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称中国还有大敌未克 50年都赶不上美国★★★★

170条生理常识(71-80)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387/201310/7565.html

71、吃海鲜不宜喝啤酒、72、吃鱼能保持血管年轻、73、鱼刺卡喉不宜醋疗、74、胆固醇高者少吃鱿鱼、75、海蜇皮能治高血压、76、食肉过多对身体有害、77、骨折初期不宜喝骨头汤、78、炖鸡汤不要先放盐、79、发烧时不宜食用鸡蛋、80、茶叶蛋不宜多吃.   

今 日 看 点:2013-12-24▲◆★●■☆

美驻华使馆发布警告:圣诞节在三里屯要小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2/23/4814415.html
台灣選民為什麼不在意兩岸問題?★★★
http://www.CRNTT.com
大国兴衰与军事变革★★★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1224/1035356.shtml
揭秘1987年险些爆发的“第二次中印之战”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5/1222/271001.shtml
傅莹称中国还有大敌未克 50年都赶不上美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2/23/4812833.html

美驻华使馆发布警告:圣诞节在三里屯要小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2/23/4814415.html

环球时报 2015-12-23:原标题:美驻华使馆称圣诞期间北京三里屯或发生西方人受威胁事件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范凌志】12月24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称“收到信息,在圣诞节期间北京三里屯地区可能发生针对西方人的威胁事件。已提醒美国公民保持高度警戒,美国大使馆也对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发出了同样的通知”。

《环球时报》发现,截至发稿时,此通知仅在英文网站出现,中文网站并未发布。通知称,美国国务院的全球旅行警报信息仍然有效。

通知还注明了美国大使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并建议参加“智能旅行登记程序”,“这会让使馆在紧急情况下更容易找到你。”▲◆★●■☆

 

台灣選民為什麼不在意兩岸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5-12-24:台北之音電台台長、資深媒體人蔡詩萍日前在港出席香江論壇。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記者 張爽)台北之音電台台長、資深媒體人蔡詩萍日前在香港出席香江論壇時表示,台灣政治是在認同的政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間踩天平。台灣選民並非真的不在乎兩岸議題,而是藍營始終無法合理地去面對、去解決現在台灣的內政問題,讓選民感到失望。

蔡詩萍,台大政治系畢業、政治研究所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聯合晚報》總主筆,現為台北之音台長。
“明明兩岸問題這麼重要,為什麼現在選民都不在意?因為大家對台灣的內政問題覺得失望。”蔡詩萍說。

“藍營現在的困境是始終無法合理地去面對、去解決現在台灣問題的困境,台灣現在的困境很多,百分之八十和中國無關,但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百分之八十與中國無關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百分之四十都可以和中國掛上關係。比如,台灣年輕人薪水低,只有22k,就會有人說,不是說和中國經濟掛在一起就會改善嗎?當你沒有能力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你就無法守住你在兩岸問題上的論述,這就給了蔡英文很大的空間。為什麼說蔡英文是躺著選呢?因為蔡英文和四年前比,根本不需要講清楚九二共識就可以贏了。”蔡詩萍解釋道。

“台灣政治是在認同的政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間踩天平。下一個領導人如果是國民黨,他要汲取這個教訓。如果蔡英文當選,她也要記住這個教訓,怎樣在在兩者之間不要重蹈覆轍。”蔡詩萍說,認同政治有時候是很危險的。“我就是不喜歡你,我就一天到晚盯著你,你總會出錯的。雙方互相牽扯、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這是認同政治最大困境。”
蔡詩萍說,四年前,當蔡英文說出“台灣共識”的時候,我就認為國民黨一定要小心,蔡英文很明顯想用內政議題來轉移她對兩岸議題的模糊。但是當時蔡英文沒有成功,因為當時大家對她還是很擔心。選民雖然對國民黨雖然不滿,但是還沒有那樣失望。可是再四年之後,這個形勢就逆轉了。

蔡詩萍說,當時蔡英文和馬英九舉辦電視辯論的時候,蔡英文始終都說,希望台灣能夠不要依賴中國,能夠從世界走向中國。馬英九的論述是倒過來,只有走向中國,才能贏得世界。

“當時我們在台下做測試,很多人都覺得馬英九講的比蔡英文好。我是想說,經過了4年之後,蔡英文進步很多。”蔡詩萍說。

   兩個因素促成蔡英文的“進步”

“第一個因素是,馬英九險勝之後,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的民調聲望只降不升,這就跑掉了200多萬票,導致國民黨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管是換柱也好,朱立倫的副手是否合適也好,其實都只是這個大循環裡面的小插曲而已。因為大的形勢都是大家對國民黨執政的焦慮和不滿。”蔡詩萍說。

蔡詩萍認為,台灣的政治有兩個主軸,第一個是台灣化,台灣人要出頭天,台灣人要當家做主、所有政治典範都要回到台灣的概念下;另一個主軸就是外省人可以超越外省族群選票。

“民主不是選完就沒事了,民主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出現了問題時,政黨就會回到認同問題上做文章,以此來轉移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蔡詩萍說。
“這一點陳水扁在2004年做的最明顯,他做了很多正名運動。比如把中國石油,改成台灣中國石油,華航改成台灣中華航空。他要用這種方式來掩飾他當時執政的困境以及家族貪腐的醜聞。” 蔡詩萍說。

“馬英九的政績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其實是見仁見智。但是民調顯示,確實很多人對他執政不滿。”蔡詩萍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想把很多議題拉到兩岸問題上時,就很困難了。

台灣的政黨輪替走向常態化

蔡詩萍回顧道,從1996年開始,到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國民黨雖然分裂了,但是還是掌握了“國會”的多數,使得陳水扁的新中間的路線無法證明是不是真的新中間路線。2004年發生了319槍擊案, 陳水扁以不到三萬票的差距險勝,這造成台灣政局的對立更加激烈。藍綠的互不信任達到了頂點,給了2008年參選“總統”的馬英九很大空間。
“2008年的時候,當時到底是國民黨在贏還是民進黨在輸?”蔡詩萍認為,其實是2005年連戰破冰之旅、陳水扁家族的貪腐使得政治的天平整個向馬英九這邊傾斜了。

蔡詩萍說,2008年,有非常多綠營的人說民進黨10年都爬不起來,結果很快,到2012年,馬英九只以八十萬票險勝。

 美國此次押注在民進黨身上

蔡詩萍說,美國重返亞洲以來,對於中國和台灣的態度是在改變的。最近美國給了台灣軍售。美國的意思是自己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但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這次美國押注在民進黨身上。
台灣在“觀望”香港
“香港從佔中開始,一直在刺激台灣社會。台灣一直在香港身上找台灣的未來。”蔡詩萍說。
台灣人對大陸的疑慮從哪裡來?蔡詩萍說,一方面是自己的感覺,還有更大的一部分是在香港的問題上看到的。“中國大陸如何合理解決和香港的互動問題,等於就是在告訴台灣將來會如何對待台灣。香港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數。這個部分就合理地解答了太陽花學運之後台灣年輕人為什麼會有強烈的焦慮和不安。這個焦慮和不安構成了國民黨執政非常大的壓力。所有的民調都顯示,20多歲的人群傾向時代力量和民進黨。”蔡詩萍認為,這就等於預告了未來十年十五年兩岸關係會怎樣。
“從太陽花學運到現在,我們看到了藍營選舉上的困境。台灣政治在這幾年跟中國和香港的互動拉上了關係。”蔡詩萍說。▲◆★●■☆

 

大国兴衰与军事变革★★★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1224/1035356.shtml

2015-12-24 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历史已经证明,强大的军队是世界大国的立国之所需,强国之利器。
在大西洋海域,一名美国海军上士指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卸载货物到“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美国国防部网站)
《参考消息》12月24日报道 大国的兴衰有何历史规律?25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是军队对国家之重要。自16世纪以来,500多年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对这句名言的诠释可谓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强大的军队是世界大国的立国之所需,强国之利器。

英美崛起历史伴随军事改革

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表明,当年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的大国,实际上块头并不巨大无比。所谓大,是指实力强大,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些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开思想之先河,想别人所未想;强军力以保驾护航,做别人所不能。
比如,从16世纪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相较于其他崛起的大国,条件先天不足:面积弹丸,人口不多,又地处世界边缘地带,偏于一隅,被排挤于当时世界中心——欧洲的大门之外。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从欧洲的边缘地带悄然登上世界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几百年,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的人口,造就了一个至今仍让其后人引以为豪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其紧紧抓住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机会,确立了海洋立国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打造了一支与其战略思想相适应的强大的新型军队,特别是强大的海军。

国家的战略利益取向、地缘政治以及时代所具有的物质基础条件,决定一个国家要建什么样的军队,也决定能建什么样的军队。在16世纪以前,英国长期奉行欧陆扩张政策,其军队建设主要任务是陆战,与当时的法国展开“百年战争”。从16世纪之后,英国的国家战略由欧洲大陆转向世界海洋,进而对其原有重陆军轻海军的思路进行改造。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也就成为其必然的战略选择,更何况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军队建设重点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英国的统治者认为,建设强大的海军是英国未来的希望,既可以帮英国防范欧陆国家的跨洋入侵,又能够保护海上战略通道,支撑海外殖民扩张。因此,建设强大的海军,建立绝对海上优势,就成为英国几个世纪军事发展的重点。从亨利八世时开始创立正规海军,17世纪开始建设近代职业海军,到了19世纪初,英国已经牢牢把控了世界海上绝对优势,其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61万吨,超过其后的法、俄、西三国的总和。

依靠强大的海军,英国清除了崛起道路上诸如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障碍,一跃而起,一鸣惊人。大英帝国也因军队的改造而成为世界海洋大国。19世纪初,英国乘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征战的时机,在印度洋大举扩张,且大获其利:1798年,英国攻占锡兰(斯里兰卡),1806年占领荷兰人控制的好望角,1814年从法国人手中夺回毛里求斯,1826年从荷兰手里占领了马六甲,1824年,占领新加坡,其海上霸业一步步推进。有人评价说:“英国是维也纳条约以来印度洋上唯一的强国,现在牢牢掌握了印度洋各处的战略要冲;得此海上凭借,它在印度的江山是坐稳了,从此印度洋就比别处更像是英国的一个内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汉“海权论”中的著名论断,“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是对大英帝国崛起历史的精彩总结,也是对英国这次军事革命的充分认可。

世界另一个大国美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其军事改革,把军队建设的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1898年,美国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控制了加勒比海,并占领了菲律宾。之后又相继吞并了夏威夷、威克岛、关岛等重要战略要地,开启了对外扩张的进程。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大国,诸如德国、日本、苏联等国的崛起,也都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及时有效的军事改革,建立一支能够牢牢把控时代军事制高点的强大军队。

需要指出的是,像其他领域一样,军事领域的变革不是一成不变的。军队建设如果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能够成就一个大国,相反,大国军队建设因循守旧,不能因时而变,也会断送大国的前程。英国最后由强大走向衰败,正是源于其军队建设忽视军事技术创新导致落在德国之后。二战结束后,由于自己军事实力有所不支,英国主动找到美国,把世界海洋的控制权转交给美国海军。就这样,美国没费一枪一弹,从英国手里接过了海洋控制权,这实际上也意味着西方世界的霸权从英国向美国的一次交接。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大国崛起与同步进行的及时有效的军事变革密不可分,与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如影随形。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在,大国的崛起,实现所追求的战略目标,需要及时调整军队建设的重点,打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控制那个时代的世界“制权”,来消除障碍,达成目的。19世纪大国争夺的是世界海洋的控制权;20世纪初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夺的是对世界岛——欧亚大陆的控制权;20世纪50年代争夺的是对核优势的控制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争夺对太空的控制权。因此,对世界大国而言,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对世界“制权”控制的保证,而对世界“制权”的获得,又是其实现崛起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国的崛起,与军事力量崛起是同生共荣、并肩而行的。没有有效的军事变革,没有军事力量的崛起,就不会有大国的崛起。

军事大国注重研究未来战争

今天世界大国在干什么?在信息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虽然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甚至基本可以排除,但是战争阴影并没有远离人们而去,尤其是花样翻新的各种局部战争,正严重影响和威胁人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为了应对和打赢未来的局部战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热衷于具有前瞻性的军事变革,推动军队建设转型,打造一支适应未来战争的新型军队。

目前,世界大国对下一场战争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美国,冷战结束以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其对未来战争的研究却最为超前,并且理念上勇于超越自我,敢于否定上一场战争的经验,鼓励用上一场战争的教训来研究、推出打赢下一场战争的理论。甚至在打赢海湾战争以后,美军并没有沉湎于世界上第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几乎是“零伤亡”的胜利之中,反而告诫全军,“海湾战争的经验不可复制”,因为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一个特殊的地点,与一个特殊的对手,打赢的一场特殊的战争。地球上不会打两场相同的战争,就像地球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避免被这场战争的胜利冲昏头脑。美军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说:“对过去战争经验进行总结是必要的,因为军事传统本身就是一笔遗产,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但如果把传统的东西作为一个框框将自己禁锢起来,就势必导致军事思维能力的枯竭和创造力的窒息。”

美军对战争的研究进入了塑造战争,即与对手打赢美国式的战争的新阶段。美国认为,未来战争将是第四代战争,是混合战争,“是微软与大刀共存,隐形技术与人体炸弹较量的战争”,是“空海一体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的转型不仅要改变美国,而且还要改变世界的冲突方式,对美国选择的对手,要在美国选择的时间和地点,打赢美国式的战争。”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也说,美国“维持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条件来重新定义战争,将美国对和平的影响不仅投送到全世界,而且要代代相传,延伸到遥远的未来”。

俄罗斯对未来战争的研究也不落后。关于未来到底打什么样的战争,俄原军事学院副院长斯里普琴科早有结论,认为未来战争将是第六代战争,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数量庞大的陆军,也不是导弹、核武器,而是高精度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和电子信息武器。2013年俄罗斯军方又提出“第七代战争”的观点,即网络心理战,认为这种新战争已经打响,西亚北非颜色革命,就是这种战争形态的雏形,利比亚战争就是典型的实战。

各国紧锣密鼓推动军事转型

现如今,世界主要国家针对新形态战争正紧锣密鼓潜心推进军事转型。2001年美国国防部顶着军方的阻力强力推进军队转型计划。当时美军认为,“美军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没必要转型,更何况美军一直在打仗,也没有时间转型”。为此,美国国防部提出要在“转型中作战,作战中转型”的明确要求,指出美军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军事变革,一个大规模创新再造过程,是在不另起炉灶的情况下,通过对军事机器的“解体大修”,达成整体军事能力的跃升。转型不是渐变,而是突变,甚至可能具有破坏性;转型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全要素的跨越式发展。说白了,美军的转型就是在着力打造一支跟对手打赢一场美国式战争的新型军队。2009年美国推出“空海一体”理论。如今,美军已经把能力建设目标瞄准网络空间领域,已经把扩大网络空间优势作为巩固“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支柱,声称要像当年拥有核优势那样拥有对网络空间的控制,并已经建成世界上成军最早、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网络战部队。因为“当今时代是电脑骑士纵横驰骋的时代,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比特和字节”。美国预言家托夫勒预言说,谁控制了网络空间,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谁就将控制整个世界。

近年来,俄罗斯的军事转型已经进入柳暗花明状态。在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一直在屡试屡挫、屡挫屡试中艰难摸索。2008年,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开启了俄罗斯“武装力量新面貌”改革计划,仅用4年便取得初步成效。谢尔久科夫对俄军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军队组织结构进行了“不争论”、“革命性”的变革,走出了过去拿“发展”当“改革”的误区。其改革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与此前俄格冲突效果的鲜明反差上。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高度评价这次改革,认为“谢尔久科夫的改革把处于毁灭边缘的俄罗斯军队拉了回来,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就改革的意义而言,谢尔久科夫的改革可与历史上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米留金的军事改革和伏龙芝的军事改革相提并论”。在谈及此次军事改革成功的原因时,谢尔久科夫说:“大规模动员型军队就像无底洞,投入再多也不会产生出适应信息时代战争要求的战斗力,以传统的模式准备未来战争,努力越大、危险性就越大。”

除美俄不断在深化研究战争和建设新型军队准备战争外,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周边有些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军事变革。这些都表明,在冷战已经走进历史20多年后的今天,严峻的现实并没有像冷战刚刚结束时人们所想象和所期许的那样,军事手段在解决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相对下降,相反,却在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冷战后,世界大国使用军事手段解决安全问题的门槛在降低,使用军事手段应对危机的频率在提高,军事威慑已经成为国际斗争和国际热点的新常态。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打了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俄罗斯四次对外用兵,双方使用军事手段的频率已经远远超出了冷战时期。而且几乎没有哪场国际热点的背后没有军事威慑的影子。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昔日大国崛起的历程渐渐远去,今朝大国竞争博弈正迎面而来。过去的历史已经成为现实的思考,今天我国改革强军虽然路途迢迢,但是我们的执着与创新,将把明天的历史写得更好……(作者: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大校 马刚)▲◆★●■☆

 

揭秘1987年险些爆发的“第二次中印之战”★★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5/1222/271001.shtml

2015-12-22 人民网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失败,使印度国内的一些鹰派分子很不服气,1982年-1983年间,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批准了一份由陆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拉奥上将提交的军事计划,即加快速度部署军队到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上。与此同时,印度下定决心大力进行国防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西藏南部的达旺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那里是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后来被印度非法占领。由于有1962年战争的教训,印度思考着如何才能长期霸占达旺地区。经过重新评估后,印度军事战略家认定,在未来的战争中,防守达旺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983年,印度派出一个情报小组,前往中印边境东段的桑多洛河谷牧区侦察,他们在那里进行着秘密情报搜集工作,并监视中国军队行踪。印度情报小组在桑多洛河谷呆了整整一个夏季,建起了一个临时哨所,这个哨所位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中国一侧,是个特别敏感的地点。接下来两年时间里,印度情报部门一直没有放松对桑多洛河谷的谍报工作。1986年,印度情报人员报告说,中国军队在桑多洛河谷建起了半永久性建筑,新德里顿时一片哗然。

西方预言“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

1986年2月,印度鹰派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他设法使印度政府批准了一个代号为“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演练如何将位于阿萨姆平原的印度军队快速部署到同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这次演习涉及印度陆军10个师和数个印度空军中队。印度陆军使用新装备的米-26重型直升机,将一个旅的部队空运到了靠近达旺的吉米塘。随后这支部队从塔格拉山口出发,越过纳木喀措,占据了附近的哈东山口。桑搭吉上将还把3个陆军师调到了旺敦附近,另有5万印军前往被他们称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的中国藏南地区。

印军的频繁调动引起了中国军队的警觉,为了防止印军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克服重重困难,把部队派上了实控线中方一侧。在实控线沿线的众多岗哨,中国军人同印度士兵面对面地对峙,西方媒体曾推测说中印之间将爆发一场新的战争,但中国军队采取了克制态度,并没有主动同印军产生摩擦。桑搭吉不无得意地宣称,印度同中国存在着较大的边界分歧,印军的调动可以使北京认清形势。

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法案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领土——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北京不止一次向印度提出强烈抗议,印度不但不听,反而在达旺一带有异常军事调动,中国人的忍耐已到极点。由于印军拒绝解除战备状态,1987年初,西方媒体认为北京的语调已经同1962年时类似,一些西方外交官甚至预言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不久即将爆发。

印军叫嚣将战线推至雅鲁藏布江

面对紧张的中印边境局势,印军高级将领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反而下达了代号为“猎隼行动”的命令,桑搭吉试图在边境地带显示印军巨大的进攻实力,以此来压制中国军队。印军从西向东和从南向北部署重兵,米-26重型直升机频频起飞,步兵战车和装甲部队也出现在了锡金东北部。到1987年4月,印军向塔格拉山脊下的阵地补充了大量兵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7个分得很开的尖兵哨所显示,印军不仅侵入中国领土还向前作了少许移动,这引起了中国军队的强烈反应,两军紧张对峙,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桑搭吉自认为印军已同1962年时完全不同,现在印军不仅熟悉地形,而且装备有大量的运输机和作战直升机,可提供给养、支持地面攻击。如果中国军队像1962年那样发起反击,印军就可以利用新式装备“围歼”以轻装步兵发起进攻的中国军队。桑搭吉甚至计划一旦战争爆发,印军可进入中国西藏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撰写的《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书称,当时印军打算使用一个师的兵力来“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外交斡旋化解“战争危机”

1987年4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毓真反驳了印度对中国的无理指责,马毓真指出,中国没有侵占过印度一寸土地,相反倒是中国的大片领土被印度占领着。中国已经基本完成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人的任务,而印度1987-1988年度国防预算却增加了43%。第二天,印度《每日时报》报道称,印军至少有5个战斗机中队已部署在前沿地带,数目不详的米格-23战机也调动起来。《印度斯坦时报》4月17日报道,印度“政府可靠人士”证实,“印陆军和空军正沿中印边界向东部调动”。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杨尚昆在美国访问时表示,尽管中国要求和平解决问题,但如果印度坚持在边界沿线进行侵略性刺探,中国将不得不作出反应。

就在西方媒体纷纷预测第二次中印战争会在何时爆发时,中国和印度之间化解“战争危机”的外交努力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英迪拉·甘地之子)并不希望鹰派分子真的挑起一场同中国的全面战争。从地缘政治和后勤方面考虑,无论胜负,同中国开战都是得不偿失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毓真也表示,如果印度从中印边境撤军,就可以使那里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

两国政府随后决定逐渐减少在前沿地区的兵力部署,并重新开启双边对话。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寻求实现中印两国之间的真正和解,希望两国能共享和平之福。到1993年,两国签订协定,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至此,这场边境危机终告化解。▲◆★●■☆

 

傅莹称中国还有大敌未克 50年都赶不上美国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12/23/4812833.html
多维 2015-12-23:虽然外界不断传言中国很快将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且同美国争夺全球领导地位。但是傅莹则是表示,中国同美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傅莹12月21日在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了题为《贫困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敌人》(Poverty Remains the Arch Enemy in China)的文章称,11月最后一个周末,中共中央委员会召开重要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在未来几年内如何解决中国的扶贫目标。中共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是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确保所有家庭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的时候,中国人均GDP仅为270美元。经过过去三十年时间的发展,在2014年,人均GDP已经增长到7575美元。

但是,以360美元年收入的中国贫困线标准来看,中国仍然有7000多万人处在贫困线下,这一数字甚至要多于全英国的人口。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贫困标准还要远低于西方标准。如果遵循世界银行定下的日均1.9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甚至要超过2亿。

因此现在存在于中国和“小康社会”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贫困问题。换句话说,未来五年时间里,平均每年中国需要帮助1000万人摆脱贫困的困扰。

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还谈到了与贫困斗争的这最后一段历程里党的重要性。他希望共产党能够动员全社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进行共同的努力”。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农村和基层政府工作的故事,并且表示自己对于消除贫困和帮助人们实现过上更美好生活愿望的目标有很深的责任感。未来五年内,对中国来说,与贫困的斗争是重中之重。
之后会议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成员除了有来自福建这样的沿海富裕省份的领导人,也有来自像宁夏这样相对贫困的省份的领导人。讨论很激烈,大家的总体目标没有不同。但是关于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很多问题,也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如何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如何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等等。对那些有劳动力的家庭,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工作机会。而对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来说,政府应该提供相关的安全保障。另外,据估计,现在约有1000万受到贫困困扰的人住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对这些人,有人建议应该重新安置。还有人指出,需要加强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防止有人因为家庭成员的重病而重新跌回到贫困线下。不过,所有人都同意,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在教育上投入更多,从根本上治愈贫困问题。
就算是那些具体的计划,扶贫工作也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比如我们如何确保扶贫资金不被挪用或者浪费?我们如何保证当地政府不做虚假报告?我们如何让扶贫工作起到可持续的作用,而不只是一锤子买卖?另外,在像西藏这样自然环境很脆弱的地方,我们如何平衡扶贫工作和环境保护?

中国面对的挑战是多样化而又复杂的。坦率地说,贫困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敌人。

中国同美国差距还很大

一些美国朋友经常担心中国可能与美国竞争全球影响力以及中国想要将美国排挤出亚洲。但是,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倾向于判定其是否会跟传统大国一样,却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他们经常过高估了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而低估其面临的挑战。实际上,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质量来说还很落后。比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填补这一差距还需要50年的时间。

而且,虽然中国人口占据全球的22%,在医疗保健上的花费却只有2%,远落后于美国的13.6%。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学中,有8家位于美国。而中国最好的北京大学也只排在第39名。

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确,中国人需要祖国的强大来保障祖国的安全。但是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这样我们才能专心处理自己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谈论中国如今在世界秩序中扮演的角色的时候,必须要有全面的视角。

中国拒戴高帽子

IMF去年发布数据称,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西方媒体针对此事的热炒不同,中国国内舆论普遍表现冷静。中国经济专家认为IMF的衡量指标不具备说服力,“世界第一的高帽戴不起。”
其实早在2014年4月底,世界银行就做出了“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测。《经济学人》指出,中国的经济规模比之前所想象的还要大。旧的分析数据认为中国经济到2019年会超过美国,而新数据则将这一期限提前到了2014年年底前。
《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作者马丁•雅克则认为,中国以超出几乎所有人预期的速度超越了一块块里程碑——最大出口国、最大制造国等。他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产出很可能将占到全球总产出的三分之一,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可能将超过欧美经济规模的总和。
西媒不断炒作中国第一的目的,一方面,将中国定格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一方面又把全球资源供应紧张等问题归为中国的责任。

中国外交部王毅今年6月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也说:“我们听到的第二个被扭曲的观点就是,中国要和美国平起平坐。这并不正确。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在建国100周年,也就是2049年时,中国可以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即便到了那时,中美之间的差距也还是很大。

王毅还说:“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正在努力保持低调,以避免跟美国起冲突,以便有一天中国可以取代美国的地位。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初衷非常简单。那就是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在以往的大国关系中,新崛起的国家一定会跟老牌大国发生冲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