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拟在天津再造大上海/高层动员规模空前盛大 ★

今 日 看 点 : 2006-10-10
(01) ★中国军工:为什么仿制一绝?引进成癖? ★
http://www.ddhw.com/lista.aspx?topic_id=27&msg_id=5045
(02) ★ 朝鲜宣布:已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71
(03) ★港媒:中国新一届中央集体执政治国新三大法宝★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19
(04) ★中央拟在天津再造大上海/高层动员规模空前盛大★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675&typeid=14
(05) ★美专家称核威慑战略已经失效/核战危险增大★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08/content_5175980.htm
(06) ★ 俄报文章:俄罗斯今年为何军演频频?★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88798.html
(07) ★美刊文章: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中东酝酿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890895.html
(08) ★1975年后中国购进的武器装备大全 (点入见图) ★
http://www.ddhw.com/lista.aspx?topic_id=27&msg_id=5045
(09) ★英国媒体称伊朗将从朝鲜核试验中受益★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667&typeid=14
(10) ★美称间谍卫星被致盲/再炒中国激光威胁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92257.html


(01) ★中国军工:为什么仿制一绝?引进成癖? ★
http://www.ddhw.com/lista.aspx?topic_id=27&msg_id=5045
若说中国军工,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仿制一绝;第二就是引进成癖。
◆先说仿制一绝
  说中国军工仿制能力强,地球人都知道。受害最深的就是俄罗斯,既挨打又丢市场份额,美国也是对“MADE IN CHINA”苦大仇深的主。
  中国军工的仿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全新的拓展。这样的例子很多:
红旗2,这种起初用于打高空目标的防空导弹,最低、最近射界达到了XX米、X公里,和其原型萨姆2简直天壤之别,以红旗2的弹体还研发出了M7地地导弹,也是抢手货;
依据米格19改进成的强五,就飞行性能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对地攻击机,最新的歼7改型就格斗性能来说已经接近F16;
  运八,最新的型号已经背上了“平衡木”、“盘子”,轰六能变成加油机、巡航导弹攻击机;
  那个RPG7火箭筒,破甲能力从180MM逐步提升到280MM,正向400MM逼近;
  还有意大利的鱼雷,法国的指挥系统、舰炮、直升机,以色列的无人机,等等。
  看着脱胎于前苏联上世纪五、六年代“老东西”的中国装备,的确会使各国军火商警惕,可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样品供研究,中国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仿制能力强的对立面就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这在我国军工的发展初期最明显。比如说歼八,在当初宣传时被说成是“自行设计制造”,实际还算不上完全“自行设计”,就是米格21的放大版。当时有3、4个设计摆在案头,其中就有真正的“自行设计”,但是因为心里没底被否决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我国的常规装备几乎都有仿制的影子。
  仿制能力强、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原因,我看还是科研基础薄弱,当时主要表现为系统研发能力不足。
  武器就是一个系统,大武器是大系统,小武器是小系统。依据某个单项原理研发出的分系统,不能依靠简单的叠加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大系统,这就导致成功的全新设计在当时十分罕见。
  虽然系统研发能力不足,但是我们在某些方面上还是有特点、有强项、有特长的,因此就可以在原系统的基础上拓展功能,这就是我们仿制出的东西比原设计更据威力的原因。而且由于不能自主研发,对于仿制就搞的更深入、更持久,这仿制一绝就自然而然了。
  导致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原因是科研基础薄弱,这个“科研基础”不单指理论,而是包括理论研究、科研手段等很多方面,很难全面描述,具备系统研发能力是“科研基础”一个上台阶的过程。这可以形容为“业余7段”和“职业二段”的差别。西方和俄罗斯给我们感觉设计一个新东西并不费事,这是科研基础长期积累、系统研发能力强的结果。
  我国不是没有研发大系统的能力,关键是在科研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国家需要扶持,需要动员全国的科技力量协作。我国的核技术、航天技术就是典范,只要动员全中国之力,奇迹还是可以出现的。
◆第二就是引进成癖
  随着科研基础的逐步加深、加厚,我国已逐步具备自主研发能力,飞豹、飞狮、猛龙、枭龙,新驱、新护、新潜,新坦、新枪、新炮、新弹,你可以说出一堆,与这些“自主研发”相伴随的,是大规模的技术和成品引进。
  这就说明了我国军工的第二个弱点,科研基础薄弱的同时,伴随着工业基础薄弱。
  引进成癖的根源之一还是科研基础薄弱,目前突出表现为在某些分系统的研制上能力不足。以前是根本设计不出来,现在是可以设计了,却被某个瓶颈制约。
引进成癖的根源之二是工业基础薄弱。以前的工艺应付仿制过了关,可以前的工艺拿到现在就混不下去了,新设计出来的东西造不出来。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以前就根本设计不出高性能的新飞机,现在飞豹、歼十设计出来了却面临着“心脏病”的威胁;依据样品画出一套完整的发动机设计图不是难事,但是要再把图纸变成合格的成品、以造涡喷的工艺造涡扇,难度就太大了。
  不仅仅是硬件,软件也是一样。引进以色列、法国的成品,目的还是为了反编译软件。
  在科研基础薄弱、工业基础薄弱的前提上,引进是迅速提升整体水平的捷径。于是这样的情景就出现了,大手笔的引进外国成品和技术后,相类似、相伴生的国产设计也化羽成蝶!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现在我国的常规兵器,有完全自行设计的,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
  在陆军,95枪绝对是完全自行设计,而PF系列火箭筒的云爆头就和俄罗斯有很深的渊源,99坦克很难说(主要是那门大炮到底是谁设计的搞不清),还有就是云山雾罩的武直10;
  在海军,有“基洛”、“现代”,同时也有“宋”、“元”及051、052之A、B、C;
在空军,有苏27、S300、R77,也有歼十、HQ9和PL12。
  总体来说,常规武器,小的武器系统完全可以自行设计、制造,系统越大对引进的依赖越强。而航天、核技术,则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独立自主、自立更生。
  在引进这个问题上,对方坚持先卖成品、后卖技术。因为中国仿制能力强的特点,卖了产品等于卖了技术,何不公开标价再砍一刀?而我们则是花钱买时间。
  仿制一绝、引进成癖,对此不必过分指责,这是我国基础薄弱造成的结果。实际上通过仿制完善我国的国防装备体系,通过引进增强我国的装备研制水平,正反映了我国军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才智。
  从延续性看,没有当初的仿制,就不会有自主研发的基础;没有目前在引进基础上的自主研发,就不会有将来自行研制的可能。这就象先上中学再上大学,不经过研究生很难当叫兽一样。以往我们总说要“自行研制”,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自主研发”,说白了就是“纯”与“杂”的区别。如果说完全“自行研制”是终极目标,那么我们已经走过以“仿制”解决有无的起步阶段,进入以“引进”推动自主研发的加速阶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行研制”是我国军工的终极目标,因此仿制、引进只是为达成最终目的之手段,万不可贪图一时而贻误长远。“运十”的悲剧绝不能重演第二次!如果永远不能摆脱仿制、引进的循环,那就和厚颜乞食、吸毒成瘾没有区别了!▲
(02) ★ 朝鲜宣布:已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71
  朝鲜政府10月9日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宣布,已成功进行了核试验。韩联社报导说,朝鲜于当地时间上午10点36分进行了核武试验,地点位于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吉州郡附近Hwadaeri。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导:“我们的科学研究部门在2006年10月9日安全、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这次核试验是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核试验没有发生像放射能泄露这样的危险。”
  日本共同社报导说,据分析,此次试验可能是钸型原子弹,朝鲜曾在去年2月正式宣布持有核武器。这是朝鲜做出的比今年7月发射弹道导弹更为强硬的措施。朝鲜外务省曾在10月3日发表声明称将进行核试验,9日又宣布按照计划实施了核试验,此举必将引起日美等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联合国也必将讨论相关制裁措施。
  从去年11月以来一直中断着的六方会谈至此也完全瓦解,朝鲜半岛局势陷入比1994年的核危机更为深刻的局面,美朝间的紧张局势也面临进一步的危机。
  韩国联合通讯社据韩国国防当局人士称,朝鲜在9日上午10点36分进行了核试验。韩国政府将召开由卢武铉总统主持的紧急安全保障内阁会议,磋商相关对策。据分析,试验地可能是建在地下的核试验设施,不过核弹的数量和规模等情况尚不清楚。
  朝鲜对以美国主导的朝鲜包围圈不断得到强化抱有危机感,因此希望通过宣称是“核持有国”,要求美国参加直接谈判。但美国接受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和俄罗斯此后也必将作出严厉的反应,朝鲜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境地将迅速加深。
  韩国媒体报导说,据悉,韩国总统卢武铉紧急召开安全部门长官会议讨论对策。这次会议上有外交部长官潘基文、统一部长官李钟奭、国防部长官尹光雄、青瓦台安保政策室长宋旻淳等人出席。
  就此,韩国国家情报院表示,在咸镜北道偏僻地区探测到3.58级地震波。政府高级有关人士称,有情报说朝鲜于9日上午进行核试验,因此政府正在进行确认。
中国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
  中国外交部今天就朝鲜进行核试验发表声明,声明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悍然进行核试验,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声明说,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声明强调,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努力。▲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综合
(03) ★港媒:中国新一届中央集体执政治国新三大法宝★
http://www.ddhw.com/vh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31519
文章提供 于 2006-10-8: 据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三项方略在中国新一届中央集体执政过程中日趋系统化,将成为继“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后,中共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新“三大法宝”。
  政策研究专家赵国鸿博士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称,中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法宝是科学发展观。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思想,将贯穿中国现代化全程。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作了更精确的界定——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线,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其要求,对党委、政府的职能、机制进行相应改革,提高决策的民主性、透明度、效率和效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二个法宝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和谐范畴是对中国传统和谐的继承发展,其中也蕴含民主和法治。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当务之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解决阻碍全面小康实现的民生问题: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采取积极就业政策保障公民就业权;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体系;完善救济制度;解决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尽快遏制腐败;稳步推进政治民主改革,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赵国鸿还说,中国自古以“和为贵”,和平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为国际社会适应和接受需要时间,“中国威胁论”料将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为消除国际社会的担心,给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承诺并履行和平发展。一方面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决心,争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支持,同时要根据国力发展水平,逐渐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为建设和谐世界主动尽到责任;另一方面,必须要保持与国力水平相称、用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国防力量,才能确保和平发展。
他强调,新三大法宝有助于建构中国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富有感召力的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www.TopChineseNews.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04) ★中央拟在天津再造大上海/高层动员规模空前盛大★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675&typeid=14
  [zxhm] 于 2006-10-08 在百姓欢度国庆和中秋双节的日子里,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下台,似乎是中央送给百姓最大的礼物。这说明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和深化改革的决心。而中央高层最近围绕天津的一系列大动作,也早已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也许2006年对这一南一北两个沿海的传统大城市,都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
◆天津–再造一个大上海
  为什么台湾首富郭台铭要亲赴天津,考虑建设鸿海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第8个生产基地?为什么长荣集团要注意天津整整10年,并可能花下4亿美元投资天津港?
  北方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创新基地、宜居型生态城市……这些华美的愿景,形容的不是中国大陆政治中心北京,而是在北京东南100多公里远的天津。
  天津火车站正对着平静的海河,右前方名叫“解放桥”的铁桥,大半部分被塑料布包裹,“解放桥”原名“万国桥”,据传出自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师埃菲尔之手,工人在火热的阳光下忙进忙出,努力恢复百年老桥的壮观。
  顺着海河往东,便到了滨海新区。亚洲惟一的空中巴士(Airbus)装配厂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谈判规划;海边的石化工业区,年产能超过百万公吨的大型乙烯厂如火如荼地兴建;丰田合资的大汽车厂正忙着扩充;摩托罗拉和三星的最新款手机,一货柜接一货柜从这里输往全世界。
◆天津成为/大陆最大工地
  如果把弧型的环渤海海岸线,看成中国大陆北方的项链,则天津的位置,便恰似项链中央的明珠。
  20年前的8月,邓小平顶着酷暑突然现身天津,视察市区、港口和昔日的租界,发表意义深长的谈话:“你们(天津)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你们这里有些基础设施比上海好,有些事情办起来可能容易些。人家借给我们钱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目标:大陆北方经济中心
  1986年的天津,市容和当时的上海、深圳一样落后,百废待举。邓小平寄望天津能够率先突破,释放百年来中国大陆北方深藏的经济潜能。
  但也许是天津人太满足于在巷口大树荫下玩“拱猪”的安逸生活(天津人迷拱猪,就像四川人爱玩麻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党政干部害怕政治风险,天津发展的速度,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20年之后,邓小平对天津的寄望,终于摆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会议桌上。去年中共16届五中全会,今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先后通过决议,激活了建设天津为中国大陆北方经济中心的棋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郊,面积2270平方公里(约8个台北市大),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地组成。根据中共国务院批准的规划,这里将成为天津经济的龙头:依托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服务环渤海(京津冀加上辽宁、山东)、辐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高层动员/规模空前盛大
  中国大陆北方的经济资源长期处于低水平运用,全国经济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布局。今年5月,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主任马凯带队、12个司局级负责人到天津调查研究,提出30多项具体政策意见,把天津滨海新区的策略性地位,与深圳和浦东相提并论。
  紧接着,决策层次不断提升。6月,温家宝总理率领国务院16个决策部门的首长,住进滨海新区,分头和天津各部门首长,召开现场会议,针对现存问题和重大政策,展开逐项讨论;国家主席胡锦涛稍后也抵达天津考察,代表中央最后确认。 这样大规模的高层密集动员和集体决策,在大陆各省市开发史上,可谓空前。各级官员被要求尽快提出创新方案、改革纲领和各项配套,感受到前所未见的工作压力。
  天津市科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何志敏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说,自从发展天津获得中央拍板,海内外科技界便纷纷与科委联系,主动提供协助,或者要求合作,“排会面就排满整整3个月”。
  为了证明“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不是抽象的口号,国务院今年6月公布天津发展计划的同时,确定和欧盟合作,在天津设立空中客车A320客机生产线。这是空客生产线首次踏出欧洲大门。
  空客落脚天津,是中央支持天津奋起的一个最好例子。官方这些连续动作,自然让敏感的企业界察觉到商机。
◆鸿海长荣/纷纷投资布局
  当地权威人士透露,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以富士康的名义,在天津试探性投资5800万美元,做手机零件和加工。
  去年郭台铭到天津,会见市政府高层,表达扩大投资的意愿。权威人士说:“鸿海研究天津已有一段日子,这次当面提出,希望能拿到7平方公里的土地(约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刚创立时的3.3倍大),建设成鸿海在中国大陆的第8个生产基地。消息传出来,大家都吓一跳,7平方公里太大,谁也作不了主,必须上报中央审批。”
  郭台铭对办厂有兴趣,有些企业的目光则聚焦在海上。
  天津港吞吐量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九,地方人士表示,长荣集团10年前就注意到天津港,考虑了整整10年,最近表达投资的意愿。“规模肯定不小,估计可能达到4亿美元。”
  特别的是,长荣有意选址的“土地”,目前并不存在。天津港正在昼夜施工,预计在3年内填海36平方公里,打造成全新的大型保税港区,其中包括长荣考虑投资的货柜码头。
  天津港目前可容纳15万吨轮船通过的航道,将在3年内挖深,让25万吨巨轮可以随时通过;加上货柜码头的扩充计划,预计5年内,货柜吞吐量可能超过台湾的高雄港。此外,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兴建首都第二机场的初步方案,也在慎重考虑。“一流的港口,是天津最宝贵资产。”天津发改委投资处处长萧松强调。
◆天津要建设/也要环境
  在建设中牺牲生态环境,是大陆经济发展的通病,在这方面,天津尝试塑造不同的城市风格。 距天津港不远处,被天津人称为“大乙烯”的1200万公吨炼油厂及120万公吨轻油裂解厂,预计在2009年完工投产,每年带动石化业上下游1000亿元人民币的工业产值。
  “大乙烯”最令人瞩目的不是产值,而是试图降低对环境资源冲击的全新尝试,工厂将大量使用淡化海水,避免耗用天然淡水。
  在被称为“碧水工程”的计划里,天津市区已陆续铺设完成约一百公里长的“中水”管线,污水经过处理后成为“中水”,供家庭、工厂和公共建筑用于洗涤、冲厕、园艺灌浇、流水景观等;并立法强制规定新建大型社区,除了自来水管线,还必须设置“中水管线”,节省珍贵的水资源。
  为了确保旧租界的欧陆风情不被破坏,老建筑物实施严格保护,租界一带的新建筑,也规定必须采用欧洲古典风格。
  天津和亚洲许多新兴城市一样,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天津滨海新区的网站上,有固定的专栏,盯着上海浦东(面积约只有滨海新区的1/5)的一举一动:哪边的投资多一点、设备新一点?随时更新内容。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设定的内部要求是,要用10年时间,赶上10年之后的浦东。
  大沽口炮台位于滨海新区一角、海河入海口,1900年,八国联军摧毁炮台,攻陷天津,开进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往西安,从此改变了天津的命运。现在的大沽口炮台,依然静静伫立在百年前的位置。时间融化了仇恨,也给予天津另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天津,正需要另外一段时间,证明这个机会来得恰逢其时。 ▲ (文现深)
(05) ★美专家称核威慑战略已经失效/核战危险增大★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0/08/content_5175980.htm
2006年10月08日新华网专稿:二战期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役中蒙受奇耻大辱的美国,分别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启开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动用核武器的恶劣先河,让世人真切感受到了意味着恐惧、死亡、毁灭的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所幸的是,自此以后的60余年中,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动用过核武器。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多极核世界,冷战年代的核威慑战略似乎已经失效,一旦哪个国家动用了核武器,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哈佛大学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斯蒂芬•彼得•罗森最近在媒体撰文指出:发生核战争的危险增大了。美国《外交》双月刊最近一期刊登了罗森这篇题为《扩散之后》的文章,要点如下:
核扩散再次成为美国国家安全议程的首要问题。核扩散之后的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将来发生核扩散,形势之复杂可能会远远超出想象。在一个多极核世界,国际政治活动仍将继续,但是所处环境会充满恐惧和不确定因素,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新危险。结果,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军事计划、防务政策和国家安全学说可能都将过时,需要进行大幅修改。
◆威慑战略将失效
假设在今后10年内,伊朗设法获得了几枚粗制核武器;核武器可以在中东地区投射,还可以通过秘密手段投射到美国和欧洲。假设还有一种情况:出于担心或不甘落后,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也自行研制出了核武器。在这个新世界,战略互动将如何进行?
冷战期间,核国家不多,这就意味着如果发生了核袭击,是哪个国家发动的袭击会一目了然。相关国家可以进行报复。这有助于威慑第一次打击。然而,在多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中东地区,这种推理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探测系统很难准确无误地测定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发射地点。
将来核扩散后,在常规战争中可能会出现核冲突,中东常规战争之频繁会更加令人担忧。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该地区正在进行一场常规战,其间如果发射了一枚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确定这是谁干的?
此外,围绕伊朗可能获得核武器问题,人们最大的担心之一是,德黑兰会把核武器送给一个恐怖组织,从而大大增加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如果伊斯兰核国家的数量增加,核武器秘密转让给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光是由于以下原因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确定转让核武器的国家以便惩罚这个国家会变得更加困难。这就会让威慑战略失去效用。
◆触发核军备竞赛
中东的核国家不大可能表现出克制。伊朗和伊拉克会相互疑心重重,沙特和伊朗、土耳其和伊拉克等也会如此。还有以色列。由于相互提防,多极军备竞赛的传统条件应运而生:以色列武装起来,准备应对所有可能的敌人;各个伊斯兰国家武装起来,准备应对以色列和其他敌人。
历史证据表明,军备竞赛有时会加速战争,因为有关国家的政府开始认为,较之财力枯竭,冲突更为可取;或者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战争暂时获得军事优势。由于核战争破坏性极大,有关国家很可能不愿使冲突升级。但是,激烈的军备竞赛仍会导致核武库的规模扩大,从而使防止意外使用或未经授权使用核武器的难度加大。
除了中东地区,其他地区可能也会出现核军备竞赛。在亚洲,许多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领土或政治纠纷,其中包括拥有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中国、印度、朝鲜、巴基斯坦和俄罗斯)。日本和台湾可能也会加入这个行列。这些国家和地区似乎还表现出了民族主义。如果美国不再充当现行秩序的保证人,亚洲很可能会“准备展开竞争”,包括核竞争。在那种情况下,这个地区造成的问题将类似于中东出现核武器带来的问题。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战略家不仅担心如何保护自己免遭核袭击,还担心如何保护盟国。如果核扩散继续下去,类似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例如,如果伊朗和科威特将来发生冲突,拥有核武器的德黑兰很可能会企图胁迫对手,同时把华盛顿的抗议和威胁当成虚张声势。
◆核战争危险增大
自1945年以来,核武器还没有使用过。如果再次使用核武器,那会带来严重冲击。不过,未来的一些核国家可能认为,动用这些武器符合自己的利益。例如,某个国家或组织可能想向世人表明,它愿意并能够违反国际体系最神圣的准则。如果使用核武器的不是一个小组织而是一个面目可憎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企图以此搞恐怖活动,那将是当代版本的恐怖政策。
什么样的国家企图这样做呢?根据历史经验,可能是这样一种国家:公然拒绝现存国际秩序,试图恐吓他国。另外,国内冲突可能引起深仇大恨,有关方面会动用核武器。
然而,使用核武器最可信的情况是:一个核国家发现,自己正在输掉一场非核战争。这样一个国家面临的是或者接受即将来临的失败,或者大胆假定战事升级可以迅速结束战斗,而且不会遭到失败。可以相信,如果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发生冲突,这种可怕的事情就有可能出现。
控制中东和亚洲的军备竞赛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传统的军备控制似乎不大可能有用,不仅因为这些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相互猜疑根深蒂固,而且也因为拥有核武器的小国把自己的武器藏起来,并且夸大自己武器库的规模和效能,以吓阻对手袭击自己。因此,围绕认真的核查措施,有关方面将难以达成协议,而这反过来会导致达成比较广泛的有效协议更加困难。
简言之,如果核扩散持续下去,形势会更加复杂。随着冷战的结束,核战略问题近乎不复存在,因为超级大国发生核对抗的可能性减小。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现在要重新出现了。(完)▲
(06) ★ 俄报文章:俄罗斯今年为何军演频频?★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88798.html
  ◆俄罗斯军队建设进入新阶段
  2006年10月08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报9月29日一期文章 题:副总理、州长们和2万官兵 副题:“南方盾牌-2006”演习成为15年来规模最大和政治化最强的一次演习(作者 伊戈尔•普卢加塔廖夫)
  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前几天举行了“南方盾牌-2006”演习。在演习的第一阶段,5个联邦主体出动了3500名预备役军人。随后又进行了一些师级和团级的战术演习。这是近年来首次没有提到“反恐”的军事演习。假想敌是外部敌人,他们侵略了南部的友好国家,攻击了俄罗斯军队的先头部队。当然,俄军对侵略行径给予了坚决的回击。
  俄罗斯军事预测独立中心的主任齐加诺克上校对本报说,无论从军事角度看,还是从政治角度看,如此大规模的演习具有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意义,“从军事上说,这种在训练场内进行的演习应当被看作是对军队向新型组织结构(从军区变为地区司令部)转变的一种检验”。
  从政治角度看,在一个远离边境地区的军区内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演习值得注意。大概,组织者希望这种演习尽量不引起国外的注意。
  据齐加诺克说,在这些任务中,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几个,“可以训练和检验维和旅,它驻扎在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据国防部说,这支部队已经组建完成,但还没有在任何地方行动过。演习可以使维和人员得到严格训练”。
  他说,这次演习是对美国的一种回击,从秋天起美国将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驻扎军队。此外五角大楼还在就巩固在高加索的军事存在进行积极磋商。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像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过去,从苏联时期起俄美就是对手,现在依然是对手。所有的反恐演习都只是借口,为的是要掩盖军队要达到的十分具体的目的。
  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强调了演习的规模,这些数字给人的印象很深,参加演习的有2万人,其中4000人是预备役军人,有5200件武器装备,击毁了5000个目标。为了在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调动部队,动用了98列军用列车。在发射战术导弹后演习壮观地收场。
  伊万诺夫说,搞这样的演习非常好。现在国家有钱来进行这样的演习,最主要的是,演习可以使过去从来没有参加过演习的官兵受到锻炼。
  现在的军费水平可以在全国举行演习。仅北高加索军区在夏季就举行了2500次从连级演习算起的各种战术演习。陆军总司令马斯洛夫说,今年秋天北高加索军区将组织有约20个团和30多个营的实弹演习。
  9月26日至9月30日在远东进行计划中的远程航空兵的首长司令部演习。参加演习的飞机有图-160、图-95MC、图-22M3型轰炸机和伊尔-78型加油机,它们完成了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黑海和里海水域上空的飞行,同时演练了空中加油,特别是夜间加油。
  公众还不习惯接受越来越多的演习。政治学家和媒体苦思冥想这其中的种种原因:对北约和美国的挑战、对邻国的警告、炫耀武力、给国防部争面子。可能这些因素都有一点儿,但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终于可以经常进行作战训练了。在和平时期军队必须要这样做。▲(《参考消息》报2006年10月8日)
(07) ★美刊文章: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中东酝酿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7/4890895.html
2006年10月08日【提要】文章认为,20世纪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时代,有三个因素可以解释20世纪为什么会出现极端暴力。而当前的中东地区具备20世纪冲突最严重地区的所有特点,因此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中东地区酝酿
  美国《外交》双月刊2006年9-10月号文章  题:下一场世界大战(作者哈佛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尔•弗格森)  
◆三大因素导致血腥冲突
  20世纪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900万至1000万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有5900万人死亡。20世纪总共有1.67亿至1.88亿人死于有组织的暴力。
  21世纪是否会像20世纪那样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部分答案取决于我们能否了解上世纪的暴力的原因。
  三个因素可以解释20世纪极端暴力的时间和地点:种族分化、经济动荡和帝国的衰落。
  人类迁徙的格局以及宗教和文化传统的持续存在,使一些人类定居区在种族上的同―性超过另―些地区。多种族社会的冲突时有发生。
  经济动荡加剧了政治摩擦。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股市经历了那个世纪最激烈的动荡。虽然低增长或经济衰退显然加剧了社会不稳定,但是快速的增长也造成了不稳定。
  在20世纪,很多帝国相继解体。1913年,全世界大约25%的土地和82%的人口在某种帝国方式的统治之下。这些帝国很快分化瓦解。随着帝国的衰落,暴力极有可能发生。
◆冲突根源并未完全消亡
  如果种族分化、经济动荡和帝国衰落的结合是20世纪冲突的基本根源,那么,这对21世纪有什么影响呢?
  好消息是,最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动荡比上世纪几乎任何时间都大大减轻。全球化扩大和深化了货物、劳动力和资本的国际市场。
  第二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老的冲突地区不大可能成为新的冲突地区。20世纪进行种族清洗的地区,不管是强迫迁徙还是种族大屠杀,都做得非常彻底,以至于现在的欧洲中部和东部不再是多种族的地区。
  第三个情况是,2006年的世界应该是一个没有帝国的世界,帝国衰落的危险因此会比过去―个世纪小得多。
  不幸的是,这些表面现象有欺骗性。如今,―个地区表现出了20世纪冲突最严重地区的所有特点。经济动荡在这个地区依然明显。一个帝国正在失去对这个地区的控制。最糟糕的是,种族分化已经开始。这个地方就是中东。
◆中东正在成为战争温床
  最近几年里,伊拉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动荡,首先是由于联合国的制裁,随后是由于美国的入侵和由此引起的不稳定。
  目前,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其他问题,伊拉克石油生产仅为战前水平的大约16%,失业率在25%至40%之间。
  伊拉克不是经济动荡的唯一中东国家。与伊拉克接壤的所有6个国家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动荡。青年失业是―个严重问题,因为这些社会已经是比较年轻的社会。伊拉克及其邻国的大约20%人口在15岁至24岁之间。
  不幸的是,中东也是一个帝国冲突的地区,尽管多数美国人总是不接受关于美国是一个事实帝国或者经营着一个事实帝国的看法。
  当今中东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种族分化加快,这一点在伊拉克最为明显。1993年,哈佛大学的亨廷顿预言,在冷战后的世界,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会发生在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曾有一段时间,各种事件似乎在验证他的预言。
  然而,对1993年以来的各种事件的仔细研究表明,冷战后的冲突趋势表现在文明之内,而不是文明之间。在现在持续的或最近结束的30场主要冲突中,只有9场可被视为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大部分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种族冲突。
◆局部灾难将会影响全球
  伊拉克的事件表明,那里正在发生的事件不是西方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而是伊斯兰文明内部的冲突。按照一些流传的说法,那里的种族分化已经开始。
  不断升级的伊拉克内战如此令认不安的原因是,它有可能蔓延到邻国。伊朗政府对萨达姆之后的伊拉克政治已不再漠不关心。然而,伊朗与伊拉克一样都不是同一民族的社会。如果伊拉克中部的逊尼派少数在看上去可能是伊朗支持的多数群体的暴政面前遭受失败,就不能指望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会袖手旁观。黎巴嫩最近的历史提醒人们,中东不会出现有节制的内战。邻国总是可能对有分离倾向的国家表现出不健康的兴趣。
  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可能已经在一个尚未满足其暴力欲望的地区酝酿着,尽管这种情况可能难以置信。这样一场中东灾难的影响确实将是全球性的。从经济角度来说,全世界不得不面对每桶100美元的石油。从政治角度来说,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西欧国家也可能会由于教派冲突向外蔓延而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加沙地带和西岸的冲突也没有缓和的迹象。有人认为,如果中东爆发战争,美国仍会毫发无损,这种观点可信吗?
  我们急需面对的发人深省的可能性是,―场全球性战争目前正在酝酿之中――它的焦点可能是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参考消息》报2006年10月8日 时事纵横)
(08) ★1975年后中国购进的武器装备大全 (点入见图) ★
http://www.ddhw.com/lista.aspx?topic_id=27&msg_id=5045
(09) ★英国媒体称伊朗将从朝鲜核试验中受益★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046667&typeid=14
东方网10月8日消息:英国《简氏防务周刊》7日称,如果朝鲜按计划进行核武器试验,伊朗将从中受益,伊朗将不需要公开研发和试验它的核武器。
  《简氏防务周刊》分析人士约瑟夫•贝鲁兹称,朝鲜可能与伊朗分享核试验结果,它甚至会允许伊朗派观察员观看核实验。贝鲁兹在一份声明中称:“结果是伊朗将可以在不公开跨越核门槛的情况下对核武器的设计进行试验。”
  朝鲜3日宣布它将进行核武试验,这使联合国安理会6日发布声明呼吁朝鲜取消它的核试计划。《简氏防务周刊》称,朝鲜是在欧盟和美国加大劝说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努力的关键时刻公布核试声明的。朝鲜核试将引发地区不稳,可能会促使韩国重启其核项目、推动日本加速重整军事力量。
韩国和日本7日对联合国安理会声明表示欢迎,它们再次警告朝鲜,如果朝鲜按计划实施核实验,它将面临严重后果。▲
(10) ★美称间谍卫星被致盲/再炒中国激光威胁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892257.html
—为“中国威胁”找借口
2006年10月09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章名岂: 美国一些媒体经常使用捏造、诬蔑的手法来为“中国威胁论”寻找借口。日前,美《防务新闻》在其网站上刊登文章说,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多次使用高能地基激光,在美国间谍卫星飞越中国上空时,对其进行致盲的试验(参见本报1257期第8版,编者注)。随后,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的《今日美国报》、《华盛顿邮报》、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澳大利亚新闻网等国外多家通讯社、报纸和网站近日也跟风炒作,引用美国官员和政府智库的话进行大肆渲染。实际上,美国的这一做法,一方面是为“中国威胁论”“添油加醋”;另一方面,则是为本国发展太空武器寻找借口。  
◆美空军部长拒绝发表评论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在9月22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试图使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的文章。在一番污蔑后说,由于来自白宫方面的压力,五角大楼方面并没有公开提及中国使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即使今年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无此方面的内容。美国空军部长对该消息拒绝做出评论,但强调美国的太空计划正在进行修正,以便应对潜在竞争对手使用非对称手段破坏美国的太空网络。
  10月5日,《华盛顿邮报》、《悉尼先驱晨报》说,美国防部下属专职负责卫星侦察的国家侦察办公室主任唐纳德•克尔近日正式对外宣称“确有此事”,他同时指出,美国的间谍卫星没有遭到物理破坏,依然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
◆美主流意见防着中国
  从媒体报道来看,目前美国国内针对此事有两种意见。一派认为中国正在发展对美国太空资产构成威胁的地基反卫星武器,这些声音占主流。美列克星敦研究所的防务专家洛伦•汤普森认为,与过去相比,太空在美国军事态势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企图干扰美国卫星是个大问题。一位前国防部高级官员说:“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活动十分频繁。”美国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安德鲁•凯皮诺维奇指出,中国正在发展反卫星能力更加证明,中国的军事战略是寻求与美国进行非对称对抗,而不是直接交战。
◆中国是和平利用太空的国家
  而另一派则认为现在做出中国对美国卫星进行干扰的判断为时过早。美国防信息中心副总裁特雷莎•希钦斯说,中国可能在实验跟踪美国卫星的能力,而不是试图干扰美国的卫星。
  长期以来,中国“军事威胁论”在美国内政坛不断发烧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杀手锏”武器概念十分感兴趣,并做出种种猜测。美国防部近日又传出声音说,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性军火库,“已经危害到地区性军事力量的平衡”。而此次有关美媒体关于中国地基激光的荒谬报道,也是美国内某些人士做出的某种猜测。
  实际上,中国不可能发展针对美国的反卫星武器。第一,中国政府已经在联合国大会等多个国际场合表明了中国对待太空的政策和态度,即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军事化。第二,发展反卫星武器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从美国和苏联的历史经验来看,要想成功研制并部署一类反卫星武器,动辄需要数十亿美元,这对中国有限的国防费用来讲,实在是个巨大的挑战。第三,反卫星武器是典型攻击性武器,需要向对手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才能发挥效果,这与中国的战略谋划相违背。第四,对卫星进行干扰必须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即清楚掌握卫星运行的高度、轨道等数据。而美国间谍卫星的运行数据都是绝密的,他国无从获得。★(《环球时报》 2006-10-07 新闻背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