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警将增兵西太?美媒:用新花样“搅局”南海★

今 日 看 点:2019–0709▲◆★●■☆

美国海警将增兵西太?美媒:用新花样“搅局”南海

https://news.ifeng.com/c/7o74RdQKLqq

外媒爆料:原来是汇丰银行!暗地里“阴”了华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07/8470300.html

三峡大坝的确变形了!新京报从否认到承认★★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07/8469703.html

嫦娥五号今年去月球,4个重大首次突破★★

https://tech.ifeng.com/c/7o5ZKQzRjjk

美国海警将增兵西太?美媒:用新花样“搅局”南海

https://news.ifeng.com/c/7o74RdQKLqq

2019年07月07日 来源:参考消息

近期,担负美国本土沿海的执法与安全职责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似乎对美国防部提出的“印太战略”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2018年3月,美海警一艘巡逻舰首次协同美海军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自今年1月以来,美海军大型巡逻舰更是在东海和南海频繁活动,相继在上述海域展开“巡逻”,与菲律宾海警举行联合演习,并向越南和斯里兰卡等国派遣顾问。那么,美海警突然在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加紧活动,目的是什么呢?

今年4月和6月,美海警2名高级将领分别就其巡逻舰在亚太地区的活动进行了解释。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美海警司令舒尔茨的说法,称美海警将增加在中国周边海域的“警戒巡逻”,分担目前只由美海军承担的任务,增加美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存在。6月,美海警太平洋地区司令费根又声称,向亚太地区增派海警舰的行动,意在加强该地区“渔业执法领域”的“力量建设”,并应对海盗、海上贩毒等犯罪活动。针对上述说辞,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发布了一篇名为《美国海警在印太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的文章,揭示了美海警意在以南海海域为主的西太地区,用较为“边缘性”和低风险的新方式增强干预能力的真实用意。

▲图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舒尔茨

从力量构成、职能和部门归属的角度看,尽管美国海岸警卫队属于美国国家武装力量序列(与陆军、海军、空军和陆战队并列),但由于其归美国国土安全部管理,以本土水域执法和安全维护为主责,且建制内的舰船、飞机的武装化水平不高(通常装备用于自卫和执法的武器),因而给外界造成了“准军事部队”和“执法力量”的观感。美媒文章认为,美海警可以利用这一“模糊属性”大做文章。

文章称,在发挥“模糊属性”的优势方面,美海警可将日本海上保安厅作为“榜样”,并指出在应对与中韩等国的领土争端时,日本海保利用“执法”职能和轻武装属性,一方面凭借现代化装备与邻邦海上力量展开对抗,一方面又把可能存在的冲突风险局限在“执法活动”范围内,既为己方挑衅行为开脱,也防止了冲突进一步升级。通过将美海警舰艇部署到西太甚至南海“前沿”的方式,美国也希望对华施加类似的“边缘性”军事压力,实现长期对峙。

文章还称,“执法力量”的属性也可减轻西太沿岸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顾虑。近年来,西太地区一些美国传统盟友,对美国产生出越来越明显的“离心”倾向。特别是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许多国家都表示抗拒。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就多次表态,拒绝美菲军队的联合军演。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对美海军行动感到不安。美媒文章认为,如果由美海警替换美军角色,或降低这些国家对美国军事存在的担忧,同时打着“联合执法行动”的旗号将之与美国“捆绑”在一起。

▲图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巡逻舰

此外,美海警还可以“执法安全合作”为名,向西太沿岸国家渗透美国的影响力,增强这些国家的“博弈”能力。近年来,美国政界和学界有观点认为,美国不必在西太地区“亲力亲为”,而应通过加强域内国家的军事和安全力量,实现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及各国相互牵制(2018年发表在美国《国际安全》期刊的多篇学术文章提出此类观点),美海警则是美方实施上述行动的“抓手”。

近年来,美海警试图在人员培训、联合执法等领域,持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其合作对象既包括菲律宾、泰国等与美有着深厚防务合作关系的国家,也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与美合作基础较浅的国家。美媒文章认为,这些行动证明美国海岸警卫队足以成为“支持”东南亚国家力量建设、降低美国干预该地区的行动成本的重要工具。

▲图为美国海警与亚洲国家军队举行联合演习

从美媒文章分析看,美海警部署西太平洋地区之举,确实包含不少“搅局”该地区的“新花样”。美海警高层对这一行动的前景似乎也相当“看好”。前述2名美海警高级将领均曾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派驻南海海域的兵力,称此举将“有助于解决该地区的争议”。但《外交学者》杂志文章对此却持保留态度。文章评论称,尽管西太地区对美海警的接受度较高,但美国仍须“谨慎地调整策略”,否则很难在该地区受到欢迎。

对于美海警动向,在今年4月25日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就曾明确指出,某些域外国家不断花样翻新,强化前沿军事存在,推进地区“军事化”,不仅损害沿岸国安全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任国强称,中国军队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外媒爆料:原来是汇丰银行!暗地里“阴”了华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07/8470300.html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2019-07-07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称,因洗钱和违反制裁法案等一系列问题而被美国司法部盯上的汇丰银行,为逃脱处罚,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美国司法部的调查。中国的华为公司成为了这种“配合”下的受害者,最终导致华为高管被捕。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还透露,汇丰曾于今年年初向中方解释说自己是“被迫”的。

但在上周,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汇丰的说法有问题。

关于汇丰在华为公司所涉案件中的角色,英国路透社在今年2月就已经有过详细的一轮报道。

根据路透社当时的报道,汇丰在2016年年底到2017年开始“配合”美国司法部对华为发起的“调查”,原因是为了换取美国司法部对汇丰银行的宽恕,因为汇丰本身还涉及其他违反美国制裁禁令的案件。

路透社称,汇丰银行通过“内部调查”,帮美国司法部搞到了一份可用来起诉华为公司的材料,为美国司法部罗织对华为动手的“罪名”提供了帮助,最终导致华为的高管在加拿大被抓。

路透社进一步报道称,华为公司于2012年和2013年时曾被路透社报道过他们与一家伊朗合作伙伴的业务与关系。当时华为除了对媒体澄清了这些事情,也与合作伙伴进行了沟通和澄清。

其中,如今被加拿大政府扣押的这位华为公司的高管与汇丰银行的一位高管当面进行了沟通,表示华为没有任何不合规的情况,并给这位汇丰高管提供了一份PPT文件说明情况。

但令华为没想到的是,在2017年,当汇丰因银行自身所涉嫌的违法问题面临美国司法部的起诉时,为了换取美国司法部的宽恕,汇丰便将这份PPT交给了过去几年里一直想扳倒华为公司的美国司法部,并结束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从路透社的报道和美国政府起诉华为公司的起诉书上来看,这么一个小小的PPT文件,很快就被美国司法部用作了起诉华为和于去年逮捕那位华为高管的“核心”依据。汇丰也被美国司法部描述成为了被这位华为高管和她的PPT“欺诈”的“受害者”。

路透社还透露汇丰之后也确实没有再因其所涉及的其他案件而被美国政府起诉。

这些路透社报道的事件经过,在英国《金融时报》前两天的最新报道中被再次提及。而且《金融时报》也在报道中写到了“汇丰给美国司法部起诉华为提供了信息和帮助”这样的内容。

同时,该报还透露了一些路透社没有提及的信息,比如汇丰早在2012年时就因为给墨西哥毒枭洗钱而被美国司法部盯上了。当时除了缴纳了19亿美元的巨额罚款,美国司法部还给汇丰派驻了一群“监控人员”对其业务进行审查。

根据《金融时报》的说法,这也成了今年年初汇丰曾尝试向中国方面辩解的说辞。《金融时报》称,汇丰的内部人员表示他们当时做出的解释是,因为美国政府给汇丰派了监控人员,还有一个200-400人的团队随时可以获得银行的一切信息,所以汇丰不可能抗拒美国司法部的要求和调查。

任正非不认可汇丰的说法

上周,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时报》的专访时,表示汇丰银行的说法有问题。

图为华为官网上公布的采访全文,其中第13个问题涉及汇丰

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出关于“汇丰协助美国政府给华为制造麻烦”的问题时,任正非说:“这家银行从一开始就清楚Skycom在伊朗的业务,也知道Skycom与华为的关系。华为和这家银行之间的邮件可以证明,上面还有银行的LOGO呢。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他们不能说他们被骗了或者不知道,因为我们有证据。”

而在两周前接受美国CNBC的采访时,任正非也同样表示只要法庭把这些证据公开,那么华为被捕高管所涉及的问题是“可以澄清、解决的”,因为这个银行从头到尾是知晓情况的。

任正非还强调没有证据证明华为被捕的高管犯下了任何罪行,并质疑了美国司法部仅仅依据华为那位高管与汇丰的高管在“喝咖啡”时的聊天内容和一份PPT,就认定其有罪的做法。

他还透露当年是汇丰提出结束与华为的合作关系的,汇丰也没有给出任何说明。

专家:若外媒报道属实,其他中国企业需思考如何应对汇丰

最后,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汇丰银行拒绝就华为的事件做出评论,理由是汇丰并不是此案中的当事方。

但一位给汇丰提供咨询服务的人士对《金融时报》表示此事令汇丰正处在一个“极度敏感”的情况下,因为汇丰近75%的收益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特区。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副教授沈逸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外媒的报道属实的话,汇丰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确实非常有问题,这样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不可靠和不靠谱的机构。

“像这样的企业,当它一方面损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希望继续在中国的香港还有大陆谋求利润,我觉得这本身是不合理的”,他说。

他认为其他中国企业也需要从风险防控角度思考下怎么应对类似汇丰这样的新挑战了。

另外,有法律专家还认为汇丰配合美国司法部“搞”华为的做法可能涉嫌违反了中国去年新通过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因该法第四条中存在这样的规定:非经我国主管机关同意,任何外国机构、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活动。

这位希望匿名的专家表示,此案的本质问题是汇丰配合了美国政府的“长臂管辖”,在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下将位于中国境内的人员和数据转移到了境外,用于美国司法部对华为的跨境调查取证。而中国出台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就是为了阻断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这种“长臂管辖”。

该专家还表示,即使根据美国法,汇丰对于不受美国保管、控制和有权访问的数据或信息也是没有提供义务的。但汇丰恰恰提供了,配合了美国的“长臂管辖”,无视中国司法主权,无视作为客户的中国公司的利益。这种违反中国法律配合域外长臂管辖的行为,应该引起中国各方的关注。▲◆★●■☆

 

三峡大坝的确变形了!新京报从否认到承认★★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7/07/8469703.html

文章来源: 博讯 于 2019-07-07

2019年7月5日新京报发表文章《网传“三峡大坝变形” 中国航天发卫星图辟谣:没毛病》

文章称,近日,一条“三峡大坝已经变形将溃堤”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消息所附的图片显示,三峡大坝坝体有明显扭曲。7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发布了一张高分六号卫星拍摄到三峡大坝的照片并辟谣:“亲测,三峡大坝没毛病!”

但2019年7月6日,新京报再发文章《专家组: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

新京报称,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7月6日消息,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81m,大坝轴线全长2309.5m,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为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监测作为三峡工程8个单项技术设计之一,前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设计研究,设立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三大类14项,此外还有各种巡视检查项目,形成了一套覆盖所有建筑物和所在区域的完整监测系统。其中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建设阶段,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列为独立标段, 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共埋设仪器测点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2681个,完好率为99.8%。全系统有5330个测点已实现自动化运行,涵盖船闸、升船机、大坝挡水一线、左右岸厂房、右岸地下电站、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的内部变形及渗流、应力应变等内观监测项目,具备定时自动巡测或选测、坝体强震动自动触发加密观测,和信息录入、数据计算处理、图形报表输出、数据检验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可实时监控枢纽运行性态的细微变化。

1999年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立以来,对三峡枢纽安全监测情况保持了连续的跟踪检查、分析和研判。

2012年,三峡大坝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安全注册,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2013年以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编制《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回应各界关切,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安全监测成果亦在每年运行实录中定期向社会公布。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评估意见认为:三峡枢纽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175m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根据我们接触的全世界的高坝,就安全监测措施的门类和覆盖率、运行十多年后内部观测仪器的完好率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三峡大坝都是首屈一指的。▲◆★●■☆

 

嫦娥五号今年去月球,4个重大首次突破★★

https://tech.ifeng.com/c/7o5ZKQzRjjk

2019年07月06日 来源:观察者网

“今年,我们将要发射嫦娥五号,软着陆在月球上,随后取样返回。” 7月5日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了嫦娥五号任务的全过程和关键节点。

12项核心技术,全部突破!

地球距离月球平均距离为38.44万公里,要降落、取样,还要回来,艰难程度远超“三藏取真经”。

“会有一大堆的技术难题,目前全部突破了。”欧阳自远说,嫦娥五号一定能安全返回。 他介绍,嫦娥五号目前实现突破的核心技术包括:运载发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下降、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交会对接、环月等待、月地转移、轨道分离、再入回收12个部分。

欧阳自远指出,嫦娥五号将实现4个重大首次的突破,即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去程:在哪起飞,在哪着陆

“整体载荷8.2吨,会采用新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欧阳自远说,8.2吨是比较重的载荷,担任嫦娥火箭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火箭总长56.97米,起飞重量863吨,箭体直径5米,将捆绑4个助推器。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此次嫦娥五号的在月面着陆的地方是在月球正面。“我们选择的着陆点距离美国‘阿波罗计划’6次的着陆点有较远的距离,距离大概1000多公里之外,那里会有新的现象、会有新的发现。”欧阳自远说。

嫦娥3号开始的月面软着陆的实施,为嫦娥五号的着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软着陆,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自主决策。 “探测器非常聪明,它会一直晃来晃去的拍照,琢磨这个地点安全不安全,如果4个点不能在一致的水平面上,是会翻车的。”欧阳自远说,它一直在计算、挑剔,边走边找,最后作出判断和决策。

为什么不拍个照片让地球上的人确定落在哪呢?“人来不及帮它判断。”欧阳自远解释:一张照片,传到地球需要1.3秒,收到后再花几秒钟种判断“哦,这里不行,再找”,再的指令传给它又要1.3秒。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嫦娥3号的实践证明,人工智能自主决策的方法能够做到探测器的四条腿安全的落在一个水平面上,安全着落。嫦娥4号又根据月球背面山多的特点做了调整,但都完成了视频获取月面数据,进行自主决策,选择落月点的任务。

工作:钻取月壤,无污染封装

“到了月球以后,探测器会用电铲铲取土壤,另外自动打钻取岩芯。”欧阳自远说,全部的样品会放在最顶上的返回舱里,进行无污严密封装。

嫦娥五号的采样方式是复合式的,搭载了深孔钻取式采样器和铲挖式复合功能采样器联合完成采样。

这一钻探过程在实验室进行了反复的试验。人们对月表之下情况不得而知,很可能遇到坚硬的巨石,也可能是松软的土壤,或者其他不同含量矿物质,机器零部件的运动磨损和热胀冷缩情况都不同,地面实验室想象了各种不同的工况,通过模拟月壤情况对嫦娥五号的采样器进行验证,检测钻井过程遇到阻力时的状况,将可靠性提升到最高。

返程:AI控制,专船接回

“采样结束后,它还回不到地球。”欧阳自远说,它不可能在来到月球时就携带足够返回的燃料。

上升器将在月球表面进行首次月面起飞,但只能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只有一个办法,进入月球后,会有一条‘飞船’在月球空间等候跟它交会对接,并转移月壤。”欧阳自远说,它们的对接,将是“针尖”对“针尖”的对接,地球上根本无法提供数据和测控支持,看都看不见。

交会对接的过程需要依靠嫦娥五号自己来完成。 嫦娥五号会有一个“大脑”和一双“眼睛”。测量敏感期像“眼睛”一样提供精确的信息,嫦娥五号的智能大脑将完成自主控制。

对接后的返回舱回到地球,会遇到大气层的高速摩擦。“速度太高了,一定会烧掉,要想想办法。”欧阳自远说,这个办法和“打水漂”的原理相似,即让返回舱在大气层上层弹跳出去再回来,速度的下降后在进行大气层的穿行。据科技日报了解,相关的返回技术已经得到验证。我国在2014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月试验飞行器,成功验证了跳跃式弹道技术。

“通过环月卫星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勘察、月面软着陆探测与采样返回的实施,为我国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欧阳自远总结道,在此基础上,人类将开启重返月球的新征程,并孕育出月球科学的新突破,最终形成人类开发利用月球的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现场报告内容及会务组提供(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