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會前瞻:南海問題仍是重點話題★★★

34年春晚 每年一句流行语你还记得吗?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1/26/5961746.html

【2016年】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多次在春晚合作的蔡明和潘长江,以网购为主题,讲述了网络买家和卖家因”差评”引发的一连串有趣故事。

今 日 看 点:2017-0601▲◆★●■☆

俄专家: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忘不了美国”★★

http://pit.ifeng.com/a/20170601/51190721_0.shtml

中國智庫抵達濟州 願為中韓關係撥雲見日★★

http://www.CRNTT.com

文在寅:不會改變部署薩德決定★★ 

http://www.CRNTT.com

中國軍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擬於明年完成 

http://www.CRNTT.com

特朗普或正以對台軍售撬動朝鮮危機★★ 

http://www.CRNTT.com

香會前瞻:南海問題仍是重點話題★★

http://www.CRNTT.com

美國今天搞的大新聞,可能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9049.html

去世凍屍12年 開國中將王秉璋遺體在301醫院告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8196.html

中國未來的最大威脅:潛在社會不安定因素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8644.html

俄专家: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忘不了美国”★★

http://pit.ifeng.com/a/20170601/51190721_0.shtml

2017年06月01日 参考消息

俄罗斯卫星网5月29日刊发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专家茨维托夫的文章《越南在南海纠纷上忘不了美国》称,特朗普31日同越南总理阮春福举行会谈。他也因此成为特朗普上任后在白宫接待的首个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一段时间以来,越南对美外交的活跃度与收效堪比对华,只是不那么声张罢了。美国人给越南人送去的主要礼物恰恰是新总统上台后在南海进行的首次“自由航行”。

茨维托夫称,最近数月越南领导人频繁访问中国,对南海问题得到调解的前景充满希望。最后一次最高级别的访问是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出席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但越南对美外交也同样活跃,并且似乎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只是不那么声张罢了。

去年5月奥巴马访越让美越关系热到了高潮。把越南实质上纳入美国的亚洲“安全共同体”范围内,也一直是奥巴马两届任期的工作重点之一。美国全面解除对越武器禁运后,成了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则本应给越南带来相当大的优势。

茨维托夫称,尽管美国宣布退出TPP让越南颇为沮丧,但在越南谁也没灰心,越南总理几乎是马上表态将寻找签署类似该协定的双边协议的可能。在后续的双边关系往来中,美越两国领导人也又是通话又是致函,都向对方表明: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就在不久前,曾就读于美国的越南外长范平明访问了美国,而现在越南总理阮春福又到美国了。

茨维托夫称,美越关系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特朗普打算出席今年越南主持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不久前美国还向越方转交了六艘巡逻艇——这也是两国刚刚开始的军事合作的首个大笔交易。美国人给越南人送去的主要礼物还是要属特朗普上台后在南海进行的首次“自由航行”。众所周知,正是身在华盛顿的越南说客一直千方百计鼓动着美国进行“自由航行”。

茨维托夫认为,阮春福访美未必不会引起重视。然而不要忘了,中国就在旁边,而且这个事实永远不会改变,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只能时而加强时而减弱。因此,对中国来说,是掌握好同越南关系的平衡,以恢复长期的信任;而对美国来说,则是一边看着中国的反应,一边前行。▲◆★●■☆

 

中國智庫抵達濟州 願為中韓關係撥雲見日★★

http://www.CRNTT.com

2017-06-01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記者 徐夢溪)中國非官方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察哈爾學會率團於5月31日開始至6月4日訪問濟州島。在中韓關係發展的關鍵時期,察哈爾學會立足於發揮智庫作用、開展公共外交,促進地區合作和經濟發展,推動兩國關係撥雲見日。

察哈爾學會一直關注中韓關係和半島問題。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察哈爾學會主席韓方明半年來曾多次訪韓,就薩德問題與多位韓國政要對話溝通。

韓方明10日在《聯合早報》發文表示,文在寅當選總統,有助於半島和平。不可忽視的是,薩德問題讓中韩民眾之間的感情受到了傷害,雙方的親近感下降。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不妨從民間做起,從非官方智庫研討做起,從青年做起,恢復交流的頻度和密度,此不失為明智之舉”,韓方明說。

中韓自1992年建交後,兩國關係迅速發展。尤其在朴槿惠執政的4年多時間里,中韓關係不斷回暖。2015年朴槿惠在重重壓力下,赴北京出席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成為中韓關係進入蜜月期的一個標誌。

然而在2016年底,面對朝鮮日趨頻繁的核試驗,朴槿惠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允許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儘管朴槿惠政府將薩德入韓作為面對朝鮮挑釁的安全保障,但薩德對中國,乃至東北亞安全構成威脅,也進一步促使半島的緊張局勢升級,中韓關係驟降。

在剛剛不久前結束的韓國大選中,文在寅勝選,入主青瓦台。文在寅在競選期間對薩德表現出與前政府不同的態度,並在正式就職後,隨即派出“知華派”的前總理李海瓚作為總統特使訪華,讓中韓關係回暖看到希望。

李海瓚此訪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會見,雙方都釋放出願衝破障礙,繼續推動中韓關係發展的信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方重視中韓關係,願同韓方一道,維護中韓關係來之不易的成果。“中方願同韓國新政府加強溝通,盡快緩和局勢,堅定推動半島無核化,並爭取早日重啟對話協商”。

中韓兩國是近鄰,在經濟上往來緊密,韓國已經躍升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去年也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在文化上兩國交流深入,具有的深刻聯繫也難以切斷;更為重要的是,半島問題的解決,需要兩國充分協力。如何打破複雜的政治和安全障礙,保證兩國各方面合作順利進行成為智庫的重任。

此行中,察哈爾學會將聯合韓國韓中地域經濟協會、濟州和平研究院共同主辦濟州論壇分論壇,並與當地企業、智庫人士展開深入交流,探討中韓關係的發展方向。▲◆★●■☆

 

文在寅:不會改變部署薩德決定★★ 

http://www.CRNTT.com

2017-06-0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韓國總統文在寅5月31日下午在青瓦台接見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杜賓(Dick Durbin)時表示,不會改變前任政府部署薩德系統的決定。

韓國“朝鮮日報”今天在頭版頭條以“‘調查薩德真相’擴大為美中熱議問題”為標題,配上文在寅在青瓦台和杜賓會談的照片,報道了文在寅堅稱“不會改變部署薩德的決定”的消息。

中央社援引報道,文在寅表示,部署薩德是為了對付朝鮮的威脅而由韓美共同作出的決定,雖是前任政府的決定,但新政府同樣會對此加以重視,不會改變原有決定,或者向美國釋放其他信號。

韓國“中央日報”今天也在頭版頭條以“薩德爭議跨越國境-總統稱‘這是國內措施’”為標題,報道了文在寅政府要追究國防部漏報追加引進薩德系統設備的責任。

據報道,文在寅說,前任政府在公布薩德入韓決定之前,國民對此一無所知,國民希望了解薩德的功效、部署費用如何分攤、與持反對立場的中俄如何交涉等事宜。

對於杜賓“透過合法程序討論將耗時多久?”的提問,文在寅回答說,在國會的討論能很快進行,但作為民主國家,在此之前應做好環境評估工作,即使要耗費時日也需加以落實。

報道指出,對於中國大陸抵制薩德而採取的所謂“限韓令”、“禁韓遊”等反制措施,文在寅說,政府換屆後,情況似有好轉,但並不意味著中方鬆綁,目前中韓外交遭遇困境,不僅因為中方反對薩德,還源自於韓方部署之前未向中方進行說明。▲◆★●■☆

 

中國軍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擬於明年完成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新華社消息:2016年2月,中央軍委下發《關於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活動的通知》,對軍隊和武警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國防大學教授姜魯鳴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這一工作將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區分不同情況,分兩步實施,計劃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

姜魯鳴介紹,第一步,涉及幼兒教育、新聞出版、文化體育、通信、人才培訓、基建營房工程技術、儲運設施、民兵裝備修理、維修技術、司機訓練10個行業的項目,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全面停止任務,“總的來看,這些行業規模範圍較小,涉及債權債務不深,利益糾葛相對簡單,部分項目可納入軍民融合發展體系,任務相對較輕。”

第二步,涉及到房地產租賃、農副業生產、招接待、醫療、科研5個行業的項目。他說:“有相當一部分合同期限長、項目終止難,投資金額大、經濟賠償難,利益糾葛深、理清頭緒難,涉及民生範圍廣、群眾安撫難,問題積弊重、解決處理難。必須先通過試點,摸索經驗,再拿出可行性政策,停止工作計劃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

姜魯鳴說,從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看,部隊對這項改革的認識和社會反映都是正面向上,地方政府更是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對這項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全國31個省區市將停止有償服務工作納入擁軍重要內容,黨委或政府一把手親自掛帥,政府各部門通力配合,建立起軍地聯合工作機制。最高人民法院也成立了支持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

“當然,每次改革都會或多或少觸及部分單位、部門和個人的利益。”姜魯鳴表示,從部隊來說,有償服務在一些行業領域利益嵌入很深,一些單位有償服務收入已成為自我保障的主要財力來源,創收謀利思想根深蒂固;從地方來說,一些項目涉及城市區域經濟發展,以及部分企業單位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從承租戶來說,有的項目投資比較大,投入成本還沒完全收回,希望能繼續經營下去。

姜魯鳴認為,個別單位、部門和相關人員對此有一些不理解,但通過政策宣傳、思想溝通和耐心疏導,再結合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清停方法,相信大家最終都能從國防和軍隊建設大局考慮問題,積極配合全面停止有償服務工作的推進。▲◆★●■☆

 

特朗普或正以對台軍售撬動朝鮮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7-06-01 中評社華盛頓5月31日電(記者 余東暉)西方專家稱,自從美國突然空襲敘利亞後,特朗普就發展出“中國特色”的外交政策,讓北京去猜想。特朗普可能正在利用對台一攬子軍售的前景,作為撬動解決朝鮮半島危機的槓桿。比如他可能通過移除一攬子計劃中的某個裝備或繼續延遲宣佈,作為中國對朝鮮實施更嚴厲制裁的交換條件。

英國智庫亨利·約翰遜學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明斯(John Hemmings)和研究分析員拉姆薩謬(Jake Ramsamugh)最新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專文,題為“一攬子對台軍售可能在朝鮮危機中被用為槓桿”。文章指出,台灣一直是美中關係潛在問題,由三個聯合公報所成功擱置。然而特朗普在亞太地區的行動可能釋放出信號,結束這種存在近50年的“權宜之計”(modus vivendi)。雖然“川蔡通話”並不預示著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新理解,但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的中國政策是什麼。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在尋求矯正奧巴馬政府拖延對台軍售的做法,新的一攬子軍售計劃正在籌劃中,多年來親台的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的助手薛瑞福(Randy Schriver)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防長人選之一。不過批評者已經指出特朗普加強美台關係計劃中的漏洞。特朗普實際上在繼續著美國對台灣“乏善可陳”(lackluster)的支持,似乎為了取悅中國而使對台軍售交易陷於停頓。

文章稱,中國一直反對美國對台軍售,但直到近年才處於能採取真正反對措施的位置上。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增長,美國對台軍售交易變得更小,且遇到更強硬的反彈。直到奧巴馬政府末期封殺了10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又正趕上“川蔡通話”,給人感覺特朗普政府將保持良好對華關係置於比美國履行“台灣關係法”下的義務更優先的位置上。

文章分析,新的對台軍售計劃擺上桌面可能是特朗普無意對華軟弱的表示。據稱特朗普政府可能考慮提供新的火箭系統和反艦導彈給台灣,參與的公司包括製造“薩德”系統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提高了對台出售“薩德”系統的可能性,儘管這種討論可能會有麻煩。

人選也是一種跡象。文章稱,馬蒂斯防長正在考慮由薛瑞福出任五角大樓負責政策的副防長。薛瑞福以直言不諱提倡更強勁美國對台接觸,維持針對中國的強硬立場而聞名。薛瑞福個人呼籲美國提供潛艦技術和能垂直短程起降的戰機給台灣。

文章認為,呼籲出售先進戰機給台灣可能是不好的建議,因為早在2010年兩岸軍事專家石明凱(Mark Stokes)就告訴美國國會,解放軍有“7分鐘摧毀台灣”的能力,2015年中國從俄羅斯購買S-400反戰機導彈系統,2020年這種射程400公里的導彈系統完全到位後,解放軍將有打擊全台灣戰機的能力,這樣就會給北京以絕對制空權。根據台方的報告,到2020年北京將有攻台且成功擊退美軍反制攻擊的能力。在北京有對台導彈絕對數量優勢的情況下,台灣購買大量的昂貴飛機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飛機有可能還沒機會起飛便遭摧毀。不過,潛艦技術與防禦導彈系統的合適結合,模仿中方的“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2/AD)能力,可能是台灣最強勁的防衛手法。

最後文章稱,特朗普政府對台軍售正在國內層面鬥爭中。目前儘管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聚焦於亞太,但一百多天了他還沒任命關鍵的亞洲政策高官。對台軍售一攬子計劃很可能從來就沒離開桌面,只是白宮內部官員為了取悅北京而拖延這筆交易。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正在談判中,對台軍售拖延很可能與特朗普政府的朝鮮戰略有關。特朗普可能正在利用對台一攬子軍售的前景,作為撬動解決朝鮮半島危機的槓桿。比如他可能通過移除一攬子計劃中的某個裝備或繼續延遲宣佈,作為中國對朝鮮實施更嚴厲制裁的交換條件。▲◆★●■☆

 

香會前瞻:南海問題仍是重點話題★★★

http://www.CRNTT.com

2017-06-01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記者 臧涵)第16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將於6月2日至4日在新加坡舉行,我們認為南海問題在平息數月之後,可能再次成為此次香會的焦點。

南海問題經歷數月平靜後,近日再起風波。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美國軍方的進行了首次“自由航行”行動。美國海軍艦艇對南海進行巡航,並進入到中國美濟礁12海里範圍內,遭到中國軍艦的驅逐。

炒作南海問題與美亞太戰略有關

據環球時報報道,今年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將參加6月2日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並發表演講,此次美軍艦進行南海“自由航行行動”很可能與此有關,一方面可突出美方在南海的存在感,另一方面通過炒熱南海問題加強地區盟友對美國的支持力度。

旺報日前發表社評指出,6月初新加坡即將召開第16屆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美國以行動對盟邦展示維護國際海域航行自由的決心,無可厚非。過去兩屆的香格里拉對話,南海問題都成為爭論焦點,今年美國防長馬提斯將在會上演講,必然也會重申對亞洲盟邦的安全承諾,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權。此刻派艦巡弋南海,或為美國調整亞太戰略的前奏。

據報道,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威特5月初就在新加坡表示,特朗普總統任內不會改變南海爭端海域的自由航行政策,過去半年短暫中斷巡航任務,不意味美國將放棄南海。在月初公布的“亞太穩定計劃”(Initiative of the Asia-Pacific stability)裡,美國更宣示未來5年將在亞太地區增加80億美元軍費,以改善美軍基礎建設,部署更多部隊和艦艇,展開必要的軍事行動。

美專家普遍肯定“自由航行”行動

中時電子報日前刊文稱,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助理部長的施大偉(David Shear)表示,特朗普政府這項決定來得有些遲緩,但它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美洲分部執行主任菲茲帕特裡克(Mark Fitzpatrick)則說,南海周邊各國也肯定美軍恢復“自由航行”行動並感到欣慰。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事務資深研究員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表示,美國在南海實施這項自由航行行動的目的是要表明,美國不承認有關國家對海域和空域的非法主張。

《金融時報》引述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希勒(Andrew Shearer)表示,“看到航行自由行動在南中國海恢復,將會令美國的盟友放心。”他說:“西太平洋的航行自由實在太重要,不可能放棄航行自由來換取中國在其他問題上不可靠的合作承諾。”

此前特朗普對南海問題是刻意降溫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複國日前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南海議題仍是香格里拉對話中的重點話題。南海仲裁庭去年裁決後,南海局勢呈現非常微妙的穩定情況,周邊國家都擔心過分刺激大陸,恐引起區域難以預測的不穩定現象。

他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南海議題顯然是刻意降溫,不願因南海議題導致美國和大陸之間在其他相關議題上、特別是面對朝鮮核武威脅失去合作解決的機會。

不過,劉複國認為,整體而言,南海議題到目前為止,雖和兩年前相比遠遠降溫,但這議題仍在發酵變化中,從今年議程安排不用“南海議題”,而是用“避免海上衝突之實務作法”,即不難看出端倪。

南海研究院兼職教授張鋒撰文指出,今年的香格里拉安全峰會將於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美方代表可能會在這次峰會上闡述特朗普政府的新南海政策,此次巡航正是為新政策推出的造勢之舉,向亞太盟友傳達戰略信號,同時也堵住美國國內軍艦這次再闖南海,有可能是為美國將發布新版的亞太戰略暖身。

張鋒認為,美軍巡航美濟礁再次顯示中美對南海海洋權益認識的巨大分歧,巡航是對中國關於南沙主權立場的挑釁。更重要的是,中美是否會因為要在南海顯示戰略決心而加大軍事部署,從而導致戰略關係惡化。 ▲◆★●■☆

 

美國今天搞的大新聞,可能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9049.html

俠客島 2017-05-31:今天,一條新聞席卷了各大媒體頭條。

美國成功進行了一次導彈攔截試驗。根據美國五角大樓導彈防禦局的一份聲明,本次測試中,攔截導彈是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北部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目標則是一枚發射自太平洋誇賈林環礁裏根試驗場的模擬洲際彈道導彈。

導彈攔截的難度相當於,子彈打子彈。這次試驗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對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攔截,考慮到洲際導彈經常以接近“逃逸速度”進行突防,此次攔截的難度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美國在導彈攔截方麵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這次試驗的成功也增強了美國對於中段攔截係統的信心,未來美國會把部署在加州和阿拉斯加兩地的反導攔截彈數量增加到44枚。

競賽

說起導彈防禦問題,那可真是充滿了曲折和糾結。

最早期的彈道導彈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當時納粹德國的V2火箭空襲倫敦,大家束手無策,唯一的解決之道是去轟炸它的發射架。到了美蘇冷戰期間,核彈+導彈的組合使得雙方都有了毀滅地球的能力。但是美蘇雙方不是傻子,沒想同歸於盡,於是就催生了“導彈防禦”這個了不起的構想。

最初是蘇聯人在1957年開始研發代號“水靴”的反導攔截係統。該係統的基本作戰單元包括一個目標跟蹤雷達、兩個導彈火控雷達以及8枚攔截彈。不過,由於當時的雷達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不成熟,這套係統不僅非常昂貴,而且精確度成問題,攔截彈不可能像今天這樣使用“撞擊”的模式去摧毀來襲導彈,無奈之下,隻有采取擴大戰鬥部爆炸威力的方式。

問題是,擴大到多大才夠用?怎麽能確保不太精確的導彈一定摧毀對方來襲的核導彈?蘇聯人的解決方案簡單粗暴——直接用核彈做戰鬥部。這招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鑒於這套係統可能給自身造成重大傷害,蘇聯一直用它來保護最為重要的目標——莫斯科。今天的俄羅斯也還在用這一套,不過已經更新換代四次,核戰鬥部也換成常規的了。

蘇聯這邊折騰的火熱,美國人也坐不住了。在196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下令部署“哨兵”導彈防禦係統,主要用於保護美國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區。該係統一年後改名為“衛兵”,保護的目標由人口密集地區改為美國的戰略核力量。1969年,美國國會批準部署“衛兵”係統。不過,由於“技術原因”,7年後,該係統就被關閉。

很顯然,當時美國人的技術領先程度非常有限,但又不想學習蘇聯人簡單粗暴的法子,於是隻能玩拿手戲,用條約來拴住蘇聯人。這正中蘇聯“緩和氣氛”、扭轉自己在國際社會上形象的下懷。

1972年5月26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同美國總統尼克鬆,在莫斯科簽署《限製反彈道導彈係統條約》。這個條約意圖在於通過禁止美蘇雙方發展全國性的反導係統,用所謂的“核恐怖平衡”來避免核戰爭。邏輯比較簡單,如果美蘇都不能對核導彈進行防禦,那麽誰也不敢冒險先進行核攻擊,否則必定受到毀滅性核報複。這個條約的影響頗大,現存國際法體係下幾十個裁軍和核不擴散的國際條約多少都與它有所關聯。

退約

隻是很不幸,國際法是大國創製的,美國在自己的技術迎頭趕上之後,對於這個條約就橫豎看不順眼了。裏根上台後提出了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這個宏偉的計劃要求到20世紀末,在外層空間或地麵部署以激光和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為主、包括攻擊敵方偵察通訊衛星和攔截敵方洲際導彈的新型反彈道導彈係統。

簡單來說,美國試圖憑借自己的科技和財力,以各種“非核”的高能防禦武器,構建一套太空和地麵一體化的多層次立體防禦網,對來襲導彈進行多層攔截,確保美國本土不會遭到核打擊。

這個計劃太超前太宏大,以至於今天許多人認為這是裏根用來坑蘇聯人的騙局。這個說法是真是假,目前還不能輕易定論,但是有目共睹的是克林頓上台後立即把這個計劃大幅度壓縮成了兩個計劃,即用於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相關盟國免遭導彈威脅的“戰區導彈防禦係統” (TMD) 和用於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導彈襲擊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 NMD)。

前者可能還不算是問題,後者明顯違反了《反導條約》。可是這時候的美國早就不在乎“老虎縮水變貓”的俄羅斯的態度了,在要求修改談判未果之後,2002年美國斷然退約。

沒了條約的限製,美國徹底放飛自我,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軍方開始著手部署導彈防禦係統,以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的“災難性破壞”。

作為NMD的核心力量,美軍在2004年於阿拉斯加州格裏利堡基地部署了6枚陸基攔截導彈,2005年在該基地增加部署了10枚,在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部署4枚。這些攔截彈的數量逐年穩步上升,目前計劃將增加到44枚。

作為TMD的骨幹力量,大批裝備有宙斯盾係統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巡洋艦經過改造後,可以搭載標準-3型海基攔截導彈;另外,“愛國者-3型”(PAC-3)導彈作為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手段,將根據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部署。

美軍的野心並不止於此,為了讓反導網絡層次更多更密集,還開發了陸基“宙斯盾”係統和“薩德”係統,作為補強織密反導網絡的手段。

此外,聲稱是為防範來自伊朗等國的潛在威脅,美國還在東歐建立反導係統計劃,包括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導彈攔截裝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現在,與美國合作導彈防禦係統的國家包括英國、澳大利亞、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荷蘭以及烏克蘭。

理解

相較於俄羅斯掌握的數千枚核彈,美國的陸基攔截彈在數量上微不足道,而且過往的累累攔截試驗敗績更讓人懷疑其效果。但若從過往曆史來看,美國在反導技術上的進步非常顯著,繼續下去,終有一天能夠在本土和海外基地構築起一張細密的“大網”。

怎麽理解美國如此孜孜不倦的“反導”努力呢?

很簡單,《反導條約》的宗旨其實早就把話說明白了。以前能夠互相摧毀的有核國家誰也不會輕舉妄動,可是一旦有一個國家有把握發動核突襲,同時自己又可以不受懲罰,那麽核戰爭的風險恐怕隻比“恐怖平衡”之下更大而不是更小了。

這就好像以前幾個人在一個屋子裏,互相不知道意圖,但是手裏都攥著刀子,所以誰也不會亂動。可是如今突然有個人給自己套上一副盔甲,這些人的心態還會像以前一樣嗎?

今日美國在東歐和東北亞的所作所為,正像那個穿上盔甲的人, 屋子裏的其他人會怎麽做?除了扔掉刀子跪地委命於人,更多的人會想法子弄來盔甲或者把自己的刀換成砍穿盔甲的開山大斧。

恐怕,這一次,美國的作為真的會招致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而這對於地球,絕非福音。文/千裏岩▲◆★●■☆

 

去世凍屍12年 開國中將王秉璋遺體在301醫院告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8196.html

政事兒 2017-05-31:遺體告別儀式於5月31日上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舉行。

“政事兒”注意到,王秉璋1914年1月14日生於河南安陽,1929年9月加入馮玉祥西北軍部隊,1931年12月14日參加寧都起義,隨起義部隊編入紅軍。

新中國成立後,他曆任解放軍空軍參謀長、空軍第一副司令員兼國防部原第五研究院第一副院長、院長,國務院原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原國防科委副主任等職。

1955年,王秉璋被授予中將軍銜。2005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王秉璋的女兒王燕麗告訴“政事兒”(id:gcxxjgzh):“2005年9月父親去世後,這12年的時間裏,一直在301醫院的太平間冷凍。”

“政事兒”收到的王秉璋訃告的圖片裏看到,王秉璋的單位是“軍委裝備發展部北京第二幹休所”,身份是“原總裝備部北京第二幹休所老紅軍、第三黨支部黨員幹部”。

5月31日上午,在301醫院西院告別廳,黑底白字的橫幅上寫著“沉痛悼念王秉璋同誌”,橫幅下懸掛著他的黑白照片,遺體上覆蓋著黨旗。

毛澤東侄子毛遠新,林彪之女林豆豆,羅榮桓兒子羅東進、女兒羅北捷,空間技術專家戚發軔,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等人署名的挽聯和花圈。

據公開資料,王秉璋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參加了廣陽伏擊戰,午城、井溝戰役,陸房突圍戰等,曾任冀魯豫軍區豫東指揮部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11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17軍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魯西南、沙土集、出擊隴海路、豫東、淮海、渡江等戰役戰鬥。

“政事兒”(id:gcxxjgzh)注意到,2015年,中紀委網站曾發表《8塊銀圓,鐵的紀律》的文章,講述了1937年平型關戰役期間,王秉璋一則嚴守軍紀的往事。

當時王秉璋時任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作戰科長,他和時任第344旅旅長徐海東同乘火車到達五台。王秉璋事後回憶,那天他們夜宿在五台一個非常氣派的大院裏,房東非常熱情,請這些赴前線抗戰的八路軍官兵吃月餅。

王秉璋回憶,那些月餅是北京精益店出產的,原料有燕窩、魚翅、海參、鮑魚等。他覺得不對勁,與徐海東商量:“這是什麽人家呀?不會違反統戰政策吧!”

當時部隊有紀律,“部隊宿營不準住統戰對象(國民黨軍政要人和各界名流)的家。”

經調查,這裏是晉綏軍高級將領、第三十四軍軍長楊愛源家。盡管徐海東批評了管理員,但“晚飯都吃了,隻得住下。”

王秉璋說,“第二天清晨,我們起床後就向主人辭行。房東非常客氣,送給徐海東和我兩盒月餅,我們推辭不脫,隻好各掏出8塊銀圓作為酬謝,但房東不肯收錢。”

王秉璋向房主解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八路軍的紀律,不收錢就不收月餅。房東無奈,隻好收下錢。“那時,我們每月隻有一元錢的津貼,8元錢是我一年多的積蓄。”

據《黨史博覽》雜誌介紹,王秉璋在抗戰時期還發明了“交通壕近迫作業攻堅戰術”,1943年7月的“反碉堡戰役”中,他所在的教四旅用這一戰術,奪取了日偽據點130多個,以傷亡100多人的輕微代價,取得了殲敵近萬人的戰果。

“政事兒”(id:gcxxjgzh)注意到,新中國成立後,王秉璋曾與錢學森等人配合,主持了中國的“兩彈一星”研製工作。

據報道,1960年2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確定了“以兩彈(原子彈、導彈)為重點”的方針。會議期間,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對王秉璋說:“上麵要調你去搞導彈工作。”王秉璋一聽急了,說:“我勝任不了這項工作。”劉亞樓說:“我頂不住喲,是中央定的,你自己找中央去吧!”

王秉璋找到周恩來,說:“總理,我水平低,不懂導彈啊!”周恩來說:“你水平低,那你說,在我們老同誌裏麵誰水平高,誰懂導彈?你推薦一個。”王秉璋搖頭道:“我推薦不了。”

周恩來說:“你推薦不了,那就由你幹。”

當年4月,王秉璋出任原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黨委書記,錢學森任副院長。他們頂住前蘇聯撤走專家的壓力,當年11月,中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短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之後,“東風二號”至“東風五號”陸續發射,多種型號的地空導彈和海航導彈也陸續成功研製。

1968年19月,王秉璋被任命為原國防科委黨委書記,上任後,他在大西北指揮了第10次核試驗;1970年4月,以“東風四號”為基礎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人物傳》記載,王秉璋“一直工作到1971年10月”。據王秉璋女兒向“政事兒”透露,王秉璋自1971年至1981年間一直被關押在秦城監獄。 ▲◆★●■☆

 

中國未來的最大威脅:潛在社會不安定因素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5/31/6278644.html

多維 2017-05-31:湧入大城市的大量農民工淪為新的赤貧階層,成為潛在社會不安定因素

曆史往往是很微妙的

中世紀教廷嚴厲敲榨下的北德意誌農民是教廷的忠貞信徒,但到了十七世紀,他們卻成了教廷最堅定的反抗者;路易十四時期被君權壓製的法國民眾是難以想象的恭順,但到了路易十六時期,他們卻變成了無可遏製的暴民;沙皇俄國農奴時代被舊製度盤剝的俄國民眾是如此的不關心政治,但到了1917年俄國最開放的時候,他們卻變成了任何政治革命最激烈的擁護者。同樣類似的事情,在1848年的歐洲、1911年的中國、1930年的歐洲、1989年的俄國不斷上演著。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竟使得傳統上能夠有效維持統治的舊秩序,不但難以阻止社會動蕩的發生,反而在革命的洪流麵前,變得脆弱不堪、一擊瓦解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理解舊秩序能夠維持下去,其所依靠的政治基礎。

路易十四統治法國的主要力量來自於教士和貴族,這兩個階層的對民眾的思想影響力和自我政治經濟動員組織能力在路易十四時期是相當強大的;滿洲帝王統治中國則依靠中國士紳的支持,該階層幫助滿清帝王撲滅了鋪天蓋地的太平天國火焰;沙皇俄國統治俄羅斯的主要力量來自東正教和貴族,兩者在農奴時代的政治能量和組織能量,也是俄國其他階層所難以項背的;蘇聯共產黨統治俄國的主要力量,則是龐大國有企業福利體係照拂下的城市工人階級(中國類似)。

不過,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階層的演進,這一切慢慢發生了變化。

舊秩序下,新的失意者大量出現

任何舊秩序的崩潰,都離不開經濟發展或者社會突變之下,新失意者的大量湧現。這些新失意者無疑是最不滿的社會階層,曾經的美好生活如同火焰一般痛苦地灼燒著他們的神經,使他們迫切希望改善當前的境遇。而且,由於他們無法在穩定的社會規則下看到改變的希望,他們便會致力於使用一切激進手段毀滅秩序。

法國大革命之前,大量的自由農民從安寧祥和、枯燥單調的農村湧入城市,由於缺乏城市中的基本生活技能,他們被迫從體麵的農民淪為城市中的赤貧階層(根據檔案統計,這些人大約4/5的收入用來購買食品)。這些人在法國大革命中是激進的雅各賓政權最堅定支持者,也是最殘忍的暴亂分子。

1861年,俄國宣布《農奴解放宣言》。這使得大量農奴,從世世代代依附貴族、並以固定模式勞動繁衍的農奴身份,一躍為自力更生的“自由人”。

1861年,俄國的農奴改革,並沒有緩解俄國的政治危機。農奴一下子變成自由人,卻難以適應。他們大多數一貧如洗,要麽在農村自生自滅,要麽到陌生的城市當包身工,從而淪為新的伶仃人階層,遊離於正常的社會秩序之外。在隨後的曆次俄國社會動蕩中,這些新的伶仃人階層,都是騷亂的主要力量。

辛亥革命中的反清軍官,大部分來自於朝廷衰敗之後,找不到出路,被迫留洋求仕的失意讀書人。清朝科舉製度的衰敗與最終廢除,實際上使得清廷與底層士紳階層曾經牢固的利益紐帶,徹底崩裂了。清廷在激怒了舊盟友的同時,又增加了致命的敵人。當時的普通革命參與者如蔡鍔、張振武、藍天蔚、閻錫山、蔣介石等的成長軌跡,實際上大致相同。

一戰結束後,大量軍人從戰爭中最受尊重的階層一下子淪為被歧視的對象,從而成為各國的不安定因素,為新的動蕩撒播了火種。德國納粹黨、法國火十字團、意大利法西斯黨、英國法西斯黨的中堅力量即來自於這些軍人,包括希特勒、戈林、羅姆、墨索裏尼、拉·羅克等領導人,也屬於這個階層。

抗戰期間,為支持軍費而引發的通貨膨脹,也讓戰前國民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工薪階層在戰爭中變為其重要反對者,更使得抗戰前被邊緣化的共產主義思潮得以深入人心。仔細查看聞一多、朱自清等大學教授在戰爭前後的收入情況,他們對蔣介石態度從擁護變為抵製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蘇聯國有企業大量破產之後,曾經的體製擁護者市民工人階層,在失去福利保障之後,變成秩序的反對者。

80年代末,由於石油收入銳減,財政崩潰的蘇聯政府,無力對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繼續予以補貼,國企大量破產,大量前蘇聯國企工人在喪失了曾經優越的生活福利之後,生活陷入貧困,並成為蘇聯政權的堅定反對者。

當代中國大量的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湧入大城市,尋找工作機會,麵對高昂房價,淪為新的赤貧階層,這實際上是相當大的潛在社會不安定因素。

傳統的國企工人,在失去體製利益後,變為新的失意者,逐漸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新的有產階級崛起,往往因為迫切需要政治權力保障自身所得,而反對舊秩序

經濟大發展之下,不同於傳統既得利益者的新興有產階層,往往會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然而,他們卻在舊秩序體製下備受輕視,也無法有效保障自身財產安全。於是,新興的有產者必然迫切尋求獲得政治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本應是秩序維護者的“新興”有產階層,也會成為“舊”秩序的敵人。而這些有產者,往往也會成為革命的發動者和資助人。

英國清教徒控製的議會下院之所以發動反對國王的戰爭,就是因為國王查理一世的貴族階層,不停地以各種名目對新興商人、鄉紳、律師等非貴族的有產階層,無節製地征收稅負。這激起了擁有強大經濟動員能力之新興有產階級的武力反抗。

美國獨立運動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北美殖民地的莊園主、茶葉商人等有產者希望免於被英王無休止的征稅,試圖通過獲取政治權力,從而保障自身財產。

法國大革命的序幕——網球場宣言。新興有產階層醫生、商人、律師等在此宣布,將建立保障自身財產的法律和政治製度。

“第三等級是什麽?是一切,是整個國家;第三等級在當前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麽?什麽也不是;第三等級要求什麽?要求取得某種地位。”——西哀士(法國大革命重要推動者)

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離不開商人、醫生、律師等新興有產者的推動。革命前的法國新興有產者,盡管已經成為法國各階層中,最有經濟力量的階層,但是在舊秩序下,由於貴族、教士特權地位,使得新興有產者難以維護自身經濟利益。這使得新興有產者最終必然走向舊秩序的反麵。

清朝滅亡的導火索——保路運動的推動者,即來自於商人為代表的新興有產者。清王朝將股份鐵路國有化的等武斷措施,使得這些人逐漸意識到,清廷的舊秩序已經成為他們保障自身經濟權力的障礙。

現代中國的新興有產者,掌握了巨大的經濟資源,他們也是目前法製社會和政治改革的最主要推動者。

舊秩序主要支持者力量的萎縮,以及組織能力的瓦解

與新失意者和新興有產階層同時出現的,是舊秩序傳統支持者力量的逐步萎縮和瓦解。

舊秩序支持者經濟動員能力的不斷萎縮:

英國內戰和法國大革命前夕,伴隨著傳統農村經濟的不斷邊緣化和商業經濟的大發展,依附於農業經濟的大貴族和教士們的政治經濟動員能力,相比於新崛起的商人、金融家等新興有產者,已經喪失了優勢,這也是英王查理一世和法國路易十六不得不向新興階層,頻繁尋求經濟支持的原因。同樣類似的是,蘇聯解體前夕,隨著私營經濟的壯大和國有企業的迅速解體,蘇聯政府的經濟實力和政治能量,也變得相當有限。

舊秩序社會控製能力的不斷瓦解

事實上,舊秩序衰弱,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實力對比上,更體現在對民眾的控製力上。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大量湧入城市的自由農民,脫離了宗教氛圍根深蒂固的農村,來到了城市的貧民窟,擺脫了教士的精神影響,成為政治上不可控的人群,並逐漸受到了雅各賓黨人暴亂思想的影響;在俄國,新遷入城市且生活在都市邊緣的俄國農民,不再有曾經的農村東正教洗禮,也成為布爾什維克招攬的對象;蘇聯的國有企業體係崩潰後,大量的前國企工人成為不折不扣的自由人,不再受曾經強有力的黨組織控製,逐漸被各種各樣的其他意識形態所支配。

這些現象的出現,使得舊秩序對民眾的控製,不斷衰微,直至失去對社會的管製能力。

抗戰期間,中國社會結構崩潰,大量家庭瓦解,民眾流離失所,淪為伶仃人,這使得戰前相對有效的士紳宗族政治體係,陷入瓦解。

宗教逐漸成為底層大眾的選擇,實際上是政府統治力量在基層衰退之後的必然結果。

與動亂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曆次大革命時期,在那些經濟社會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或者說受變革影響較小的地區,舊秩序依然能夠良好地發揮作用。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傳統的法國農民在教士與貴族的良好動員下,依然是國王路易十六最堅定有力的支持者;在俄國內戰期間,俄國農民則在東正教和舊貴族的組織下,頑強地為舊秩序與革命者殊死惡戰;而前蘇聯解體的時候,偏遠的中亞地區加盟共和國民眾,則希望繼續維係蘇聯的統治。這些令人吃驚的類似,並不是一種偶然。

總結

事實上,政治的改革與革命的發生,往往都是隨著經濟發展出現的新問題,在政治上的自然反饋。

舊秩序統治力量的強大或者弱小,並不是由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性格決定的,也不是受斯大林和戈爾巴喬夫的手腕而影響的,而是由舊秩序依附的政治根基來決定的。舊秩序的瓦解是其所依附階層的政治經濟實力不斷衰退之後的必然結果。

因此,一個真正優秀的秩序體製,往往是這樣的:它將猶如一塊隨時吸水的海綿一般,隨時能夠吸附新興有產者進入體製,使之成為體製的政治利益既得者,從而無限擴展自身政治經濟動員實力。(畢竟,有產者永遠是渴望秩序的,任何有產者本質上都是秩序維護者。)而這也是宋朝的科舉製度和英國的下院製度,能夠使秩序穩定的關鍵所在——動態地擴展自身統治基礎,並可以隨時代的變化而無限延生。曆史的教訓,不可不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