越南正在营造气氛,促使美国国会尽早通过给越南的“永久正常贸易国待遇”。因此,今年以来,越南关注越美关系的气氛一直很浓。
  ▲ 越南不认为中越之间相互威胁
  越南以其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稳定、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少西方媒体借机炒作,称“越南制造代替中国制造”、“外资更愿意选择越南”等。记者曾经就这类问题与越南经济部门的一些高官探讨,一位朋友笑着对记者说,越南目前每年引进的外资还不到中国引进外资的零头,这对中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根本用不着有什么担心。反过来,越南也不认为中国对其形成威胁,而是认为中国的发展是越南面临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只有搭上中国这辆“东方专列”,越南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来源:《环球时报》)
★ 关注:中国空军替代陆军的老大地位?★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8-25/10131.html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万事和为贵”的思想由此而得到延续。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的周边战略环境虽然与冷战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并不表明和平就此实现。
  【从防守到进攻】
  制空权的意义
  “制空权”的概念不是现在才有的,在此也不想做扫盲的教育。那么制空权有多重要呢?下面还是用朝鲜战争来做个简单的介绍吧:
  当初金日成政权,在苏联的支持下,也装备了一定的苏式武器。为推翻南韩政权,发动了对南韩的战争。也把当初的南韩部队打到了釜山,眼看就要全部拿下朝鲜半岛了,这时候,美国插手了,在坚守釜山的同时,在海空军的配合下,打响了仁川登陆战,从而,一举打退了朝鲜军队,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
  从此就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那时候的志愿军的装备还不如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都是杂牌的,不要说空军了,连坦克大炮都很少。进入朝鲜连续发动五次战役,最后边界定在“三八”线。总体上说,在没有海军、空军,武器装备远远不如对手的的基础上,能打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没有空军,我军白天基本上式没有行动自由的,发动攻击一般都在晚上。这样就造成,要围歼敌人的主力,在某些场合是力不从心的;没有空军,在后勤补给上出现很大的麻烦,当时在后勤保障上和前线出现的问题是一样的。运输也只能在晚上,有时连灯都不能开。因为美军的飞机随时会出现,一旦被发现,所有的运输物资就都完了。
  这只是一个概略的分析,也是我军对外作战中比较典型的战例。那么,越战虽然以美国的撤离结束,可在战场和后勤依然出现老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空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美军打击南联盟和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空军不再是辅助的军种了。从今往后,很难看到陈兵几百万的大兵团对峙的局面了,取而代之的将会更多的是大规模的空战为主。在现代化的空军面前,先进的地面防空武器也只能是被动的防御。
  中国缺乏主动进攻的意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们不妨看看我们的报道、言论、军事装备,都是以防御为主,缺乏主动进攻的意识。相反美国的很多所谓的防御,往往在我们看来就是主动进攻。其中所谓的“反恐”战争,借此名义拿下了无辜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有进攻与防御的区分,但是采取进攻还是防御是有条件的。当具备进攻的条件时应该进攻,不具备进攻条件的一方采取防守。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防守是最好的进攻”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有它的正确性。“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新中国对一度的战争,形式上是主动进攻,实质上都属于主动防御的战例。
  陆军和空军相比,空军更有进攻的优势。简单一点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空军的打击手段和力度都是陆军不具备的。这就决定空军由辅助军种走向主战军种。形象一点说明,那就是在空军打击过的地方,不应该甚至是很少再有活动的目标了。——在平原和海上作战
  我国周边形势
  东海:对日本存在划界的问题
  由于日本不能正视历史,不断在东海问题上挑衅。在钓鱼岛问题、琉球群岛的问题上日本始终不能正确处理。那么,就凭我军现有的装备能在东海上和日本的对抗中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吗?
  答案是:困难的。
  虽然,我们从俄罗斯购进了一批先进的装备,但是要说具体在战争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很难判断,而且,购进的这批装备与其用于战争,不如用来确定我军下一代主战装备的发展方向。
  在此不谈海军只谈空军,我们有了su-27,su30这样的装备,那么在这样的战机的基础上研发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战机是主要的目的之一,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就象老二抓在别人手中一样地痛苦,而且,用这些装备也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所以现在引进的这些装备没有必要全面装备部队,够用就行。
  我们的弱点我们自己清楚,比如说发动机。就算是把俄制的发动机研究透了,也可以仿制了。那么,仿制出来的东西可能和俄制得水平差不多,那么和美国的F-22有没有差距呢?和俄罗斯最新研制的发动机有没有差距?有了先进战机发展的平台下面还是要靠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战机性能如果和世界上最新的战机水平差不多,或者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战时才有必胜的把握。
  南海
  南海的问题比较复杂,和我们交界的有越南、印尼、菲律宾。其中越南和我们交过手,因此,常有不忿的言论,也在南海上有过激的行为。印尼、菲律宾也不是什么好鸟,都指望美国能够重新回到他们身边给他们撑腰呢。而且南海的资源是谁都想插手的。
  西部地区——印度和阿富汗地区
  印度是一贯不安分的,自从被我们打败以后。还是对划界问题有非分之想,虽然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开战我们陆军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反应会慢一点。如果有二炮的配合和空军适时的行动,印度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阿富汗虽然没有听说过出产什么,不过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美国人想干什么了。新疆、青海虽然面积广大,可环境恶劣,对陆军的行动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强敌在侧,对我国难道不是个威胁吗?
  建立一支现代化的空军不是为了消极地防守,而是要有主动出击的意识。当年,前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时美国是什么反应呢?而我国面对的国际环境确实不容乐观。对付敌人和潜在的对手,建立一支可以主动出击的空军是必要的手段。
  【未来陆军的作用】
  未来的陆军也不可能是一支本土防御的军队,军队的转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决定。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内需求的变化,其他国家的某些行为比直接侵占领土更损害我国的利益。
  比如,美国的中东战略一旦实现,我们的石油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中东的石油如果全部被美国掌握,其他国家会怎样?中国的经济发展难道不会受到影响吗?
  现在的事态发展还是局限于外交的层面,很难判断如果伊朗拒绝六国方案以后美国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果采取军事占领的方式的话,对于我们的威胁不仅仅是石油的问题了。那么,越战中支援越南的方式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朝鲜战争的方式也是一种选择。
  在未来战争中以空军为主,并不是说陆军不要主动出击了,而是在制定战术打法的同时要考虑到空军的作用和意见。在有了空中保护的基础上,陆军的推进就具备了更大的自由度。对敌人的打击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从两次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出,以空军为主的打法上,陆军装甲集群的威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使陆军的作战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同时伤亡的比率可以大幅降低。
  我们的战役战术导弹的威力是没有人会怀疑的。但是,对于移动中的军事目标,以及低价值目标使用导弹有点浪费,不如使用航弹。而且,航弹的定点清除的能力也是可观的。
  【非接触战争中空军的主战地位】
  从历史看未来,无论从“二战”各国的战例来看,还是,从我国的近代战争来看,没有空军的日子真的很难受。
  从作战的特点来看,空军的作战距离大,机动速度快。这样就使得以空军为主力打击敌方时,具备出其不意的效果,敌方反应的时间越短,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就越大。当然,现在有了雷达,即便有了雷达,对手的反应时间还是有限的。即便和对手的战机的先进程度相同,进攻方在时间上就已经占了优势。
  不过在出动战机之前,敌方的机场是战役战术导弹首先清理的目标,达到一定的效果以后出动空军打击敌人的地面和空中的目标。一旦掌握了空中的制空权,那么,敌人地面部队会比较被动,即使地面部队的实力也差不多。我方就掌握了一部分的主动权。对于敌方的防守和后勤保障可以最大程度的破坏,敌方要扭转劣势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甚至于这样的打击会对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弹的威力越来越大,在空军扫清了地面目标之后,那么陆军所花费的代价自然不会很大。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提出非接触战争,是建立在技术差距很大的两国之间的战争,和美国“逐鹿中东”,空军力量是关键之一。
  【未来可能的对台作战的模式】
  虽然,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台海战争发起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可能。下面就试分析一下对台登陆作战的模式:
  首先,派遣特种兵渗透进台湾岛,目的是侦察台军的重要目标,引导空军、二炮和将来登陆部队作战。在完成以上任务以后伺机暗杀台独骨干分子。
  潜艇部队一部用水雷封锁台湾东面和东北方面美军或者日本可能增援的方向。另外一部南海方向切断台湾的战略物资的供应。
  战役战术导弹在特种兵引导下,或者对已经侦察到的军港、防空武器、雷达站、机场等军事目标进行打击。
  空军的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对台军的水面舰艇、地面工事等军事目标,以及没有被导弹摧毁的目标进行第二次覆盖。
  之后,空军掩护海军渡海登陆,对于没有被摧毁敢于升空作战的台军战机进行清理。海军军舰封锁台湾海峡南北两侧,同时清理漏网之鱼。
  第一批部队登陆以后进入战役的第二阶段。
  登陆部队数量约在30~40万人,在此基础上配备3~5万的空降部队。登陆地点分为南北两侧,大军南北分进。对于顽固的抵抗陆军召唤空军解决,对于大规模的抵抗在召唤空军的同时实施敌方二线的空降作战,迫使敌人腹背受敌。在推进过程中,穿插和空降交叉实施。
  登陆完成后,空军、海军对日本和关岛等美国可能增援的方向保持警戒。空军要保持相当的预备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对付日本可能在一定的细节上有出入,基本的情况还是会一致的。关键在海空军的装备是否允许。
  【空军发展的构想】
  我国的空军现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飞机的设计制造到个别零件的加工,从自己不能制造到可以加工走了一段不远的路。问题最大的是体系的建立。在没有大量采购俄式战机之前,自己没有可以从设计到制造的体系和手段。
  采购来的战机经过仿制,避免了走弯路,到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战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还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这就是仿制的战机是不可能全面部属到部队的原因。可以预见到的是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了。有了开发自己的战机的基础了。
  开发自己的飞机的意义在于,很多的重要数据由我们自己的基础上,我们发展的未来战机对于敌对国家是不可预测的。就像我们现在掌握了的导弹技术一样。
  引进的俄式战机Su-30以及将要引进的Su-34最多只能解决眼前威慑台湾和东南亚的问题。
  至于对抗F-22 以及F-35是有一定距离的。只能是寄希望于歼-13,歼-14的下一代战机是否可以与F-22 以及F-35对抗。
  引进图-160,以及图-95的必要性在于,为将来研制同等水平以及更先进的大飞机打好基础。相信与世界列强平等对话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实现的手段不是发展了核武器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因为有了核武器将来还会出现是否可以发射得出去的问题,以及发射出去以后会不会落在对方的国土上的问题。
  【结束语】
  对于未来我国空军将来的定位,象美军对伊拉克那样非接触作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的对手不是伊拉克而是美国。空军解决不了的问题,陆军更解决不了。对付美国的话,空军和陆军可能会是五五分帐。那么空军是否可以替代陆军得主战位置,要看装备是否与对手具备同等或者压倒性的优势。
  记得前不久有一位美国的将军说:在陆地上我们尊重中国军队,但是在天空和海上是我们的天下。在未来的5~10年内他可以这样说,10~20年以后,完全自我开发的战机出来以后那就很难说了。▲
★ 俄专家:外部势力妄想企图破坏中国国内的稳定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8-25/101629.html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如何看待和平发展的中国在国际间的角色和作用?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专家费多罗夫日前在北京表示,无论从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还是国际事务中的平衡作用等角度来看,中国无疑在全球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在国际外交和国防研究上具有权威性的费多罗夫是在“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研讨会上作这番表述的。
  
  费多罗夫在会上指出,中国正是根据前述情况客观地制定了自己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使中国实际上完全能够应对各种各样复杂的政治局势,同时也能够保持国内的稳定局面。
  
  他强调说,独立性使得中国可以将更多精力用来关注自己的战略计划,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一些战术性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性使得中国在诸多全球性危机局势面前能够从现实情况出发,本着平衡的原则,从而把握住局势的发展变化。
  
  由于中国独特的的地缘政治地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这是由于中国在各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机制。
  
  他续称,中国关心的是维护全球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起着相当重要的文明使者的作用。中国这样做启示了更多的国家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费多罗夫认为,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国出现任何激进的问题都会威胁到全球的稳定。因而未来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所有伙伴国家关注的问题,这就是中国有多大把握保持国内稳定,不出现任何动荡。
  
  他个人认为,目前中国不存在足以对国内政局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中共领导人已经为平衡国内各个地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中国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使中国国内达到了高度稳定。正是由于国内政局的稳定,中国才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得更加自信。当然,不应完全忘记来自外部的妄想破坏中国国内稳定的企图,但这种情况只是在国内的个别地区,有一定的局限性。▲ (记者吴永强)
★ 伊朗让美国左右为难/大家都在等着看美国笑话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53
  伊朗核问题在几天后就到了摊牌的时间了,8月31日是看伊朗的表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的时候。可是伊朗22日不软不硬的回应已经让美国人非常的头痛,伊朗人甚至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不会放弃铀浓缩”。
  美国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伊朗核问题本来是美国人挑起的,美国在攻下伊拉克之后就想顺便收拾伊朗,并且在2005年初和2006年初两次扬言要用武力解决伊朗问题。可是在伊朗一再显示实力后,美国人现在的身份差不多转化成为幕后策划人,拼命的强调安理会的作用了。(为什么在侵略伊拉克时没想起安理会来?)美国就好象一个捣乱分子,骂骂咧咧的敲别人的门,结果见到主人拿着枪出来就把欧盟推出来,自己躲到别人的身后,忘了是他自己骂得最厉害。
  看来伊朗问题是难以演化成为武力冲突的了,现在的美国是没有能力进攻伊朗这样的国家的,因为伊朗全民一心,也不存在像萨达姆军队那样的内奸。再看到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入黎巴嫩南部却捞不到好处碰一鼻子灰出来,确实心惊。如果要侵入伊朗,那所遭受的损失将比以色列侵入黎巴嫩多得多。美国是“惟利是图”的国家,不可能冒这样大的风险来教训伊朗的。欺软怕硬是美国的本性,萨达姆连连退步,可美国人却根本不给他留有余地,让他成为俘虏。朝鲜有了核武器后,刚发表了有意思“先发制人”言论,美国就马上表态此次的军事演习不针对任何具体的国家。什么时候美国变成这样的“软蛋”了?还不是朝鲜拥有核武器了。
  伊朗又是公布浓缩铀提炼技术水平,又是发表什么核聚变研究信息,现在又发表建立重水工厂的信息,目的是要美国明白:既然朝鲜有可能有核武器,那么伊朗更加有可能拥有核武器。伊朗担心美国错判引发战争,连续发布信息。可另一方面伊朗却表现的相当的强硬,态度就如大国一般,根本就不在乎美国即将采取的武力侵略活动。
  美国这个挑事的主,现在却把安理会和欧盟推上前去。骂完人砸开门后就躲起来,可以想见美国以后的国际威信将遭受多么大的损失。可是美国如硬要挽救威信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经济制裁伊朗,伊朗根本不怕,因为伊朗一直就受到美国的制裁,根本不在乎程度重一点的制裁。
  美国现在左右为难,挑起事来又没有办法解决,还推委,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大家都心理明白,只是不说。都等着看美国政府的笑话。美国现在赤字连连,钱包瘪瘪的,根本没有钱进行大型的战争了(最近撤消冰岛和德国的军事基地就是明证)。如果再任意妄为的采取侵略行动将加速美帝国的衰落和崩溃。
  看来美国对于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理论是有很深的研究,他们知道受民众拥护的政府是无法打败的,不敢轻易动手。(古巴、委内瑞拉等就是例子)现在的伊朗政府那么的受民众支持,即使没有什么核武器美国也不敢轻易兴兵。更何况现在伊朗还有可能拥有核武器?美国大张旗鼓的反对“邪恶轴心三国”,却对伊朗和朝鲜没有办法,使得人们对美国“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给人笑话是自己招来的。套用香港的俗语:“架子是自己拿来衰的。” ▲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中国日报
★ 美 国 最 担 心 遭 巡 航 导 弹 袭 击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73
  深夜,当纽约市渐渐进入梦乡,突然,附近海面上的一艘不起眼的商船射出了几枚巡航导弹,成功躲过美军雷达的监视,击中了曼哈顿街区。纽约顿时乱成一团,整个美国目瞪口呆! 这可不是根据“9•11”恐怖袭击事件杜撰的小说,而是根据美国国防部近期的一项研究引发的猜想。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2015年前,美国尚不具备完全防御巡航导弹对美本土发动袭击的能力,巡航导弹已经成为美面临的“火烧眉毛”的威胁。
  ▲ 巡航导弹是个啥东西
  据美国“防务内参”报道,近期,美国防部进行了一项评估美保卫本土安全能力的研究。研究认为,近年来,虽然美国防部在导弹防御方面关注多、投入大,但其着眼点都放在了防御弹道导弹方面,对巡航导弹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导致随着巡航导弹对美本土构成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美已经陷入无法有效应对的困境,而这一困境在未来10年内可能得不到有效改观。
  巡航导弹其实就是一种小型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它携带有战斗部和导航系统,利用喷气发动机推进,能自动导航,并带有弹翼和尾翼以调整飞行高度和方向,可实现超低空突袭和精确打击。同高速飞行、弧形轨迹的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体积小,重量轻,适于各种平台携载,可从地面、舰船、空中、水下等不同的平台发射。而且它的造价很低,容易操作。其次,巡航导弹飞行高度低,可在海上7至15米、陆上50米的高度飞行。此外,巡航导弹还可以进行迂回飞行,使防御方无法预测其抵达时间与方向,增大了攻击的突然性。第三,它的命中精度高。许多巡航导弹综合采用了全球定位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红外成像和激光雷达制导等先进制导技术,其命中误差不大于60米,甚至可以达到30米以下,基本具备了打击点状目标的能力。
  ▲ 商船成为发射平台
  巡航导弹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会以何种方式出现呢?美国防部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以商船作为掩护,在近距离对美发动突然袭击。美国东西濒临两洋,光海岸线长就超过2万公里,每天在距离海岸线200海里内驶过的商船平均不少于1000艘,这为恐怖分子利用商船发动袭击提供了机会。今年4月,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召开了“欢迎浏览ddhw.com你一定会喜欢巡航导弹和临时爆炸装置防御年会”。会议认为,恐怖分子在商船上加装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就可对美国的沿海城市发动攻击,这种攻击将会比从飞机和军舰上发射更具隐蔽性。据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情报评估称,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巡航导弹或具有制造巡航导弹的能力,巡航导弹总数已超过7万枚,对这么多导弹进行完全控制,使其不落在恐怖分子手中很难做到。而且,在商船上加装巡航导弹的发射器并不复杂,一些恐怖组织已拥有这种技术。
  ▲ 探测能力不足是最大缺陷
  目前,美军在防御巡航导弹方面的最大问题是探测能力不足,现有主要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爱国者”拦截导弹和“标准”系列拦截导弹都可以用于拦截巡航导弹,但在预警系统方面,巡航导弹防御由于时间短,要求就更高,而美军目前用于巡航导弹防御的投入仅不到弹道导弹防御投入的1/5。
  目前,美军已经考虑加大投入,在美国东西海岸大量部署探测器和拦截设备,以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巡航导弹防御预警和拦截网。对此,美国的一些媒体并不乐观,在绵延数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打造这样一个巡航导弹防御系统至少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入,花费巨大。另外,这样做很可能不仅不能终结恐怖分子对美国形成的“非对称”威胁,反而会激发他们想出新的“招数”来进行对抗,最终只能是费钱费力不讨好。▲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环球时报
★ 黄 万 里 六 次 上 书 中 央 谈 三 峡 问 题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68
  半个多世纪以来, 黄万里以学识渊博、观点独到而蜚声中外,更以敢讲真话、仗义执言而在学界独树一帜。从这个意义上说, 黄万里的离世意味着,在国内重大水利工程讨论上,另一种声音的消失
  2001年8月27日下午3时5分,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90岁的 黄万里先生溘然而逝。
  黄万里,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自1937年留学归国起,倾毕生心力于国内大江大河治理。
  9月4日的追悼会上,他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在国内水利学界,多年来, 黄万里代表着科学家的良心。
  他当年的助教回忆说,黄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敢说敢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可以说是口无遮拦。在他对三门峡工程的意见中,这种性格得到了体现。
  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前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人提出改修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前苏联专家的规划,其余的人异口同声,赞成三门峡大坝上马,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研讨会开了10 天, 黄万里参加了7天,也辩论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
  ▲ 孤身反对三门峡工程,被划为“右派”
  1957年上半年,三门峡工程即将开工。黄万里在水文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了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法,一是水库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的灾害。二是所谓“ 圣人出黄河清 ”的说法毫无根据。因为黄河下游河床的造床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床中的沙土挟裹而下。在课堂上,他对“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甚为不屑,使人觉得这种说法实出于政治阿谀而缺乏起码的科学精神。
  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这篇文章刊于《中国水利》1957年第八期,并收入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资料汇编》(1958年4月水利电力部印)。意见书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而不是只在个别问题上持不同意见。 在反右期间,向一个党支部书记提意见就是“反党” 。指名道姓地说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不正确”。光这一句话就够右派了。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这一切不几乎都在黄万里的预见中吗?其实,黄万里只是本着科学家的良知,说出了关于黄河及泥沙与三门峡大坝问题的科学的真话,可是他被非民主决策击败了,他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于是三门峡工程改建的“两洞四管”方案确立。改建的四条钢管于1966年7月投入运用,增建的两个隧洞分别于1967年8月、1968年8月建成,水库淤积开始减缓,排沙能力依然不足,潼关以上河床“翘尾巴”淤积还在继续。
  事实虽证明真理在黄万里一边,但令人伤心的是,有些人反而迁怒于提出正确意见的黄万里。1961年,黄万里“奉命在密云劳动,与昌黎民工同居同食同劳,所居半自地下掘土筑成。”“文革”中更贬他到三门峡挖厕所以示惩罚。
  三门峡工程的一切问题和灾难都按黄万里的预言来了。我们从这一重大失败中总结教训,可以使我们获得大量思想资源。但传统文化的惯性却导致一些人要隐瞒真相,歪曲事实,混淆是非,为自己、为大人物、为尊者,文过饰非。
  ▲ 六次上书中央谈三峡问题
  1980年2月26日,在度过了22年半的右派生涯后,黄万里终于获得了右派“改正的决定”。决定只有短短几行,称:“黄万里同志原划右派问题属于错划。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
  经历了20多年的冤屈镇压,黄万里仍没学会看政治风向表达学术观点。从上三峡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就先后给众多国家领导人上书,不遗余力地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
  他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泸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 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 。如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益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
  此外,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全。黄万里预言:“ 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同时,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没有答复。
  黄万里晚年病重昏迷中仍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2001年8月27日,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 黄万里报憾辞世
  “圣人出,黄河清”是封建时代的人文思维,带有谶纬迷信色彩,在严肃的科学论证面前,本来上不得台面。但当时的某些参与决策者,竟然将这种腐朽观念奉若神明。苏联专家不会懂得这个掌故,肯定是中国人才会搬出这种错误的人文思维作为武器,为错误的技术思维开路。该工程当时没有问责制,如今要想问责,主要决策者已经不在了,剩下几个技术官僚和科学“泰斗”,在责任上“顾左右而言他”,肉烂嘴不烂。
  在既有三门峡和阿斯旺的前车之鉴、国内也存在众多反对意见的背景下,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被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通过,反对177票,弃权664票,赞成票数之少,在人大历史上是空前的。
  国家机器需要“标准件”,“独立思想者”如黄万里教授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纷纷落马,或被弃置不用,形成了人才选拔上的“精英淘汰制”,这就为好用听话的“标准件”入选创造了条件。经过“文革”对文化、道德的摧残,急功近利的技术思维逐渐占据上风,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门峡工程不足四年就现世现报,水利工程逐渐变成了“水害工程”。在难以逆转的生态灾害形成之后,如何恢复生态,能否拆除这个废物,就成了谁也负责不了的“老大难”。谁又能够想象,将来三峡工程正式退休以后,后代子孙该如何为它老人家送终?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如今三峡工程竣工,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据三峡工程防汛办提供的气象资料显示, “今年(编者按:指2005年,下同)4月份三峡坝区天气复杂和剧烈变化程度为近50年同期所少见”,请看《中国三峡工程报》的报道:“今年4月三峡坝区气候反常。气温并没随夏季的到来逐渐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4月末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4月中旬周边山区还出了较大范围的降雪,月内有3次降温过程,温差升降剧烈、颠倒错位的现象严重。另外,4月份全月降水量为236.5毫米,破坝区近10年降水量最高纪录,破宜昌地区近118年同期降水量最高纪录。”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暴雨、洪水频发,自古以来就多滑坡。三峡大坝坝址附近区域为坚硬的花岗岩,向上游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包括侏罗纪遗址的粉砂岩。地质容量、环境容量的天然不足,仅国土资源部查明的滑坡就有2490处。近两年我国南北气候反常,今年重庆地区大雨滂沱,多处发生山体滑坡。这些现象是否与生态上的变异有关,虽有待专家们继续观察论证,恐怕也无须久待。▲ www.TopChineseNews.com来源: 经济导报
★ 中 国 策 略 改 变 在 联 国 影 响 日 大 ★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0196478
—专家认为中国在纽约的表现甚已超过美国
  中评社香港8月25日电/澳洲国际问题专家富利洛夫(Michael Fullilove)指出,中国已改变在联合国的策略,过去在安全理事会一向采取“被动、防御性”作风,现在则更有自信,行为更像一个“正常的强权”。
  他也指出,中国在如能源及台湾等问题上,追寻的利益完全没有妥协的余地。
  中央社报道,《国际前锋论坛》改编、转载了富利洛夫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期刊发表的专文,探讨中国在联合国的策略转变,呼吁中国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富利洛夫目前在悉尼罗威国际政策研究所负责全球问题,他指出,中国最近支持联合国对朝鲜及伊朗核武问题的决议案,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也象征了中国更确定在联合国的扮演重要角色。
  他说,中国已加速与联合国整合的速度,在纽约的表现甚已超过美国,下一个测试将是提高承担全球强权的责任。
  专文指出,中国派往纽约外交官的素质已有明显改善,中国过去安排纽约人事都采与“预防性”态度,使他们免于外界影响,现在则是完全相反,希望能散发影响力。
  他认为,虽然中国代表更有自信与干练,但还没有“内化”全球强权的责任。如对台湾及能源等问题,中国界定的利益,毫无妥协的余地。
  富利洛夫表示,如中国希望被视为是一个“负责的利益关系者”,应对其利益有更宽广认识,并协助建立国际体系。
  联合国观察家指出,中国表现不错,对多边外交的智慧与敏锐令人印象深刻,但如要长期保持竞争力,北京须要再改变策略。中国未来会被以更高的标准检验,就如同对美国的要求一样,因为,伴随更大力量的是更大责任。▲
★ 素质遭质疑/中国引进的“海归”只是二流人才?★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29554
  中国科学院一家研究所的所长表示,他吸引到的通常是海外学者里的中流人才,排名前20%的人才大多仍会选择留在海外。
  归国人员的素质如何?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海归”是牺牲了高工资或稳定的工作而回国,其中拥有创新研究专利的人就更少之又少。
  过去30年,中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一个巨大的人才来源。输出的人才主要来自香港,香港人因担忧1997年主权移交而产生的政治不确定性纷纷远走他乡。但随着主权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迁居海外的香港人又开始回流。
  在中国内地,一场类似的“凤还巢”大戏也正在上演。2005年,从海外回流的人才达到3万人,大大高于1999年时的7000人。
  ▲ 竞相吸引“海归”
  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各级政府一直积极鼓励海外的留学人员返回祖国,它们纷纷营造适合海外归来人员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还向这些“海归”提供资助。
  中国科学院目前正向其从海外引进的人才提供人民币200万元的资助,其中20%可直接成为受资助人的工资。引进人才还可获得其他待遇,包括提供终身职务、住房,配备现代化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由研究生(往往是国内培养的)和其他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等。
  教育部的“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3年期间,共奖励了2218名归国教师,奖金共计人民币1.44亿元。而香港富豪李嘉诚资助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1998年至2004年吸引了537名学者从海外回国,他们成为重要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地方政府也在竞相吸引海外人才。不少城市推出了大量鼓励措施,包括提供住房补贴、解决配偶工作、为孩子提供国际学校、允许保留外国公民身份的居住证等等。多数大城市和省城还设立专区,为海外学者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北京和上海各有14个这样的专区。
  ▲“海归”素质遭质疑
  归国人员的素质如何?中国是否成功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回国?数据看来并未支持这种论断。而且,有种看法认为,回国的都是在国外不大成功的人。中国科学院东北一家研究所的所长表示,他吸引到的通常是海外学者里的中流人才,排名前20%的人才大多仍会选择留在海外。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神经学家饶毅认为,在美国有800至1000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拥有独立的实验室,这些人不太可能回国。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崔大伟表示,我们的发现印证了饶毅的观点。实际上,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海归”是牺牲了高工资或稳定的工作而回国,其中拥有创新研究专利的人就更少之又少。而且,让高级人才归国只是第一步,而留住他们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海归”带来新问题
  那么归国学子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呢?政府官员称,在2005年回国的3万人中,有50%只完成了本科或一年制硕士教育(一般是在英国)。
  许多官员将此归咎于英国,那里只将中国学生视为劣质大学的外汇收入来源,他们一毕业即遭抛弃,只能在没有接受什么职业培训的情况下回到中国。
  但显然,中国政府成功营造了吸引海外学子归国的氛围。随着自费学生的增加,一部分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将会回国。而且,据麦肯锡公司最近的研究报告,中国正面临高素质工程师的短缺,这为海外学子创造了真正的机会。
  但正如对“海待”的讨论所显示的那样,不要仅仅相信数据。中国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海外学生和归国人员的增加,将给中国带来新的问题。▲ www.TopChineseNews.com来源: 市场报
★ 美《中国安全》刊文:美中误解可能引发太空危机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6/content_5008597.htm
2006年08月26日环球时报: 在空间领域,中美的战略沟通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否则可能难以避免太空危机。
  ▲ 区分个人观点与国家政策
对美国来说首先是准确评估中国,这存在一定困难,早在孙武时代,中国就有倾向于隐瞒自身实力的文化。空间技术固有的军民两用性更加深了分析中国太空意图的复杂性,它不像潜艇,除了军用别无他途。
此外,缺乏对话也使得探知中国在空间领域的真实意图变得复杂。分析员必须依赖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消息,而这些消息并不总是反映中国政府的政策。在美国,大学教授或战争学院的学生被鼓励打破旧框框进行思维,他们的想法未必就是美国政策的反映。而对中国作者来说,美国却总是将他们发表出来的观点视为官方政策。例如,美国的保守人士乐于引用两名中国空军大校提出的“超限战”,并把它作为中国官方的政策指示。有趣的是,这只是作者的个人见解。
从中国多个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信息增加了沟通失败的可能性,并且可能导致危险的误判。如果一份报告有98%的内容是正确的,而另外的2%是建立在错误的解释或不可靠的消息来源之上,那么整个报告的可信度就被打上了问号。
▲ 美国喜欢“政治挂帅”
中国希望参与国际空间站,但遭到美国反对。最初。美国的理由是中国缺少资金和技术。当中国在技术上日渐成熟,达到能够对空间站有所贡献的水准,并且连技术稍次的巴西也参与其中时,中国仍被排斥在外。显然,中国之所以无缘国际空间站,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
在中国于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获得成功后,美国官方对中国进入太空俱乐部的反应只是不冷不热的祝贺。当其他大多数国家都称赞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时,美国吝于向取得技术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祝贺的态度有目共睹。
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甚至招致了美国的批评声浪。保守的分析家将中国的航天项目等同于进行军事活动的特洛伊木马。这些分析家也许忘了,美国军方同样也在航天飞机上携带军事设备。因而,美国对中国空间计划的担忧是虚伪的。
美国说,它对与中国进行合作感兴趣,但表现在行动上的并非如此。美国对中国保持着一种许多人称之为“遏制”的战略,它极力忽视中国提出的太空合作要求。而中国的态度一直十分清楚,即它对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当美国寻求发展某些太空技术时,它被美国视为是为了全球的联系,而当中国发展类似技术时,却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被美国视为“意图不良”。
  ▲ 孤立中国无法实现
在空间领域与中国进行接触的设想一直遭到美国的排斥。但是,在空间领域孤立中国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拥有垄断地位的空间技术少之又少。即便美国军事太空实力独霸天下,它也不可能在太空领域一手遮天。
因此,尽管美国严格限制,通过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合作,中国仍构筑了重要的战略空间合作关系,并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 通过对话避免“太空珍珠港”事件发生
如果美国对改善与中国的战略沟通持认真态度的话,那么除了与中国对话别无选择。承认美中将从对话中寻求不同的成果,似乎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些对话旨在建立信任关系,这对彼此在更棘手问题上的合作是必要的。一些人或许会说,只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可能建立信任关系。但是,不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中两国都把太空视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可能任何一方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都被对方视为威胁,或自身的损失。但是,用“太空珍珠港”事件来比拟两国在空间领域的关系并不恰当。两国可以在一种战略环境下达致某种特殊的相互理解,从而对未来的危机具有更强的驾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冲突就是可以避免的。▲ (摘自《中国安全》第二期,原题:与中国的战略沟通,作者琼•约翰逊-弗里兹,汪析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