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12-12(下午版)▲◆★●■☆
中国前副总理田纪云罕见亮相 与美女靳羽西合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4117.html
中美谈判:中国的“3个不可能” 贸易战最终会打回原点?★★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4316.html
加拿大如不放人,北京将如何报复?★★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5075.html
中国前副总理田纪云罕见亮相 与美女靳羽西合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4117.html
多维 2018-12-10: 近日,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在微博曝光与中国前副总理田纪云合影。
靳羽西12月4日在其微博表示,自己拜访田纪云。快90岁高龄依然谈笑风生,往事历历在目。
靳羽西指出,田纪云还亲自为她即将出版的自传作序和现场赠送墨宝一副。
靳羽西最后祝田纪云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公开资料显示,田纪云生于1929年,山东人,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后连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
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因“六四事件”而被迫倒台及软禁;被他一手提拔的田纪云,尽管表面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在担任了十年的副总理之后,并没有能够再获得重用。两届政府任期届满后,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留任政治局委员。2003年3月,74岁的田纪云退出政治舞台。▲◆★●■☆
中美谈判:中国的“3个不可能” 贸易战最终会打回原点?★★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4316.html
多维 2018-12-10:随着“习特会”的结束,中美贸易战的又一轮谈判即将开始。从2019年1月1日起还有90天的时间,中美是将继续对抗,还是将各自声称取得谈判“胜利”,然后鸣金收兵呢?
看清中美贸易战,及其谈判结果,人们可能需要了解这些最基本的中国经济常识。作为中国经济已经形成的宏观趋势,贸易战“不可能”让其发生转变。
第一个“不可能”:中国不可能继续隐藏实力,继续“韬光养晦”;
第二个“不可能”:中国不可能全面实施金融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下的全面开放;
第三个“不可能”:中国不可能停止产业赶超与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
只要有这三个“不可能”的存在,中美贸易战打来打去,最终就只能回到最开始的“原点”。
中国如果继续实施“韬光养晦”策略,已经显得有些自欺欺人(图源:VCG)
第一个“不可能”继续隐藏实力“韬光养晦”
第一个“不可能”就是,中国不可能继续隐藏实力“韬光养晦”,就如同一头大象不可能隐藏在草丛后面一样。
中国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提出“韬光养晦”策略以来,已经增长了近52倍。中国GDP从1989年的约合0.46万亿美元已经增加到了2017年的约13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从1989年不足美国的8.4%,不足日本的15.7%,已经增长到了美国的67%,是日本经济总量的3倍,是德国的3.6倍。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也已占到了全球的12.8%,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依然存在什么问题,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从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成长为一头大象。如果说一只兔子可以要藏在草丛中躲避危险,一只羚羊也可以压低姿态,没入深草,而一头成年的大象怎么隐藏自己呢?
继续实施“韬光养晦”,这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如果说1989年中国采取“韬光养晦”策略是正确的,2000年中国采取“韬光养晦”策略还有人相信,那么,2018年的中国再通过“示敌以弱”、以退为进、躲避矛盾等等策略,避免与美国在经济上正面相遇,继续实施“韬光养晦”策略,那就显得有些自欺欺人了。
中国不可能避免与美国的正面交锋。美国人也不可能再被中国的“迂回”策略所蒙蔽。无论是2018年,还是2019年,或者未来,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和利益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初,中国政府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是中国政府有意和美国发生正面对抗,而是中国领导层十分清楚,如果美国真要发动贸易战,中国根本就躲避不开。与其躲躲闪闪,不如直接亮明立场,以战止战。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通过对全球的巨额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进而维持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地位。这原本就是美国经济近60年来得以高度繁荣的基础。
然而,特朗普现在一方面依然要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背负巨额的贸易逆差,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愿望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本质上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意图就不是为了解决贸易问题,而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进而敲诈钱财。
面对美国的故意“讹诈”,中国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只能直面应对。因此,中国对美国的谈判条件无论是选择妥协,还是选择对抗,其实都没有太多的本质区别。即使这次贸易谈判中美能够达成妥协,那么,下次中美贸易冲突也并不遥远。中国的妥协最多只是时间上,为自己赢得几个月,或者是一两年的喘息,有利于错开危机,以利于下次继续“开战”。但是对这种拖延战术,特亮普也并非“不够聪明”。
中美双方其实都心知肚明,除了第一个“不可能”之外,中美谈判中,中国还有“两个不可能”进行的妥协。
第二个“不可能” 全面实施金融开放
第二个“不可能”就是,中国不可能向之前那样狂热的追求引进外资,不可能全面实施金融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下的全面开放。中国经济目前本身就处在资本过剩的时期。中国不可能继续推进经济的金融化的改革。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指导下,所谓的“金融开放”已经失去了“资本开放”的实质,而所谓的“金融服务业开放”只不过是在缘木求鱼。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外资就有着近于狂热的追求。中国政府不仅实施了差异化的税收、土地政策来吸引外资,而且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开始逐步进行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作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捷径,以及中国经济最终融入全球资本体系的证明,已经成为了某些人心里中国对外开放的终极目标。
在2005年时,中国的一众经济学者甚至就已经开始设想,通过建立上海自贸区实现金融开放,进而实现资本项下的“美元——人民币”自由兑换。甚至计划,以上海为渠道直接引入美元资本,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实施“美元——人民币”的双币流通,进而促进中国内地的金融开放。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2007年末美国经济首先爆发了金融危机。整个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被打断。此后,迫于经济下行压力,2009年中国也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那一时期,美国在想方设法的回流美元,挽救美国的大银行、大企业,并且推出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再产业化战略。而中国也重新认识到中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经济金融化的危害。
整个国际形势一夜间“左转”。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跌下神坛。中美两国在国家战略的大方向上开始从优势互补、资本合作的主题,双双转变为两个“新凯恩斯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长从2008年后便以“火箭”的速度攀升,从2001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1万亿元,8年增长了近5倍。2015年中国的M2与GDP的比值首次超过了200%。
中国经济首次陷入了资本严重过剩的局面。实体产业萎靡不振,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经济的金融化倾向越发严重。为此,中国政府不得不在2017年末开始实施严厉的金融“去杠杆”政策,并提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改革方向。
随着资本过剩时代的到来,随着全世界对于经济金融化的反思,中国经济已经用20年的时间度过了对资本狂热追求的“青春期”。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开放、引进外资,对中共来讲已经失去了之前的动力,相反,中共提出的“金融开放”更希望的是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中美表面上都在提“金融开放”,似乎存在某种共识,但是实际上却是两个相反的诉求。
在中国没有解决好自身的资本过剩和经济金融化隐患之前,中国基本不可能实施资本项目下的金融开放。
与此同时,在失去了资本项目下的“美元——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自由进出之后,此次中美贸易谈判中,关于金融服务业开放的议题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美国的投资银行家来到中国开设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难道是为了将自己的资金纳入中国央行的监管吗?难道是为了在中国吸收人民币存款,然后与中国的同行展开竞争,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提升工作效率吗?
显然不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家是希望将外资银行作为管道,在不受中国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将美元注入中国市场,然后通过推高中国资产价格,再利用美元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与流动,最终实现超额利润,顺便通过股权、债权控制一下中国的优质产业。
然而,按照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金融监管新政”,别说是美元资本,就是中国的本土资本,如果依然希望推进中国经济的金融化,也肯定将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提出金融开放的谈判条件,实际上是在要求习近平改变执政以来的战略布局,甚至是逼迫习近平下放经济权力。这显然是习不可能进行的妥协。
中共的领导层其实已经觉醒,除了“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金融开放之外,中美谈判中,中国还有“两个不可能”进行的妥协。
敬请关注《中美谈判:中国的“三个不可能”》系列后续文章:第三个“不可能”之: 孟晚舟被扣背后 中国必须承受的尴尬▲◆★●■☆
加拿大如不放人,北京将如何报复?★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2/10/7895075.html
法广 2018-12-10:中国华为集团副董事长孟晚舟目前被关押在这座女子监狱里面
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金融总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引发中方强烈愤怒,中国威胁加拿大如不放人,将面临严重后果。在过去,北京已经借助于经济手段报复过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国党媒『环球时报』威胁对加拿大的惩罚可包含“经济制裁”;双边关系变坏;减少前往加拿大的中国游客和中国企业家等等等。
中国可能将瞄准加拿大的一些痛点,比如木材、矿产资源和成品工业产品出口,即汽车及能源和采矿业的装备。加拿大每年向中国出口182亿美元商品,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雷小山对法新社表示。对中国来说,撇开来自加拿大的能源和农业产品轻而易举。只需通过禁令或者抵制行动便可。
此案也可能把已经进行了两年的中加自由贸易谈判置于危险境地。雷小山认为加拿大比中国更需要这一协议。
下面是另外几个遭北京制裁的例子,加拿大或可遭受。
韩国游客锐减
去年,韩国同意在本土安置美国萨德反导系统,但被北京视为此举将对其军事部署构成威胁,中国当时以禁止游客前往韩国作为制裁。
于此同时,韩国乐天超市集团成了中国网民抵制攻击的目标,因为该集团把自己星洲高尔夫球场转让给韩国军方部署萨德系统。中国网民发起了网上抵制行动,在中国的乐天超市门前聚集起大批的示威者,给这一集团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一些中国企业也加入了抵制,中国当局以“安全理由”关闭了该集团所属的二十多家超市。
挪威三文鱼
2010年,在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授予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中国冻结与挪威的双边关系并中止与挪威进行的自贸协议谈判。
中国与挪威由此引起的争端严重打击了挪威三文鱼生产商,随后几年,出口中国的三文鱼急剧下跌。
在挪威政府宣布完全尊重中国社会制度、承诺不支持任何有损中国核心利益的行动之后,两国关系在六年以后恢复正常。
台湾游客下降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台湾,在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出身的蔡英文当选总统之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变坏,中国大陆前往台湾的游客随之急剧减少。
马英九执政时期大陆赴台湾游客激增,蔡英文2016年担任总统后,前往台湾的中国大陆游客猛跌42%。
这一急剧减少与中国官媒渲染的台湾负面形象以及大陆主要的旅游社大幅减少赴台旅游线有重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